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的事情,见于《史记——吕后本纪》。
《史记》并未写明她被残害后活了多久,只说数日后刘盈亲眼见到“人彘”,被吓的大病一场,最后靠声色麻痹自己而抑郁而终。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史记·吕后本纪》。
按《史记》的记载:戚夫人被弄断了四肢,挖去眼珠,熏聋了耳朵。又喂下哑药,然后丢到厕所里。
一,如何断四肢决定戚夫人能活多久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断手足,用刀斧砍断可以称为断,用暴力折断四肢骨骼也可以称断。
假如戚夫人是直接被利器砍掉手足的话,那么她在一个小时内便会因动脉大出血而死亡。
一个成年人的血液容量约为4000~5000毫升,如果失血量达到一千毫升的话就会出现休克乃至死亡。
四肢被直接砍断的话,由于伤口过大,动脉失血会出现喷射状,人会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迅速死亡。这样的伤口即便放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下也是很难迅速止血的。
这样的话,惠帝在厕所见到的就是一具被剁掉四肢的尸体。也就不能称为人彘了。
不过以吕雉对戚夫人刻骨的仇恨来看,她不会让戚夫人那么痛快地死去。所以我认为断四肢其实是敲断了四肢的骨骼。
只是用暴力折断四肢骨骼的话,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小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下臂直接拖拉着,自己抱着手跑回家找大人。后来听接骨医生说有个孩子也是摔断了胳膊,家里一直不当回事,一直在家哭闹了好久才送来,断骨处已经长出了新的骨头。医生也没辙,让他们送省城去治疗。
所以我觉得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应该是折断了她的骨骼而不是直接砍掉。这样的话就能保证戚夫人存活数日,让惠帝看到。
而挖去眼珠,虽然也会造成大出血导致人迅速死亡,但是毕竟伤口小。以汉代的医术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止血的,毕竟那时代已有成熟的宫刑技术了,说明古人在止血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
然而毕竟有伤口,吕后又将戚夫人扔进肮脏的厕所,让她在细菌感染和疼痛的煎熬中过了数日才死去。当惠帝刘盈见到在屎尿中痛苦挣扎的人彘时,那强烈的惊吓导致了他对母亲的恐惧与绝望,最终早逝。
二,戚夫人与吕后的斗争
吕雉对戚夫人惨无人道的折磨是受到古今无数人批评和唾骂的,吕雉的残忍无情也确实令人发指。
然而回顾二人的恩怨,则会看到:戚夫人的悲剧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沛县的地痞流氓,她在此后的反秦起义与楚汉相争时期一直跟随丈夫,真可谓是患难夫妻,同时也磨砺出杀伐决断的性格。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吕后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夫妻二人互为表里,司马迁笔下也肯定了她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功绩。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后本纪》。
而戚夫人的资格就远远不能同吕后相提并论,她虽然能歌善舞,很得刘邦宠爱,但毕竟只是一个宠姬罢了。据考证,戚夫人是秦朝降将的后代,在刘邦被封为汉王时成为了他的宠姬,并生下了刘如意。
她毫无政治城府,见到刘邦喜欢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便日夜啼哭请求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如此一来,便与本来就性情残忍的吕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本纪》。
戚夫人太高调了,把权利斗争搞得如此明目张胆。她仗着自己年轻漂亮,而吕后年老色衰,时不时地对刘邦吹枕头风,要让自己的儿子如意取代刘盈。
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假如吕后的地位被戚夫人取代的话,自己也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刘邦在戚夫人的鼓动下数次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如意,幸亏大臣们力争才未能成功。
而戚夫人的得宠,换来的是刘邦与吕后感情的疏远与隔阂。
当刘邦晚年已经重病缠身时,戚夫人还常把如意抱在刘邦面前,以至于刘邦为不能改立太子而耿耿于怀。
刘邦心里明白,自己活着的时候,戚夫人母子便平安无事,而自己一旦死去,吕后不会轻易绕过戚夫人和如意。所以在他临死前听说吕后与樊哙结党,要在自己死后杀死戚夫人母子,便怒不可遏的命陈平到军中取樊哙首级。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史记·樊哙列传》。
当然,刘邦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陈平畏惧吕后,把樊哙押回长安,而此时刘邦已病死。随着刘邦的死去,戚夫人也迎来了吕后的报复。
三,凄惨结局
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成为惠帝。吕后则升级为大汉的太后,掌握着实际的权利。此时戚夫人母子已经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戚夫人很快被囚禁在永巷,像囚徒一样被剃去了头发,身穿囚服,带着刑具舂米。
从帝王宠姬一下子成为苦役犯,戚夫人很是痛苦,想起远在赵国封地的儿子如意,她不禁唱起了悲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
终日哀唱的歌声彻底激怒了吕雉,终于使她将毒手伸向了赵王刘如意。
她命人召赵王入京,意图加害。但惠帝刘盈天性仁慈,知道母亲的计谋,便亲自出城迎接如意。随后与其同吃同住,致使吕雉多次谋害未能成功。
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天,刘盈很早就外出射猎,年纪尚小的刘如意贪睡不能同去。
吕雉趁儿子外出的时候派人用毒酒将刘如意毒死。惠帝回宫时,如意早已毒发身亡。
就这样,戚夫人想念不已的儿子,因为自己的一首悲歌而殒命。
毒死刘如意后,吕雉对永巷中唱着悲歌的戚夫人下手了。这位差点取代吕雉地位的宠姬,被残忍的做成了人彘。
吕雉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居然让刘盈来参观厕所里的人彘?
