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为课题,课题批准编号:asky—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依据
理论依据:《数学课标》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至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实践依据:根据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的过程。系统观察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单看每册的教材目录就能发现;并且在学生练习册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从而达到计算水平的大力提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美国忽略了学生在计算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上的缺陷。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我们将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
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计算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五、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研究的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课堂上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计算训练方法等策略。
3、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问卷调查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前后对比法。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从中发现这个班的计算水平,研究结束时再次对实验学生进行测验,在对比中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数学组推广。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七、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年11月—201*年7月,其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年11月——2014年4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2、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
(1)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4)课题开题,完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将方案与全校数学教师交流,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将较为成熟的方法在全校推广。
3、结题阶段:(201*年7月)。
对研究对象进行计算能力检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制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准备验收。
八、课题组成员:
主研人:丁军艳。
组员:郭瑞涛刘玉玉陈小元曹茸韩蕊。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集合6篇[朗读]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中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和智力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关系着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方面。所以,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运算要求: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则,熟练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根据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而选择最佳算法;比如能估计运算的就估算,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就利用计算器去计算了,能巧算的就巧算……。在教材编排上,运算专题训练取消了,计算题数量都减少了。同时,由于计算本身的枯燥和小学生心理特点,以至现在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不理想!我们在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发现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部分是由于没有掌握运算方法造成的,根据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测试后,我分析了两个班的试卷,结合课后谈心和平时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显示只有27.8%的学生是全对的,82.2%的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导致运算错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初级阶段阶段,其各项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传统单一式、机械式教学法不能满足小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我开展了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现分享给大家,请同行们多指导。
数学运算能力的概述。
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能力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效率,数学学习过程中又需要不断运用计算能力,它几乎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无论是初级数学,还是高级数学都离不开对计算能力的运用。计算能力是数学归纳和转化的能力,是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结合,影响着数学运算效率和正确率,计算内容包括了数学计算、估值、近似计算,几何图形各几个量的计算求解等。
数学运算能力包括:运算条件的分析能力、计算过程的确定能力、计算方向的探究能力、计算公式的选择能力、计算障碍的排除能力、计算结果的审查和调整能力共六个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能力。计算能力主要组成要素有:快慢成俗、简捷程度、合理程度、准确程度,只有具备一定数学能力,面对数学问题时,才能正确的、迅速的进行计算。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设置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根据《四则运算》单元测试结果,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关键数据调查,了解其相关运算律等知识的掌握、计算习惯和兴趣;另一份调查从教师的角度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习惯和了解教师对于运算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1、第一份调查(根据测试卷统计)。
(1)调查对象:佛山市A小学2018-2019学年四年级1班45人和2班45人。
(2)调查情况:
学生计算出错,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是太粗心,但实际上问题并不出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上。在对两个班级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测试后,我分析了两个班的试卷,结合课后谈心和平时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设立关键数据有:(注:此卷由区教研室出题,除3道应用题外,其它都是纯计算题。考试时间:2019年3月6日,有效人数:90人)。
序号。
考试情况(出错原因)。
人数。
占调查人数百分比。
1。
计算正确,全对(满分)。
25人。
27.8%。
2。
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结果错误百出,而且脱式计算上式下式都会抄错数字。
18人。
20%。
3。
作业格式不对,计算时不写竖式或竖式乱七八糟。
16人。
