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市委、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纪委第二派驻纪检组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十一届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重点任务,持之以恒遵守中央各项规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坚定不移地筑牢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推动人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纪律保障。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履职尽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局党组始终坚持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检验标尺和“111”督查落实细则,全面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廉政教育,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压力传导,推动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抓好“一岗双责”。局班子成员切实将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于4月25日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将责任体系再健全、责任清单再细化、目标管理再具体,与各分管领导和科室层层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69份,逐级传导主体责任。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逐级分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管党治党责任主动督促、主动检查。
二是扎实开展思想教育,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在每月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上级部门重要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党章》、《准则》和《条例》等新颁布党纪党规,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有效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党性修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全局干部职工手抄“十严禁”、“十不准”纪律要求,做到了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筑牢反腐守廉和遵规守纪的思想防线。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和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和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认真召开了今年度局党组“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和三个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做到了准备充分、程序严格、剖析深刻、批评严肃,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四是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强化执纪问责。加大对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监督检查力度,在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前,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干部集体学习中央和纪委重要会议精神和纪律规定,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权责意识。7名班子成员均能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的有关要求,如实上报个人事项。根据市纪委开展“述责述廉”工作的要求,围绕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重点工作任务,下发了市人社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今年度述责述廉工作通知》,安排全体科级干部分别于6月和12月开展“两述”工作,不断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廉洁履职。今年以来,处理市纪委转办的有关信访问题线索6件,市委组织部函询1件,12345热线转办的投诉2起;对省审计厅审计发现问题涉及的7名同志和涉及经商办企业的2名同志进行了提醒谈话,对纪委进行纪律审查的1名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开展了2020-今年纪委转办交办案件整理工作,共梳理出案件11件,整理完善档案卷宗6件。
(二)强化作风建设,促进各项权力规范运行。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工作月安排部署、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机关学习例会等制度,充分运用“在线学习”、“网络学习”、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形式,开展党员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共传达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7次,学习各级纪委相关文件和作风纪律有关规定6次,开展学习宣讲6次,召开支部书记党课2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手抄“十严禁”、“十不准”纪律要求,做到了牢记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制意识,始终拧紧廉洁从政的螺丝钉,筑牢反腐守廉和遵规守纪的思想防线。
二是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凡重大事项一律经局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断提升人社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专家组评审制度,健全审核流程。在慢性病鉴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流程中,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变局里说了算为专家委员会说了算,有效解决过去认定不专业、群众不认可的问题;实行申请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会议制度,由两个分管领导及负责退休审批的相关科室和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按照程序共同审核,每次会议专门记录,并将审批结果及时公示;规范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对干部重要信息真实性存疑或涉嫌涂改造假的,督促本人详细做出书面说明,在深入调查核实、准确把握事实的基础上,提交会议进行认定,多个相关科室参与讨论研判,提出精准的意见建议,坚决避免凭工作惯性和工作经验处理问题。有效保证了干部职工秉公用权,坚决杜绝徇私枉法。
三是开展明查暗访,改变工作作风。局党组按照“明查暗访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下发了《市人社局开展“明查暗访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若干制度》,明确了制度落实、纪律执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督查内容44项,每月安排4名领导对局机关和社保大厅等重点部门进行明查暗访。截至目前已开展督查11次,发现工作纪律问题19起,公开作检查2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断规范,工作纪律进一步严肃。
四是创新优化服务载体,打造阳光政务。认真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和效能风暴行动,大力倡导“人社工作为人民”的理念,不断优化服务载体,全面启用劳动争议仲裁办案系统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所有案件办理均通过网上受理、审查、审批和结案,实现仲裁办案和数据汇总的信息化和透明化,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着力推行“阳光政务”,认真落实“五制”、“四公开”、“三亮明”制度,将优质便捷服务贯穿于人社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主动公开就业信息、人事人才信息、工资和劳动关系信息、预决算、三公经费、法规政策等信息,截止目前,运用局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开各类信息1047条。
(三)深化风险防控,紧盯重点领域和环节。
