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迈的苏联老人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的朋友们都神情肃穆地围在他身边。
老人转向其中一位朋友说:“迪米特里,记得1921年你差点被处决吗?嗯,你应该知道,是我向契卡(cheka,早期苏联秘密警察)告发了你。希望你能原谅我。”
“哦,同志,那都是过去了,一切都已原谅。”迪米特里说。
接着,这位老人转向另一位朋友。
“佩蒂亚,记得1937年你被判处25年徒刑,送进古拉格吗?嗯,是我去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斯大林时期秘密警察)告发的。请原谅我。”
“别再耿耿于怀了,我的朋友。你已被原谅。”佩蒂亚说。
“米沙,我必须向你坦白,是我让你在1942年被送进了惩戒营(penal battalion,二战时期苏军中由受过处分的军人组成的部队,通常执行最危险任务)。对于那天的事,我感到非常抱歉。”
“请别这样,我的朋友,我们都原谅你。你可以安心地去了。”米沙说。
“谢谢你们,同志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我,”老人脸上流下一行泪水,“要不是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自己会怎样。我很抱歉背叛了你们所有人,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他的朋友们显然被他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最后,他聚集起最后的力气说道:
“为了纪念我们深厚的友谊,我希望你们能满足我最后一个愿望。看到窗台上的那盆仙人掌了吗?我一死,我希望你们就把它拿下来,塞进我的屁股里。”
就在他的朋友们刚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这位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于是,佩蒂亚走到窗前,取下那盆仙人掌,在另外两个朋友的帮助下,把仙人掌塞进了他们死去朋友的屁股里。突然,他们听到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接着是一个粗暴的声音喊道:
“开门,警察!我们接到举报,说一个老布尔什维克被折磨致死了!”
解析:
老人的忏悔横跨了苏联早期(1921年,契卡)、大清洗时期(1937年,nkvd)和二战时期(1942年,惩戒营),点明了在不同历史阶段,告密和政治迫害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反映了在极权体制下,为了自保或获取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侵蚀,背叛成为一种常态甚至生存手段。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朗读]
一个人走进克里姆林宫,对接待员说:“我是个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接待员问:“好的,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美国人。”那人回答。
接待员查了查他的小册子说:“美国间谍,自首……去107房间。”
那人去了107房间,进去后对里面的官员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官员问:“你携带了通讯设备吗?”
“是的。”美国人说。
“美国间谍,携带通讯设备……”官员从他的小册子上抬起头,“去216房间。”
他走到216房间,进去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
官员问:“你是否持有任何机密文件?”
“是的。”
官员查了查小册子:“好的,去421房间。”
他又进入421房间,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和来自美国的机密文件。”
官员问:“你是否正在为美国政府执行任何任务?”
“是的。”那人回答。
官员不耐烦地说:“那你tmd就去执行你的任务去,别来烦我们!”
解析:
笑话的核心讽刺对象是无处不在、程序繁琐、缺乏变通的官僚体系。一个极其严重和敏感的事件(敌国间谍自首),本应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处理,却被纳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层层转送的标准化流程。
接待员和官员们关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是如何将这个人归类,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记录在“小册子”里)把他推给下一个部门。他们更像是在处理一份普通的申请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潜在威胁巨大的间谍。
接待员问:“好的,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美国人。”那人回答。
接待员查了查他的小册子说:“美国间谍,自首……去107房间。”
那人去了107房间,进去后对里面的官员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官员问:“你携带了通讯设备吗?”
“是的。”美国人说。
“美国间谍,携带通讯设备……”官员从他的小册子上抬起头,“去216房间。”
他走到216房间,进去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
官员问:“你是否持有任何机密文件?”
“是的。”
官员查了查小册子:“好的,去421房间。”
他又进入421房间,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和来自美国的机密文件。”
官员问:“你是否正在为美国政府执行任何任务?”