18%。
4。
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甚至没有掌握验算的方法,验算变成走过场。
38人。
42%。
5。
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马虎,抄错数字和符号。
18人。
20%。
6。
其他原因(如: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或者是不够除是否用0占位)。
11人。
12.2%。
2、第二份调查情况(见附后《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问卷》):
(1)调查对象:佛山市A小学2018-2019学年四年级抽查200人和学校数学组中抽查16位老师。(时间:2019年3月12日)。
(2)调查情况:
从教师的角度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习惯和了解教师们运算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在计算题时你一般:
调查人数。
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后再进行计算。
读一遍题后就开始计算。
不审题,直接计算。
200人。
62﹪。
35﹪。
3﹪。
调查: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调查人数。
按照题目。
要求口算。
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200人。
31﹪。
28﹪。
41﹪。
调查:学生在做计算练习时,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
a
没有草稿纸,到处乱写乱画。
8%。
b
临时撕张纸做草稿纸,字迹散乱。
26%。
c
有固定用作业本做草稿纸,演算工整。
66%。
调查: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20人。
两份调查显示,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有:
1、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潦草,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
2、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有的学生就是靠口算,就算要打草稿都没有固定的草稿本,只是随手在试卷、作业本或者课本的空白处、课桌面上等等地方打草稿,甚至还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
3、大部分的学生作业书写潦草、散乱,这也是造成抄错数看错数的重要干扰原因之一。
4、验算习惯也是检验结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完多种方法验算的习惯。“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怎样?”被调查的16名教师在回答这问题时,有75%的老师认为三部曲: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检查验算。可见检查验算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二、调查结果
(1)基础能力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计算丢分的同学大部分正是因为计算习惯而造成的,约占参考人数的72.2%(注:有重复统计,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学生计算习惯对计算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验算和书写的习惯。
(2)转化能力情况分析。
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只停留在解题,没注重运算方法的优化和区分,学生只感受到教师方法的“妙”,但并没有理解方法的本质,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优化运算策略。比如同一个已知分数及对应的量,要求“单位1”的题目,什么时候用方程解容易,什么时候用综合算式倒推,还是用按比分配去计算简便,这些要在解题教学中总结和突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运用性才得到训练?
(3)结合能力情况分析。
课堂中培养运算能力应该“百花齐放”,在不同的思维路径、运算方法的碰撞中去寻找运算的核心。当学生出现计算困难或者计算失误的时候,很多教师是采取“呈现—讲解”模式,却不重点讲解步骤背后的算理,学生思维无法碰撞而产生火花,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很多学生能听懂但是过后就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只是认同这种运算步骤可行性,但并没有掌握算理,而算理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是可以迁移应用的,这才是运算能力的核心?
(4)表达能力情况分析。
由于很多人不够重视运算过程的算理,对于算理没有用规范的语言去描述去记忆,就造成了一些条理不清楚的学生在计算或者检验的时候没有运用算理去验证。
三、调查结论
综上分析,我认为小学生运算能力薄弱,主要有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不清晰。
2、对知识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计算能力、计算方法不过关。
3、小学生在遇到图形与几何时,缺乏空间想象力,头脑中难以构建呈现出合理的空间图形。例如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展开图是等等。
4、是学生本身的畏难情绪。
5、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片面关注解题思路与方法。
6、学校开设课程单一,没有开设以数学相关的综合课程。
7、学生没有掌握验算方法,没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运算能力培养路径策略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已经是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培养路径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计算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乐于思考。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有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计算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例如在学习乘法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在购物为例,让学生去超市先买2支饮料,喝完接着再买8支饮料带回家。让学生在计算总价上计算出共花费多少钱,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比后得出更优的简便运算方法。在对比,如果买的数量一样,但是物品不一样的时候,能不能使用简便方法?经过两次对比,学生肯定就理解了使用简便运算的妙处以及条件。
二、训常规化
其次,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不需要手工计算,而借助于新科技产品替代,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运算能力差,对数字反应迟钝,计算能力出现倒退势头。另外,部分教师除了在上运算内容时进行演练,完成教学之后就很少训练了,这是数学教学中失误的做法。其实,数学是基本学科,计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不管将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内容都离不开演算。在数学教学中讲课、作业、考试都应有渗透速算的内容,将运算技能演练常态化,长期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是书写规范,每抄必校对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包括书写习惯。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还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因为看错、抄错而产生最终的计算结果的错误。还有,因小学生书写能力较差,可能会出现字迹潦草,写字看不清楚等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练习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例如在列竖式计算中要规范学生“相同数位要对齐”方面的书写要求,保证“数位对齐”才能进行下面的计算。特别是在小数的加减法中,还需先把“小数点对齐”才能计算;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要规范学生“等号对齐”,这不仅是为了书写美观,而是规范学生每一步计算的掌握;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严格注意等式两边的规范书写,这样容易发现有无重复或者遗漏。