一是加大重点环节监督力度。围绕农民工讨薪维权,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及“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制度,创新在胜利路小区开展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试点工作,完善农民工务工前信息录入,对用工单位的用工花名册、工资表、考勤表进行动态监管,以长效机制保障有效监督。截止目前共收缴6家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19.56万元,启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4家企业农民工工资41万元,开具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823份。围绕社保基金安全,正式启用了社会保险财务a++系统、智慧眼人脸识别系统,加速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社保卡发放,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基金财务核算、业务统计等工作有效衔接,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防范和控制基金风险的技术手段得到拓展和强化,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围绕人事考试安全,邀请纪委、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各类招考工作,并在考试后对考试结果进行书面评价,确保人事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圆满完成了今年度嘉峪关市公务员考录笔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及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招聘、社会治理局公益性岗位招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考核考试。对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人事考试网上报名、考场分配、准考证和成绩单网上打印等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人事考试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连续六年荣获全省优秀考点。
二是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实行“开门接访”、定期下访和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局领导不回避、不推诿、不畏难,1-6月局主要负责人接待上访人员16次,其他班子成员接访21次。规范各科室的责任范围及信访案件的办理流程,做好登记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反馈。办理市电子政府办公室及市委督查室转办的案件5起、信访局转办件2起、信访网转办件20件、其中国家件1起,答复率达100%,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落实举措,推动反腐败工作深入人心。
一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宣讲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反腐败意识,我局邀请市纪委同志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甘肃省实施办法进行宣讲1次,邀请市检察院同志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宣讲1次。开展以我局王建功案和人社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镜鉴的以案说法警示教育2次,在全局工作中较好的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采用“自己查、科室审、相互议、班子定”的方式,以重大决策、人事任免、行政执法、项目审批、资金审批和使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自查工作,不断完善防控措施,重新梳理排查出科室及个人廉政风险点144处,各科室开展了一季度廉政风险点自查工作,上报廉政风险自查报告30份,排查完善覆盖率达100%。
三是认真开展谈心谈话。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逐级分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管党治党责任主动督促、主动检查,每季度开展分管领导和科长、科长和科员之间廉政谈话一次。上半年,局主要负责人约谈班子成员2次、科级干部集体约谈3次,处级干部和分管科室负责人开展约谈1批次、各科室负责人和科员开展约谈1批次,通过有重点、分层次的开展集体约谈,听取被约谈人廉洁自律和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半年,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省委、市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新的形势要求和基层期盼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局系统党员干部对中央“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新形势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党章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还不强;二是部分党员干部仍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落实党建责任同岗位职责结合不够紧密,工作比较被动,缺乏特色;三是对各项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个别科室、职工纪律意识淡薄,仍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请示报告不及时,管理存在宽松软散等问题。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网络安全防护类平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朗读]
成华生态环境局自机构改革以来,在市纪委派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区纪委派驻区商务局纪检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成华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纪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重点,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提供坚强保障。现将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严格按照市区两级纪检组的工作安排,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习贯彻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创新理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强化思想作风建设。认同党的性质、纲领、宗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干部职工必备的素质,讲政治,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坚持思想上行动上的自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做到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把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局内《“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一律在局党组会上议定。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1)制定全年目标计划。认真落实市派驻生态环境局纪检组及区纪委监委部署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制定年度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及班子成员责任清单;落实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明确到主管人和具体承办人,使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目标清晰明确,做到层层抓落实;组织好本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述责述廉大会,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
(2)定期开展提醒谈话。每季度由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共同研讨措施,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力抓早、抓小。
(三)加强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重点针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科级以上人员职务晋升等重要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岁末年初、重大节日等节点,定期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对服务窗口规范服务情况、干部职工在岗在位情况、工作状态等情况开展不定期抽查。
(2)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制定成华生态环境局《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表》,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认真清理自身和本科室职权,梳理廉政风险点,将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纳入监管内容,真正达到预警在先、监督防范实时的目的。
(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1)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赌博敛财专项整治、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等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