“是的。”那人回答。
官员不耐烦地说:“那你tmd就去执行你的任务去,别来烦我们!”
解析:
笑话的核心讽刺对象是无处不在、程序繁琐、缺乏变通的官僚体系。一个极其严重和敏感的事件(敌国间谍自首),本应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处理,却被纳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层层转送的标准化流程。
接待员和官员们关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是如何将这个人归类,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记录在“小册子”里)把他推给下一个部门。他们更像是在处理一份普通的申请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潜在威胁巨大的间谍。
一位老者在他生命的晚年(大概在80年代末),终于第一次有机会离开苏联。
他的妻子和儿子早已离开,并在美国定居,他现在终于能够去和他们团聚了。
在他通过苏联边境时,边防警卫检查他的行李,发现了一尊列宁的半身像。
“这是什么?”警卫问。
“别问我‘这是什么’,问我‘这是谁’!这是弗拉基米尔·列宁,为我们国家人民的权利而奋斗的伟大英雄!我带着他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到美国去继续这场斗争!”
警卫让他通过了,他得以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抵达美国后,美国的海关官员检查他的行李,也发现了这尊列宁半身像。
“这是什么?”官员问。
“别问我‘这是什么’,问我‘这是谁’!这是弗拉基米尔·列宁,那个毁了我美丽家园的凶残恶魔!我带着他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
官员也让他通过了,他得以进入美国,然后打车去了他妻儿居住的房子。与家人团聚后,他的儿子看到了那尊列宁半身像,问道:“爸爸,这是谁啊?”
老人笑着说:“我的儿子,别问我‘这是谁’,问我‘这是什么’!我的儿子,这是18磅(约8公斤)黄金!”
解析:
老者对苏联警卫说的话(赞美列宁,要去美国继续斗争)迎合了苏联的政治宣传;而他对美国官员说的话(痛斥列宁,反思错误)则迎合了西方对苏联的普遍负面看法。
笑话的核心在于:这位老者既不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不是狂热的反共分子。他关心的根本不是列宁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而是如何安全地将自己的财产(黄金)带出苏联,并在新的国家开始生活。
列宁,无论在苏联还是西方,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符号。但在老者的计划中,列宁像只是一个用来伪装和走私黄金的容器。
这极大地消解了列宁这个符号本身所承载的沉重政治意义,将其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具有物理重量和价值(黄金)的物体。
他的妻子和儿子早已离开,并在美国定居,他现在终于能够去和他们团聚了。
在他通过苏联边境时,边防警卫检查他的行李,发现了一尊列宁的半身像。
“这是什么?”警卫问。
“别问我‘这是什么’,问我‘这是谁’!这是弗拉基米尔·列宁,为我们国家人民的权利而奋斗的伟大英雄!我带着他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到美国去继续这场斗争!”
警卫让他通过了,他得以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抵达美国后,美国的海关官员检查他的行李,也发现了这尊列宁半身像。
“这是什么?”官员问。
“别问我‘这是什么’,问我‘这是谁’!这是弗拉基米尔·列宁,那个毁了我美丽家园的凶残恶魔!我带着他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
官员也让他通过了,他得以进入美国,然后打车去了他妻儿居住的房子。与家人团聚后,他的儿子看到了那尊列宁半身像,问道:“爸爸,这是谁啊?”
老人笑着说:“我的儿子,别问我‘这是谁’,问我‘这是什么’!我的儿子,这是18磅(约8公斤)黄金!”