还有,教师平时须严格要求学生,要求每抄写一步,必须至少要校对一次,不得潦草要把数字写规范,脱式计算书写格式要合乎规定。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可使学生弥补不足,提高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运算能力。首先及时的给与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慢慢增强自信心,也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注意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其次,在评价学生时,先引导学生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评价时如何运用专业的评语。在评价主体既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在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的运算方法、学习态度以及课后练习等各个方面。多方位的教学评价全面客观,使学生更加注重课后的练习巩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教学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强调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育发展。现在我的每堂数学课,学生会提前准备好计算本,等着老师出题(听算、简单竖式计算),而且会在很短时间内,学生进入安静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习惯在不断形成,这个计算常规是有效的、可行的。我的这个研究还在进行中,只是部分达到预定目标,所以这个时候评价还为时过早,我将继续展开后续的研究。
数学运算能力的概述。
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能力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效率,数学学习过程中又需要不断运用计算能力,它几乎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无论是初级数学,还是高级数学都离不开对计算能力的运用。计算能力是数学归纳和转化的能力,是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结合,影响着数学运算效率和正确率,计算内容包括了数学计算、估值、近似计算,几何图形各几个量的计算求解等。
数学运算能力包括:运算条件的分析能力、计算过程的确定能力、计算方向的探究能力、计算公式的选择能力、计算障碍的排除能力、计算结果的审查和调整能力共六个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能力。计算能力主要组成要素有:快慢成俗、简捷程度、合理程度、准确程度,只有具备一定数学能力,面对数学问题时,才能正确的、迅速的进行计算。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设置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根据《四则运算》单元测试结果,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关键数据调查,了解其相关运算律等知识的掌握、计算习惯和兴趣;另一份调查从教师的角度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习惯和了解教师对于运算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1、第一份调查(根据测试卷统计)。
(1)调查对象:佛山市A小学2018-2019学年四年级1班45人和2班45人。
(2)调查情况:
学生计算出错,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是太粗心,但实际上问题并不出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上。在对两个班级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测试后,我分析了两个班的试卷,结合课后谈心和平时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设立关键数据有:(注:此卷由区教研室出题,除3道应用题外,其它都是纯计算题。考试时间:2019年3月6日,有效人数:90人)。
序号。
考试情况(出错原因)。
人数。
占调查人数百分比。
1。
计算正确,全对(满分)。
25人。
27.8%。
2。
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结果错误百出,而且脱式计算上式下式都会抄错数字。
18人。
20%。
3。
作业格式不对,计算时不写竖式或竖式乱七八糟。
16人。
18%。
4。
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甚至没有掌握验算的方法,验算变成走过场。
38人。
42%。
5。
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马虎,抄错数字和符号。
18人。
20%。
6。
其他原因(如: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或者是不够除是否用0占位)。
11人。
12.2%。
2、第二份调查情况(见附后《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问卷》):
(1)调查对象:佛山市A小学2018-2019学年四年级抽查200人和学校数学组中抽查16位老师。(时间:2019年3月12日)。
(2)调查情况:
从教师的角度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习惯和了解教师们运算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在计算题时你一般:
调查人数。
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后再进行计算。
读一遍题后就开始计算。
不审题,直接计算。
200人。
62﹪。
35﹪。
3﹪。
调查: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调查人数。
按照题目。
要求口算。
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200人。
31﹪。
28﹪。
41﹪。
调查:学生在做计算练习时,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
a
没有草稿纸,到处乱写乱画。
8%。
b
临时撕张纸做草稿纸,字迹散乱。
26%。
c
有固定用作业本做草稿纸,演算工整。
66%。
调查: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20人。
两份调查显示,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有:
1、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潦草,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
2、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有的学生就是靠口算,就算要打草稿都没有固定的草稿本,只是随手在试卷、作业本或者课本的空白处、课桌面上等等地方打草稿,甚至还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
3、大部分的学生作业书写潦草、散乱,这也是造成抄错数看错数的重要干扰原因之一。
4、验算习惯也是检验结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完多种方法验算的习惯。“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怎样?”被调查的16名教师在回答这问题时,有75%的老师认为三部曲: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检查验算。可见检查验算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二、调查结果
(1)基础能力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计算丢分的同学大部分正是因为计算习惯而造成的,约占参考人数的72.2%(注:有重复统计,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学生计算习惯对计算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验算和书写的习惯。
(2)转化能力情况分析。
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只停留在解题,没注重运算方法的优化和区分,学生只感受到教师方法的“妙”,但并没有理解方法的本质,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优化运算策略。比如同一个已知分数及对应的量,要求“单位1”的题目,什么时候用方程解容易,什么时候用综合算式倒推,还是用按比分配去计算简便,这些要在解题教学中总结和突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运用性才得到训练?
