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对原有教材体系中的计算教学内容做出了较大的修改,删除了繁分数的计算内容,减少了脱式计算的运算步骤,限定了参加运算数目的位数,增加了估算的教学内容,重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
这些改革的措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对一~五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2.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3.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在2011年的6月份,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的调查内容,对这两项的得分率以及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其调查结果按年级分述如下:
1.一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一年级共有10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4道直接写得数和6道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数据及卷面分析如下:
一年级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计算的正确率达到了97.25%。从学生的错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个方面有待改进:(1)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按一定的顺序做题,不漏题,在口算考查的这个部分,因为漏题忘做而失的分占到这项总失分的32%,在列竖式计算的部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错数字的情况,比如计算“78-52”就被抄成了“78-58”和“78-25”;(2)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中,进位加和退位减出现的错误较多,比如“64-30=24”、“64-6=68”、“37-9=18”等。
2.二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二年级有120名同学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0题直接写得数和8题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在直接写得数的20道题中,错误最多的题是“25-5×2”,共有76人次失分,占这个项目总失分的62.1%上。失分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在运算顺序的错误上:先算“25-5”,然后再乘2。从这道题目的错误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受到生理上、心理上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线性(从左到右)思维为主,再加上从感知的直觉上,就认识到“25-5”能得到整十数,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因此就有了62.1%的学生选择这种比较简便,但确是错误的算法。有26个学生口算“5×4×0”,得出的结果是“20”,这部分学生对于“0乘任何数得零”这一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用竖式计算部分中出现的问题有:(1)少算,题目中是要求三个数的和,而学生在计算时,只求出了前两个数的和;(2)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的计算出现错误,比如:“5+9=13”、“6×8=42”等。
3.三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三年级共有118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6道直接写得数和8道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用竖式计算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卷面中反映出错误较多的方面是: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出现了错误,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比如在计算“25×42”中的25乘十位上的4时,错误地算成220个十;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对位的错误出现得较多,比如在计算小数减法“10.4-8.6”时,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成了;在这五个年级的计算检测中,三年级的正确率是最高的,其原因是平时的基础练习扎实有效,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避免了一些基本口算的失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4.四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四年级共有11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0道直接写得数、4道用竖式计算、4道用递等式计算和2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用递等式计算的4道题中,错误集中在“580+21×15-260”这一题,有部分学生是在基本口算上出现了错误,比如把“21×15”的计算结果写成是“325”或“375”,有部分学生是运算顺序出现了错误,先算了“580+21”。在简便计算的2道题目中,“301×24”这一题出错的最多,主要的问题是在301的拆分上,有部分学生将“301×24”算成了“(300-1)×24”或“(301-1)×24-24”。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不清楚数的拆分的方法。
5.五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五年级共有117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3道解方程和4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都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方程的求解,但对于计算结果的要求没能引起重视,没有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在简便计算的4道题目中,“-+-”这一题的计算错误率最高,主要表现在“移项”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部分学生把它算成了“(+)-(-)”。
三、结论与建议
从五个年级学生计算的卷面分析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上是处于一个高位与均衡的状态,每个年级的得分率都能保持在90%左右。在对五个年级学生易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1.基础要加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如果进行归因的话,较多的指向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因此,在各个年段的教学中都需要加强口算能力的达标练习,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力求人人过关。
2.规范要明确。从计算完成的卷面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平时练习的要求是否明确。例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以致笔迹杂乱,就会引起学生看错或漏看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降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竖式怎么写,分数怎么占格,进位的数字写在什么位置……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某个角度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3.习惯要养成。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直觉得概念题、解决问题需要认真审题,看清关键词句,而计算则没有这个必要,这个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发生在没有认真审题上,对所要计算的算式,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了没有必要的“弯路”。在完成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两看一想”的习惯:(1)看清运算的数;(2)看清运算的符号;(3)想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4.方法要得当。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的方法要得当,要能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的方案,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结成小伙伴,发挥小伙伴的互助作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5.估算要重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估算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这些改革的措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对一~五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2.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3.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在2011年的6月份,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的调查内容,对这两项的得分率以及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其调查结果按年级分述如下:
