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老师去世,非常震惊。
好端端的,每天看他刷屏,我朋友圈有他两个微信号,两个号每天他都要发几十条甚至几百条,他是如此精力旺盛的搬运工,我甚至都习惯了从他朋友圈内容中获取资讯。
他也经常转发我的内容,有时候我认真评论几句,他也会单发:赵丽华说……。
当年我在墨尔本,他和他爱人也跟旅行团去了墨尔本,我们曾相约在彩虹小屋见面,结果失之交臂,等于从未谋面。
没有他爱人微信,不知道他得什么病,怎么会好端端人就去世了,他两个微信号一个停留在7号,一个在8号戛然而止?
我数了数他两个微信号2月1号至今的内容篇数:
2月1号,曹景行微信34篇(曹景行另一微信99篇)。
2月2号,曹景行微信 47篇(曹景行另一微信181篇)。
2月3号,曹景行微信 86篇(曹景行另一微信159篇)。
2月4号,曹景行微信 43篇(曹景行另一微信170篇)。
2月5号,曹景行微信 46篇(曹景行另一微信215篇)。
2月6号,曹景行微信 44篇(曹景行另一微信136篇)。
2月7号,曹景行微信 33篇(曹景行另一微信64篇)。
2月8号,曹景行微信 7篇(曹景行另一微信0篇)。
2月9号,两个微信都是0篇。
2月10号,两个微信都是 0篇。
2月11号,两个微信都是 0篇。
2月11号,在朋友圈闻听他去世的噩耗。不知道他突然得了什么病?
希望他的家人给他随葬这两个手机,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他也能知道这个世界的消息。
也希望他静静长眠,他的世界再无喧扰。
曹景行老师一路走好。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媒体人曹景行去世,享年75岁[朗读]
【沉痛哀悼曹景行先生】惊闻曹景行先生逝世,不禁悲从中来。景行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曾有幸与他同台演讲,并做访谈。景行先生文质彬彬、知识渊博,待人诚恳、热情,与之交谈让人感觉舒适,且非常受益。曹景行先生千古。
惊闻曹景行老师离世,着实不敢相信。他的朋友圈发布才刚刚停在了四天前的2月7日,大年初七。那天他连发了50多条朋友圈,还在和大家分享着冬奥会、国足,还有他一直心系的香港疫情的消息。在他不适入院前,他仍然像一个新闻雷达般,和他热爱的世界分享着他认为值得关注的事。
想到这儿,我泪目了,也突然感到欣慰。曹老师仍然是曹老师,一位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博学强记的新闻前辈。
和曹老师结缘在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多人死伤。中国人怒了,中国内地多个城市民众自发性地包围美国领事馆,要讨个说法。
凤凰卫视那时才开播三年,只有《时事直通车》和《凤凰早班车》几档带状新闻节目,资讯台还在酝酿中,驻外记者、编译资源不足。为回应民意,凤凰卫视立刻推出晚间带状特别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而为了弥补现场画面和资讯不足,采取了土法炼钢方式:我电话采访在南斯拉夫遇难的《光明日报》记者的家人,节目同时开通观众传真热线,方便主持人第一时间向观众传播各地舆情。凤凰成都营销中心同事充当记者,在街头采访围美国使馆抗议的民众。为了增加节目深度,每天邀请资深媒体人上节目点评事态发展,曹景行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曹老师银发苍苍,对国际时事了如指掌,观点清晰有力,成为了常驻嘉宾。
至此,凤凰开创了时事节目评论的风潮。而只要曹老师在,主持人心中总是十分踏实,因为直播绝不冷场。我们问他什么,曹老师都能头头是道,而且还很有料?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家有三老,如有三宝》。他们是凤凰最早的三位评论员:曹景行、何亮亮、阮次山。这“老”指的不只是资历,更是老师的“老”。
现如今阮先生已离世,曹老师在75岁时就离开,让我们这些曾一起草创凤凰的同事不胜唏嘘。曹老师在评论生涯巅峰时,突然说要趁还年轻的时候,出去“玩玩”,彼时他已62岁。于是他离开了凤凰,但每年“两会”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时,我仍能看到他在一线,代表着某个电台、某个电视台,或者某个网络媒体等等。他像顽童般真的在“玩”,不变的是:他真的热爱新闻世界。
2017年“两会”,《华闻大直播》邀请他点评。我和他,两位老同事,一张评论桌在前,时序似乎回到香港红磡,那个凤凰起家的地方。两人一开播就彼此接招,无需彩排,无需事先沟通,直播结束,却欲罢不能。
过去每每有重大采访,我总会习惯性地走进评论员办公室,和几位老师讨教。曹老师要不直接口述,要不翻出他每天一早影印下来的各式消息、文章,与我分享。
有了即时通信后,他“警告”我说:“看我朋友圈,别被我烦到了。”他又成为了新闻雷达,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分享世界。而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太丰富,哪怕一天一条朋友圈消息,又怎么足以描述?
