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被家长们问到:我家孩子还小,做这个手术得上麻醉,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呀。
这个问题,放在医学领域里的准确表达是“麻醉药物与发育期大脑的关系”,而它恰好是我的硕士与国外访学阶段的研究课题。
我想,简单地回答yes或no,都不够严谨。于是今天将这个问题背后的那些事儿分享一下,也许能帮助家长们明白,就不那么担心了。
站在纯科学的角度,对全身麻醉影响大脑的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2016年,美国fda发布了警告:
妊娠女性和3岁以下儿童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有可能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尤其是多次麻醉或超过3小时的麻醉。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fda这一提示的依据是来自动物实验,而非人类研究。
关于fda的这项警告,背后其实是有些故事的。
以前科学界都倾向于认为麻醉药物本身对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却没有毒性,直到2003年,女大神jevtovic-todorovic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讲常用的几种麻醉药共同作用在幼年大鼠身上会引起广泛的神经退变和学习障碍(j neurosci.2003 feb1;23(3):876-82.pmid:12574416)。
这篇文章可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界发现原来这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然后许多研究者就开始变着方法来重复她的实验,尝试在动物身上实锤这个实验结论并研究其中的发生机制。
而我,恰好也是这其中一只科研狗。从07年到09年,我一直在实验室里跟大鼠小鼠们“玩游戏”。我给7天大的大鼠宝宝上麻醉,在确保它们能好好呼吸的情况下,尽可能长时间、大量地给它们用吸入麻醉药。一方面研究上完麻药后,鼠宝宝的大脑里细胞的变化;另一方面研究它们长大之后学习能力是不是会变差。
(此研究后来发表在j pharmacol exp ther.2010apr;333(1):14-22.pmid:20086058,下面部分图片来自该论文。)。
图:研究鼠小弟学习能力的水迷宫,就是在一个水池里放一个没在水面下的平台,然后让鼠小弟们在奶白色看不见下面的浑浊水里游泳找平台。记得有一次,一批麻醉过的鼠小弟不仅能迅速找到平台,还能从平台上花样跳水,继续游,舍不得上来,抓都抓不住。
结合着数据和主观体验,我的发现是:
1、长时间、大量地使用麻药,确实会造成鼠宝宝大脑内的神经元凋亡增加(退行性变)。
2、鼠宝宝长到42天(相当于人的青少年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与不接受麻药的鼠宝宝几乎没有差别。这意味着虽然麻醉药能产生一个短时间的影响,但只要鼠宝宝能好好长大,这点影响是可以被大脑自行修复的。
另外,回到人类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次麻醉对大脑的影响,都不可能脱离外科情况而孤立存在的。毕竟没有人会只为了麻醉而接受麻醉啊,难道外科疾病、手术疼痛、心理应激这些问题对大脑就没有影响了吗?
迄今为止,麻醉对人类发育期大脑的不良影响,并无任何的临床数据能明确证实它存在。
作为一名工作二十年的临床麻醉医生,我也见过一些因为特殊的疾病而需要反复多次接受麻醉与手术的孩子。
其中有种很典型的情况:有个病叫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得这种病的孩子,从生下来的时候在产道感染了妈妈的hpv病毒,喉咙里就会长出非常多菜花状的瘤子。虽然这不是恶性肿瘤,但却会反复复发并堵塞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图:复发的喉乳头状瘤会引起孩子呼吸困难。有研究数据指,这些孩子青春期前平均每年接受4.4次手术,而每次手术都必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以前好几位这样的孩子,等于是我们看着他们长大的,有些连名字我都还记得。大家可想而知他们接受过多少次全身麻醉了吧?但他们笨吗?
事实上,只要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让孩子上学,我没发现这群孩子有哪个特别笨的。其中一位男孩子,因为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三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呢?
因此,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如果我家孩子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一个手术/治疗,而麻醉医生技术可靠的情况下,我会同意的。全身麻醉药影响大脑的这个忧虑不会影响到我对孩子治疗方案的选择。我会更多地关注手术与麻醉本身的必要性。如果手术必须做,我是不会让我的孩子忍着痛、带着恐惧去接受手术的。疼痛、心理创伤对孩子智力与行为发展的影响,肯定远大于麻醉药那点未经证实的不良影响。
这样的话,既然说全身麻醉药物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并不需要担心,什么才值得担心呢?