(3)结合能力情况分析。
课堂中培养运算能力应该“百花齐放”,在不同的思维路径、运算方法的碰撞中去寻找运算的核心。当学生出现计算困难或者计算失误的时候,很多教师是采取“呈现—讲解”模式,却不重点讲解步骤背后的算理,学生思维无法碰撞而产生火花,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很多学生能听懂但是过后就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只是认同这种运算步骤可行性,但并没有掌握算理,而算理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是可以迁移应用的,这才是运算能力的核心?
(4)表达能力情况分析。
由于很多人不够重视运算过程的算理,对于算理没有用规范的语言去描述去记忆,就造成了一些条理不清楚的学生在计算或者检验的时候没有运用算理去验证。
三、调查结论
综上分析,我认为小学生运算能力薄弱,主要有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不清晰。
2、对知识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计算能力、计算方法不过关。
3、小学生在遇到图形与几何时,缺乏空间想象力,头脑中难以构建呈现出合理的空间图形。例如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展开图是等等。
4、是学生本身的畏难情绪。
5、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片面关注解题思路与方法。
6、学校开设课程单一,没有开设以数学相关的综合课程。
7、学生没有掌握验算方法,没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运算能力培养路径策略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已经是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培养路径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计算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乐于思考。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有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计算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例如在学习乘法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中在购物为例,让学生去超市先买2支饮料,喝完接着再买8支饮料带回家。让学生在计算总价上计算出共花费多少钱,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比后得出更优的简便运算方法。在对比,如果买的数量一样,但是物品不一样的时候,能不能使用简便方法?经过两次对比,学生肯定就理解了使用简便运算的妙处以及条件。
二、训常规化
其次,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不需要手工计算,而借助于新科技产品替代,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运算能力差,对数字反应迟钝,计算能力出现倒退势头。另外,部分教师除了在上运算内容时进行演练,完成教学之后就很少训练了,这是数学教学中失误的做法。其实,数学是基本学科,计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不管将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内容都离不开演算。在数学教学中讲课、作业、考试都应有渗透速算的内容,将运算技能演练常态化,长期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是书写规范,每抄必校对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包括书写习惯。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还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因为看错、抄错而产生最终的计算结果的错误。还有,因小学生书写能力较差,可能会出现字迹潦草,写字看不清楚等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练习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例如在列竖式计算中要规范学生“相同数位要对齐”方面的书写要求,保证“数位对齐”才能进行下面的计算。特别是在小数的加减法中,还需先把“小数点对齐”才能计算;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要规范学生“等号对齐”,这不仅是为了书写美观,而是规范学生每一步计算的掌握;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严格注意等式两边的规范书写,这样容易发现有无重复或者遗漏。还有,教师平时须严格要求学生,要求每抄写一步,必须至少要校对一次,不得潦草要把数字写规范,脱式计算书写格式要合乎规定。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可使学生弥补不足,提高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运算能力。首先及时的给与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慢慢增强自信心,也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注意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其次,在评价学生时,先引导学生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评价时如何运用专业的评语。在评价主体既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在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的运算方法、学习态度以及课后练习等各个方面。多方位的教学评价全面客观,使学生更加注重课后的练习巩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教学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强调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育发展。现在我的每堂数学课,学生会提前准备好计算本,等着老师出题(听算、简单竖式计算),而且会在很短时间内,学生进入安静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习惯在不断形成,这个计算常规是有效的、可行的。我的这个研究还在进行中,只是部分达到预定目标,所以这个时候评价还为时过早,我将继续展开后续的研究。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赚钱就是硬道理。
股票发行公司的赢利水准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股票价值是未来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现值。股息来自公司利润。因此,利润的增减变动就成为影响股票价值以及股票价格的最本质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赢利水准上升,其所发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将上升:公司的赢利水准下降,其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将下跌。
通常的情况是,股票价格的变化往往是在公司赢利的变动之前发生,其变动的幅度也大于公司赢利的变动幅度。原因在于股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由于投资者非常关注股票的预期收益,而股票发行公司赢利水准的上升或下降往往事前会有一些征兆,故一旦公司具有赢利下降的连象。投资者就会出售股票,造成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反过来,如果迹象显示公司赢利将会上升。势必有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股票,使股票价格上升。因此,投资者必须关心公司的赢利,并对公司有关赢利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公司的赢利额是由收人减去支出总额而得出的。
在核算公司的赢利时,要把那些一次性影响赢利增减的因素除去,对于使赢利额临时增加或减少的部分进行调整,以便正确地估计公司的正常赢利。
二、对公司的赢利能力,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衡量。
如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是否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公司留存收益赢利能力是否强大。
三、对公同赢利前景的预测是赢利能力分析的重要一环。
因为投资者感兴趣的是投资以后企业的赢利前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买股票是买未来”。公司历史的赢利指标只能提供历史的资料,并不能完全保证公司将来的赢利。因为公司的未来收益不仅取决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变化,还取决于公司外部市场条件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事实上,准确地估计公司未来赢利前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专家也同样如此。
尽管大的咨询公司雇用各方面专家,建立复杂的统计学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试图预测将来的发展前景,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若能适当关注各类信息,积累经验,挑选自己熟悉的股票,采用比较简单的经验方法,也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变化。
在这方面,主营业务利润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基础。
股票发行公司的赢利水准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股票价值是未来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现值。股息来自公司利润。因此,利润的增减变动就成为影响股票价值以及股票价格的最本质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赢利水准上升,其所发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将上升:公司的赢利水准下降,其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将下跌。