(2)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征求、收集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及诉求,发动干部职工针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积极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实时关注本单位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收集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意见建议,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
(4)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在重大节假日向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廉洁信息,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清风正气;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市纪委关于违法违纪行为相关通报,督促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案件警示录》及《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阅读《忏悔实录》、观看反腐教育警示片等反面教材。积极参加成华区纪委监委组织的“清廉成华,评政问廉”电视监督问责活动,使干部从中受教育,强化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机构改革以来,成华生态环境局接受市派驻纪检组及区派驻纪检组的双重领导和监督,日常工作量大,单位岗位责任风险点多,纪检监察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工作难以胜任。建议各区(市)县增设纪检监察室,指定一名副局长分管此项工作,日常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
(二)部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不能完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没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问题。建议由市局统一安排各区(市)县,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建议由市局组织各区(市)县,主办纪检监察工作培训,切实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一、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严格按照市区两级纪检组的工作安排,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习贯彻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创新理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强化思想作风建设。认同党的性质、纲领、宗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干部职工必备的素质,讲政治,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坚持思想上行动上的自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做到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把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局内《“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一律在局党组会上议定。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1)制定全年目标计划。认真落实市派驻生态环境局纪检组及区纪委监委部署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制定年度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及班子成员责任清单;落实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明确到主管人和具体承办人,使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目标清晰明确,做到层层抓落实;组织好本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述责述廉大会,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
(2)定期开展提醒谈话。每季度由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共同研讨措施,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力抓早、抓小。
(三)加强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重点针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科级以上人员职务晋升等重要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岁末年初、重大节日等节点,定期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对服务窗口规范服务情况、干部职工在岗在位情况、工作状态等情况开展不定期抽查。
(2)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制定成华生态环境局《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表》,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认真清理自身和本科室职权,梳理廉政风险点,将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纳入监管内容,真正达到预警在先、监督防范实时的目的。
(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1)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赌博敛财专项整治、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等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
(2)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征求、收集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及诉求,发动干部职工针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积极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实时关注本单位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收集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意见建议,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
(4)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在重大节假日向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廉洁信息,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清风正气;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市纪委关于违法违纪行为相关通报,督促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案件警示录》及《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阅读《忏悔实录》、观看反腐教育警示片等反面教材。积极参加成华区纪委监委组织的“清廉成华,评政问廉”电视监督问责活动,使干部从中受教育,强化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机构改革以来,成华生态环境局接受市派驻纪检组及区派驻纪检组的双重领导和监督,日常工作量大,单位岗位责任风险点多,纪检监察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工作难以胜任。建议各区(市)县增设纪检监察室,指定一名副局长分管此项工作,日常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
(二)部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不能完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没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问题。建议由市局统一安排各区(市)县,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建议由市局组织各区(市)县,主办纪检监察工作培训,切实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青山秀水,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最大资本。昆嵛山保护区生态良好、山水奇特、风光秀丽、文化多彩,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乡村旅游的绝佳胜地。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昆嵛山保护区的科学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在科学研判基础上,试点建设了桃园“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特色发展的实体、富民强区的母体、群众增收的载体,努力把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截至目前,桃园村已发展“林家乐”业户9家,并荣获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提“净”界增“颜”值,用如画环境点靓美丽山村,锻造“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压舱石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灵魂,咬定“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嵛山保护区通过民居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环境建造等手段,筑得金巢引客来。
