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台新政策,是不会征求民众意见的。即便征求,也是表面功夫。因为在统治者眼里,民众是臣服的一方,别看天天嘴上说民为本,其实心里从来没把民当人。
他们希望天下都是顺民,谁有不同意见,就是“闹”,必须迅速压制。而大部分民,不到活不下去是不会造反的,这就让统治者形成错觉,总以为还没到底。所以,专制政体下,要么不动,要么改朝换代。
近代以后,真正触及到“人”的层面,要迟至清末的底层思想启蒙,到新文化运动形成一定规模,但很不充分。当时的时代主题是国家迅速富强,一切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中国迅速富强的,都会被抛弃。这种激进情绪,从甲午战争输给日本以后就异常浓烈,使得救国方向一直在转,向东向西又向北,一路学习一路追赶。
他们希望天下都是顺民,谁有不同意见,就是“闹”,必须迅速压制。而大部分民,不到活不下去是不会造反的,这就让统治者形成错觉,总以为还没到底。所以,专制政体下,要么不动,要么改朝换代。
近代以后,真正触及到“人”的层面,要迟至清末的底层思想启蒙,到新文化运动形成一定规模,但很不充分。当时的时代主题是国家迅速富强,一切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中国迅速富强的,都会被抛弃。这种激进情绪,从甲午战争输给日本以后就异常浓烈,使得救国方向一直在转,向东向西又向北,一路学习一路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