刘盈得知眼前这个可怕的东西就是戚夫人时,大哭一场,随后病倒。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记·吕后本纪》。
惊吓过度的刘盈从此沉醉在酒色中,再也无心国政,二十四岁时就病死了。汉朝进入了吕后专权的时代。
总结:
吕后与戚夫人的故事,向今人展现了封建时代宫廷斗争的残忍。
戚夫人母子的遭遇是悲惨的,然而这也与戚夫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刘邦的另一个姬妾薄姬,靠着低调和隐忍,在吕后专权的时代保全了自己和儿子。在诸吕被灭后,儿子刘恒被迎立,薄姬也成为了大汉的太后。
对于吕雉与戚夫人的恩怨,清朝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这样评论过:
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以其先宠幸时,几至于夺嫡,故高帝崩后,即杀之。
戚夫人母子的结局,其实是封建时代无数权利斗争中的一例。而这样的惨剧,历史长河中岂止只有一件。
《史记》并未写明她被残害后活了多久,只说数日后刘盈亲眼见到“人彘”,被吓的大病一场,最后靠声色麻痹自己而抑郁而终。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史记·吕后本纪》。
按《史记》的记载:戚夫人被弄断了四肢,挖去眼珠,熏聋了耳朵。又喂下哑药,然后丢到厕所里。
一,如何断四肢决定戚夫人能活多久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断手足,用刀斧砍断可以称为断,用暴力折断四肢骨骼也可以称断。
假如戚夫人是直接被利器砍掉手足的话,那么她在一个小时内便会因动脉大出血而死亡。
一个成年人的血液容量约为4000~5000毫升,如果失血量达到一千毫升的话就会出现休克乃至死亡。
四肢被直接砍断的话,由于伤口过大,动脉失血会出现喷射状,人会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迅速死亡。这样的伤口即便放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下也是很难迅速止血的。
这样的话,惠帝在厕所见到的就是一具被剁掉四肢的尸体。也就不能称为人彘了。
不过以吕雉对戚夫人刻骨的仇恨来看,她不会让戚夫人那么痛快地死去。所以我认为断四肢其实是敲断了四肢的骨骼。
只是用暴力折断四肢骨骼的话,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小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下臂直接拖拉着,自己抱着手跑回家找大人。后来听接骨医生说有个孩子也是摔断了胳膊,家里一直不当回事,一直在家哭闹了好久才送来,断骨处已经长出了新的骨头。医生也没辙,让他们送省城去治疗。
所以我觉得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应该是折断了她的骨骼而不是直接砍掉。这样的话就能保证戚夫人存活数日,让惠帝看到。
而挖去眼珠,虽然也会造成大出血导致人迅速死亡,但是毕竟伤口小。以汉代的医术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止血的,毕竟那时代已有成熟的宫刑技术了,说明古人在止血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
然而毕竟有伤口,吕后又将戚夫人扔进肮脏的厕所,让她在细菌感染和疼痛的煎熬中过了数日才死去。当惠帝刘盈见到在屎尿中痛苦挣扎的人彘时,那强烈的惊吓导致了他对母亲的恐惧与绝望,最终早逝。
二,戚夫人与吕后的斗争
吕雉对戚夫人惨无人道的折磨是受到古今无数人批评和唾骂的,吕雉的残忍无情也确实令人发指。
然而回顾二人的恩怨,则会看到:戚夫人的悲剧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沛县的地痞流氓,她在此后的反秦起义与楚汉相争时期一直跟随丈夫,真可谓是患难夫妻,同时也磨砺出杀伐决断的性格。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吕后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夫妻二人互为表里,司马迁笔下也肯定了她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功绩。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后本纪》。