一是吹响“环卫革命”集结号,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持之以恒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向污染说不,向垃圾宣战。开展了村巷、道路、河道、白色污染整治“四大工程”,累计整治河道1000余米,清理垃圾300多吨,清理“四大堆”200余堆,历史遗留垃圾一朝还清。挨家挨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户收集、村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一天一清扫,三天一清运,确保日产日清、拉光扫净。建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常态有奖回收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了“昆嵛清洁日”、“党员义务活动日”活动,每月28日发动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清扫、河道清洁活动,大打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擂响“村貌改造”战鼓声,实现科学规划村貌美。坚持把规划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龙头和“定盘星”,聘请4家规划公司对村内景观、公用设施、民居改造工程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桃园村“土的彻底、纯的干净、美的自然”。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1000多米,修建(改建)桥梁4座,建设休闲广场1600多平方米,栽植草坪300平方米,栽种月季、常青藤、蔷薇等观赏花木16000余株。利用石垒景墙艺术建设充满山水乡恋的别致院墙,依托河道走向、村庄布局建设了人工岛、铺设了千余米观光石板路,形成了“依水成路、伴绿而行”的景观带。建设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200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将家家户户的各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每户“林家乐”业户建设了沼气池,逐步改变过去依靠柴煤的习惯,用绿色能源点亮了群众新生活。
三是奏响“民居改造”新乐章,实现户牗庭院布局美。坚持把每个“林家乐”业户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实施了“林家乐”业户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家的风格,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火炕、煤油灯等乡土气息,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乐改厨改厕的标准,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确保每一户都窗明几净、庭院整洁。统一设计了留位牌、菜单、定制餐具、餐厅标识牌、客厅标识牌、礼品盒包装等视觉标识系统,既将“林家乐”的标志进行延伸,又渲染绿色、无污染、沁人心脾的视觉形象。外立面改造方面,保留了胶东农村大院的门楼、照壁、石头墙、灰瓦等岁月的痕迹,让城市人感受到这种炊烟袅袅的原生态。部分业户还将农具当作装饰品挂在院墙上,在旧磨盘摆上鲜花,树根稍做修整做成座椅,烘托出胶东特色山乡风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诚信铸精品,用贴心服务留住游客脚步,唱响“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歌
美丽的风景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条件,但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更能打动游客的心。为此,昆嵛山保护区在建造‘林’的环境的同时,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营造‘家’的氛围,打造‘乐’的内涵。
一是乡村美食,带来舌尖新体验。桃园“林家乐”以特色饮食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游在昆嵛、吃在林家”主旋律。所有菜品均利用昆嵛山当地特产配以各家独制秘料经烹、炸、炖、炒等多样化手法秘制而成,无不体现乡土气息,体现“林家”特色,给人带来视觉味觉盛宴。如招牌鸭,以农家散养鸭为主料,配以高汤,加入独特调料炖制而成,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提供丰富营养;野山菌丸子,以昆嵛山特产野生菌类为原料,特色浓郁,色香味俱全,既暖身又养生。玉米面窝头、豇豆汤面、跑山鸡炖山菇、淡水鱼、野菜包子、昆虫宴……原生态食品经过农家大嫂的“土法”加工后,有着别样的诱人香味。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林家风味特色菜肴,每年都聘请餐饮专家对菜谱、菜品进行逐户点评、指导,举办林家菜肴大比武,就菜品的观感、质感、味感、营养功效等方面进行评分,不断提高菜肴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饭菜过关了,服务也不“软”。昆嵛山保护区在“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上“苛求”内在服务,努力让乡村旅游既“美丽于形”又“魅力于心”。争取省、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林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宣传推介,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持续强化对业户厨艺、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从穿着、个人卫生、服务态度、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透露出淳朴、直率、憨厚的山村风格。参考借鉴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林家乐”业户的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开通了市区直达保护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到“林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便利。
三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耍事。桃园“林家乐”突破乡村旅游简单的“吃喝”模式,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选择部分原生态菜地供游客认养,深入开展摘苹果、刨花生、地瓜、掰玉米、菜园认领耕种等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有机会在秋收秋游中吃到土货、采到土产,感受乡风乡俗,勾起乡情乡愁。邀请摄影绘画与文学爱好者,在云淡风轻中浸染梦幻四季,在此采风拍摄、吟诗作画。正计划实施住宿服务和精品采摘园建设,投资450万元建立农家小木屋和精品采摘园,努力将桃园村打造成为山中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韵的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度假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报道要先行——重宣传强推广,用品牌营销扩大品牌认知,打出“林家乐”乡村旅游营销组合拳
旅游宣传营销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形象的必要之举。为将“林家乐”打造成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一个特色品牌,昆嵛山保护区在大力发展“林家乐”经济和鼓励引导“林家乐”规范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全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
一是与林家乐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齐鲁网、胶东在线等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发布新闻(消息)30余条次,对“林家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保护发展成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宣传和报道。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利用“昆嵛网站”、昆嵛政务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宣传“林家乐”乡村旅游,不断提高知名度。
二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设计制作并正在注册“昆嵛林家”logo,为参与“林家乐”的业户设计制作了统一风格的门头牌匾,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品牌。利用景区户外广告牌、旅游专线公交车体广告,印制宣传折页在各景区发放方式,扩大“林家乐”宣传受众面,吸引游客到“林家乐”驻足停留。采取旅游景区、“林家乐”捆绑营销的方式,到“林家乐”就餐的游客进入景区享受八折优惠,实现“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互补双赢。
