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问答
- 答案列表
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朗读]
一年生昆虫类的交配完成后:标志着雄昆虫生命的终结;即便是雌螳螂不把自己的丈夫吃掉,公螳螂的生命也不过还有个把小时。而雌虫则要等到产卵以后才能死亡。螳螂交配的时间又在深秋。母螳螂实在没有更多的食物来源,会严重影响其后代的繁衍。再加上螳螂这种昆虫有两套神经系统;在交配过程中:母螳螂的一套神经系统的反应是,为繁衍后代必须把公螳螂吃掉;以保证营养,而另一套神经的反应是:把交配进行完。而公螳螂的两套神经反应是:一是不能死.二是把交配进行完,两套神经系统互不相让,这样公螳螂就被母螳螂吃掉了。所以说螳螂是:为数不多的为异性而殉情的动物。
也别怪雌螳螂吃掉自己的丈夫,实在是雄螳螂的求偶行为太“流氓”。平均每100只雄螳螂求偶,能活着离开的仅有16只,雄螳螂的求偶之旅,可谓是“九死一生”。
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有这么一集,讲述的就是关于螳螂的故事。
在这一集动画中,雌螳螂在新婚之夜,把自己的丈夫吃掉了,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原因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来繁育下一代,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后代更茁长的成长,雄性螳螂也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出了自己。
看完这一集的时候,我心里觉得螳螂这种昆虫挺伟大的。为了下一代,雌螳螂“被迫”吃掉自己的丈夫;雄螳螂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生命。
这种观点可以说伴随我的整个童年,长大之后经过一番查阅,我才发现事实和动画片里有些不太一样。
关于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的这种行为,我有以下几个看法,现在拿出来和大家谈论一下。
雌螳螂为什么吃到自己的丈夫
大家或许对螳螂有些了解,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发生在两者交配的过程中。在1984年,两名国外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雌螳螂的吃夫行为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具体说来,这项实验根据雌性螳螂的不同状态,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第一种情况:雌螳螂完全不饿
第一项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把雌螳螂喂得饱饱的,随后让雌螳螂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
在经过几十次试验后发现,吃饱的雌螳螂在交尾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吃夫行为,只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雄螳螂的“胡作非为”。
第二种情况:雌螳螂处于半饥饿状态
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没有给雌螳螂喂食,反而饿上个三五天的时间,让雌螳螂处于一种半饥饿的状态。
这个时候,把一只雄性螳螂放在雌螳螂的身边,让它们发生交尾的行为。雌螳螂最开始是不会拒绝的,可是在交尾过程中,雌螳螂猛地咬住了雄螳螂,随后把雄螳螂吃个一干二净。
第三种情况:雌螳螂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
接下来进行的第三部分实验,就不是让雌螳螂饿上三五天了,而是饿上一周以上。这么长时间不进食的雌螳螂,已经被饿到了极致。
如果这个时候有雄螳螂靠近的话,已经饿到两眼放光的雌螳螂,根本没有心情去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抓住就是一顿啃,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
通过这几部分的实验证明,雌螳螂并不是每次交配都会有吃夫行为,主要还得看饿不饿。要是雌螳螂不饿,那大家相安无事;要是饿了,那就不能让自己的肚子空着。
雌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雄性螳螂为啥不跑也不反抗
首先,雄螳螂根本打不过雌螳螂,在体型对比上,雌性螳螂要比雄性螳螂大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其次,两者在交尾的过程中,雄螳螂是一门心思的想着繁衍后代;雌螳螂为了能够不挨饿,会突然发动袭击,完全不给雄螳螂逃跑的机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雄螳螂在繁衍后代这方面,实在是太“执着”了。执着到什么地步呢?就算头被咬掉了,也得做着繁衍下一代的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都是从雄螳螂的头部或者胸部开始的。
当雄螳螂的头被咬掉以后,控制身体的脑细胞也会消失,但是雄螳螂的腹部有一套独立的神经细胞,这套神经细胞会继续控制雄螳螂的交尾行为,让雌螳螂受孕,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当然了,从繁殖的角度来说,雄螳螂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那些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在产出后代的数量上,要比没有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多出20%。
虽然雄螳螂让雌螳螂成功受孕,但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真是应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话。
在我看来,雄螳螂的求偶行为有些“耍流氓”,也别怪雌螳螂把它吃掉。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举个例子吧?
