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xxx同志就《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做了说明;xx同志总结安排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都赞同,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是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是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之前,省委也召开了会议,xxx同志、xxx同志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聚焦目标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开创“三农”工作的崭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要聚焦“衔接好”,聚力“固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作。要落实“9932”工作要求。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机制不得空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要常态化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加强新选派驻村干部、新提拔乡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政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帮扶质量。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倾斜支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要聚焦“产业强”,聚力“增质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围绕粮食安全,扛起政治责任,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抓面积落实,一手抓高产创建,力争今年粮食面积达到xx万亩,总产稳定在xx万吨以上,坚决确保“端稳端好自己的饭碗”。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以“产业强社、能人兴社、改革优社、政策扶社”四大举措,发展年收入xx万元和xx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围绕品牌创建,实施“绿色产业”强链升级工程,茶、酒产业要建立和完善茶酒生产技术标准,加快茶酒产业科技示范园企业入驻,实现集群抱团发展;畜牧产业要按照“10个一”思路,着力扩能、提质、增效,尤其是奶牛产业要持续拓展“xx模式”,加快xx个乡村振兴养殖场建设;蔬菜产业要围绕“8个抓实”,实施精品蔬菜增收计划,建设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提高棚栽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出更多像“xx菜”、xx果子等特色优势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xx蔬菜”品牌。
三是聚焦“品质好”,聚力“强保障”。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扎实做好xxx村、xxx村等20个村庄试点工作。要实施好“乡村建设十大项目”,构建“三环十横八纵”交通路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范围,丰富拓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是聚焦“生态美”,聚力“优环境”。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治十乱”行动,推行农村环卫一体化,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评选十大“最美村庄”和“最美家庭”,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要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改造率达到百分之百以,要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实现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加强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工作,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双替代”,保证人民群众生活不受污染。
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建立统一高效、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制度,推动任务清单化、工作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要持续强化保障。要扎实开展人才招引、资源招引活动,鼓励各类能人、技术人才回流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要坚持狠抓落实。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治“庸懒散”作风顽疾。乡村振兴“总队长”要当好一线指挥员,各级干部要当好一线战斗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作风。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谱写xx“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朗读]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今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今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今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
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今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今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今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
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今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我镇通过“强组织、强动力、强产业”三大举措,有效促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现将具体如下:
一、强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旗引领风帆劲,凝聚合力促发展,通过优化调整党政班子联系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建强村,攻坚队及同步小康成员充实村,优秀干部联系帮扶户等几大支队伍强强联手、形成合力,有效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结合镇党政班子各成员的特长,根据村情,合理安排每个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以所联系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群众收入增长为指导帮扶重点,全方位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特别注重“下得去、下到底、蹲得住”,形成“下村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扎扎实实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调整优化增强发展活力。认真开展“两委一队三个人”研判、驻村干部轮战、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等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队伍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减贫摘帽”攻坚队、同步小康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几支队伍力量,强化村级脱贫攻坚一线核心力量。目前,择优选派225名优秀干部入村担任攻坚队员或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成立24个“减贫摘帽”临时党支部,举全县、全镇优秀干部力量,使512名干部与369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二、强动力,激发潜能促发展
始终坚持“智志双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出发点,积极探索“一帮二带三小康”到“我要脱贫我要小康”誓师大会到“三转”行动再到“主抓主推主带”,通过引、帮、带、育的方式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出来,为打赢脱贫收官战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考察学习激斗志。“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考察方式,我镇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各村(居)“两委”班子、党员代表、致富带头能人等到县内外区域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考察学习达2610人次。
组织相关农技专家到镇、村、产业基地开展现场培训51期1750人次,让其在学习中找差距,激斗志。二是深化“三转”增内力。持续推进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将奖勤罚懒列入《村规民约》进行强化管理,斩“懒根”、拔“穷根”,摒弃不劳而获,杜绝养懒汉,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实现懒转勤178户353人、勤转能773户1765人、能转富245户736人。三是“主抓主推主带”齐发展。坚持“党委主抓、支部主推、党员主带”模式,镇党委统筹谋划抓产业、村党支部合力推产业、党员示范带头干产业,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确保产业发展有方向、可操作,全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两个“500亩。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三、强产业,抱团发展奔小康