三是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利用“奇妙的旅行——发现昆嵛山”、“祈福迎祥”、“树莓采摘”、“乡村绿道单车骑游行活动”等旅游节会,“打包整合”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同步建设了地景式游客服务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农产品、土特产统一销售,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一心一意为“三农”,一步一履总关情——搭平台强帮扶,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构建“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点”
昆嵛山保护区坚持立足政府职能,坚持帮扶、规范两手抓,落实四大机制,推动“林家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干得好”。成立由区管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昆嵛镇、区镇部门单位、昆嵛山林场、桃园村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推介宣传、林家乐改造与社会稳定4个工作组,负责对“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总体指导协调工作。从区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和昆嵛镇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脱产办公,全程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政策制定、运行管理、工作调度等方面的现场会或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林家乐”乡村旅游列入各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实行重点承诺,年终逗硬奖惩。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确保开发“立得住”。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最大动力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昆嵛山保护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防止“替”民做主、“代”民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三个100%”。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上门宣传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意义、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美好前景,组织部分群众赴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北京密云县乡村旅游、长岛渔家乐进行考察等形式,实现群众100%知晓。经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自觉性,纷纷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通过组织群众签订“林家乐”发展协议,实现群众100%自愿。通过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释疑答惑等方式加强沟通,确保群众100%满意。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站得稳”。没有资金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建设、综合管护、技术服务、品牌推介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区农业、民政、环保等部门树立“争抢”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资金跑政策,整合“一事一议”、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治理等资金,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确保发展“行得远”。区管委统一安排有关部门为“林家乐”业户办理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拟定了《关于支持昆嵛镇桃园村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实施办法》、《支持民俗旅游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对资金筹措、费用减免、部门扶持、贷款与担保、贷款的审核及拨付等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桃园村“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全额贴息;返还“林家乐”业户3年内缴纳税金中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根据业户需要配送价值1万元的必备物资。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业户,区管委将一次性给予1-3万元不等的奖励。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盈满枝——措施实效果好,用发展成绩晒出创新绩效,收获“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金果实
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林家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广大农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活富裕,在青山绿水中体现。一直以来,辖区群众为保护生态坚持不乱开采、不乱开发、不乱搞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相对不富裕,辖区群众对建立新区尽快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强烈。昆嵛山保护区紧贴群众想致富、盼尊重的迫切愿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农民过上体面尊严的幸福生活。就业有“岗位”。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30余名农民通过自办“林家乐”、从事餐饮务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转产转业。增收有“渠道”。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之余,可以通过“林家乐”乡村旅游额外增加收入。据统计,“林家乐”业户年户均收入较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普遍调高了3000-4000元。身份有“改变”。通过配套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现代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农民既享有农村的本色生活,又能有市民一样的享受。
保护自觉,在群众土壤中繁衍。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群众从不认识、不理解保护区的概念转变为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急于开发转变为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从不关心生态保护转变为自觉参与到森林防火、大地环境全面整治等保护生态工作中。
产业链条,在旅游开发中延伸。以前,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产业基本以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为主,桃园“林家乐”建成之后,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打造风景观光、吃林家饭、果蔬垂钓、耕种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拉长拓宽了“旅游战线”,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同时,昆嵛山保护区曾经存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内容单一,“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品质的提升,“林家乐”的建设,也一定程度补齐了昆嵛山旅游业发展的吃住短板。
乡村旅游,在有益借鉴中启程。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昆嵛山保护区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9家独具特色的“林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融田园观光、休闲避暑、农事参与、乡愁寻根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新景点,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昆嵛山保护区将以桃园“林家乐”为起步,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具有昆嵛山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全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开展全区乡村旅游招商推介工作,实现乡村旅游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的转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建设,为昆嵛山保护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昆嵛山保护区将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进一步开发星罗棋布、待字闺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拱月、花团锦簇之势,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提“净”界增“颜”值,用如画环境点靓美丽山村,锻造“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压舱石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灵魂,咬定“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嵛山保护区通过民居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环境建造等手段,筑得金巢引客来。