以蝶类昆虫为例,大部分雄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会煽动自己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以一种“跳舞”的方式来吸引异性,达到交配的目的。
咱们再来看看雄螳螂是如何求偶的。
雄螳螂在看到中意的雌性螳螂后,会从雌螳螂的背后偷偷靠近,如果距离已经够近了,雌螳螂还没有察觉的话,雄性螳螂就会扑在雌螳螂的后背,然后和雌螳螂繁衍后代。
这就看出不一样了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还知道给异性“跳舞”呢,螳螂求偶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上来就直奔主题,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而且,雄螳螂到了交配期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寻找更多的雌螳螂,争取留下更多的后代。这就像赶场一样,第一只完了赶紧去找下一只。
不过雄螳螂肯定不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第一只雌螳螂或许不饿,没有吃掉雄螳螂,到了第二只可就没准了,没准第二只雌螳螂正等着食物送上门呢?
说在最后
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这种情况很常见,但也不是每一只雌螳螂都有吃夫行为,得看这只雌螳螂当时饿不饿。螳螂毕竟是一种生性凶猛的昆虫,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是不介意吃掉自己的同类来填饱肚子的。
当然了,每种动物都要繁殖,否则肯定会灭绝。抛去雄螳螂的求偶行为不说,在繁殖后代这方面,雄性螳螂还是挺拼的,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对于雌性螳螂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有这么一集,讲述的就是关于螳螂的故事。
在这一集动画中,雌螳螂在新婚之夜,把自己的丈夫吃掉了,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原因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来繁育下一代,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后代更茁长的成长,雄性螳螂也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出了自己。
看完这一集的时候,我心里觉得螳螂这种昆虫挺伟大的。为了下一代,雌螳螂“被迫”吃掉自己的丈夫;雄螳螂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生命。
这种观点可以说伴随我的整个童年,长大之后经过一番查阅,我才发现事实和动画片里有些不太一样。
关于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的这种行为,我有以下几个看法,现在拿出来和大家谈论一下。
雌螳螂为什么吃到自己的丈夫
大家或许对螳螂有些了解,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发生在两者交配的过程中。在1984年,两名国外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雌螳螂的吃夫行为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具体说来,这项实验根据雌性螳螂的不同状态,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第一种情况:雌螳螂完全不饿
第一项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把雌螳螂喂得饱饱的,随后让雌螳螂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
在经过几十次试验后发现,吃饱的雌螳螂在交尾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吃夫行为,只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雄螳螂的“胡作非为”。
第二种情况:雌螳螂处于半饥饿状态
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没有给雌螳螂喂食,反而饿上个三五天的时间,让雌螳螂处于一种半饥饿的状态。
这个时候,把一只雄性螳螂放在雌螳螂的身边,让它们发生交尾的行为。雌螳螂最开始是不会拒绝的,可是在交尾过程中,雌螳螂猛地咬住了雄螳螂,随后把雄螳螂吃个一干二净。
第三种情况:雌螳螂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
接下来进行的第三部分实验,就不是让雌螳螂饿上三五天了,而是饿上一周以上。这么长时间不进食的雌螳螂,已经被饿到了极致。
如果这个时候有雄螳螂靠近的话,已经饿到两眼放光的雌螳螂,根本没有心情去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抓住就是一顿啃,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
通过这几部分的实验证明,雌螳螂并不是每次交配都会有吃夫行为,主要还得看饿不饿。要是雌螳螂不饿,那大家相安无事;要是饿了,那就不能让自己的肚子空着。
雌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雄性螳螂为啥不跑也不反抗
首先,雄螳螂根本打不过雌螳螂,在体型对比上,雌性螳螂要比雄性螳螂大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其次,两者在交尾的过程中,雄螳螂是一门心思的想着繁衍后代;雌螳螂为了能够不挨饿,会突然发动袭击,完全不给雄螳螂逃跑的机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雄螳螂在繁衍后代这方面,实在是太“执着”了。执着到什么地步呢?就算头被咬掉了,也得做着繁衍下一代的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都是从雄螳螂的头部或者胸部开始的。
当雄螳螂的头被咬掉以后,控制身体的脑细胞也会消失,但是雄螳螂的腹部有一套独立的神经细胞,这套神经细胞会继续控制雄螳螂的交尾行为,让雌螳螂受孕,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当然了,从繁殖的角度来说,雄螳螂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那些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在产出后代的数量上,要比没有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多出20%。
虽然雄螳螂让雌螳螂成功受孕,但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真是应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话。
在我看来,雄螳螂的求偶行为有些“耍流氓”,也别怪雌螳螂把它吃掉。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举个例子吧?
