销售员谈了一笔300万元的合同,需要技术支持,没想到技术员拒绝提供。销售员生气地向副总告状,副总却说:你先想想自己的错,处理不好就别干了。
小李是公司连续三年的“销售王”,以刚刚过去的一年为例,销售部全年拿下5000万元的合同,小李一个人就占了1000万元,个人提成近20万元。
销售经理去年就被提拔为了副总经理,可是却一直兼任销售经理。
小李的业绩没话说,人缘也不错,为什么老板不让他当销售经理呢?同事们私下认为:这是老板故意的,让大家暗地里较劲,把业绩再提一提?
一天,小李与某集团达成一笔300万元的合作意向,可是对方却要求对产品增加多个指令模块,让设备同时满足导引、消杀、清废等服务功能。
小李赶紧与公司“技术大牛”联系,把客户的需求告诉了他,请他尽快草拟技术方案,以便尽早答复客户,拿下这笔业务。
大牛接过小李的需求清单,说了句:我知道了。
第二天,小李询问大牛进展如何,大牛没好气地说道:我还有许多事,去找别人吧。
小李觉得这有点不正常,因为往常他提一些小需求,大牛都是很爽快地答应,为什么这次态度这么差?
他很不高兴,大声说道:我辛辛苦苦地谈业务,不还是为了大家都能拿到奖金吗?你这个态度,太让人伤心了。
大牛不屑一顾地看了小李一眼,不客气地对小李说道:不要说这些没用的,在这里,能指挥我的只有我们经理。
这时,技术经理走了过来,了解情况后皱着眉头对小李说:你说没用,让你们经理和我说吧。
这下可把小李气坏了:你们谈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让我与大牛对接?多此一举干什么?
技术经理十分生气,把桌子一拍,怒道:我不和你说了,你走吧。
小李灰头土脸地离开了技术部,直接就去找副总告状,说好不容易谈了一笔大业务,技术部却不配合,这样下去,工作没法干了。
本来小李以为副总会支持他的,没想到副总把小李说了一通:
我带了你那么久,怎么还没长进?这件事你自行处理吧!先想想自己的错,处理不好就别干了?
小李听后不觉一愣,但他在副总这里可不敢争辩,只能吃瘪。
他觉得可能是自己说话的态度问题,于是就拉下脸皮,再次去了一趟技术部。
刚到门口,小李隐约听到技术经理在接电话,不时发出“哦”“好的”——可能是在谈事情。
小李耐心地等技术经理接完电话,诚恳地向他道了个歉,然后说这笔合同对公司来说真的很重要,所以还请您尽快安排。
技术经理看了小李一眼,说了一句“哦,好的,你去和大牛对接吧,就说我同意了。”
小李心里挺不是滋味,觉得技术经理在摆谱,他赔着笑脸去和大牛对接,大牛打电话给技术经理求证,特地开了免提。
技术经理说:小李来的时候,副总正好在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你先把手头上的事放一放,这几天加个班,争取把客户的需求全部满足。
大牛关掉免提,对小李说道:既然我们经理开了口,我就把老板急着要的那个活先放放吧。
小李的内心五味杂陈,至少听出来两个意思:其一,技术经理并不是给他面子,而是副总提前打了招呼;其二,大牛之前拒绝他,原来是正在做老板交待的事。
大牛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技术方案,客户很满意,当场签了300万元的购销合同。
小李把合同拿去公司备案,没想到在副总办公室遇见了老板、人事经理和技术经理。
人事经理代表公司宣布:即日起,副总不再兼任销售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由小李担任。
看着小李不知所措的样子,老板微笑着说:小李啊,恭喜你通过考核。
考核?什么考核?小李更加懵了?
副总走过来拍拍小李的肩膀,说道:部门负责人的一项基础技能,就是怎样和其他部门良好沟通、协作共事,这一点,你之前是非常欠缺的。所以借你谈业务这事,老板特意安排了这次考核,你能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立行立改,我们都很放心了。
小李这才明白过来:敢情技术部一反常态让他难堪,是在完成老板的一项任务啊!
提几点感想:
1、跨部门的工作,普通员工不要绕过双方部门负责人私下联系,否则会得罪上司。小李和大牛之前合作愉快,主要是因为上司都不小气,这在真实职场上是不多见的。
2、跨部门工作推进中出了问题,牵头的一方不要急着指责别人,要先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小李想当然地认为大牛拖诿、不配合,容易闹出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同事团结。
3、如果确实是对方不配合导致工作延误,还是要先坐下来沟通协调,争取达成共识,实在不行再向上报告。遇到什么事,都指望领导指令协调,要那么多部门经理干什么?