今天,相信曹老师已经到了另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不论他在哪,一定还是那位充满好奇心的“顽童”。
想到这儿,我泪目了,也突然感到欣慰。曹老师仍然是曹老师,一位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博学强记的新闻前辈。
和曹老师结缘在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多人死伤。中国人怒了,中国内地多个城市民众自发性地包围美国领事馆,要讨个说法。
凤凰卫视那时才开播三年,只有《时事直通车》和《凤凰早班车》几档带状新闻节目,资讯台还在酝酿中,驻外记者、编译资源不足。为回应民意,凤凰卫视立刻推出晚间带状特别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而为了弥补现场画面和资讯不足,采取了土法炼钢方式:我电话采访在南斯拉夫遇难的《光明日报》记者的家人,节目同时开通观众传真热线,方便主持人第一时间向观众传播各地舆情。凤凰成都营销中心同事充当记者,在街头采访围美国使馆抗议的民众。为了增加节目深度,每天邀请资深媒体人上节目点评事态发展,曹景行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曹老师银发苍苍,对国际时事了如指掌,观点清晰有力,成为了常驻嘉宾。
至此,凤凰开创了时事节目评论的风潮。而只要曹老师在,主持人心中总是十分踏实,因为直播绝不冷场。我们问他什么,曹老师都能头头是道,而且还很有料?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家有三老,如有三宝》。他们是凤凰最早的三位评论员:曹景行、何亮亮、阮次山。这“老”指的不只是资历,更是老师的“老”。
现如今阮先生已离世,曹老师在75岁时就离开,让我们这些曾一起草创凤凰的同事不胜唏嘘。曹老师在评论生涯巅峰时,突然说要趁还年轻的时候,出去“玩玩”,彼时他已62岁。于是他离开了凤凰,但每年“两会”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时,我仍能看到他在一线,代表着某个电台、某个电视台,或者某个网络媒体等等。他像顽童般真的在“玩”,不变的是:他真的热爱新闻世界。
2017年“两会”,《华闻大直播》邀请他点评。我和他,两位老同事,一张评论桌在前,时序似乎回到香港红磡,那个凤凰起家的地方。两人一开播就彼此接招,无需彩排,无需事先沟通,直播结束,却欲罢不能。
过去每每有重大采访,我总会习惯性地走进评论员办公室,和几位老师讨教。曹老师要不直接口述,要不翻出他每天一早影印下来的各式消息、文章,与我分享。
有了即时通信后,他“警告”我说:“看我朋友圈,别被我烦到了。”他又成为了新闻雷达,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分享世界。而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太丰富,哪怕一天一条朋友圈消息,又怎么足以描述?
今天,相信曹老师已经到了另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不论他在哪,一定还是那位充满好奇心的“顽童”。
曹景行先生,一个优雅精致、热爱海派的上海男人,一个学贯中西、通晓百事的上海男人,一个曾将电视媒体时事评论节目引领到巅峰的上海男人,于2月11日离世,享年75岁!他是复旦大学的才子,也是凤凰卫视的功勋!如此璀璨光耀的上海英杰离我们而去,令上海这座城市陷入深深的悲痛,更是我国电视媒体业的遗憾。
说句实话,从复旦和交大这两所学校出来的才子佳人,我是更偏爱交大的,近几年来,能让我脱帽致敬的复旦人更是凤毛麟角!而早年毕业于复旦的曹景行先生却是我由衷欣赏的。他务实勤勉的做事态度和谦谦君子之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因为他体内流着上海血统。也只有他那般的上海顶尖才子,从小就将海派文化吃透,才能将东西方文化研究透彻,终成一代大家。
曹先生走了,走的是如此的安详。愿在那天堂中,曹先生与其他上海先哲共论海派文化。
说句实话,从复旦和交大这两所学校出来的才子佳人,我是更偏爱交大的,近几年来,能让我脱帽致敬的复旦人更是凤毛麟角!而早年毕业于复旦的曹景行先生却是我由衷欣赏的。他务实勤勉的做事态度和谦谦君子之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因为他体内流着上海血统。也只有他那般的上海顶尖才子,从小就将海派文化吃透,才能将东西方文化研究透彻,终成一代大家。
曹先生走了,走的是如此的安详。愿在那天堂中,曹先生与其他上海先哲共论海派文化。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