一是吹响“环卫革命”集结号,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持之以恒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向污染说不,向垃圾宣战。开展了村巷、道路、河道、白色污染整治“四大工程”,累计整治河道1000余米,清理垃圾300多吨,清理“四大堆”200余堆,历史遗留垃圾一朝还清。挨家挨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户收集、村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一天一清扫,三天一清运,确保日产日清、拉光扫净。建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常态有奖回收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了“昆嵛清洁日”、“党员义务活动日”活动,每月28日发动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清扫、河道清洁活动,大打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擂响“村貌改造”战鼓声,实现科学规划村貌美。坚持把规划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龙头和“定盘星”,聘请4家规划公司对村内景观、公用设施、民居改造工程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桃园村“土的彻底、纯的干净、美的自然”。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1000多米,修建(改建)桥梁4座,建设休闲广场1600多平方米,栽植草坪300平方米,栽种月季、常青藤、蔷薇等观赏花木16000余株。利用石垒景墙艺术建设充满山水乡恋的别致院墙,依托河道走向、村庄布局建设了人工岛、铺设了千余米观光石板路,形成了“依水成路、伴绿而行”的景观带。建设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200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将家家户户的各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每户“林家乐”业户建设了沼气池,逐步改变过去依靠柴煤的习惯,用绿色能源点亮了群众新生活。
三是奏响“民居改造”新乐章,实现户牗庭院布局美。坚持把每个“林家乐”业户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实施了“林家乐”业户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家的风格,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火炕、煤油灯等乡土气息,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乐改厨改厕的标准,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确保每一户都窗明几净、庭院整洁。统一设计了留位牌、菜单、定制餐具、餐厅标识牌、客厅标识牌、礼品盒包装等视觉标识系统,既将“林家乐”的标志进行延伸,又渲染绿色、无污染、沁人心脾的视觉形象。外立面改造方面,保留了胶东农村大院的门楼、照壁、石头墙、灰瓦等岁月的痕迹,让城市人感受到这种炊烟袅袅的原生态。部分业户还将农具当作装饰品挂在院墙上,在旧磨盘摆上鲜花,树根稍做修整做成座椅,烘托出胶东特色山乡风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诚信铸精品,用贴心服务留住游客脚步,唱响“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歌
美丽的风景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条件,但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更能打动游客的心。为此,昆嵛山保护区在建造‘林’的环境的同时,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营造‘家’的氛围,打造‘乐’的内涵。
一是乡村美食,带来舌尖新体验。桃园“林家乐”以特色饮食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游在昆嵛、吃在林家”主旋律。所有菜品均利用昆嵛山当地特产配以各家独制秘料经烹、炸、炖、炒等多样化手法秘制而成,无不体现乡土气息,体现“林家”特色,给人带来视觉味觉盛宴。如招牌鸭,以农家散养鸭为主料,配以高汤,加入独特调料炖制而成,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提供丰富营养;野山菌丸子,以昆嵛山特产野生菌类为原料,特色浓郁,色香味俱全,既暖身又养生。玉米面窝头、豇豆汤面、跑山鸡炖山菇、淡水鱼、野菜包子、昆虫宴……原生态食品经过农家大嫂的“土法”加工后,有着别样的诱人香味。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林家风味特色菜肴,每年都聘请餐饮专家对菜谱、菜品进行逐户点评、指导,举办林家菜肴大比武,就菜品的观感、质感、味感、营养功效等方面进行评分,不断提高菜肴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饭菜过关了,服务也不“软”。昆嵛山保护区在“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上“苛求”内在服务,努力让乡村旅游既“美丽于形”又“魅力于心”。争取省、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林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宣传推介,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持续强化对业户厨艺、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从穿着、个人卫生、服务态度、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透露出淳朴、直率、憨厚的山村风格。参考借鉴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林家乐”业户的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开通了市区直达保护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到“林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便利。
三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耍事。桃园“林家乐”突破乡村旅游简单的“吃喝”模式,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选择部分原生态菜地供游客认养,深入开展摘苹果、刨花生、地瓜、掰玉米、菜园认领耕种等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有机会在秋收秋游中吃到土货、采到土产,感受乡风乡俗,勾起乡情乡愁。邀请摄影绘画与文学爱好者,在云淡风轻中浸染梦幻四季,在此采风拍摄、吟诗作画。正计划实施住宿服务和精品采摘园建设,投资450万元建立农家小木屋和精品采摘园,努力将桃园村打造成为山中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韵的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度假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报道要先行——重宣传强推广,用品牌营销扩大品牌认知,打出“林家乐”乡村旅游营销组合拳
旅游宣传营销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形象的必要之举。为将“林家乐”打造成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一个特色品牌,昆嵛山保护区在大力发展“林家乐”经济和鼓励引导“林家乐”规范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全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
一是与林家乐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齐鲁网、胶东在线等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发布新闻(消息)30余条次,对“林家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保护发展成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宣传和报道。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利用“昆嵛网站”、昆嵛政务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宣传“林家乐”乡村旅游,不断提高知名度。
二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设计制作并正在注册“昆嵛林家”logo,为参与“林家乐”的业户设计制作了统一风格的门头牌匾,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品牌。利用景区户外广告牌、旅游专线公交车体广告,印制宣传折页在各景区发放方式,扩大“林家乐”宣传受众面,吸引游客到“林家乐”驻足停留。采取旅游景区、“林家乐”捆绑营销的方式,到“林家乐”就餐的游客进入景区享受八折优惠,实现“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互补双赢。