4、想要升职为部门负责人、高管,光有技术和业绩是不够的,还要有管理手段、沟通技巧等等多种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做人”的水平。
- 职场问答
- 答案列表
职场小故事工作大道理[朗读]
技术员跳槽到新单位,说好可以拿到30万以上的年薪,实际上每月拿到手只有“预支”的10000元。技术员提出按月发薪20000元,不要绩效奖金,老板却百般推托。技术员意识到30万年薪可能要泡汤,于是不动声色地沉着应对,后来,老板把月薪提高到了25000元。
小陈原先是某大厂的技术员,一年下来能拿到大约30万元的薪水,但是工作强度太大,而且竞争激烈,没干两年,就起了离职的念头。
恰在此时,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向他抛来“橄槛枝”,职务是技术副经理,年薪为30万元。
小陈打听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大厂交集不多,但技术却是相通的,以他目前的水平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不至于经常加班加点,何况手下还有2个人帮忙。
他算了一笔帐:在大厂的年收入是30万元,起码有300个工作日,工作时长少说有3000个小时,所以他的时薪其实只有100元。而在新公司,一年是250个工作日,基本不用加班,工作时长是2000个小时,时薪可以达到150元,超出在大厂的百分之五十。
上面的估算,还没计入身体健康、家庭和谐等方面的影响。不过,小陈没有细看薪资的发放方式,这为之后的纠纷埋了一个“雷”
小陈来到新公司后,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原因是他的1名下属——老李是个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放在大厂,也是技术骨干。
小陈来新公司后没多久,就相继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题”,不过他觉得奇怪的是:这些难题老李一个人就能搞定,他都不用出手。
小陈好奇地向老李打听,每月能拿多少钱。老李乐呵呵地说,每月给10000元。
小陈一愣,觉得老李这么高的水平,只拿这么少的钱。
没想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小陈也是10000元。他连忙问是怎么回事,老板解释道:这10000元是预支,余下的都是奖金,会在第二年发放?
小陈觉得这个薪资发放方案有“陷阱”,因为他在大厂的时候,很多人年底考核结果一出来,绩效奖金被扣得所剩无几。
于是,小陈向老板提出,每月固定给他发20000元就行,他也不要什么绩效奖金了?
然而,老板却大为光火,说道:不是我说你,你来公司几个月了,干过什么重活没有?这样的工作量,每月给10000元还嫌少?
这下,小陈不开心了,说道:当时可是你让人求我来上班的啊,我工作越轻松,不就说明你选人越正确吗?
老板一时语塞,停了几秒钟后,说道:小陈啊,我给你的工资是老李那些人的3倍,他们还不知道你的薪水,每月给你发10000元,也是让他们心理平衡一点。
老板的话,小陈并不相信——他主动提出降薪,只是为了换个发薪方案,这样的“便宜”老板都无动于衷,还指望什么?
小陈意识到自己的那个“30万年薪”很可能要泡汤,于是再次问道:您真的不考虑我的建议吗?可以给公司省60000元啊!
老板的脸色很不好看,怒道:公司的规矩,是能随便改的吗?你要干就干,不干滚蛋。
小陈这个气呀,真想拍桌子后一走了之,但这显然不划算。
这时,老李推开老板办公室的门,看到小陈也在,愣了一下,对老板说道:您找我有事。
老板把手一挥,没好气地对他说:一会儿我再叫你。
看到老李来找老板,小陈突然想通了许多事,觉得很可能是遇到了下面的情况:
1、老板迫切地请大厂的技术员来公司,其实是准备辞退老李的,可是没想到老李在小陈入职后,激发出了工作斗志,于是老板算了算成本,就改变了主意。
2、老板这几个月看小陈没什么工作量,觉得30万年薪给高了,就想方设法进行拖欠,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逼小陈主动辞职?
所以,小陈现在面对的不是工资足不足额发的问题,而是会不会丢工作的问题。
想到这里,小陈对老板说道:好吧,你说了算。不过我毕竟是从大厂来的,不能丢面子,我会和老李他们说一下本人薪酬真实情况,不然他们会瞧不起我。
老板听后吃了一惊,脱口而出道:咱们有工资保密协议的啊,你要想想后果。
小陈淡淡一笑,说道:我觉得老李不应该只拿那么点钱,我可以介绍他去我之前的大厂,薪水至少翻倍。
老板沉默半晌,对小陈说:我这个人讲诚信,不同意你每月20000元的发放方案,还是按25000元发吧。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谈几点感想:
1、小陈计算薪酬用的是“时薪法”,值得借鉴,年薪、月薪很多时候具有“欺骗性”,而盘点一年的工作“时薪”则可以更容易地判断出,是否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2、以“年薪”入职的时候,要注意明确薪资发放方式,以及合同其它细节,否则很可能入“坑”
3、小陈和老李技术过硬,所以都有与老板谈条件的资本。他们两个互相帮助的话,话语权更强,只是能够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
4、老板的格局不高,小陈的眼光也不行。以这个老板目前的行为方式,预示着这个公司的路走不长,小陈放弃大厂平台,确实有些冒失。
小陈原先是某大厂的技术员,一年下来能拿到大约30万元的薪水,但是工作强度太大,而且竞争激烈,没干两年,就起了离职的念头。
恰在此时,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向他抛来“橄槛枝”,职务是技术副经理,年薪为30万元。
小陈打听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大厂交集不多,但技术却是相通的,以他目前的水平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不至于经常加班加点,何况手下还有2个人帮忙。
他算了一笔帐:在大厂的年收入是30万元,起码有300个工作日,工作时长少说有3000个小时,所以他的时薪其实只有100元。而在新公司,一年是250个工作日,基本不用加班,工作时长是2000个小时,时薪可以达到150元,超出在大厂的百分之五十。
上面的估算,还没计入身体健康、家庭和谐等方面的影响。不过,小陈没有细看薪资的发放方式,这为之后的纠纷埋了一个“雷”
小陈来到新公司后,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原因是他的1名下属——老李是个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放在大厂,也是技术骨干。
小陈来新公司后没多久,就相继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题”,不过他觉得奇怪的是:这些难题老李一个人就能搞定,他都不用出手。
小陈好奇地向老李打听,每月能拿多少钱。老李乐呵呵地说,每月给10000元。
小陈一愣,觉得老李这么高的水平,只拿这么少的钱。
没想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小陈也是10000元。他连忙问是怎么回事,老板解释道:这10000元是预支,余下的都是奖金,会在第二年发放?