而戚夫人的资格就远远不能同吕后相提并论,她虽然能歌善舞,很得刘邦宠爱,但毕竟只是一个宠姬罢了。据考证,戚夫人是秦朝降将的后代,在刘邦被封为汉王时成为了他的宠姬,并生下了刘如意。
她毫无政治城府,见到刘邦喜欢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便日夜啼哭请求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如此一来,便与本来就性情残忍的吕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本纪》。
戚夫人太高调了,把权利斗争搞得如此明目张胆。她仗着自己年轻漂亮,而吕后年老色衰,时不时地对刘邦吹枕头风,要让自己的儿子如意取代刘盈。
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假如吕后的地位被戚夫人取代的话,自己也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刘邦在戚夫人的鼓动下数次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如意,幸亏大臣们力争才未能成功。
而戚夫人的得宠,换来的是刘邦与吕后感情的疏远与隔阂。
当刘邦晚年已经重病缠身时,戚夫人还常把如意抱在刘邦面前,以至于刘邦为不能改立太子而耿耿于怀。
刘邦心里明白,自己活着的时候,戚夫人母子便平安无事,而自己一旦死去,吕后不会轻易绕过戚夫人和如意。所以在他临死前听说吕后与樊哙结党,要在自己死后杀死戚夫人母子,便怒不可遏的命陈平到军中取樊哙首级。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史记·樊哙列传》。
当然,刘邦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陈平畏惧吕后,把樊哙押回长安,而此时刘邦已病死。随着刘邦的死去,戚夫人也迎来了吕后的报复。
三,凄惨结局
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成为惠帝。吕后则升级为大汉的太后,掌握着实际的权利。此时戚夫人母子已经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戚夫人很快被囚禁在永巷,像囚徒一样被剃去了头发,身穿囚服,带着刑具舂米。
从帝王宠姬一下子成为苦役犯,戚夫人很是痛苦,想起远在赵国封地的儿子如意,她不禁唱起了悲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
终日哀唱的歌声彻底激怒了吕雉,终于使她将毒手伸向了赵王刘如意。
她命人召赵王入京,意图加害。但惠帝刘盈天性仁慈,知道母亲的计谋,便亲自出城迎接如意。随后与其同吃同住,致使吕雉多次谋害未能成功。
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天,刘盈很早就外出射猎,年纪尚小的刘如意贪睡不能同去。
吕雉趁儿子外出的时候派人用毒酒将刘如意毒死。惠帝回宫时,如意早已毒发身亡。
就这样,戚夫人想念不已的儿子,因为自己的一首悲歌而殒命。
毒死刘如意后,吕雉对永巷中唱着悲歌的戚夫人下手了。这位差点取代吕雉地位的宠姬,被残忍的做成了人彘。
吕雉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居然让刘盈来参观厕所里的人彘?
刘盈得知眼前这个可怕的东西就是戚夫人时,大哭一场,随后病倒。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记·吕后本纪》。
惊吓过度的刘盈从此沉醉在酒色中,再也无心国政,二十四岁时就病死了。汉朝进入了吕后专权的时代。
总结:
吕后与戚夫人的故事,向今人展现了封建时代宫廷斗争的残忍。
戚夫人母子的遭遇是悲惨的,然而这也与戚夫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刘邦的另一个姬妾薄姬,靠着低调和隐忍,在吕后专权的时代保全了自己和儿子。在诸吕被灭后,儿子刘恒被迎立,薄姬也成为了大汉的太后。
对于吕雉与戚夫人的恩怨,清朝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这样评论过:
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以其先宠幸时,几至于夺嫡,故高帝崩后,即杀之。
戚夫人母子的结局,其实是封建时代无数权利斗争中的一例。而这样的惨剧,历史长河中岂止只有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