通常的情况是,股票价格的变化往往是在公司赢利的变动之前发生,其变动的幅度也大于公司赢利的变动幅度。原因在于股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由于投资者非常关注股票的预期收益,而股票发行公司赢利水准的上升或下降往往事前会有一些征兆,故一旦公司具有赢利下降的连象。投资者就会出售股票,造成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反过来,如果迹象显示公司赢利将会上升。势必有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股票,使股票价格上升。因此,投资者必须关心公司的赢利,并对公司有关赢利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公司的赢利额是由收人减去支出总额而得出的。
在核算公司的赢利时,要把那些一次性影响赢利增减的因素除去,对于使赢利额临时增加或减少的部分进行调整,以便正确地估计公司的正常赢利。
二、对公司的赢利能力,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衡量。
如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是否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公司留存收益赢利能力是否强大。
三、对公同赢利前景的预测是赢利能力分析的重要一环。
因为投资者感兴趣的是投资以后企业的赢利前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买股票是买未来”。公司历史的赢利指标只能提供历史的资料,并不能完全保证公司将来的赢利。因为公司的未来收益不仅取决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变化,还取决于公司外部市场条件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事实上,准确地估计公司未来赢利前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专家也同样如此。
尽管大的咨询公司雇用各方面专家,建立复杂的统计学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试图预测将来的发展前景,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若能适当关注各类信息,积累经验,挑选自己熟悉的股票,采用比较简单的经验方法,也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变化。
在这方面,主营业务利润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基础。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临界值指标的分析、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非主营业务利润、防外事项的分析、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场体系日臻健全,被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行为要求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中,我们发现,常见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本文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指标和方法,与大家探讨,求教大家。
一、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比如用于信贷和拟投资项目的评价等),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显然,不太合理,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即资不抵债,按我国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
这个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但是,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
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国家规定的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的非计量指标体系,每项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比如:“领导班子基本素质”评议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是“企业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主要领导不得力,或以权谋私,决策失误较多,企业效益滑坡,员工怨声很大”等。
当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具备差(e)级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报酬率)为核;已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我们知道,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分”。
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
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防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注意以下表外重大事项的分析,如下表:(略)。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是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监督。国有资本金管理及财务监督、领导班子考核、经营者收入分配等,体现的是国家所有者的职能。马克思曾说过:“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两种权力派生出两种不同的职能,即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效绩评价体现的正是这种财产权力和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它为政治权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服务,并通过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企业效绩评价对控股和全资子公司的评价的适应条件和环境要好些,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些,而对于参股投资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就要差些,发挥的作用也要小些,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二、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局限性的原因。
①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较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代理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笔者曾以1998年度被cpa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被cpa出具有说明意见的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为切入点,对a股公司的利润操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有利润操纵的现象不少,其中通过虚列应收帐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或将下一年度赊销提前列帐,少转销售成本增加存款金额等操纵利润方式为最多,其结果都将是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最终导致流(速)动比率的计算值被扭曲。
②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①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略)。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③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其公式为: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吁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债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就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如下图:(略)。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费用或者会计费用。,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牛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如图,在a1点的右段,财务危机成本随着负债量的增加急剧增加。
下面我们讨论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为多少时,企业价值较大。设节税额和财务危机成本表示为资产负债率d的函数分别是f(d)和g(d),t为所得税税率。则由微积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由下式:(略)。
也就是:g’(d)=t,确定的资产负债率d,企业价值较大。g’(d)是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所以根据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等于所得税税率确定的资产负债率。
三、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的a股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如:1999的年部等四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未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未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未净资产,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公式为:(略)。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略)。