小陈觉得这个薪资发放方案有“陷阱”,因为他在大厂的时候,很多人年底考核结果一出来,绩效奖金被扣得所剩无几。
于是,小陈向老板提出,每月固定给他发20000元就行,他也不要什么绩效奖金了?
然而,老板却大为光火,说道:不是我说你,你来公司几个月了,干过什么重活没有?这样的工作量,每月给10000元还嫌少?
这下,小陈不开心了,说道:当时可是你让人求我来上班的啊,我工作越轻松,不就说明你选人越正确吗?
老板一时语塞,停了几秒钟后,说道:小陈啊,我给你的工资是老李那些人的3倍,他们还不知道你的薪水,每月给你发10000元,也是让他们心理平衡一点。
老板的话,小陈并不相信——他主动提出降薪,只是为了换个发薪方案,这样的“便宜”老板都无动于衷,还指望什么?
小陈意识到自己的那个“30万年薪”很可能要泡汤,于是再次问道:您真的不考虑我的建议吗?可以给公司省60000元啊!
老板的脸色很不好看,怒道:公司的规矩,是能随便改的吗?你要干就干,不干滚蛋。
小陈这个气呀,真想拍桌子后一走了之,但这显然不划算。
这时,老李推开老板办公室的门,看到小陈也在,愣了一下,对老板说道:您找我有事。
老板把手一挥,没好气地对他说:一会儿我再叫你。
看到老李来找老板,小陈突然想通了许多事,觉得很可能是遇到了下面的情况:
1、老板迫切地请大厂的技术员来公司,其实是准备辞退老李的,可是没想到老李在小陈入职后,激发出了工作斗志,于是老板算了算成本,就改变了主意。
2、老板这几个月看小陈没什么工作量,觉得30万年薪给高了,就想方设法进行拖欠,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逼小陈主动辞职?
所以,小陈现在面对的不是工资足不足额发的问题,而是会不会丢工作的问题。
想到这里,小陈对老板说道:好吧,你说了算。不过我毕竟是从大厂来的,不能丢面子,我会和老李他们说一下本人薪酬真实情况,不然他们会瞧不起我。
老板听后吃了一惊,脱口而出道:咱们有工资保密协议的啊,你要想想后果。
小陈淡淡一笑,说道:我觉得老李不应该只拿那么点钱,我可以介绍他去我之前的大厂,薪水至少翻倍。
老板沉默半晌,对小陈说:我这个人讲诚信,不同意你每月20000元的发放方案,还是按25000元发吧。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谈几点感想:
1、小陈计算薪酬用的是“时薪法”,值得借鉴,年薪、月薪很多时候具有“欺骗性”,而盘点一年的工作“时薪”则可以更容易地判断出,是否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2、以“年薪”入职的时候,要注意明确薪资发放方式,以及合同其它细节,否则很可能入“坑”
3、小陈和老李技术过硬,所以都有与老板谈条件的资本。他们两个互相帮助的话,话语权更强,只是能够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
4、老板的格局不高,小陈的眼光也不行。以这个老板目前的行为方式,预示着这个公司的路走不长,小陈放弃大厂平台,确实有些冒失。
公司招了几名“99后”新人,工资竟然比老员工高3000元。老员工不服,去找老板理论,希望提高工资,老板说:不行!于是,老员工提出辞职,老板说:我话没说完,急什么?
老马在一家科技公司当技术员5年了,月薪是12000元,而且公司每年都按10%的幅度给他涨工资,他很满意。
不过,老马的“满意度”自从新年之后就打了折扣,原因是公司新招了几名大学生,一进来月工资就是15000元,足足比他高了3000元。
本来以为这几位大学生是特招进来的“技术大牛”,没想到完全就是“菜鸟”新人。老马跑去质问人事经理:你们怎么面试的?
人事经理说:面试都是按照“结构化”进行的,这几个小伙子形象、口才都不错,学历什么的更没得说,年轻人嘛,我们要有耐心带着他们成长?
老马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我们这个岗位,考察口才干什么?让他上机操作操作不就行了吗?算了,我不和你说这些,就问你,你给年轻人开那么高的工资,是想羞辱我们这些人吗?
人事经理无可奈何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少于这个数不来啊。老板让我一定要招98、99年的应届毕业生,我有什么办法?
老马一想也对,这事还得去问老板。
老板得知老马的来意后,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告诉了老马两点理由:
其一,企业不能只顾挣钱,还要有社会责任。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毕业即失业”,我们有必要在帮助他们就业方面出一点力,所以我才要求只招98、99年的应届毕业生。
其二,帮助就业也不是做慈善,我得择优招人。人事经理告诉我,好一点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这个工资,少了没人愿意干。所以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我定的,实在不行,可以辞退嘛。
老马不由得一愣——老板啥时候变得这么有格局?他一时竟然无从反驳。
他想了想,对老板说:你给新人高工资我没意见,但是能不能也给我加点?和他们一样也行啊!
