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秀水,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最大资本。昆嵛山保护区生态良好、山水奇特、风光秀丽、文化多彩,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乡村旅游的绝佳胜地。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昆嵛山保护区的科学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在科学研判基础上,试点建设了桃园“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特色发展的实体、富民强区的母体、群众增收的载体,努力把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截至目前,桃园村已发展“林家乐”业户9家,并荣获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提“净”界增“颜”值,用如画环境点靓美丽山村,锻造“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压舱石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灵魂,咬定“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嵛山保护区通过民居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环境建造等手段,筑得金巢引客来。
一是吹响“环卫革命”集结号,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持之以恒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向污染说不,向垃圾宣战。开展了村巷、道路、河道、白色污染整治“四大工程”,累计整治河道1000余米,清理垃圾300多吨,清理“四大堆”200余堆,历史遗留垃圾一朝还清。挨家挨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户收集、村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一天一清扫,三天一清运,确保日产日清、拉光扫净。建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常态有奖回收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了“昆嵛清洁日”、“党员义务活动日”活动,每月28日发动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清扫、河道清洁活动,大打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擂响“村貌改造”战鼓声,实现科学规划村貌美。坚持把规划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龙头和“定盘星”,聘请4家规划公司对村内景观、公用设施、民居改造工程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桃园村“土的彻底、纯的干净、美的自然”。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1000多米,修建(改建)桥梁4座,建设休闲广场1600多平方米,栽植草坪300平方米,栽种月季、常青藤、蔷薇等观赏花木16000余株。利用石垒景墙艺术建设充满山水乡恋的别致院墙,依托河道走向、村庄布局建设了人工岛、铺设了千余米观光石板路,形成了“依水成路、伴绿而行”的景观带。建设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200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将家家户户的各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每户“林家乐”业户建设了沼气池,逐步改变过去依靠柴煤的习惯,用绿色能源点亮了群众新生活。
三是奏响“民居改造”新乐章,实现户牗庭院布局美。坚持把每个“林家乐”业户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实施了“林家乐”业户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家的风格,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火炕、煤油灯等乡土气息,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乐改厨改厕的标准,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确保每一户都窗明几净、庭院整洁。统一设计了留位牌、菜单、定制餐具、餐厅标识牌、客厅标识牌、礼品盒包装等视觉标识系统,既将“林家乐”的标志进行延伸,又渲染绿色、无污染、沁人心脾的视觉形象。外立面改造方面,保留了胶东农村大院的门楼、照壁、石头墙、灰瓦等岁月的痕迹,让城市人感受到这种炊烟袅袅的原生态。部分业户还将农具当作装饰品挂在院墙上,在旧磨盘摆上鲜花,树根稍做修整做成座椅,烘托出胶东特色山乡风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诚信铸精品,用贴心服务留住游客脚步,唱响“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歌
美丽的风景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条件,但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更能打动游客的心。为此,昆嵛山保护区在建造‘林’的环境的同时,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营造‘家’的氛围,打造‘乐’的内涵。
一是乡村美食,带来舌尖新体验。桃园“林家乐”以特色饮食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游在昆嵛、吃在林家”主旋律。所有菜品均利用昆嵛山当地特产配以各家独制秘料经烹、炸、炖、炒等多样化手法秘制而成,无不体现乡土气息,体现“林家”特色,给人带来视觉味觉盛宴。如招牌鸭,以农家散养鸭为主料,配以高汤,加入独特调料炖制而成,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提供丰富营养;野山菌丸子,以昆嵛山特产野生菌类为原料,特色浓郁,色香味俱全,既暖身又养生。玉米面窝头、豇豆汤面、跑山鸡炖山菇、淡水鱼、野菜包子、昆虫宴……原生态食品经过农家大嫂的“土法”加工后,有着别样的诱人香味。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林家风味特色菜肴,每年都聘请餐饮专家对菜谱、菜品进行逐户点评、指导,举办林家菜肴大比武,就菜品的观感、质感、味感、营养功效等方面进行评分,不断提高菜肴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饭菜过关了,服务也不“软”。昆嵛山保护区在“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上“苛求”内在服务,努力让乡村旅游既“美丽于形”又“魅力于心”。争取省、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林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宣传推介,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持续强化对业户厨艺、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从穿着、个人卫生、服务态度、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透露出淳朴、直率、憨厚的山村风格。参考借鉴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林家乐”业户的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开通了市区直达保护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到“林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便利。