以蝶类昆虫为例,大部分雄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会煽动自己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以一种“跳舞”的方式来吸引异性,达到交配的目的。
咱们再来看看雄螳螂是如何求偶的。
雄螳螂在看到中意的雌性螳螂后,会从雌螳螂的背后偷偷靠近,如果距离已经够近了,雌螳螂还没有察觉的话,雄性螳螂就会扑在雌螳螂的后背,然后和雌螳螂繁衍后代。
这就看出不一样了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还知道给异性“跳舞”呢,螳螂求偶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上来就直奔主题,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而且,雄螳螂到了交配期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寻找更多的雌螳螂,争取留下更多的后代。这就像赶场一样,第一只完了赶紧去找下一只。
不过雄螳螂肯定不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第一只雌螳螂或许不饿,没有吃掉雄螳螂,到了第二只可就没准了,没准第二只雌螳螂正等着食物送上门呢?
说在最后
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这种情况很常见,但也不是每一只雌螳螂都有吃夫行为,得看这只雌螳螂当时饿不饿。螳螂毕竟是一种生性凶猛的昆虫,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是不介意吃掉自己的同类来填饱肚子的。
当然了,每种动物都要繁殖,否则肯定会灭绝。抛去雄螳螂的求偶行为不说,在繁殖后代这方面,雄性螳螂还是挺拼的,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对于雌性螳螂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为什么母螳螂会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是以下这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为了让雄螳螂的精液顺利并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确保充分受精,因为螳螂是节肢动物,中枢神经比较分散,除了头部拥有抑制神经的作用外,基本下下半身的感受动作都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来控制,所以当雌螳螂抓住雄螳螂吃掉它头部后(实际上很多时候雄螳螂上背被抓住即将要被雌螳螂吃掉时,雄螳螂都会自断头部),尾部没有了头部的抑制作用,中枢神经就会抽搐兴奋,增加其性欲并使得精液持续流入,确保卵子充分受精。
第二,则是为了让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发育更好,也让雌螳螂产卵有足够的营养,因为对于螳螂来说,其实交流也是个累活,一次基因交流可能就长达2-5个小时,但是螳螂本身就是胃口很大的食肉动物,而雌螳螂胃口又比雄螳螂大,交配那段时间更大,所以一旦饿了就会把比自己小的雄螳螂吃掉,好补充体力,让雄螳螂为繁衍做最后一点牺牲,而科学实验也证明那些被母螳螂吃掉的公螳螂,自己90%的氨基酸都传递给了下一代,资源利用效率远超其它渠道摄入的氨基酸,同类相食能提高哺育后代的能力,这算是螳螂别具一格的繁衍优势了。
但是雌螳螂就一定会吃掉雄螳螂吗?其实这里我们还是有一点偏见,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雄螳螂在交配时被吃掉的概率不高,大概5%左右,而且交配前要大于交配后,交配后要大于交配时被吃的概率,所以说雄螳螂被吃其实不光是为了促进精液流入卵巢和为了下一代发育更好,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饿了就要吃,把能吃的都吃了,况且雌螳螂根本就分辨不清楚眼前的是丈夫还是猎物,为了卵子发育的雌螳螂唯一要做的就是物尽其用,吃掉周围一切能吃的。
因此,我们平时基本上看到的雄螳螂被吃的情况,要么就是在上背后,雌螳螂不愿意,过于抗拒和反抗挣扎过程中被拽下来吃掉,而这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奇观,那就是失去头部的雄螳螂它的尾部还在搜索雌螳螂的尾部,好继续完成交配!至于为什么?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螳螂的中枢神经分散在身体各处,不像我们人类丢了头部下半身基本没用了,但螳螂的下半身更多是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控制,就算没了头部,靠先前储存的能量也还能存活几天!要么就是交配时或者任何时候在雌螳螂身边,而它正处于饥饿状态,那也玩完了,基本上只能被吃掉,毕竟雄螳螂要比雌螳螂要小,干不过?