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即债务人)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即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足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十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略)。
考虑到其计算指标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非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重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其计算公式为:(略)。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营业利润÷成本费用。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笔者曾选择1998年年报和1999年中报两期a股会计报告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现金流入滞后盈利确认的约占样本总量的67%,约有一半的滞后量超过盈利量确认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选用。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公式是: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该指标平均值为3.24%。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其公式是: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刮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为84.12%。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其公式是: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是2.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场体系日臻健全,被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行为要求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中,我们发现,常见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本文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指标和方法,与大家探讨,求教大家。
一、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比如用于信贷和拟投资项目的评价等),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显然,不太合理,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即资不抵债,按我国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
这个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但是,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
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国家规定的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的非计量指标体系,每项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比如:“领导班子基本素质”评议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是“企业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主要领导不得力,或以权谋私,决策失误较多,企业效益滑坡,员工怨声很大”等。
当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具备差(e)级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报酬率)为核;已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我们知道,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分”。
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
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防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注意以下表外重大事项的分析,如下表:(略)。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是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监督。国有资本金管理及财务监督、领导班子考核、经营者收入分配等,体现的是国家所有者的职能。马克思曾说过:“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两种权力派生出两种不同的职能,即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效绩评价体现的正是这种财产权力和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它为政治权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服务,并通过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企业效绩评价对控股和全资子公司的评价的适应条件和环境要好些,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些,而对于参股投资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就要差些,发挥的作用也要小些,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二、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局限性的原因。
①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较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代理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笔者曾以1998年度被cpa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被cpa出具有说明意见的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为切入点,对a股公司的利润操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有利润操纵的现象不少,其中通过虚列应收帐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或将下一年度赊销提前列帐,少转销售成本增加存款金额等操纵利润方式为最多,其结果都将是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最终导致流(速)动比率的计算值被扭曲。
②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①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略)。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③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其公式为: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吁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债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就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如下图:(略)。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费用或者会计费用。,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牛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如图,在a1点的右段,财务危机成本随着负债量的增加急剧增加。
下面我们讨论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为多少时,企业价值较大。设节税额和财务危机成本表示为资产负债率d的函数分别是f(d)和g(d),t为所得税税率。则由微积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由下式:(略)。
也就是:g’(d)=t,确定的资产负债率d,企业价值较大。g’(d)是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所以根据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等于所得税税率确定的资产负债率。
三、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的a股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如:1999的年部等四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未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未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未净资产,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公式为:(略)。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略)。
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即债务人)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即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足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十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略)。
