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我镇通过“强组织、强动力、强产业”三大举措,有效促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现将具体如下:
一、强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旗引领风帆劲,凝聚合力促发展,通过优化调整党政班子联系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建强村,攻坚队及同步小康成员充实村,优秀干部联系帮扶户等几大支队伍强强联手、形成合力,有效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结合镇党政班子各成员的特长,根据村情,合理安排每个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以所联系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群众收入增长为指导帮扶重点,全方位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特别注重“下得去、下到底、蹲得住”,形成“下村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扎扎实实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调整优化增强发展活力。认真开展“两委一队三个人”研判、驻村干部轮战、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等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队伍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减贫摘帽”攻坚队、同步小康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几支队伍力量,强化村级脱贫攻坚一线核心力量。目前,择优选派225名优秀干部入村担任攻坚队员或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成立24个“减贫摘帽”临时党支部,举全县、全镇优秀干部力量,使512名干部与369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二、强动力,激发潜能促发展
始终坚持“智志双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出发点,积极探索“一帮二带三小康”到“我要脱贫我要小康”誓师大会到“三转”行动再到“主抓主推主带”,通过引、帮、带、育的方式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出来,为打赢脱贫收官战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考察学习激斗志。“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考察方式,我镇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各村(居)“两委”班子、党员代表、致富带头能人等到县内外区域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考察学习达2610人次。
组织相关农技专家到镇、村、产业基地开展现场培训51期1750人次,让其在学习中找差距,激斗志。二是深化“三转”增内力。持续推进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将奖勤罚懒列入《村规民约》进行强化管理,斩“懒根”、拔“穷根”,摒弃不劳而获,杜绝养懒汉,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实现懒转勤178户353人、勤转能773户1765人、能转富245户736人。三是“主抓主推主带”齐发展。坚持“党委主抓、支部主推、党员主带”模式,镇党委统筹谋划抓产业、村党支部合力推产业、党员示范带头干产业,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确保产业发展有方向、可操作,全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两个“500亩。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三、强产业,抱团发展奔小康
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围绕我镇“6个1”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强村带村”、“两委”和能人双带动等组织模式,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效促进全镇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联合谋新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支持公司引导合作社精准选择产业、发展易地产业建设基地,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以“强村带弱村”这个契合点,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开启村与村之间从自我“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实现“空壳村”向“实业村”的转变。
始终牵住村“两委”这个牛鼻子,以本村能人为“基石”,大力动员村“两委”班子带头参与发展,积极引导本村能人回乡创业,以实干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发展。目前,我镇共有24个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均加入合作发展,成功引入村级能人52人。二是共享红利促增收。充分依托“三带”品牌,积极引进或培育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打开市场渠道,组织动员所有农民参加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让大批农户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务农者”到“务工者”的华丽。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一、强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旗引领风帆劲,凝聚合力促发展,通过优化调整党政班子联系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建强村,攻坚队及同步小康成员充实村,优秀干部联系帮扶户等几大支队伍强强联手、形成合力,有效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团结协作增强整体合力。结合镇党政班子各成员的特长,根据村情,合理安排每个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以所联系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群众收入增长为指导帮扶重点,全方位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特别注重“下得去、下到底、蹲得住”,形成“下村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扎扎实实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二是调整优化增强发展活力。认真开展“两委一队三个人”研判、驻村干部轮战、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等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队伍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减贫摘帽”攻坚队、同步小康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几支队伍力量,强化村级脱贫攻坚一线核心力量。目前,择优选派225名优秀干部入村担任攻坚队员或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成立24个“减贫摘帽”临时党支部,举全县、全镇优秀干部力量,使512名干部与369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二、强动力,激发潜能促发展
始终坚持“智志双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出发点,积极探索“一帮二带三小康”到“我要脱贫我要小康”誓师大会到“三转”行动再到“主抓主推主带”,通过引、帮、带、育的方式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出来,为打赢脱贫收官战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考察学习激斗志。“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考察方式,我镇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各村(居)“两委”班子、党员代表、致富带头能人等到县内外区域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考察学习达2610人次。
组织相关农技专家到镇、村、产业基地开展现场培训51期1750人次,让其在学习中找差距,激斗志。二是深化“三转”增内力。持续推进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将奖勤罚懒列入《村规民约》进行强化管理,斩“懒根”、拔“穷根”,摒弃不劳而获,杜绝养懒汉,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实现懒转勤178户353人、勤转能773户1765人、能转富245户736人。三是“主抓主推主带”齐发展。坚持“党委主抓、支部主推、党员主带”模式,镇党委统筹谋划抓产业、村党支部合力推产业、党员示范带头干产业,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确保产业发展有方向、可操作,全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两个“500亩。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三、强产业,抱团发展奔小康
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围绕我镇“6个1”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强村带村”、“两委”和能人双带动等组织模式,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效促进全镇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联合谋新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支持公司引导合作社精准选择产业、发展易地产业建设基地,推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以“强村带弱村”这个契合点,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开启村与村之间从自我“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实现“空壳村”向“实业村”的转变。
始终牵住村“两委”这个牛鼻子,以本村能人为“基石”,大力动员村“两委”班子带头参与发展,积极引导本村能人回乡创业,以实干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发展。目前,我镇共有24个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均加入合作发展,成功引入村级能人52人。二是共享红利促增收。充分依托“三带”品牌,积极引进或培育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打开市场渠道,组织动员所有农民参加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让大批农户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务农者”到“务工者”的华丽。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