三是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利用“奇妙的旅行——发现昆嵛山”、“祈福迎祥”、“树莓采摘”、“乡村绿道单车骑游行活动”等旅游节会,“打包整合”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同步建设了地景式游客服务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农产品、土特产统一销售,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一心一意为“三农”,一步一履总关情——搭平台强帮扶,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构建“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点”
昆嵛山保护区坚持立足政府职能,坚持帮扶、规范两手抓,落实四大机制,推动“林家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干得好”。成立由区管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昆嵛镇、区镇部门单位、昆嵛山林场、桃园村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推介宣传、林家乐改造与社会稳定4个工作组,负责对“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总体指导协调工作。从区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和昆嵛镇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脱产办公,全程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政策制定、运行管理、工作调度等方面的现场会或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林家乐”乡村旅游列入各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实行重点承诺,年终逗硬奖惩。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确保开发“立得住”。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最大动力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昆嵛山保护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防止“替”民做主、“代”民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三个100%”。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上门宣传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意义、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美好前景,组织部分群众赴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北京密云县乡村旅游、长岛渔家乐进行考察等形式,实现群众100%知晓。经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自觉性,纷纷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通过组织群众签订“林家乐”发展协议,实现群众100%自愿。通过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释疑答惑等方式加强沟通,确保群众100%满意。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站得稳”。没有资金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建设、综合管护、技术服务、品牌推介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区农业、民政、环保等部门树立“争抢”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资金跑政策,整合“一事一议”、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治理等资金,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确保发展“行得远”。区管委统一安排有关部门为“林家乐”业户办理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拟定了《关于支持昆嵛镇桃园村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实施办法》、《支持民俗旅游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对资金筹措、费用减免、部门扶持、贷款与担保、贷款的审核及拨付等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桃园村“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全额贴息;返还“林家乐”业户3年内缴纳税金中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根据业户需要配送价值1万元的必备物资。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业户,区管委将一次性给予1-3万元不等的奖励。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盈满枝——措施实效果好,用发展成绩晒出创新绩效,收获“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金果实
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林家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广大农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活富裕,在青山绿水中体现。一直以来,辖区群众为保护生态坚持不乱开采、不乱开发、不乱搞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相对不富裕,辖区群众对建立新区尽快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强烈。昆嵛山保护区紧贴群众想致富、盼尊重的迫切愿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农民过上体面尊严的幸福生活。就业有“岗位”。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30余名农民通过自办“林家乐”、从事餐饮务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转产转业。增收有“渠道”。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之余,可以通过“林家乐”乡村旅游额外增加收入。据统计,“林家乐”业户年户均收入较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普遍调高了3000-4000元。身份有“改变”。通过配套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现代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农民既享有农村的本色生活,又能有市民一样的享受。
保护自觉,在群众土壤中繁衍。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群众从不认识、不理解保护区的概念转变为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急于开发转变为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从不关心生态保护转变为自觉参与到森林防火、大地环境全面整治等保护生态工作中。
产业链条,在旅游开发中延伸。以前,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产业基本以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为主,桃园“林家乐”建成之后,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打造风景观光、吃林家饭、果蔬垂钓、耕种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拉长拓宽了“旅游战线”,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同时,昆嵛山保护区曾经存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内容单一,“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品质的提升,“林家乐”的建设,也一定程度补齐了昆嵛山旅游业发展的吃住短板。
乡村旅游,在有益借鉴中启程。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昆嵛山保护区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9家独具特色的“林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融田园观光、休闲避暑、农事参与、乡愁寻根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新景点,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昆嵛山保护区将以桃园“林家乐”为起步,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具有昆嵛山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全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开展全区乡村旅游招商推介工作,实现乡村旅游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的转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建设,为昆嵛山保护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昆嵛山保护区将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进一步开发星罗棋布、待字闺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拱月、花团锦簇之势,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