考虑到其计算指标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非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重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其计算公式为:(略)。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营业利润÷成本费用。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笔者曾选择1998年年报和1999年中报两期a股会计报告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现金流入滞后盈利确认的约占样本总量的67%,约有一半的滞后量超过盈利量确认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选用。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公式是: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该指标平均值为3.24%。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其公式是: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刮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为84.12%。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其公式是: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是2.22%。
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对原有教材体系中的计算教学内容做出了较大的修改,删除了繁分数的计算内容,减少了脱式计算的运算步骤,限定了参加运算数目的位数,增加了估算的教学内容,重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
这些改革的措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对一~五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2.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3.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在2011年的6月份,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的调查内容,对这两项的得分率以及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其调查结果按年级分述如下:
1.一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一年级共有10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4道直接写得数和6道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数据及卷面分析如下:
一年级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计算的正确率达到了97.25%。从学生的错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个方面有待改进:(1)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按一定的顺序做题,不漏题,在口算考查的这个部分,因为漏题忘做而失的分占到这项总失分的32%,在列竖式计算的部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错数字的情况,比如计算“78-52”就被抄成了“78-58”和“78-25”;(2)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中,进位加和退位减出现的错误较多,比如“64-30=24”、“64-6=68”、“37-9=18”等。
2.二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二年级有120名同学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0题直接写得数和8题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在直接写得数的20道题中,错误最多的题是“25-5×2”,共有76人次失分,占这个项目总失分的62.1%上。失分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在运算顺序的错误上:先算“25-5”,然后再乘2。从这道题目的错误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受到生理上、心理上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线性(从左到右)思维为主,再加上从感知的直觉上,就认识到“25-5”能得到整十数,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因此就有了62.1%的学生选择这种比较简便,但确是错误的算法。有26个学生口算“5×4×0”,得出的结果是“20”,这部分学生对于“0乘任何数得零”这一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用竖式计算部分中出现的问题有:(1)少算,题目中是要求三个数的和,而学生在计算时,只求出了前两个数的和;(2)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的计算出现错误,比如:“5+9=13”、“6×8=42”等。
3.三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三年级共有118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6道直接写得数和8道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用竖式计算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卷面中反映出错误较多的方面是: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出现了错误,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比如在计算“25×42”中的25乘十位上的4时,错误地算成220个十;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对位的错误出现得较多,比如在计算小数减法“10.4-8.6”时,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成了;在这五个年级的计算检测中,三年级的正确率是最高的,其原因是平时的基础练习扎实有效,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避免了一些基本口算的失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4.四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四年级共有11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0道直接写得数、4道用竖式计算、4道用递等式计算和2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用递等式计算的4道题中,错误集中在“580+21×15-260”这一题,有部分学生是在基本口算上出现了错误,比如把“21×15”的计算结果写成是“325”或“375”,有部分学生是运算顺序出现了错误,先算了“580+21”。在简便计算的2道题目中,“301×24”这一题出错的最多,主要的问题是在301的拆分上,有部分学生将“301×24”算成了“(300-1)×24”或“(301-1)×24-24”。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不清楚数的拆分的方法。
5.五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五年级共有117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3道解方程和4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都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方程的求解,但对于计算结果的要求没能引起重视,没有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在简便计算的4道题目中,“-+-”这一题的计算错误率最高,主要表现在“移项”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部分学生把它算成了“(+)-(-)”。
三、结论与建议
从五个年级学生计算的卷面分析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上是处于一个高位与均衡的状态,每个年级的得分率都能保持在90%左右。在对五个年级学生易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1.基础要加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如果进行归因的话,较多的指向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因此,在各个年段的教学中都需要加强口算能力的达标练习,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力求人人过关。