三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耍事。桃园“林家乐”突破乡村旅游简单的“吃喝”模式,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选择部分原生态菜地供游客认养,深入开展摘苹果、刨花生、地瓜、掰玉米、菜园认领耕种等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有机会在秋收秋游中吃到土货、采到土产,感受乡风乡俗,勾起乡情乡愁。邀请摄影绘画与文学爱好者,在云淡风轻中浸染梦幻四季,在此采风拍摄、吟诗作画。正计划实施住宿服务和精品采摘园建设,投资450万元建立农家小木屋和精品采摘园,努力将桃园村打造成为山中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韵的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度假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报道要先行——重宣传强推广,用品牌营销扩大品牌认知,打出“林家乐”乡村旅游营销组合拳
旅游宣传营销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形象的必要之举。为将“林家乐”打造成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一个特色品牌,昆嵛山保护区在大力发展“林家乐”经济和鼓励引导“林家乐”规范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全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
一是与林家乐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齐鲁网、胶东在线等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发布新闻(消息)30余条次,对“林家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保护发展成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宣传和报道。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利用“昆嵛网站”、昆嵛政务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宣传“林家乐”乡村旅游,不断提高知名度。
二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设计制作并正在注册“昆嵛林家”logo,为参与“林家乐”的业户设计制作了统一风格的门头牌匾,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品牌。利用景区户外广告牌、旅游专线公交车体广告,印制宣传折页在各景区发放方式,扩大“林家乐”宣传受众面,吸引游客到“林家乐”驻足停留。采取旅游景区、“林家乐”捆绑营销的方式,到“林家乐”就餐的游客进入景区享受八折优惠,实现“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互补双赢。
三是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利用“奇妙的旅行——发现昆嵛山”、“祈福迎祥”、“树莓采摘”、“乡村绿道单车骑游行活动”等旅游节会,“打包整合”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同步建设了地景式游客服务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农产品、土特产统一销售,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一心一意为“三农”,一步一履总关情——搭平台强帮扶,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构建“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点”
昆嵛山保护区坚持立足政府职能,坚持帮扶、规范两手抓,落实四大机制,推动“林家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干得好”。成立由区管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昆嵛镇、区镇部门单位、昆嵛山林场、桃园村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推介宣传、林家乐改造与社会稳定4个工作组,负责对“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总体指导协调工作。从区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和昆嵛镇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脱产办公,全程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政策制定、运行管理、工作调度等方面的现场会或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林家乐”乡村旅游列入各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实行重点承诺,年终逗硬奖惩。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确保开发“立得住”。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最大动力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昆嵛山保护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防止“替”民做主、“代”民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三个100%”。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上门宣传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意义、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美好前景,组织部分群众赴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北京密云县乡村旅游、长岛渔家乐进行考察等形式,实现群众100%知晓。经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自觉性,纷纷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通过组织群众签订“林家乐”发展协议,实现群众100%自愿。通过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释疑答惑等方式加强沟通,确保群众100%满意。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站得稳”。没有资金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建设、综合管护、技术服务、品牌推介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区农业、民政、环保等部门树立“争抢”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资金跑政策,整合“一事一议”、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治理等资金,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确保发展“行得远”。区管委统一安排有关部门为“林家乐”业户办理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拟定了《关于支持昆嵛镇桃园村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实施办法》、《支持民俗旅游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对资金筹措、费用减免、部门扶持、贷款与担保、贷款的审核及拨付等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桃园村“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全额贴息;返还“林家乐”业户3年内缴纳税金中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根据业户需要配送价值1万元的必备物资。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业户,区管委将一次性给予1-3万元不等的奖励。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盈满枝——措施实效果好,用发展成绩晒出创新绩效,收获“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金果实