解析:
老者对苏联警卫说的话(赞美列宁,要去美国继续斗争)迎合了苏联的政治宣传;而他对美国官员说的话(痛斥列宁,反思错误)则迎合了西方对苏联的普遍负面看法。
笑话的核心在于:这位老者既不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不是狂热的反共分子。他关心的根本不是列宁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而是如何安全地将自己的财产(黄金)带出苏联,并在新的国家开始生活。
列宁,无论在苏联还是西方,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符号。但在老者的计划中,列宁像只是一个用来伪装和走私黄金的容器。
这极大地消解了列宁这个符号本身所承载的沉重政治意义,将其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具有物理重量和价值(黄金)的物体。
两个囚犯在苏联的古拉格劳改营里聊天。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在这里真是与世隔绝,消息太闭塞了。举个例子,我就一直不知道菲舍尔(fischer)和斯帕斯基(spassky)那场国际象棋比赛的结果。”
另一个人回答说:“哦,我输了。”
解析:
这场在美国人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和苏联卫冕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之间进行的国际象棋比赛,被称为“世纪之战”
它发生在冷战高峰期,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的智力对抗。国际象棋在苏联被视为国粹和国家荣誉的象征。
最终,菲舍尔击败了斯帕斯基,这对苏联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象征性打击。
这个笑话最核心的讽刺在于暗示:像斯帕斯基这样的国家英雄、世界级的棋手,仅仅因为输掉了一场(尽管是极其重要的)比赛,就可能被视为政治上的失败者或“叛徒”,最终落得被关进古拉格的下场。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在这里真是与世隔绝,消息太闭塞了。举个例子,我就一直不知道菲舍尔(fischer)和斯帕斯基(spassky)那场国际象棋比赛的结果。”
另一个人回答说:“哦,我输了。”
解析:
这场在美国人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和苏联卫冕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之间进行的国际象棋比赛,被称为“世纪之战”
它发生在冷战高峰期,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的智力对抗。国际象棋在苏联被视为国粹和国家荣誉的象征。
最终,菲舍尔击败了斯帕斯基,这对苏联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象征性打击。
这个笑话最核心的讽刺在于暗示:像斯帕斯基这样的国家英雄、世界级的棋手,仅仅因为输掉了一场(尽管是极其重要的)比赛,就可能被视为政治上的失败者或“叛徒”,最终落得被关进古拉格的下场。
三个人一起被关在牢里。
其中一个人问另外两个人:“你们俩是怎么进来的?”
第一个人回答说:“唉,我上班迟到了,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拖延革命进程、阻碍无产阶级的胜利。”
第二个人回答说:“唉,我上班早到了,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想投机钻营,踩着其他工友往上爬,破坏集体主义。”
然后这两人转向那个提问的人:“那你呢?”
“唉,我上班准点到,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戴着一块西方手表。”
解析:
笑话的核心在于无论工人怎么做(迟到、早到、准时),都会被当局找到理由进行指控和惩罚。这构成了一个经典的“无论怎么做都错”的困境。
迟到被视为破坏生产、对抗革命;早到被视为个人主义、野心勃勃、破坏同志间的平等;而看似最“正确”的准时,也被扭曲为与西方有联系的证据。
这反映了在极权体制下,个体的行为极易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评判标准并非基于事实或理性,而是基于当权者的偏执猜忌和政治需要。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解读为具有颠覆性或不符合“政治正确”
其中一个人问另外两个人:“你们俩是怎么进来的?”
第一个人回答说:“唉,我上班迟到了,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拖延革命进程、阻碍无产阶级的胜利。”
第二个人回答说:“唉,我上班早到了,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想投机钻营,踩着其他工友往上爬,破坏集体主义。”
然后这两人转向那个提问的人:“那你呢?”
“唉,我上班准点到,结果他们就指控我戴着一块西方手表。”
解析:
笑话的核心在于无论工人怎么做(迟到、早到、准时),都会被当局找到理由进行指控和惩罚。这构成了一个经典的“无论怎么做都错”的困境。
迟到被视为破坏生产、对抗革命;早到被视为个人主义、野心勃勃、破坏同志间的平等;而看似最“正确”的准时,也被扭曲为与西方有联系的证据。
这反映了在极权体制下,个体的行为极易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评判标准并非基于事实或理性,而是基于当权者的偏执猜忌和政治需要。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解读为具有颠覆性或不符合“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