老板摇摇头,说道:不行!给你加工资的话,全公司100来号人都要加,我怎么受得了?
老马很生气,对老板说:那好吧,你用人才市场来说事,我也要出去试一试,看看我这个老牌技术员,哪一点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差,值不值15000元的工资。
老板笑了笑,说道:老马啊,不要逞强了。现在哪个单位招聘不是要35岁以下的,有几家企业还要40岁以上的人。
老马气得脸发白,对老板说:最近那个项目,我差不多快完成了,技术资料都在我的电脑里,一会儿,你派人来与我交接吧,我不干了。
老板一惊,站起来脱口而出道:你没备份吧。
老马的心情更差了,说道:用不着备份,都在我头脑里。
这时,老板突然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我话还没说完,急什么?你的工资问题,我早就安排好了,先和你透露一下,别告诉其他人:
1、你的工资从明年起按15%的幅度增加,大学生那一块呢,看他们的表现,原则上按10%增加,这样可以逐步缩小新老员工的差距,不至于让你们觉得不舒服。
2、下一步,公司还要制定一个办法,满5年的老员工可以享受最高2000元的住房补贴,还有每年50000元的无息借款……总之,不会亏待你们这些老伙计的,放心吧。
当今职场,新员工比老员工工资高的情形很普遍,分析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企业内部建立的薪酬增长机制不科学,老员工的薪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导致新老员工薪酬倒挂。
2、企业想引入新鲜血液,对拥有高学历、多证书的新员工期待较高,愿意给新员工出高价或溢价,吸引新人加盟。
3、企业对老员工太熟,觉得不过如此,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满意。
4、企业认为老员工上有老、下有少,生活压力大,不会轻易辞职,可以随便“拿捏”
上面的几个原因,在管理上是有问题的,缺乏了对“归属感”“公平性”等方面的考量,如果相同岗位相同条件下,新人工资大幅度超过老员工水平,必将带来人员动荡。
很多老员工不仅有技术、有经验,还有资源,寒了他们的心,企业付出的额外成本很大。现实中,老员工感觉到不公平待遇,带着团队、资源投奔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那么,面对需要补充新人,而人才市场平均薪酬标准确实远高于老员工薪资,该如何应对呢?我觉得,上面那个老板说的话未必能兑现,但思路倒是可以借鉴的,即:
1、优化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新进员工工资高要有它的合理性,安排岗位时可以把新员工的能力和优势展示出来,用工作业绩来减少猜忌和不满。
2,福利方面适当向老员工倾斜。比如工龄补贴,服务期满多少年有住房补贴或房贷,以及享受其它福利待遇,让服务公司年限长的老员工有一定“优势”,避免员工频繁跳槽。
3、每年调薪时注意统筹,新员工比老员工高太多,就把老员工调薪幅度加一点,反之也是一样,总的原则是缩小新老员工的工资差距,毕竟“同工同酬”大家都没什么话说?
老马在一家科技公司当技术员5年了,月薪是12000元,而且公司每年都按10%的幅度给他涨工资,他很满意。
不过,老马的“满意度”自从新年之后就打了折扣,原因是公司新招了几名大学生,一进来月工资就是15000元,足足比他高了3000元。
本来以为这几位大学生是特招进来的“技术大牛”,没想到完全就是“菜鸟”新人。老马跑去质问人事经理:你们怎么面试的?
人事经理说:面试都是按照“结构化”进行的,这几个小伙子形象、口才都不错,学历什么的更没得说,年轻人嘛,我们要有耐心带着他们成长?
老马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我们这个岗位,考察口才干什么?让他上机操作操作不就行了吗?算了,我不和你说这些,就问你,你给年轻人开那么高的工资,是想羞辱我们这些人吗?
人事经理无可奈何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少于这个数不来啊。老板让我一定要招98、99年的应届毕业生,我有什么办法?
老马一想也对,这事还得去问老板。
老板得知老马的来意后,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告诉了老马两点理由:
其一,企业不能只顾挣钱,还要有社会责任。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毕业即失业”,我们有必要在帮助他们就业方面出一点力,所以我才要求只招98、99年的应届毕业生。
其二,帮助就业也不是做慈善,我得择优招人。人事经理告诉我,好一点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这个工资,少了没人愿意干。所以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我定的,实在不行,可以辞退嘛。
老马不由得一愣——老板啥时候变得这么有格局?他一时竟然无从反驳。
他想了想,对老板说:你给新人高工资我没意见,但是能不能也给我加点?和他们一样也行啊!
老板摇摇头,说道:不行!给你加工资的话,全公司100来号人都要加,我怎么受得了?