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林家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广大农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活富裕,在青山绿水中体现。一直以来,辖区群众为保护生态坚持不乱开采、不乱开发、不乱搞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相对不富裕,辖区群众对建立新区尽快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强烈。昆嵛山保护区紧贴群众想致富、盼尊重的迫切愿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农民过上体面尊严的幸福生活。就业有“岗位”。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30余名农民通过自办“林家乐”、从事餐饮务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转产转业。增收有“渠道”。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之余,可以通过“林家乐”乡村旅游额外增加收入。据统计,“林家乐”业户年户均收入较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普遍调高了3000-4000元。身份有“改变”。通过配套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现代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农民既享有农村的本色生活,又能有市民一样的享受。
保护自觉,在群众土壤中繁衍。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群众从不认识、不理解保护区的概念转变为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急于开发转变为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从不关心生态保护转变为自觉参与到森林防火、大地环境全面整治等保护生态工作中。
产业链条,在旅游开发中延伸。以前,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产业基本以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为主,桃园“林家乐”建成之后,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打造风景观光、吃林家饭、果蔬垂钓、耕种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拉长拓宽了“旅游战线”,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同时,昆嵛山保护区曾经存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内容单一,“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品质的提升,“林家乐”的建设,也一定程度补齐了昆嵛山旅游业发展的吃住短板。
乡村旅游,在有益借鉴中启程。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昆嵛山保护区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9家独具特色的“林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融田园观光、休闲避暑、农事参与、乡愁寻根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新景点,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昆嵛山保护区将以桃园“林家乐”为起步,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具有昆嵛山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全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开展全区乡村旅游招商推介工作,实现乡村旅游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的转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建设,为昆嵛山保护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昆嵛山保护区将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进一步开发星罗棋布、待字闺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拱月、花团锦簇之势,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提“净”界增“颜”值,用如画环境点靓美丽山村,锻造“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压舱石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灵魂,咬定“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嵛山保护区通过民居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环境建造等手段,筑得金巢引客来。
一是吹响“环卫革命”集结号,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持之以恒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向污染说不,向垃圾宣战。开展了村巷、道路、河道、白色污染整治“四大工程”,累计整治河道1000余米,清理垃圾300多吨,清理“四大堆”200余堆,历史遗留垃圾一朝还清。挨家挨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户收集、村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一天一清扫,三天一清运,确保日产日清、拉光扫净。建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常态有奖回收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了“昆嵛清洁日”、“党员义务活动日”活动,每月28日发动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清扫、河道清洁活动,大打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擂响“村貌改造”战鼓声,实现科学规划村貌美。坚持把规划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龙头和“定盘星”,聘请4家规划公司对村内景观、公用设施、民居改造工程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桃园村“土的彻底、纯的干净、美的自然”。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1000多米,修建(改建)桥梁4座,建设休闲广场1600多平方米,栽植草坪300平方米,栽种月季、常青藤、蔷薇等观赏花木16000余株。利用石垒景墙艺术建设充满山水乡恋的别致院墙,依托河道走向、村庄布局建设了人工岛、铺设了千余米观光石板路,形成了“依水成路、伴绿而行”的景观带。建设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200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将家家户户的各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每户“林家乐”业户建设了沼气池,逐步改变过去依靠柴煤的习惯,用绿色能源点亮了群众新生活。
三是奏响“民居改造”新乐章,实现户牗庭院布局美。坚持把每个“林家乐”业户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实施了“林家乐”业户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家的风格,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火炕、煤油灯等乡土气息,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乐改厨改厕的标准,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确保每一户都窗明几净、庭院整洁。统一设计了留位牌、菜单、定制餐具、餐厅标识牌、客厅标识牌、礼品盒包装等视觉标识系统,既将“林家乐”的标志进行延伸,又渲染绿色、无污染、沁人心脾的视觉形象。外立面改造方面,保留了胶东农村大院的门楼、照壁、石头墙、灰瓦等岁月的痕迹,让城市人感受到这种炊烟袅袅的原生态。部分业户还将农具当作装饰品挂在院墙上,在旧磨盘摆上鲜花,树根稍做修整做成座椅,烘托出胶东特色山乡风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诚信铸精品,用贴心服务留住游客脚步,唱响“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歌