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围绕我镇“6个1”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强村带村”、“两委”和能人双带动等组织模式,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效促进全镇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联合谋新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支持公司引导合作社精准选择产业、发展易地产业建设基地,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以“强村带弱村”这个契合点,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开启村与村之间从自我“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实现“空壳村”向“实业村”的转变。
始终牵住村“两委”这个牛鼻子,以本村能人为“基石”,大力动员村“两委”班子带头参与发展,积极引导本村能人回乡创业,以实干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发展。目前,我镇共有24个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均加入合作发展,成功引入村级能人52人。二是共享红利促增收。充分依托“三带”品牌,积极引进或培育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打开市场渠道,组织动员所有农民参加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让大批农户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务农者”到“务工者”的华丽。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一、强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旗引领风帆劲,凝聚合力促发展,通过优化调整党政班子联系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建强村,攻坚队及同步小康成员充实村,优秀干部联系帮扶户等几大支队伍强强联手、形成合力,有效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结合镇党政班子各成员的特长,根据村情,合理安排每个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以所联系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群众收入增长为指导帮扶重点,全方位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特别注重“下得去、下到底、蹲得住”,形成“下村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扎扎实实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调整优化增强发展活力。认真开展“两委一队三个人”研判、驻村干部轮战、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等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队伍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减贫摘帽”攻坚队、同步小康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几支队伍力量,强化村级脱贫攻坚一线核心力量。目前,择优选派225名优秀干部入村担任攻坚队员或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成立24个“减贫摘帽”临时党支部,举全县、全镇优秀干部力量,使512名干部与369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二、强动力,激发潜能促发展
始终坚持“智志双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出发点,积极探索“一帮二带三小康”到“我要脱贫我要小康”誓师大会到“三转”行动再到“主抓主推主带”,通过引、帮、带、育的方式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出来,为打赢脱贫收官战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考察学习激斗志。“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考察方式,我镇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各村(居)“两委”班子、党员代表、致富带头能人等到县内外区域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考察学习达2610人次。
组织相关农技专家到镇、村、产业基地开展现场培训51期1750人次,让其在学习中找差距,激斗志。二是深化“三转”增内力。持续推进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将奖勤罚懒列入《村规民约》进行强化管理,斩“懒根”、拔“穷根”,摒弃不劳而获,杜绝养懒汉,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实现懒转勤178户353人、勤转能773户1765人、能转富245户736人。三是“主抓主推主带”齐发展。坚持“党委主抓、支部主推、党员主带”模式,镇党委统筹谋划抓产业、村党支部合力推产业、党员示范带头干产业,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确保产业发展有方向、可操作,全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两个“500亩。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三、强产业,抱团发展奔小康
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围绕我镇“6个1”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强村带村”、“两委”和能人双带动等组织模式,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效促进全镇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联合谋新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支持公司引导合作社精准选择产业、发展易地产业建设基地,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以“强村带弱村”这个契合点,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开启村与村之间从自我“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实现“空壳村”向“实业村”的转变。
始终牵住村“两委”这个牛鼻子,以本村能人为“基石”,大力动员村“两委”班子带头参与发展,积极引导本村能人回乡创业,以实干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发展。目前,我镇共有24个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均加入合作发展,成功引入村级能人52人。二是共享红利促增收。充分依托“三带”品牌,积极引进或培育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打开市场渠道,组织动员所有农民参加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让大批农户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务农者”到“务工者”的华丽。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是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习近平总书记继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之后,第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三农”问题作出战略指引;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庆肩负着贯彻总书记重要政治嘱托和“9·26”贺信精神的重大责任使命,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两个确保”“两个要害”“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一、站位“两个大局”把握“三农”工作。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核心要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三次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各级各部门“抗疫情、稳生产、攻脱贫、促振兴”,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三农”答卷。一是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资金8.24亿元,建成产业扶贫项目383个,带动贫困户增收1.18亿元,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杜尔伯特县和林甸县综合评估位居全省同期摘帽县前列。二是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彻底消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过90%,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楼房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农民观看文艺演出数量提高33个百分点,乡村公路、文体设施、网络通讯全面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法治示范村5个。三是农业产业质效齐升。