老马很生气,对老板说:那好吧,你用人才市场来说事,我也要出去试一试,看看我这个老牌技术员,哪一点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差,值不值15000元的工资。
老板笑了笑,说道:老马啊,不要逞强了。现在哪个单位招聘不是要35岁以下的,有几家企业还要40岁以上的人。
老马气得脸发白,对老板说:最近那个项目,我差不多快完成了,技术资料都在我的电脑里,一会儿,你派人来与我交接吧,我不干了。
老板一惊,站起来脱口而出道:你没备份吧。
老马的心情更差了,说道:用不着备份,都在我头脑里。
这时,老板突然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我话还没说完,急什么?你的工资问题,我早就安排好了,先和你透露一下,别告诉其他人:
1、你的工资从明年起按15%的幅度增加,大学生那一块呢,看他们的表现,原则上按10%增加,这样可以逐步缩小新老员工的差距,不至于让你们觉得不舒服。
2、下一步,公司还要制定一个办法,满5年的老员工可以享受最高2000元的住房补贴,还有每年50000元的无息借款……总之,不会亏待你们这些老伙计的,放心吧。
当今职场,新员工比老员工工资高的情形很普遍,分析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企业内部建立的薪酬增长机制不科学,老员工的薪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导致新老员工薪酬倒挂。
2、企业想引入新鲜血液,对拥有高学历、多证书的新员工期待较高,愿意给新员工出高价或溢价,吸引新人加盟。
3、企业对老员工太熟,觉得不过如此,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满意。
4、企业认为老员工上有老、下有少,生活压力大,不会轻易辞职,可以随便“拿捏”
上面的几个原因,在管理上是有问题的,缺乏了对“归属感”“公平性”等方面的考量,如果相同岗位相同条件下,新人工资大幅度超过老员工水平,必将带来人员动荡。
很多老员工不仅有技术、有经验,还有资源,寒了他们的心,企业付出的额外成本很大。现实中,老员工感觉到不公平待遇,带着团队、资源投奔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那么,面对需要补充新人,而人才市场平均薪酬标准确实远高于老员工薪资,该如何应对呢?我觉得,上面那个老板说的话未必能兑现,但思路倒是可以借鉴的,即:
1、优化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新进员工工资高要有它的合理性,安排岗位时可以把新员工的能力和优势展示出来,用工作业绩来减少猜忌和不满。
2,福利方面适当向老员工倾斜。比如工龄补贴,服务期满多少年有住房补贴或房贷,以及享受其它福利待遇,让服务公司年限长的老员工有一定“优势”,避免员工频繁跳槽。
3、每年调薪时注意统筹,新员工比老员工高太多,就把老员工调薪幅度加一点,反之也是一样,总的原则是缩小新老员工的工资差距,毕竟“同工同酬”大家都没什么话说?
公司裁员,一些人请托人事经理,希望保住工作。没想到有人却给人事经理送礼,主动请求被辞退。
节后上班,老板召集全体员工开了一场“收心会”,表示:大家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转移到工作上来。要大步流星、小步快跑地动起来、忙起来,把各项工作抓在手中。
不过,会议开完后,老板发现大家都有些无所事事,不由地皱了眉头。
人事经理告诉他:现在没有生产订单,上班纯属浪费水、电费,不如放假到正月十五再说。
老板虎着脸说:部门计划思考了吗?目标体系建立了吗?客户资源维护了吗?我看你们就是人多闲的!你,马上回去拟几个裁员名单,下个星期送给我批。
人事经理一听头就大了,因为裁员这个活最不好干,现在就业形势不算好,把谁裁了,都会影响生计。何况,老板也没说裁谁,我怎么办啊!
于是,人事经理想了点子,把这件棘手的事交给了下属——人事专员小陈,让他这几天到各部门征求下主管意见,拟一个备选名单出来。
很快,公司即将裁员的消息就透露了出去,不少人登门或托人向人事经理打招呼,希望上报裁员名单时“别有我”,人事经理一概把礼物当场拒收,并且推拖道:小陈在办这事,我不管。
不久,小陈就草拟了一份10人左右的裁员名单,人事经理一看全是没送礼的,感觉有些蹊跷,再一看里面有个人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
他把小陈喊到办公室,斥责道:我们虽然很多时候迫于无奈,要做些违背良心的事,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有吧?千万不能别人送礼就办事,没送礼就给人家穿小鞋啊!
小陈一愣,反驳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收礼了?人员名单都是各部门主管给我的。
人事经理一拍桌子,指着名单上一个名字对小陈说:他呢?技术部会把他的名字报上来。
小陈一看,原来那是技术部的老技术员——老马,他挠了挠头皮,说:也是,这不可能啊!
没想到当天晚上,老马就提着大约5000元的礼物登门造访人事经理。
人事经理严肃地让老马把礼物带回去,并且告诉他:裁谁也不会裁你,放心好了。
老马笑了笑,对人事经理说:你误会了,是我主动让主管把我名字报上去的,你在老板面前说说我的坏话,把我裁了吧。
什么?人事经理不禁大吃一惊?
老马继续说道:不瞒你说,最近有家公司联系我让我跳槽,我在这工作十几年了,如果辞职的话,小20万的经济补偿就没了。现在不是正好有这个机会么?我拿到补偿后,再给你10000元。
人事经理听了,顿时哭笑不得:别人都把裁员当危机,老马却把裁员当机遇,这有技术的人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啊!