2.规范要明确。从计算完成的卷面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平时练习的要求是否明确。例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以致笔迹杂乱,就会引起学生看错或漏看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降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竖式怎么写,分数怎么占格,进位的数字写在什么位置……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某个角度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3.习惯要养成。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直觉得概念题、解决问题需要认真审题,看清关键词句,而计算则没有这个必要,这个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发生在没有认真审题上,对所要计算的算式,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了没有必要的“弯路”。在完成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两看一想”的习惯:(1)看清运算的数;(2)看清运算的符号;(3)想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4.方法要得当。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的方法要得当,要能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的方案,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结成小伙伴,发挥小伙伴的互助作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5.估算要重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估算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这些改革的措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对一~五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2.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3.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在2011年的6月份,我校结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的调查内容,对这两项的得分率以及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其调查结果按年级分述如下:
1.一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一年级共有10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4道直接写得数和6道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数据及卷面分析如下:
一年级计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较好,计算的正确率达到了97.25%。从学生的错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个方面有待改进:(1)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按一定的顺序做题,不漏题,在口算考查的这个部分,因为漏题忘做而失的分占到这项总失分的32%,在列竖式计算的部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错数字的情况,比如计算“78-52”就被抄成了“78-58”和“78-25”;(2)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中,进位加和退位减出现的错误较多,比如“64-30=24”、“64-6=68”、“37-9=18”等。
2.二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二年级有120名同学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20题直接写得数和8题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在直接写得数的20道题中,错误最多的题是“25-5×2”,共有76人次失分,占这个项目总失分的62.1%上。失分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出现在运算顺序的错误上:先算“25-5”,然后再乘2。从这道题目的错误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受到生理上、心理上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线性(从左到右)思维为主,再加上从感知的直觉上,就认识到“25-5”能得到整十数,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因此就有了62.1%的学生选择这种比较简便,但确是错误的算法。有26个学生口算“5×4×0”,得出的结果是“20”,这部分学生对于“0乘任何数得零”这一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用竖式计算部分中出现的问题有:(1)少算,题目中是要求三个数的和,而学生在计算时,只求出了前两个数的和;(2)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的计算出现错误,比如:“5+9=13”、“6×8=42”等。
3.三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三年级共有118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6道直接写得数和8道用竖式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的结果分析如下:
用竖式计算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卷面中反映出错误较多的方面是: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出现了错误,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比如在计算“25×42”中的25乘十位上的4时,错误地算成220个十;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对位的错误出现得较多,比如在计算小数减法“10.4-8.6”时,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成了;在这五个年级的计算检测中,三年级的正确率是最高的,其原因是平时的基础练习扎实有效,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避免了一些基本口算的失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4.四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四年级共有116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10道直接写得数、4道用竖式计算、4道用递等式计算和2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用递等式计算的4道题中,错误集中在“580+21×15-260”这一题,有部分学生是在基本口算上出现了错误,比如把“21×15”的计算结果写成是“325”或“375”,有部分学生是运算顺序出现了错误,先算了“580+21”。在简便计算的2道题目中,“301×24”这一题出错的最多,主要的问题是在301的拆分上,有部分学生将“301×24”算成了“(300-1)×24”或“(301-1)×24-24”。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不清楚数的拆分的方法。
5.五年级的现状与分析。
五年级共有117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3道解方程和4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其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都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方程的求解,但对于计算结果的要求没能引起重视,没有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在简便计算的4道题目中,“-+-”这一题的计算错误率最高,主要表现在“移项”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部分学生把它算成了“(+)-(-)”。
三、结论与建议
从五个年级学生计算的卷面分析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上是处于一个高位与均衡的状态,每个年级的得分率都能保持在90%左右。在对五个年级学生易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1.基础要加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如果进行归因的话,较多的指向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因此,在各个年段的教学中都需要加强口算能力的达标练习,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力求人人过关。
2.规范要明确。从计算完成的卷面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平时练习的要求是否明确。例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以致笔迹杂乱,就会引起学生看错或漏看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降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竖式怎么写,分数怎么占格,进位的数字写在什么位置……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某个角度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3.习惯要养成。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直觉得概念题、解决问题需要认真审题,看清关键词句,而计算则没有这个必要,这个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发生在没有认真审题上,对所要计算的算式,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了没有必要的“弯路”。在完成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两看一想”的习惯:(1)看清运算的数;(2)看清运算的符号;(3)想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4.方法要得当。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的方法要得当,要能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的方案,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结成小伙伴,发挥小伙伴的互助作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5.估算要重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估算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