五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10万亩、总量达到550万亩,全市粮食产量实现“22连丰”,伊利、伊品、宏福等重点项目裂变升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3家,绿色有机认证标识达到259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全产业链经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四是乡村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完成问题“大棚房”整治、河湖“清四乱”、违建别墅清理任务,改造农村危房5.4万户、安全饮水工程1383处,垃圾、厕所、污水、能源、菜园和村庄清洁“5+1”整治模式全面实施,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89.7%和83%,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五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97.65%、流转面积达到726万亩,486个村及村级单位全部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9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1万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16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发展到30个。六是农民生活长足进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02元提高到18584元、增长40.8%,年均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市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1缩小到2.3:1,大庆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纵观农业农村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市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时期,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赋能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时期,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跨上了新台阶。
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抓好“三农”工作是促振兴、谋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坚实基础,是扩内需、畅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大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站位“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对标“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定位、聚焦今年“三农”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力争在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要瞄准“转”的方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要加大“保”的力度,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数量提质量,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深化“提”的内涵,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持续放大农村改革效应,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要创新“融”的模式,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产加销全链提升、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并优化配置,拓展乡村产业增值收益空间;要改善“治”的水平,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围绕乡村振兴推进“三农”工作。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发展定位和战略地位,加强规律性认识、注重创造性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多年接力奋斗,我们与全国、全省一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也要看到“全市仍有边缘户400户807人、重点监测对象18户37人”,基本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人员,这类群体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扶贫产业初具雏形,技术、资金等支撑不够有力,抗风险、稳收入能力还不强。要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优化市县(区)两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用足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我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90亿斤左右,用不到全省5%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相对于“中低产田占比超过50%”的实际生产条件来说,非常不容易。从目前形势来看,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价格”,现在玉米收购价持续上涨、已经达到1.5元/斤、创2014年以来历史高位,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另一个是“人力”,受疫情和市场用工需求影响,部分青壮年选择留乡,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期,以实施种植结构调整“62111”工程为牵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要牢牢守住1100万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有更大提升;又要多措并举推动粮食产量质量“双升”,突出“良种、良法、良技”结合,优化调整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等重要农作物面积,为全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作出大庆贡献。
三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这几年,大庆农业改革基本保持“小步快跑”的推进节奏,农村土地确权、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要牢牢把握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以抓好“两块地”为重点,牵动农村改革全局。一块是宅基地,这项改革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情况非常复杂,必须在做实调查摸底、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前提下,稳慎推进杜尔伯特县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推动取得实质性试点成果;一块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随着《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已经破除,但在交易要求和程序、权能完善、收益分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如果在这方面先人一步作出成功探索,就能够高效激活农村最大的“沉睡”资本。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等重点改革,创新农村产权交易、乡村建设债券等制度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是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我们一定要顺应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加快编制重点村实用性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选择一批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中小乡镇和村庄开展示范建设,总结推广可行模式、扎实迈好第一步。要把“基础硬件”建设好,既注重整村覆盖、又突出向户延伸,全力实施5g、物联网等乡村新基建项目,全面提升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条件,使农村宜居更宜业。要把“服务软件”开发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要把“环境要件”管护好,持续开展五项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宣教等手段,加快村庄绿化、屯内净化、庭院美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要全面加强乡村治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乡村治理也是一次大考,特别是前段时间省内多地出现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基本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在大庆也有所体现。比如,有的地方责任落实不细,开展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有的地方缺乏精准措施,执行政策一刀切、简单粗暴;还有的地方陋习久治难除,在防控紧要时期还发生聚众赌博现象,等等。要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巩固扩大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村痞村霸、宗族势力和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持续加强农村生态治理,重点抓好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治理修复,把农村打造成为美丽的绿色田园。