老马走后,人事经理在家想了很久,拿出笔和纸,写下了3个名字,准备第二天交给老板。
第二天上午,人事经理径直走到老板办公室,惊讶地发现副总、技术总监也在场。
这么多”巨头“都来干什么?以前裁员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
老板没有理会人事经理的不安,伸手把裁员名单要了过去,副总和技术总监马上就凑过去看。
随后,三”巨头“相互看了看,哈哈笑了起来。老板把名单两下就撕了,对人事经理说:不裁人了,你去通知大家,各部门安排1个人值班,其他人正月十五再上班。
人事经理一脸懵,就偷偷去问技术总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技术总监说:你小子还蒙在鼓里呢?告诉你,你差点被裁了,知道不。
人事经理吓了一跳,赶紧继续打听,听了总监下面的话后,一下子出了身冷汗。
1、老板的确想裁员,他和副总商量 了一下,觉得各部门的人都不可或缺,只有人事部的人,大家意见比较大,要裁人也是先裁人事部的人,你小子也在内。
2、副总比较看好你,老板就把我拉着见证,和副总打赌,是看你会不会昧着良心,把老马开除了,结果你最后提供的名单里没有老马,都是前几天到你办公室送礼的。所以,老板赌输了,但是你稳了。
3、有几个人送礼是老板安排的,不要记在心上,只不过以后更要注意了,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别总是得罪人,说不定哪个就是老板的人。老马倒是真的想走,是我忽悠他去你家的,不是他故意的。不过,老板也不会轻易让他走的,已经答应给他加工资,他不走了。
4、你的手下小陈这回表现也不错,并没有借此机会玩小动作,这是幸亏你管教得好。说实话,如果他犯了什么错,你的责任躲是躲不掉的?
几点感想:
1、老马想在跳槽前“捞一笔补偿金”的想法,虽然不怎么地道,但这似乎也没什么大错。老板就算知道,拿他也没什么办法。这主要是因为老马技术过硬,老板离不开他?
2、人事经理能够坚守职业道德,教育好下属,关键时候自己拿主意,是值得肯定的,这些品质也是他在职场上的立身之本。
3、技术总监的话还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别自作聪明,以为有些事领导不知道,其实这些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并不好糊弄。二是别逃避责任,身处负责人的位置,遇到矛盾要敢于承担,向下或向上转移风险是没有用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节后上班,老板召集全体员工开了一场“收心会”,表示:大家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转移到工作上来。要大步流星、小步快跑地动起来、忙起来,把各项工作抓在手中。
不过,会议开完后,老板发现大家都有些无所事事,不由地皱了眉头。
人事经理告诉他:现在没有生产订单,上班纯属浪费水、电费,不如放假到正月十五再说。
老板虎着脸说:部门计划思考了吗?目标体系建立了吗?客户资源维护了吗?我看你们就是人多闲的!你,马上回去拟几个裁员名单,下个星期送给我批。
人事经理一听头就大了,因为裁员这个活最不好干,现在就业形势不算好,把谁裁了,都会影响生计。何况,老板也没说裁谁,我怎么办啊!
于是,人事经理想了点子,把这件棘手的事交给了下属——人事专员小陈,让他这几天到各部门征求下主管意见,拟一个备选名单出来。
很快,公司即将裁员的消息就透露了出去,不少人登门或托人向人事经理打招呼,希望上报裁员名单时“别有我”,人事经理一概把礼物当场拒收,并且推拖道:小陈在办这事,我不管。
不久,小陈就草拟了一份10人左右的裁员名单,人事经理一看全是没送礼的,感觉有些蹊跷,再一看里面有个人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
他把小陈喊到办公室,斥责道:我们虽然很多时候迫于无奈,要做些违背良心的事,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有吧?千万不能别人送礼就办事,没送礼就给人家穿小鞋啊!
小陈一愣,反驳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收礼了?人员名单都是各部门主管给我的。
人事经理一拍桌子,指着名单上一个名字对小陈说:他呢?技术部会把他的名字报上来。
小陈一看,原来那是技术部的老技术员——老马,他挠了挠头皮,说:也是,这不可能啊!
没想到当天晚上,老马就提着大约5000元的礼物登门造访人事经理。
人事经理严肃地让老马把礼物带回去,并且告诉他:裁谁也不会裁你,放心好了。
老马笑了笑,对人事经理说:你误会了,是我主动让主管把我名字报上去的,你在老板面前说说我的坏话,把我裁了吧。
什么?人事经理不禁大吃一惊?
老马继续说道:不瞒你说,最近有家公司联系我让我跳槽,我在这工作十几年了,如果辞职的话,小20万的经济补偿就没了。现在不是正好有这个机会么?我拿到补偿后,再给你10000元。
人事经理听了,顿时哭笑不得:别人都把裁员当危机,老马却把裁员当机遇,这有技术的人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啊!
老马走后,人事经理在家想了很久,拿出笔和纸,写下了3个名字,准备第二天交给老板。
第二天上午,人事经理径直走到老板办公室,惊讶地发现副总、技术总监也在场。
这么多”巨头“都来干什么?以前裁员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
老板没有理会人事经理的不安,伸手把裁员名单要了过去,副总和技术总监马上就凑过去看。
随后,三”巨头“相互看了看,哈哈笑了起来。老板把名单两下就撕了,对人事经理说:不裁人了,你去通知大家,各部门安排1个人值班,其他人正月十五再上班。
人事经理一脸懵,就偷偷去问技术总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技术总监说:你小子还蒙在鼓里呢?告诉你,你差点被裁了,知道不。
人事经理吓了一跳,赶紧继续打听,听了总监下面的话后,一下子出了身冷汗。
1、老板的确想裁员,他和副总商量 了一下,觉得各部门的人都不可或缺,只有人事部的人,大家意见比较大,要裁人也是先裁人事部的人,你小子也在内。
2、副总比较看好你,老板就把我拉着见证,和副总打赌,是看你会不会昧着良心,把老马开除了,结果你最后提供的名单里没有老马,都是前几天到你办公室送礼的。所以,老板赌输了,但是你稳了。
3、有几个人送礼是老板安排的,不要记在心上,只不过以后更要注意了,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别总是得罪人,说不定哪个就是老板的人。老马倒是真的想走,是我忽悠他去你家的,不是他故意的。不过,老板也不会轻易让他走的,已经答应给他加工资,他不走了。
4、你的手下小陈这回表现也不错,并没有借此机会玩小动作,这是幸亏你管教得好。说实话,如果他犯了什么错,你的责任躲是躲不掉的?