美丽的风景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条件,但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更能打动游客的心。为此,昆嵛山保护区在建造‘林’的环境的同时,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营造‘家’的氛围,打造‘乐’的内涵。
一是乡村美食,带来舌尖新体验。桃园“林家乐”以特色饮食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游在昆嵛、吃在林家”主旋律。所有菜品均利用昆嵛山当地特产配以各家独制秘料经烹、炸、炖、炒等多样化手法秘制而成,无不体现乡土气息,体现“林家”特色,给人带来视觉味觉盛宴。如招牌鸭,以农家散养鸭为主料,配以高汤,加入独特调料炖制而成,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提供丰富营养;野山菌丸子,以昆嵛山特产野生菌类为原料,特色浓郁,色香味俱全,既暖身又养生。玉米面窝头、豇豆汤面、跑山鸡炖山菇、淡水鱼、野菜包子、昆虫宴……原生态食品经过农家大嫂的“土法”加工后,有着别样的诱人香味。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林家风味特色菜肴,每年都聘请餐饮专家对菜谱、菜品进行逐户点评、指导,举办林家菜肴大比武,就菜品的观感、质感、味感、营养功效等方面进行评分,不断提高菜肴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饭菜过关了,服务也不“软”。昆嵛山保护区在“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上“苛求”内在服务,努力让乡村旅游既“美丽于形”又“魅力于心”。争取省、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林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宣传推介,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持续强化对业户厨艺、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从穿着、个人卫生、服务态度、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透露出淳朴、直率、憨厚的山村风格。参考借鉴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林家乐”业户的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开通了市区直达保护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到“林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便利。
三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耍事。桃园“林家乐”突破乡村旅游简单的“吃喝”模式,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选择部分原生态菜地供游客认养,深入开展摘苹果、刨花生、地瓜、掰玉米、菜园认领耕种等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有机会在秋收秋游中吃到土货、采到土产,感受乡风乡俗,勾起乡情乡愁。邀请摄影绘画与文学爱好者,在云淡风轻中浸染梦幻四季,在此采风拍摄、吟诗作画。正计划实施住宿服务和精品采摘园建设,投资450万元建立农家小木屋和精品采摘园,努力将桃园村打造成为山中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韵的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度假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报道要先行——重宣传强推广,用品牌营销扩大品牌认知,打出“林家乐”乡村旅游营销组合拳
旅游宣传营销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形象的必要之举。为将“林家乐”打造成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一个特色品牌,昆嵛山保护区在大力发展“林家乐”经济和鼓励引导“林家乐”规范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全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
一是与林家乐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齐鲁网、胶东在线等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发布新闻(消息)30余条次,对“林家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保护发展成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宣传和报道。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利用“昆嵛网站”、昆嵛政务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宣传“林家乐”乡村旅游,不断提高知名度。
二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设计制作并正在注册“昆嵛林家”logo,为参与“林家乐”的业户设计制作了统一风格的门头牌匾,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品牌。利用景区户外广告牌、旅游专线公交车体广告,印制宣传折页在各景区发放方式,扩大“林家乐”宣传受众面,吸引游客到“林家乐”驻足停留。采取旅游景区、“林家乐”捆绑营销的方式,到“林家乐”就餐的游客进入景区享受八折优惠,实现“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互补双赢。
三是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利用“奇妙的旅行——发现昆嵛山”、“祈福迎祥”、“树莓采摘”、“乡村绿道单车骑游行活动”等旅游节会,“打包整合”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同步建设了地景式游客服务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农产品、土特产统一销售,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一心一意为“三农”,一步一履总关情——搭平台强帮扶,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构建“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点”
昆嵛山保护区坚持立足政府职能,坚持帮扶、规范两手抓,落实四大机制,推动“林家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干得好”。成立由区管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昆嵛镇、区镇部门单位、昆嵛山林场、桃园村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推介宣传、林家乐改造与社会稳定4个工作组,负责对“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总体指导协调工作。从区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和昆嵛镇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脱产办公,全程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政策制定、运行管理、工作调度等方面的现场会或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林家乐”乡村旅游列入各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实行重点承诺,年终逗硬奖惩。