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拍马屁”这三个字真是太常见了。当我们和朋友聊天吐槽工作,说起有人为了升职加薪,对领导一个劲儿花式赞扬,什么“领导您太英明了,这决策简直绝了”,我们就会说:“这人又在拍马屁了”。而那些古装剧里的小官,在大官面前点头哈腰,说些“大人真是神机妙算,小的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弹幕也会经常飘过“拍马屁呢”
可你有没有想过,大家这么爱说的“拍马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啥夸人讨好就叫“拍马屁”,而不是“拍牛屁”、“拍羊屁” 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挖一下“拍马屁”的前世今生。
“拍马屁”一词,其实最早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在古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尤其蒙古人对马的喜爱,深入骨髓,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马匹。当两人牵马相遇时,常常会拍对方马的屁股,由衷地称赞马的膘肥体壮、毛色鲜亮。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友好的问候,同时也是对马主人的尊敬,并无讨好和谄媚的意思。根据记载,在蒙古部落中,拍马屁股时的用词和力度都有讲究,正确手法是轻拍马臀,要是重拍惊了马,是会遭鞭刑的。
另外,蒙古族的骑手们在遇到烈性马时,也会先拍拍马屁股,让马放松警惕,感到舒服,随后一跃而上,在草原上策马奔腾。所以,最开始的“拍马屁”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友好和赞美的方式,和现在的贬义意思可谓大相径庭。
但是到了元朝,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许多蒙古族的习俗也跟着在中原大地流行起来,“拍马屁”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对于他们来说,那可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这时一些心思活络、趋炎附势的人就盯上了这一点。只要看到权贵们骑着马过来,就像看到了不起的宝贝一样,赶紧凑上去,满脸堆笑地拍着马屁股,不停地夸赞:“大人,您这马真是世间罕有,瞧这精气神,跑起来肯定是快如闪电!”
慢慢地,这种不管事实、一味讨好的行为就被大家看在眼里,于是“拍马屁” 这个原本表达友好和赞美的行为,就逐渐变成了阿谀奉承、讨好别人的代名词,带上了浓浓的贬义色彩。
- 职场问答
- 答案列表
拍马屁为什么叫拍马屁呢[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