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进克里姆林宫,对接待员说:“我是个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接待员问:“好的,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美国人。”那人回答。
接待员查了查他的小册子说:“美国间谍,自首……去107房间。”
那人去了107房间,进去后对里面的官员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官员问:“你携带了通讯设备吗?”
“是的。”美国人说。
“美国间谍,携带通讯设备……”官员从他的小册子上抬起头,“去216房间。”
他走到216房间,进去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
官员问:“你是否持有任何机密文件?”
“是的。”
官员查了查小册子:“好的,去421房间。”
他又进入421房间,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和来自美国的机密文件。”
官员问:“你是否正在为美国政府执行任何任务?”
“是的。”那人回答。
官员不耐烦地说:“那你tmd就去执行你的任务去,别来烦我们!”
解析:
笑话的核心讽刺对象是无处不在、程序繁琐、缺乏变通的官僚体系。一个极其严重和敏感的事件(敌国间谍自首),本应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处理,却被纳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层层转送的标准化流程。
接待员和官员们关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是如何将这个人归类,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记录在“小册子”里)把他推给下一个部门。他们更像是在处理一份普通的申请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潜在威胁巨大的间谍。
接待员问:“好的,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美国人。”那人回答。
接待员查了查他的小册子说:“美国间谍,自首……去107房间。”
那人去了107房间,进去后对里面的官员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向苏联政府自首。”
官员问:“你携带了通讯设备吗?”
“是的。”美国人说。
“美国间谍,携带通讯设备……”官员从他的小册子上抬起头,“去216房间。”
他走到216房间,进去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
官员问:“你是否持有任何机密文件?”
“是的。”
官员查了查小册子:“好的,去421房间。”
他又进入421房间,说:“我是个美国间谍,我想自首。我携带了通讯设备和来自美国的机密文件。”
官员问:“你是否正在为美国政府执行任何任务?”
“是的。”那人回答。
官员不耐烦地说:“那你tmd就去执行你的任务去,别来烦我们!”
解析:
笑话的核心讽刺对象是无处不在、程序繁琐、缺乏变通的官僚体系。一个极其严重和敏感的事件(敌国间谍自首),本应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处理,却被纳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层层转送的标准化流程。
接待员和官员们关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是如何将这个人归类,并按照预设的程序(记录在“小册子”里)把他推给下一个部门。他们更像是在处理一份普通的申请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潜在威胁巨大的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