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确保开发“立得住”。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最大动力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昆嵛山保护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防止“替”民做主、“代”民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三个100%”。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上门宣传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意义、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美好前景,组织部分群众赴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北京密云县乡村旅游、长岛渔家乐进行考察等形式,实现群众100%知晓。经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自觉性,纷纷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通过组织群众签订“林家乐”发展协议,实现群众100%自愿。通过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释疑答惑等方式加强沟通,确保群众100%满意。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站得稳”。没有资金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建设、综合管护、技术服务、品牌推介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区农业、民政、环保等部门树立“争抢”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资金跑政策,整合“一事一议”、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治理等资金,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确保发展“行得远”。区管委统一安排有关部门为“林家乐”业户办理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拟定了《关于支持昆嵛镇桃园村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实施办法》、《支持民俗旅游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对资金筹措、费用减免、部门扶持、贷款与担保、贷款的审核及拨付等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桃园村“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全额贴息;返还“林家乐”业户3年内缴纳税金中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根据业户需要配送价值1万元的必备物资。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业户,区管委将一次性给予1-3万元不等的奖励。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盈满枝——措施实效果好,用发展成绩晒出创新绩效,收获“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金果实
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林家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广大农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活富裕,在青山绿水中体现。一直以来,辖区群众为保护生态坚持不乱开采、不乱开发、不乱搞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相对不富裕,辖区群众对建立新区尽快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强烈。昆嵛山保护区紧贴群众想致富、盼尊重的迫切愿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农民过上体面尊严的幸福生活。就业有“岗位”。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30余名农民通过自办“林家乐”、从事餐饮务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转产转业。增收有“渠道”。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之余,可以通过“林家乐”乡村旅游额外增加收入。据统计,“林家乐”业户年户均收入较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普遍调高了3000-4000元。身份有“改变”。通过配套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现代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农民既享有农村的本色生活,又能有市民一样的享受。
保护自觉,在群众土壤中繁衍。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群众从不认识、不理解保护区的概念转变为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急于开发转变为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从不关心生态保护转变为自觉参与到森林防火、大地环境全面整治等保护生态工作中。
产业链条,在旅游开发中延伸。以前,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产业基本以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为主,桃园“林家乐”建成之后,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打造风景观光、吃林家饭、果蔬垂钓、耕种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拉长拓宽了“旅游战线”,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同时,昆嵛山保护区曾经存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内容单一,“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品质的提升,“林家乐”的建设,也一定程度补齐了昆嵛山旅游业发展的吃住短板。
乡村旅游,在有益借鉴中启程。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昆嵛山保护区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9家独具特色的“林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融田园观光、休闲避暑、农事参与、乡愁寻根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新景点,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昆嵛山保护区将以桃园“林家乐”为起步,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具有昆嵛山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全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开展全区乡村旅游招商推介工作,实现乡村旅游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的转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建设,为昆嵛山保护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昆嵛山保护区将坚持把创新转变为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进一步开发星罗棋布、待字闺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拱月、花团锦簇之势,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