1.一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一年级共有10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4道直接写得数和6道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数据及卷面分析如下:
一年级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计算的正确率达到了97.25%。从学生的错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个方面有待改进:(1)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按一定的顺序做题,不漏题,在口算考查的这个部分,因为漏题忘做而失的分占到这项总失分的32%,在列竖式计算的部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错数字的情况,比如计算“78-52”就被抄成了“78-58”和“78-25”;(2)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中,进位加和退位减出现的错误较多,比如“64-30=24”、“64-6=68”、“37-9=18”等。
2.二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二年级有120名同学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0题直接写得数和8题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在直接写得数的20道题中,错误最多的题是“25-5×2”,共有76人次失分,占这个项目总失分的62.1%上。失分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在运算顺序的错误上:先算“25-5”,然后再乘2。从这道题目的错误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受到生理上、心理上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线性(从左到右)思维为主,再加上从感知的直觉上,就认识到“25-5”能得到整十数,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因此就有了62.1%的学生选择这种比较简便,但确是错误的算法。有26个学生口算“5×4×0”,得出的结果是“20”,这部分学生对于“0乘任何数得零”这一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用竖式计算部分中出现的问题有:(1)少算,题目中是要求三个数的和,而学生在计算时,只求出了前两个数的和;(2)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的计算出现错误,比如:“5+9=13”、“6×8=42”等。
3.三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三年级共有118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6道直接写得数和8道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用竖式计算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卷面中反映出错误较多的方面是: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出现了错误,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比如在计算“25×42”中的25乘十位上的4时,错误地算成220个十;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对位的错误出现得较多,比如在计算小数减法“10.4-8.6”时,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成了;在这五个年级的计算检测中,三年级的正确率是最高的,其原因是平时的基础练习扎实有效,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避免了一些基本口算的失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4.四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四年级共有11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0道直接写得数、4道用竖式计算、4道用递等式计算和2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用递等式计算的4道题中,错误集中在“580+21×15-260”这一题,有部分学生是在基本口算上出现了错误,比如把“21×15”的计算结果写成是“325”或“375”,有部分学生是运算顺序出现了错误,先算了“580+21”。在简便计算的2道题目中,“301×24”这一题出错的最多,主要的问题是在301的拆分上,有部分学生将“301×24”算成了“(300-1)×24”或“(301-1)×24-24”。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不清楚数的拆分的方法。
5.五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五年级共有117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3道解方程和4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都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方程的求解,但对于计算结果的要求没能引起重视,没有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在简便计算的4道题目中,“-+-”这一题的计算错误率最高,主要表现在“移项”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部分学生把它算成了“(+)-(-)”。
三、结论与建议
从五个年级学生计算的卷面分析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上是处于一个高位与均衡的状态,每个年级的得分率都能保持在90%左右。在对五个年级学生易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1.基础要加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如果进行归因的话,较多的指向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因此,在各个年段的教学中都需要加强口算能力的达标练习,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力求人人过关。
2.规范要明确。从计算完成的卷面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平时练习的要求是否明确。例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以致笔迹杂乱,就会引起学生看错或漏看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降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竖式怎么写,分数怎么占格,进位的数字写在什么位置……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某个角度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3.习惯要养成。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直觉得概念题、解决问题需要认真审题,看清关键词句,而计算则没有这个必要,这个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发生在没有认真审题上,对所要计算的算式,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了没有必要的“弯路”。在完成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两看一想”的习惯:(1)看清运算的数;(2)看清运算的符号;(3)想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4.方法要得当。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的方法要得当,要能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的方案,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结成小伙伴,发挥小伙伴的互助作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5.估算要重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估算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