六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去年,我市县域经济占比为18.6%、加上大同区能够达到22%,尽管比重有所提升,但整体实力不强。前几天,省里公布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排名,我们四个县都处在“中下游”,肇州县是第20位、肇源县是第23位、杜尔伯特县是第35位、林甸县是第50位。大庆经济要振兴,县域经济必须先振兴。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稳财源、富百姓、促繁荣的关键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产业链”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各县区要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水平,持续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力争每个县区都培育形成1-2个主导产业,切实把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三、紧扣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农”工作。
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农、绿色促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根本上打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基础。
一要坚持市场化导向,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资源要素市场化,基本路径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市482个行政村及4个村级单位拥有村级资产33.9亿元,折股量化资产12.4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31万人,推进“三变”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这两年,我们在全市确定了13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生成产业项目39个、引进承接主体27个,流转土地1.2万亩、引入资金4000多万元,年纯收益达到630多万元。要系统总结“三变”试点经验,充分借鉴贵州六盘水等地先进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农村市场体系,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主动进入市场,加快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的股份化、资本化,使产业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真正让农业“不只是营生、更是经营”。
二要树立产业化思维,加快三产互动融合。农业全链条产业化,直观地讲就是“一产起步、接二连三”。比如,肇州县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优势,成立“肇州糯玉米”产业联盟,高标准建设“老街基食品产业园”,订单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75万亩,今年销售总额突破1.8亿元,在“接二”上迈出了新步伐;大同区林源镇规划4处总面积近4000亩的药旅观光基地,药材花海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连三”上取得了新突破。要坚持全域化、全链条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宏福、北园、鲶鱼沟等龙头企业做大种养基地、延伸体验功能,带动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观光花园、采摘乐园、市民农园等多元业态,配套提升农产品冷链加工和运输体系,集中打造一批生产基地、特色小镇、生态园区综合体,最大限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市场供应链、提升产品价值链。
三要实施品牌化战略,构筑区域竞争优势。品牌是产品溢价、获取利润的重要砝码。一般来说,经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普通产品价值至少提高20%以上,特别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冠名,既传承农耕文化、寄托风土记忆,又具备品质保障、拥有市场认同。比如,肇源大米品质优良、“食味品质值”达到世界顶级的89分,过去一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价值长期被市场低估。近些年,肇源县成立了大米协会,加大了品牌塑造、营销力度,不仅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两次获得国际大米节银奖,今年春节期间肇源大米日外销量达到1900吨、成为大庆最抢手的年货。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在全面发展绿色有机生产的基础上,有序组织企业申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产销与电商大会等大型展会,综合运用电商平台开展整体包装和品牌推介,切实把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要用好科技化手段,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总的来看,大庆农业生产走过了依靠地力、肥力、政策、种力、推力、科技和投入、综合技术7个发展阶段,正向着以生物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迈进。这些年,我们除了在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保持优势外,也在现代科技育种等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比如,我市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源香1号”水稻品种亩均增产100多斤,荣获今年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鉴评”金奖。要继续向科技基础运用环节聚焦发力,坚持一手抓技术装备,提升大马力深耕等现代农机普及水平,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物质装备短板,加快物联网、卫星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试点示范应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一手抓技术推广,依托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八一农大和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一对一培训、新媒体培训及考察学习“五位一体”模式,打通种植养殖、检疫防疫、防灾减灾等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通道。
五要搭建组织化载体,培育现代服务体系。抓农业既要抓生产效益、也要抓市场风险防控,核心是搞好生产成本控制,关键是创新经营方式、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起来、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比如,林甸县润琦集团发起组建果蔬、玉米、农机和奶牛养殖4个合作社,吸纳农户2600余户,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农民增收2800多万元;杜尔伯特县恒盛农业为托管地块购买大灾保险,最高赔付额可达每亩900元,有效规避玉米现货价格下滑风险。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创新实施无人机“飞防”、庄稼医院、测土施肥等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展土地全程托管示范创建,确保全市全程托管经营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推动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小主体与大市场对接进程大幅提速。
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三农”工作。
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深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市县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深入研究解决瓶颈问题,各级党委农办要履行好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等职能。现在,乡村换届已经启动。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引领发展能力强、依法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两好三强”标准,加大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推荐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干劲足的农村工作队伍。
二要加大政策投入。“十三五”期间,我们通过优化项目摆布、加强基础配套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81.7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效果。要牢牢抓住今后15年这个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研究把握农业农村领域重大政策导向,对可纳入规划的布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能争取的项目尽最大可能争取,该配套的资金积极有效投入,不断加强与省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市农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涉农企业股权融资、农业保险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同时,要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市县两级要加大农业、粮食、畜牧、水利、农机等领域资金打捆使用力度,持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三要夯实人才支撑。据媒体报道,2019年东三省常住人口净减少42.73万人、其中我省占51%,引不进人、留不住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虽然我们通过实施“村级千名后备力量”计划,公开选拔包括113名本科生在内的优秀人才978人到村任职,一定程度缓解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但引才留人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乡镇事业编制和涉农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常态化“打捆引才”力度,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整合组织、人社、农业等培训资源,依托驻庆高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农广校等平台载体,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离岗创业等制度,鼓励引导大庆籍优秀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回乡就业创业。