几点感想:
1、老马想在跳槽前“捞一笔补偿金”的想法,虽然不怎么地道,但这似乎也没什么大错。老板就算知道,拿他也没什么办法。这主要是因为老马技术过硬,老板离不开他?
2、人事经理能够坚守职业道德,教育好下属,关键时候自己拿主意,是值得肯定的,这些品质也是他在职场上的立身之本。
3、技术总监的话还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别自作聪明,以为有些事领导不知道,其实这些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并不好糊弄。二是别逃避责任,身处负责人的位置,遇到矛盾要敢于承担,向下或向上转移风险是没有用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公司采购200万元的零件,采购经理通过“货比三家”,把价压到了130万元。没想到副总得知结果后,把采购经理狠狠地骂了一顿。
小陈是某机械公司采购经理,他刚刚上任没几天,公司就接到一个500万元的订单,其中部分零件需要从第三方采购,经过技术部和财务部的联合测算,给出了200万元的预算。
小陈拿到采购任务的时候,不由眼睛一亮,因为这批零件,他有一个远房亲戚的库房里有不少存货,过年的时候,亲戚还专程找他喝酒,希望他能关照销售。
于是小陈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亲戚,让他马上带些样品过来,给车间试用。
没想到几天后,车间主任说这批货质量很差,不能用。
小陈埋怨亲戚给自己丢脸,可是亲戚却更生气:质量不好?要不拿同类产品来比比。
小陈将信将疑,交办下属在市场上多跑跑,拿些不同品牌的样品回来,让车间比较一下。
下属一共采购了5个不同品牌的样品,这一回,车间主任反馈说还是第一次的那批货好使。
车间主任截然不同的两次表态,让小陈有些疑惑,但他没想太多。
可是在谈合同的时候,小陈与亲戚起了冲突。
起因是小陈想把总金额压到100万元,亲戚一听就傻了眼:你是帮我呢,还是害我呢?
小陈说:你那个厂我又不是没去过,成本多少我还不清楚?挣个50000块就差不多了。
亲戚的脸一沉:你没办过厂,哪里知道成本?我和你说实话吧,成本起码130万,200万签合同,我给你20万,怎么样?
小陈怒道:我与你签合同,不是自己要好处。
亲戚冷哼了一声:你从小就虚荣,是想把报价压低,在领导面前报功吧。
小陈脸一红,说道:算了,我不在你这里买了。
亲戚摔门而出之后,小陈立即安排下属与其他供应商谈判,因为掌握了亲戚透露出的成本,很快就敲定了一家供应商,报价130万元。
当小陈把这个结果报告给副总时,本以为副总会夸他能干,没想到副总把报价单往旁边一放,问他:为什么不选你亲戚?
小陈一听,汗都下来了,因为他喊亲戚来这事,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但副总却仿佛了若指掌。
于是,他赶紧解释道:公司有纪律,我是绝不会谋私的。
副总不置可否,把报价单又拿起来看了看,突然把桌子一拍,狠狠地把小陈骂了一顿:你是怎么当上经理的?采购的目标是优质优价,不是越便宜越好,你懂不懂?130万,130万会买到好货?
小陈吃了一惊,说道: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产品,成本也就130万元。
副总大声问道:售后服务呢?耗材呢?还有,都像你这样按成本谈生意,谁还敢与我们打交道。
小陈一时无言以对,副总又说道: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让车间自己组建采购小组来办。
小陈感觉自己被打脸了,但副总这么说,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几天后,副总让小陈去车间,与车间主任共同代表公司签一份采购合同。
小陈惊讶地发现,供应商竟然就是自己的那个亲戚,而采购合同金额则是199万元。
小陈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当着亲戚的面不好发作,就把车间主任喊到一边,说:这个合同我没经手,让我签什么字?
车间主任看了小陈一眼,说道:这不是你亲戚么?副总让你做好人,你怎么还不干?
这时,亲戚也笑眯眯地走过来,对小陈说:老表,放心好了,我现在和李总、主任都是朋友了。
小陈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想必过程是这样的:
1、亲戚与小陈不欢而散后,动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车间主任,然后又找到了副总,结果他们之间的洽谈非常顺利,只是其中的内容不得而知。
2、副总让小陈会同车间主任共同在合同上签字,不可能是想让小陈做“顺水人情”,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出了事让小陈背锅罢了。
小陈找了个借口,没有在合同上签字,而是悄悄地去找了老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心痛地表示,几十万的钱就这么浪费了。
没想到老板沉吟半晌,说道:有些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说罢了。这个报价没有高出市场价,我能接受,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小陈被老板的言论惊呆了:怎么,难道老板也能在采购里面捞好处?