那雄螳螂就真的甘愿被吃掉吗?从基因上来说应该是愿意的,毕竟为了后代,上背后被抓住宁愿拧断脖子也要完成交配,而且上半身被抓住后交配欲望会更强。但是,其实它们也是心存侥幸的,看到比自己大很多的雌性,一般都会从后面上背,完事后从后面跳走,为什么,打不过呗,万一雌螳螂后悔了,自己就只能被吃了?
所以啊,雌螳螂吃掉母螳螂的习性,并没有黑猫警长里面的螳螂小姐和它丈夫那么高尚,是为了繁衍后代和让宝宝发育的更好,一个自愿被吃,一个迫不得已去吃掉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驱使!一个为了繁衍只好冒险,一个为了生存能吃就吃!也就是说只有日子过好了,生活过得去了,雌螳螂才不会对伴侣下手!当然了,1984年,生物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用常见的中华大刀螳螂进行实验也认证了这一点,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发生被吃的现象,而饿得越久不光雄螳螂被吃了,根本就不会去交配。
第一,是为了让雄螳螂的精液顺利并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确保充分受精,因为螳螂是节肢动物,中枢神经比较分散,除了头部拥有抑制神经的作用外,基本下下半身的感受动作都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来控制,所以当雌螳螂抓住雄螳螂吃掉它头部后(实际上很多时候雄螳螂上背被抓住即将要被雌螳螂吃掉时,雄螳螂都会自断头部),尾部没有了头部的抑制作用,中枢神经就会抽搐兴奋,增加其性欲并使得精液持续流入,确保卵子充分受精。
第二,则是为了让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发育更好,也让雌螳螂产卵有足够的营养,因为对于螳螂来说,其实交流也是个累活,一次基因交流可能就长达2-5个小时,但是螳螂本身就是胃口很大的食肉动物,而雌螳螂胃口又比雄螳螂大,交配那段时间更大,所以一旦饿了就会把比自己小的雄螳螂吃掉,好补充体力,让雄螳螂为繁衍做最后一点牺牲,而科学实验也证明那些被母螳螂吃掉的公螳螂,自己90%的氨基酸都传递给了下一代,资源利用效率远超其它渠道摄入的氨基酸,同类相食能提高哺育后代的能力,这算是螳螂别具一格的繁衍优势了。
但是雌螳螂就一定会吃掉雄螳螂吗?其实这里我们还是有一点偏见,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雄螳螂在交配时被吃掉的概率不高,大概5%左右,而且交配前要大于交配后,交配后要大于交配时被吃的概率,所以说雄螳螂被吃其实不光是为了促进精液流入卵巢和为了下一代发育更好,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饿了就要吃,把能吃的都吃了,况且雌螳螂根本就分辨不清楚眼前的是丈夫还是猎物,为了卵子发育的雌螳螂唯一要做的就是物尽其用,吃掉周围一切能吃的。
因此,我们平时基本上看到的雄螳螂被吃的情况,要么就是在上背后,雌螳螂不愿意,过于抗拒和反抗挣扎过程中被拽下来吃掉,而这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奇观,那就是失去头部的雄螳螂它的尾部还在搜索雌螳螂的尾部,好继续完成交配!至于为什么?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螳螂的中枢神经分散在身体各处,不像我们人类丢了头部下半身基本没用了,但螳螂的下半身更多是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控制,就算没了头部,靠先前储存的能量也还能存活几天!要么就是交配时或者任何时候在雌螳螂身边,而它正处于饥饿状态,那也玩完了,基本上只能被吃掉,毕竟雄螳螂要比雌螳螂要小,干不过?
