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兴文基本县情
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宜宾乃至四川通江达海、南向开放的门户,幅员面积137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乡5个、苗族人口5.07万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省扩权强县试点县、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
兴文县矿产资源富集,属国家资源成熟型城市,县内已探明矿产资源28种,其中已探明可开采页岩气储量超600亿m³,被列入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利用示范区。兴文县文化资源丰富。是古僰人生活和消亡之地,也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文化分别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文县旅游资源独特,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省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僰王山。
二、兴文经济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兴文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4.09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74.71亿元,年均增长12.71%;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64亿元,是2011年的2.82倍;规上工业企业52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15亿元,是2011年的1.78倍;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2.19亿元,是2011年的1.63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25.3︰43.2︰31.5优化调整为22.9︰45.3︰31.8。2014年兴文县在全省山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位列第24名,被省上表彰为“三农”工作先进县。
(二)2015年经济发展状况。
前三季度,全县已实现gdp60.96亿元,同比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8.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9亿元,同比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1亿元,同比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41元,净增1329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收入6856元,净增651元,同比增长10.5%。2015年,兴文县在外部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三、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做法
(一)经济发展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平稳持续。地方生产总值除2013年外,增长幅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1年为15.2%,2012年为14.5%,2013年为5.6%,2014年为10.2%)。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县域主导产业由传统的两大支柱产业(煤炭和建筑),逐步向页岩气等新兴产业转变。目前,兴文县规模以上新型企业19个,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3以上,涉及科技包装、绿色食品、竹木加工、农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另外,我县正在建设4个页岩气产气平台共计25口井,预计到今年实现日产气300万方以上,目前正积极与页岩气下游企业对接,努力实现lng、cng、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就地转化利用。三是发展质量更为优化。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均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2011—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53114名贫困人口减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73元增长到8842元,年均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364元增长到21702元,年均增长13.7%。
(二)主要做法。
兴文县保持专注经济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实施“项目投资、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环境兴县”五大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始终坚持项目投资战略。“十二五”期间共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57个,总投资731.5亿元,“十二五”预计完成投资307.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 3.7倍。2011年以来,招商履约项目111个,到位资金150.7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89倍。推进实施新坝水库、芭茅沟水库、成贵铁路(兴文段)、宜叙高速(兴文段)、纳黔高速连接线等20个省市重点项目,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兴文县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有34个企业入驻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个;目前兴文县工业园区已被省上命名为“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是川南唯一一个民族工业园区。三是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战略。城镇常住人口以约5000人/年的平均速度增长,至2014年底达到12.76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38.27%;城镇化率以年均2.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36.0%,比2011年提高7.8个百分点。四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县乡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旅游发展改革等22个专项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2014年被省上评为gdp50-100亿区县金融生态第7名,存贷比达到65.14%,高出全市约12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功能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游客接待量从2011年的210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296万人次,年均增长13.6%;2014年旅游总收入为40.52亿元,是2011年的1.68倍,年均增长22.8%。五是始终坚持环境兴县战略。以深入实施“环境兴县”战略为抓手,努力打造与“南向全域开放示范县”相匹配的一流发展环境。始终坚持“两集中、两到位”,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创新开展“口碑最差”中层干部评议活动,有效杜绝“中梗阻”现象;组建64个法律服务小组,实施县领导牵头服务重大项目等制度,完善部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监督机制。
四、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兴文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兴文属典型边远山区农业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制约因素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兴文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下行压力增大。从近几年的各项指标看,兴文经济增速呈回落状态,经济增长动力不强,新的增长点仍处在孕育阶段。
二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层次较低。兴文产业结构较单一,经济增长对工业和资源的依赖性较高,三大产业结构产业层次还较低,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
三是要素资源存在瓶颈,资源矛盾显露。目前我县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矛盾显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趋紧,建设资金缺乏,城市建设空间有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增大。
四、兴文未来发展思路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总体部署和市委“2365”战略布局,按照“以路兴县、以水兴县、以城兴县、以业兴县”的发展路径,大力实施“项目投资、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环境兴县”五大战略,着力构建“综合资源集约创新升级发展示范县、南向全域开放示范县、长江上游国际地质园林生态示范县、民族地区特色文旅示范县”。
一是做强新型民族工业。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建设“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打好“民族工业园区”牌,把川南唯一一个民族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力争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二是做强旅游为首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特色餐饮、康养健康、家政服务“五大服务业”,倾力打造兴文旅游特色品牌。三是做强兴文特色农业。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中,努力调整生产力要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支农政策,围绕农业园区化发展定位,推动农业产业联动化、产品品牌化、产权资本化、镇村一体化,集中力量创新打造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将兴文山地乌骨鸡、方竹笋、富硒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汇报完毕,谢谢。
兴文县人民政府。
20##年11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兴文基本县情