四要健全考评机制。坚持把抓好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工作纳入县区党委和政府、涉农部门绩效考评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市级层面要因地制宜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充分赋予县区更大工作自主权;四县和大同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考评制度,让胡路、龙凤、红岗三个区要立足“只有1个乡镇”的区情探索精准化考评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审计、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整改纠正发现的问题。
当前,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一旦出现散发病例,第一时间阻断传播链、扑灭疫情;二是抓好春耕生产,扎实推进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下摆,支持农民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合作社广泛拓展“订单”渠道、作业单位抢前抓早开展设施检修,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三是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养殖、屠宰、运输等全过程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备足备齐防疫、灭病、消杀等物资;四是抓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压实落细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属事责任,确保全国“两会”等重要敏感时期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稳定事件;五是抓好秸秆禁烧任务落实,引导采取秸秆还田等方式科学整地,鼓励生产企业加快秸秆收购存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六是抓好向上对接争取工作,结合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重要项目谋划,及时向国家部委和省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力争将更多涉农项目纳入市级规划盘子。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拼搏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大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加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是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习近平总书记继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之后,第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三农”问题作出战略指引;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庆肩负着贯彻总书记重要政治嘱托和“9·26”贺信精神的重大责任使命,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两个确保”“两个要害”“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一、站位“两个大局”把握“三农”工作。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核心要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三次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各级各部门“抗疫情、稳生产、攻脱贫、促振兴”,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三农”答卷。一是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资金8.24亿元,建成产业扶贫项目383个,带动贫困户增收1.18亿元,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杜尔伯特县和林甸县综合评估位居全省同期摘帽县前列。二是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彻底消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过90%,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楼房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农民观看文艺演出数量提高33个百分点,乡村公路、文体设施、网络通讯全面覆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法治示范村5个。三是农业产业质效齐升。五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10万亩、总量达到550万亩,全市粮食产量实现“22连丰”,伊利、伊品、宏福等重点项目裂变升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3家,绿色有机认证标识达到259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全产业链经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四是乡村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完成问题“大棚房”整治、河湖“清四乱”、违建别墅清理任务,改造农村危房5.4万户、安全饮水工程1383处,垃圾、厕所、污水、能源、菜园和村庄清洁“5+1”整治模式全面实施,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89.7%和83%,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五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97.65%、流转面积达到726万亩,486个村及村级单位全部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9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1万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16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发展到30个。六是农民生活长足进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02元提高到18584元、增长40.8%,年均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市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1缩小到2.3:1,大庆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纵观农业农村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市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时期,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赋能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时期,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跨上了新台阶。
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抓好“三农”工作是促振兴、谋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坚实基础,是扩内需、畅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大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站位“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对标“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定位、聚焦今年“三农”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力争在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要瞄准“转”的方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要加大“保”的力度,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数量提质量,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深化“提”的内涵,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持续放大农村改革效应,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要创新“融”的模式,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产加销全链提升、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并优化配置,拓展乡村产业增值收益空间;要改善“治”的水平,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围绕乡村振兴推进“三农”工作。