其实,真正值得担心,或者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麻醉医生的技术能力和麻醉相关的设备与监测条件这类因素。
有人这么说:“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在当今中国,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的不断革新,麻醉相关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经低至十万分之一。
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也从过去的仅仅在手术室内扩展到医院的所有侵入性操作的舒适化管理。我们的麻醉医生也从不为人知的幕后,走到了台前,来到了您和您家人的身边,他们的守护,为您驱走疼痛和恐惧,带来好梦和安心。
这个问题,放在医学领域里的准确表达是“麻醉药物与发育期大脑的关系”,而它恰好是我的硕士与国外访学阶段的研究课题。
我想,简单地回答yes或no,都不够严谨。于是今天将这个问题背后的那些事儿分享一下,也许能帮助家长们明白,就不那么担心了。
站在纯科学的角度,对全身麻醉影响大脑的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2016年,美国fda发布了警告:
妊娠女性和3岁以下儿童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有可能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尤其是多次麻醉或超过3小时的麻醉。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fda这一提示的依据是来自动物实验,而非人类研究。
关于fda的这项警告,背后其实是有些故事的。
以前科学界都倾向于认为麻醉药物本身对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却没有毒性,直到2003年,女大神jevtovic-todorovic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讲常用的几种麻醉药共同作用在幼年大鼠身上会引起广泛的神经退变和学习障碍(j neurosci.2003 feb1;23(3):876-82.pmid:12574416)。
这篇文章可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界发现原来这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然后许多研究者就开始变着方法来重复她的实验,尝试在动物身上实锤这个实验结论并研究其中的发生机制。
而我,恰好也是这其中一只科研狗。从07年到09年,我一直在实验室里跟大鼠小鼠们“玩游戏”。我给7天大的大鼠宝宝上麻醉,在确保它们能好好呼吸的情况下,尽可能长时间、大量地给它们用吸入麻醉药。一方面研究上完麻药后,鼠宝宝的大脑里细胞的变化;另一方面研究它们长大之后学习能力是不是会变差。
(此研究后来发表在j pharmacol exp ther.2010apr;333(1):14-22.pmid:20086058,下面部分图片来自该论文。)。
图:研究鼠小弟学习能力的水迷宫,就是在一个水池里放一个没在水面下的平台,然后让鼠小弟们在奶白色看不见下面的浑浊水里游泳找平台。记得有一次,一批麻醉过的鼠小弟不仅能迅速找到平台,还能从平台上花样跳水,继续游,舍不得上来,抓都抓不住。
结合着数据和主观体验,我的发现是:
1、长时间、大量地使用麻药,确实会造成鼠宝宝大脑内的神经元凋亡增加(退行性变)。
2、鼠宝宝长到42天(相当于人的青少年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与不接受麻药的鼠宝宝几乎没有差别。这意味着虽然麻醉药能产生一个短时间的影响,但只要鼠宝宝能好好长大,这点影响是可以被大脑自行修复的。
另外,回到人类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次麻醉对大脑的影响,都不可能脱离外科情况而孤立存在的。毕竟没有人会只为了麻醉而接受麻醉啊,难道外科疾病、手术疼痛、心理应激这些问题对大脑就没有影响了吗?
迄今为止,麻醉对人类发育期大脑的不良影响,并无任何的临床数据能明确证实它存在。
作为一名工作二十年的临床麻醉医生,我也见过一些因为特殊的疾病而需要反复多次接受麻醉与手术的孩子。
其中有种很典型的情况:有个病叫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病,得这种病的孩子,从生下来的时候在产道感染了妈妈的hpv病毒,喉咙里就会长出非常多菜花状的瘤子。虽然这不是恶性肿瘤,但却会反复复发并堵塞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图:复发的喉乳头状瘤会引起孩子呼吸困难。有研究数据指,这些孩子青春期前平均每年接受4.4次手术,而每次手术都必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以前好几位这样的孩子,等于是我们看着他们长大的,有些连名字我都还记得。大家可想而知他们接受过多少次全身麻醉了吧?但他们笨吗?
事实上,只要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让孩子上学,我没发现这群孩子有哪个特别笨的。其中一位男孩子,因为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三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呢?
因此,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如果我家孩子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一个手术/治疗,而麻醉医生技术可靠的情况下,我会同意的。全身麻醉药影响大脑的这个忧虑不会影响到我对孩子治疗方案的选择。我会更多地关注手术与麻醉本身的必要性。如果手术必须做,我是不会让我的孩子忍着痛、带着恐惧去接受手术的。疼痛、心理创伤对孩子智力与行为发展的影响,肯定远大于麻醉药那点未经证实的不良影响。
这样的话,既然说全身麻醉药物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并不需要担心,什么才值得担心呢?
其实,真正值得担心,或者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麻醉医生的技术能力和麻醉相关的设备与监测条件这类因素。
有人这么说:“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在当今中国,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的不断革新,麻醉相关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经低至十万分之一。
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也从过去的仅仅在手术室内扩展到医院的所有侵入性操作的舒适化管理。我们的麻醉医生也从不为人知的幕后,走到了台前,来到了您和您家人的身边,他们的守护,为您驱走疼痛和恐惧,带来好梦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