兴文县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宜宾乃至四川通江达海、南向开放的门户,幅员面积137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乡5个、苗族人口5.07万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省扩权强县试点县、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
兴文县矿产资源富集,属国家资源成熟型城市,县内已探明矿产资源28种,其中已探明可开采页岩气储量超600亿m³,被列入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利用示范区。兴文县文化资源丰富。是古僰人生活和消亡之地,也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文化分别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文县旅游资源独特,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省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僰王山。
二、兴文经济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兴文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4.09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74.71亿元,年均增长12.71%;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64亿元,是2011年的2.82倍;规上工业企业52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15亿元,是2011年的1.78倍;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2.19亿元,是2011年的1.63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25.3︰43.2︰31.5优化调整为22.9︰45.3︰31.8。2014年兴文县在全省山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位列第24名,被省上表彰为“三农”工作先进县。
(二)2015年经济发展状况。
前三季度,全县已实现gdp60.96亿元,同比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8.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9亿元,同比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1亿元,同比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41元,净增1329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收入6856元,净增651元,同比增长10.5%。2015年,兴文县在外部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三、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做法
(一)经济发展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平稳持续。地方生产总值除2013年外,增长幅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1年为15.2%,2012年为14.5%,2013年为5.6%,2014年为10.2%)。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县域主导产业由传统的两大支柱产业(煤炭和建筑),逐步向页岩气等新兴产业转变。目前,兴文县规模以上新型企业19个,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3以上,涉及科技包装、绿色食品、竹木加工、农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另外,我县正在建设4个页岩气产气平台共计25口井,预计到今年实现日产气300万方以上,目前正积极与页岩气下游企业对接,努力实现lng、cng、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就地转化利用。三是发展质量更为优化。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均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2011—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53114名贫困人口减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73元增长到8842元,年均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364元增长到21702元,年均增长13.7%。
(二)主要做法。
兴文县保持专注经济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实施“项目投资、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环境兴县”五大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始终坚持项目投资战略。“十二五”期间共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57个,总投资731.5亿元,“十二五”预计完成投资307.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 3.7倍。2011年以来,招商履约项目111个,到位资金150.7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89倍。推进实施新坝水库、芭茅沟水库、成贵铁路(兴文段)、宜叙高速(兴文段)、纳黔高速连接线等20个省市重点项目,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兴文县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有34个企业入驻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个;目前兴文县工业园区已被省上命名为“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是川南唯一一个民族工业园区。三是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战略。城镇常住人口以约5000人/年的平均速度增长,至2014年底达到12.76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38.27%;城镇化率以年均2.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36.0%,比2011年提高7.8个百分点。四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县乡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旅游发展改革等22个专项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2014年被省上评为gdp50-100亿区县金融生态第7名,存贷比达到65.14%,高出全市约12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功能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游客接待量从2011年的210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296万人次,年均增长13.6%;2014年旅游总收入为40.52亿元,是2011年的1.68倍,年均增长22.8%。五是始终坚持环境兴县战略。以深入实施“环境兴县”战略为抓手,努力打造与“南向全域开放示范县”相匹配的一流发展环境。始终坚持“两集中、两到位”,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创新开展“口碑最差”中层干部评议活动,有效杜绝“中梗阻”现象;组建64个法律服务小组,实施县领导牵头服务重大项目等制度,完善部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监督机制。
四、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兴文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兴文属典型边远山区农业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制约因素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兴文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下行压力增大。从近几年的各项指标看,兴文经济增速呈回落状态,经济增长动力不强,新的增长点仍处在孕育阶段。
二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层次较低。兴文产业结构较单一,经济增长对工业和资源的依赖性较高,三大产业结构产业层次还较低,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
三是要素资源存在瓶颈,资源矛盾显露。目前我县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矛盾显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趋紧,建设资金缺乏,城市建设空间有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增大。
四、兴文未来发展思路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总体部署和市委“2365”战略布局,按照“以路兴县、以水兴县、以城兴县、以业兴县”的发展路径,大力实施“项目投资、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创新驱动、环境兴县”五大战略,着力构建“综合资源集约创新升级发展示范县、南向全域开放示范县、长江上游国际地质园林生态示范县、民族地区特色文旅示范县”。
一是做强新型民族工业。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建设“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打好“民族工业园区”牌,把川南唯一一个民族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力争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二是做强旅游为首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特色餐饮、康养健康、家政服务“五大服务业”,倾力打造兴文旅游特色品牌。三是做强兴文特色农业。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中,努力调整生产力要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支农政策,围绕农业园区化发展定位,推动农业产业联动化、产品品牌化、产权资本化、镇村一体化,集中力量创新打造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将兴文山地乌骨鸡、方竹笋、富硒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汇报完毕,谢谢。
兴文县人民政府。
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