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发展定位和战略地位,加强规律性认识、注重创造性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多年接力奋斗,我们与全国、全省一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也要看到“全市仍有边缘户400户807人、重点监测对象18户37人”,基本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人员,这类群体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扶贫产业初具雏形,技术、资金等支撑不够有力,抗风险、稳收入能力还不强。要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优化市县(区)两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用足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我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90亿斤左右,用不到全省5%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相对于“中低产田占比超过50%”的实际生产条件来说,非常不容易。从目前形势来看,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价格”,现在玉米收购价持续上涨、已经达到1.5元/斤、创2014年以来历史高位,农民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另一个是“人力”,受疫情和市场用工需求影响,部分青壮年选择留乡,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期,以实施种植结构调整“62111”工程为牵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要牢牢守住1100万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有更大提升;又要多措并举推动粮食产量质量“双升”,突出“良种、良法、良技”结合,优化调整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等重要农作物面积,为全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作出大庆贡献。
三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这几年,大庆农业改革基本保持“小步快跑”的推进节奏,农村土地确权、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要牢牢把握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以抓好“两块地”为重点,牵动农村改革全局。一块是宅基地,这项改革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情况非常复杂,必须在做实调查摸底、确权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前提下,稳慎推进杜尔伯特县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推动取得实质性试点成果;一块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随着《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已经破除,但在交易要求和程序、权能完善、收益分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如果在这方面先人一步作出成功探索,就能够高效激活农村最大的“沉睡”资本。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等重点改革,创新农村产权交易、乡村建设债券等制度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后一个时期是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我们一定要顺应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加快编制重点村实用性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选择一批具备条件、有代表性的中小乡镇和村庄开展示范建设,总结推广可行模式、扎实迈好第一步。要把“基础硬件”建设好,既注重整村覆盖、又突出向户延伸,全力实施5g、物联网等乡村新基建项目,全面提升水、电、路、气、讯等设施条件,使农村宜居更宜业。要把“服务软件”开发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要把“环境要件”管护好,持续开展五项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宣教等手段,加快村庄绿化、屯内净化、庭院美化,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要全面加强乡村治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乡村治理也是一次大考,特别是前段时间省内多地出现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基本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在大庆也有所体现。比如,有的地方责任落实不细,开展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有的地方缺乏精准措施,执行政策一刀切、简单粗暴;还有的地方陋习久治难除,在防控紧要时期还发生聚众赌博现象,等等。要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巩固扩大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依法打击村痞村霸、宗族势力和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要持续加强农村生态治理,重点抓好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治理修复,把农村打造成为美丽的绿色田园。
六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去年,我市县域经济占比为18.6%、加上大同区能够达到22%,尽管比重有所提升,但整体实力不强。前几天,省里公布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排名,我们四个县都处在“中下游”,肇州县是第20位、肇源县是第23位、杜尔伯特县是第35位、林甸县是第50位。大庆经济要振兴,县域经济必须先振兴。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稳财源、富百姓、促繁荣的关键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产业链”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各县区要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水平,持续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力争每个县区都培育形成1-2个主导产业,切实把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三、紧扣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农”工作。
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农、绿色促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根本上打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基础。
一要坚持市场化导向,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资源要素市场化,基本路径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市482个行政村及4个村级单位拥有村级资产33.9亿元,折股量化资产12.4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31万人,推进“三变”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这两年,我们在全市确定了13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生成产业项目39个、引进承接主体27个,流转土地1.2万亩、引入资金4000多万元,年纯收益达到630多万元。要系统总结“三变”试点经验,充分借鉴贵州六盘水等地先进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农村市场体系,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主动进入市场,加快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的股份化、资本化,使产业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成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真正让农业“不只是营生、更是经营”。
二要树立产业化思维,加快三产互动融合。农业全链条产业化,直观地讲就是“一产起步、接二连三”。比如,肇州县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优势,成立“肇州糯玉米”产业联盟,高标准建设“老街基食品产业园”,订单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75万亩,今年销售总额突破1.8亿元,在“接二”上迈出了新步伐;大同区林源镇规划4处总面积近4000亩的药旅观光基地,药材花海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连三”上取得了新突破。要坚持全域化、全链条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宏福、北园、鲶鱼沟等龙头企业做大种养基地、延伸体验功能,带动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观光花园、采摘乐园、市民农园等多元业态,配套提升农产品冷链加工和运输体系,集中打造一批生产基地、特色小镇、生态园区综合体,最大限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市场供应链、提升产品价值链。