这时,老板又微笑着对小陈说:你连亲戚的忙都不肯帮,以后还会有朋友吗?下周起,你还是去销售部锻炼一下吧。
提点感想:
1、老板后来说那些话,并非真正的“无所谓”,只是因为他不能肯定副总和车间主任一定在采购中侵害了公司利益,因为小陈所述,只是一面之辞,何况合同金额并没有超过预算。
2、采购和销售之间的谈判,是博弈也是妥协,双方都没必要希望好处都占了,互惠互利才是长期合作的基础。
3、职场上“做人”是基本要求。谁都有亲戚朋友,手中握有资源,如果连亲戚朋友的忙都不肯帮,谁还与你交往?当然,这里面要分清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还有一个“度”
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小陈是某机械公司采购经理,他刚刚上任没几天,公司就接到一个500万元的订单,其中部分零件需要从第三方采购,经过技术部和财务部的联合测算,给出了200万元的预算。
小陈拿到采购任务的时候,不由眼睛一亮,因为这批零件,他有一个远房亲戚的库房里有不少存货,过年的时候,亲戚还专程找他喝酒,希望他能关照销售。
于是小陈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亲戚,让他马上带些样品过来,给车间试用。
没想到几天后,车间主任说这批货质量很差,不能用。
小陈埋怨亲戚给自己丢脸,可是亲戚却更生气:质量不好?要不拿同类产品来比比。
小陈将信将疑,交办下属在市场上多跑跑,拿些不同品牌的样品回来,让车间比较一下。
下属一共采购了5个不同品牌的样品,这一回,车间主任反馈说还是第一次的那批货好使。
车间主任截然不同的两次表态,让小陈有些疑惑,但他没想太多。
可是在谈合同的时候,小陈与亲戚起了冲突。
起因是小陈想把总金额压到100万元,亲戚一听就傻了眼:你是帮我呢,还是害我呢?
小陈说:你那个厂我又不是没去过,成本多少我还不清楚?挣个50000块就差不多了。
亲戚的脸一沉:你没办过厂,哪里知道成本?我和你说实话吧,成本起码130万,200万签合同,我给你20万,怎么样?
小陈怒道:我与你签合同,不是自己要好处。
亲戚冷哼了一声:你从小就虚荣,是想把报价压低,在领导面前报功吧。
小陈脸一红,说道:算了,我不在你这里买了。
亲戚摔门而出之后,小陈立即安排下属与其他供应商谈判,因为掌握了亲戚透露出的成本,很快就敲定了一家供应商,报价130万元。
当小陈把这个结果报告给副总时,本以为副总会夸他能干,没想到副总把报价单往旁边一放,问他:为什么不选你亲戚?
小陈一听,汗都下来了,因为他喊亲戚来这事,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但副总却仿佛了若指掌。
于是,他赶紧解释道:公司有纪律,我是绝不会谋私的。
副总不置可否,把报价单又拿起来看了看,突然把桌子一拍,狠狠地把小陈骂了一顿:你是怎么当上经理的?采购的目标是优质优价,不是越便宜越好,你懂不懂?130万,130万会买到好货?
小陈吃了一惊,说道: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产品,成本也就130万元。
副总大声问道:售后服务呢?耗材呢?还有,都像你这样按成本谈生意,谁还敢与我们打交道。
小陈一时无言以对,副总又说道: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让车间自己组建采购小组来办。
小陈感觉自己被打脸了,但副总这么说,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几天后,副总让小陈去车间,与车间主任共同代表公司签一份采购合同。
小陈惊讶地发现,供应商竟然就是自己的那个亲戚,而采购合同金额则是199万元。
小陈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当着亲戚的面不好发作,就把车间主任喊到一边,说:这个合同我没经手,让我签什么字?
车间主任看了小陈一眼,说道:这不是你亲戚么?副总让你做好人,你怎么还不干?
这时,亲戚也笑眯眯地走过来,对小陈说:老表,放心好了,我现在和李总、主任都是朋友了。
小陈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想必过程是这样的:
1、亲戚与小陈不欢而散后,动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车间主任,然后又找到了副总,结果他们之间的洽谈非常顺利,只是其中的内容不得而知。
2、副总让小陈会同车间主任共同在合同上签字,不可能是想让小陈做“顺水人情”,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出了事让小陈背锅罢了。
小陈找了个借口,没有在合同上签字,而是悄悄地去找了老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心痛地表示,几十万的钱就这么浪费了。
没想到老板沉吟半晌,说道:有些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说罢了。这个报价没有高出市场价,我能接受,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小陈被老板的言论惊呆了:怎么,难道老板也能在采购里面捞好处?
这时,老板又微笑着对小陈说:你连亲戚的忙都不肯帮,以后还会有朋友吗?下周起,你还是去销售部锻炼一下吧。
提点感想:
1、老板后来说那些话,并非真正的“无所谓”,只是因为他不能肯定副总和车间主任一定在采购中侵害了公司利益,因为小陈所述,只是一面之辞,何况合同金额并没有超过预算。
2、采购和销售之间的谈判,是博弈也是妥协,双方都没必要希望好处都占了,互惠互利才是长期合作的基础。
3、职场上“做人”是基本要求。谁都有亲戚朋友,手中握有资源,如果连亲戚朋友的忙都不肯帮,谁还与你交往?当然,这里面要分清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还有一个“度”
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