那雄螳螂就真的甘愿被吃掉吗?从基因上来说应该是愿意的,毕竟为了后代,上背后被抓住宁愿拧断脖子也要完成交配,而且上半身被抓住后交配欲望会更强。但是,其实它们也是心存侥幸的,看到比自己大很多的雌性,一般都会从后面上背,完事后从后面跳走,为什么,打不过呗,万一雌螳螂后悔了,自己就只能被吃了?
所以啊,雌螳螂吃掉母螳螂的习性,并没有黑猫警长里面的螳螂小姐和它丈夫那么高尚,是为了繁衍后代和让宝宝发育的更好,一个自愿被吃,一个迫不得已去吃掉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驱使!一个为了繁衍只好冒险,一个为了生存能吃就吃!也就是说只有日子过好了,生活过得去了,雌螳螂才不会对伴侣下手!当然了,1984年,生物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用常见的中华大刀螳螂进行实验也认证了这一点,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发生被吃的现象,而饿得越久不光雄螳螂被吃了,根本就不会去交配。
母螳螂在交配后,为什么会把公螳螂直接吃掉?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观点并不统一?
大多数人认为,母螳螂在交配后去吃掉公螳螂,是为了刺激公螳螂体内的精液持续注入母螳螂体内。公螳螂神经抑制系统在头部,一旦公螳螂没有头部,其躯体内的精液就会流入母螳螂体内,以确保卵子受精。还有,雌螳螂产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能量来源。
但这个结论最终又被几个昆虫学家的实验给推翻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维斯(w.j.davis)在实验室里观察大刀螳螂的交配。他们事先让螳螂吃饱饭,再把灯光调暗去营造气氛。然后,用摄像机纪录这个过程。最后发现,螳螂们还举行复杂的求偶仪式,还会跳求偶舞。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了母螳螂吃公螳螂的事件发生。
里斯克和戴维斯推断,以前人们经常在实验室观察到母螳螂吃公螳螂,原因之一是螳螂们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而这求偶仪式能消除母螳螂的杀心,加强双方的了解。还有,在实验室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母螳螂饥不择食,把公螳螂当食物了。
为了证明他们的推断,他们又做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那些已被饿了5--11天的母螳螂一见公螳螂,就扑上去,直接将公螳螂抓来吃了,根本不去交配。而饿了3--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配,但在交配过程中或在交配之后,会试图吃掉公螳螂。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母螳螂并不想吃公螳螂。
可见,母螳螂吃公螳螂的主要原因是,肚子实在是太饿,忍无可忍。
也许,人们会问,这些公螳螂怎么这么脆弱,难道无法抵抗母螳螂的猎杀。其实,大部分螳螂,其雄性体格不是非常强壮,它们只要翅膀发达,能够飞行很长时间去找配偶就够了。因此,公螳螂的体型普遍不大,属于娇巧玲珑型。而母螳螂,除了自己要生存,还要养活体内的卵子,因此食量要求大。一般来说,母螳螂都长得异常粗壮有力。公螳螂那种体格,根本无法抗拒母螳螂的攻击?
在野外,母螳螂并不能都是吃饱肚子的。因此,吃公螳螂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