三要实施品牌化战略,构筑区域竞争优势。品牌是产品溢价、获取利润的重要砝码。一般来说,经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普通产品价值至少提高20%以上,特别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冠名,既传承农耕文化、寄托风土记忆,又具备品质保障、拥有市场认同。比如,肇源大米品质优良、“食味品质值”达到世界顶级的89分,过去一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价值长期被市场低估。近些年,肇源县成立了大米协会,加大了品牌塑造、营销力度,不仅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还两次获得国际大米节银奖,今年春节期间肇源大米日外销量达到1900吨、成为大庆最抢手的年货。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在全面发展绿色有机生产的基础上,有序组织企业申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产销与电商大会等大型展会,综合运用电商平台开展整体包装和品牌推介,切实把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要用好科技化手段,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总的来看,大庆农业生产走过了依靠地力、肥力、政策、种力、推力、科技和投入、综合技术7个发展阶段,正向着以生物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迈进。这些年,我们除了在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保持优势外,也在现代科技育种等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比如,我市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源香1号”水稻品种亩均增产100多斤,荣获今年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鉴评”金奖。要继续向科技基础运用环节聚焦发力,坚持一手抓技术装备,提升大马力深耕等现代农机普及水平,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物质装备短板,加快物联网、卫星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试点示范应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一手抓技术推广,依托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八一农大和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一对一培训、新媒体培训及考察学习“五位一体”模式,打通种植养殖、检疫防疫、防灾减灾等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通道。
五要搭建组织化载体,培育现代服务体系。抓农业既要抓生产效益、也要抓市场风险防控,核心是搞好生产成本控制,关键是创新经营方式、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起来、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比如,林甸县润琦集团发起组建果蔬、玉米、农机和奶牛养殖4个合作社,吸纳农户2600余户,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农民增收2800多万元;杜尔伯特县恒盛农业为托管地块购买大灾保险,最高赔付额可达每亩900元,有效规避玉米现货价格下滑风险。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建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创新实施无人机“飞防”、庄稼医院、测土施肥等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展土地全程托管示范创建,确保全市全程托管经营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推动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小主体与大市场对接进程大幅提速。
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三农”工作。
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深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市县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深入研究解决瓶颈问题,各级党委农办要履行好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等职能。现在,乡村换届已经启动。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引领发展能力强、依法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两好三强”标准,加大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推荐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干劲足的农村工作队伍。
二要加大政策投入。“十三五”期间,我们通过优化项目摆布、加强基础配套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81.7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效果。要牢牢抓住今后15年这个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研究把握农业农村领域重大政策导向,对可纳入规划的布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能争取的项目尽最大可能争取,该配套的资金积极有效投入,不断加强与省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市农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涉农企业股权融资、农业保险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同时,要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市县两级要加大农业、粮食、畜牧、水利、农机等领域资金打捆使用力度,持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三要夯实人才支撑。据媒体报道,2019年东三省常住人口净减少42.73万人、其中我省占51%,引不进人、留不住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虽然我们通过实施“村级千名后备力量”计划,公开选拔包括113名本科生在内的优秀人才978人到村任职,一定程度缓解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但引才留人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乡镇事业编制和涉农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常态化“打捆引才”力度,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整合组织、人社、农业等培训资源,依托驻庆高校、职业院校和各级农广校等平台载体,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离岗创业等制度,鼓励引导大庆籍优秀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回乡就业创业。
四要健全考评机制。坚持把抓好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工作纳入县区党委和政府、涉农部门绩效考评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市级层面要因地制宜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充分赋予县区更大工作自主权;四县和大同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考评制度,让胡路、龙凤、红岗三个区要立足“只有1个乡镇”的区情探索精准化考评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审计、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整改纠正发现的问题。
当前,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措施,一旦出现散发病例,第一时间阻断传播链、扑灭疫情;二是抓好春耕生产,扎实推进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下摆,支持农民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合作社广泛拓展“订单”渠道、作业单位抢前抓早开展设施检修,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三是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养殖、屠宰、运输等全过程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备足备齐防疫、灭病、消杀等物资;四是抓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压实落细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属事责任,确保全国“两会”等重要敏感时期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稳定事件;五是抓好秸秆禁烧任务落实,引导采取秸秆还田等方式科学整地,鼓励生产企业加快秸秆收购存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六是抓好向上对接争取工作,结合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重要项目谋划,及时向国家部委和省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力争将更多涉农项目纳入市级规划盘子。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拼搏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大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加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