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我们单位来了一位以打鸡血出名的狂人领导。
自他来的那天开始,一切都变了。
在此之前,我们单位一片祥和、其乐融融。
我身处一座小城市,房价不贵,物价不高,当然工资也不高。
在这样的单位上班,同事们也没什么宏大志向,无非挣点小钱,过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小日子。
我们单位不大,有实权但不多。
当时的主要领导一干就是很多年,直到退休。他比较佛,只管整体成效,对细节抓得不紧。
领导们对于中年下属接送孩子迟到早退、请半天假开个家长会什么的,只要不影响工作,别太过分,几乎都是绿灯。
那时候上班很轻松愉快,每天开开心心来上班,遇到大事时也愿意主动加班,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工作。
同事们也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很少推诿扯皮,大多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遇到加班时也自愿,记单位平时的恩。
直到来了位新领导——郑主任,这一切都变了。
郑很年轻,才40出头就崭露头角,听说还是名校的管理学博士,抱负满满,摩拳擦掌。
他来了后,对一切都极其不满,用他的话来说,“这单位哪哪都是毛病”
郑主任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严抓考勤。
“考勤就是作风,坚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哪怕一分钟”
他安排办公室在电梯口装了虹膜打卡机,每天精确监控所有人的上下班时间。
别家单位打卡只是起到监督警示作用,我们却是动真格的,打卡结果人事处下个月要张贴公示。
狠的是,公示是按排名来的,按迟到早退次数来排序,路过第一眼就知道谁最不自觉。
人要脸,树要皮,尤其是单位里的人,最怕丢脸。这种“黑榜”的玩法,带给人的压力和冲击很大。
自那以后,上下班纪律确实比之前强了不少,大家都在努力克服困难,远离“榜一大哥”位置。
从那以后,同事们上班都跟逃亡似的,脑子绷紧一根弦,碰到塞车就差急出心梗。
由于上班时间卡死,据说好几个同事都因为早上也没法送孩子,爆发了家庭矛盾。
郑主任上任的第二件事,是传播“卷文化”,强调加班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一些工作会议,白天不开晚上开,平时不开周末开,美其名曰“不能影响工作”
稿件送到他手里,压了好几天,周五下班前改完退给你,告诉你马上报,要签字他随时在办公室。
一旦有错别字被他揪到,那你可就惨了。
大会小会拿出来念,还冷嘲热讽一番,让执笔人社死得彻底,美其名曰“我看谁今后还敢出错”
第三件事,是强调“严肃追责”——一旦工作出现失误,经办人必然会遭到狗血淋头的大骂。
搞得人心惶惶,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遇到工作忙的周期,就下个正式通知,几个月内禁止一切公休假。
诸如此类的操作一波接一波,一时牢骚四起。
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大家的戾气陡增,昔日的其乐融融已不见。
不时听说科长跟下属冲突、科长跟科长之间拍桌子吵架等,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
单位里的同事不再有笑容,每个人脸上都死气沉沉,上班跟上坟似的,就差电脑桌前点柱香了。
倒不是单位同事不想认真工作,主要是都在这办公楼里,横向对比很直观。
别的单位也跟我们挣的一样多,可没见哪家跟我们一样变态式打卡、军事化管理的。
敢情瞎忙半天,什么也没得到,白卷一场啊!
但这些都只是暗流涌动,没有谁敢到郑主任跟前去叫板,毕竟他官最大,他说啥就是啥,底下人再不舒服也得照办。
但,茨威格那句经典名言怎么说来着。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郑主任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这板子会打在自己身上,疼得发慌。
02、去年,从上级空降下来一个业务指导组,成员为6男1女(记住这组合,很重要)。
指导组身份权威,他们要在我们单位驻2周,最后形成的工作报告对我们单位(尤其是领导个人)的命运走向很重要。
面对这种惹不起的上级,郑主任自然是热情接待,亲力亲为安排好一切后勤。
在一个周日下午,紧急状况出现了。
指导组里那个唯一的中年女性不知何故,在酒店里突然肚子疼得满地打滚。
组长电话打给郑主任,请他立刻安排把人送到医院。
关键也不知道人家女同志是哪方面的问题,方便起见,请郑主任安排单位一位女同志陪同。
车辆很快安排好了,但大周日的,他打了n个电话,就是在本单位找不到一位女同志能陪同。
当了妈的女同志都表示周末要带孩子、做家务,临时来这一出,我把孩子放哪儿?去不了。
后来又找没生过孩子的女同志,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横竖走不开。
最后没办法,郑主任只好请自己一个女性亲戚出面,陪那位指导组成员去医院看了病。
郑主任心里门儿清,怎么可能偌大个单位一个女同志也找不出来,这分明是下属们有怨气,故意不配合工作,等着看笑话啊!
三天后,该病患称要去医院复查,这次是上班时间,郑主任总算在单位安排了位小姑娘陪同。
结果可倒好,到了下午5点半,血液化验结果还没出来,小姑娘说自己下班了先走一步,把病人自己扔医院了。
到了晚上郑主任才知道这事,气冲冲地打电话去兴师问罪。
小姑娘振振有词:
“5点半就是下班了啊,您不是说上下班要准时吗?再说了,我得赶着回单位打卡,不然下个月公示上榜单,多丢脸啊!”
对这事,郑主任很生气但却找不到惩罚她的理由。
平时把规矩卡得那么死,完全不留余地、不讲人情,就别怪关键时候下属不给你面子了,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03、郑主任“收获”的第二个代价,是下属提拔进步的意愿明显变低。
自从他树立了一系列规矩后,大家很快发现,眼下中层最难当,多的那二两银子巨难挣。
开不完的会,加不完的班,接受不完的直面批评,还要哄着闹情绪的下属,两头受气,工资也多不了几个,提拔的性价比骤然变低。
提拔前夕,三个正科级位置,符合要求的有6位同志,人事处例行找他们谈心。
出乎意料,这6人异口同声表示自己身体原因、家庭原因,不愿意担此重担。
虽说后来有2人勉强走马上任,但他们提拔后反而愁眉苦脸,仿佛这不是组织给的荣誉和肯定,反倒是在惩罚人似的。
人生苦短,如果缺乏动力,谁愿意用有限的生命去投入到无限的卷中呢?
努力的郑主任,在制定了一系列严苛又僵硬的管理制度后,惊讶地发现:
单位的效率更低了,士气更差了,下属更加使唤不动了。
整个单位死气沉沉,缺乏生气,一切都向着自己预期的相反方向迅速发展。
说出这些事,并没有幸灾乐祸之意。
相反,在单位这么些年,我对她是有感情的,今天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我悲哀地预见到,如果郑主任继续在此掌舵,并且不改变思路的话,单位的状况只会越来越差。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借我们单位的变故,来说明领导把单位管得太死,人心会下滑得多么厉害。
衷心希望每一个领导都能学会管人的艺术,做一个有温情、会管理的好领导。
- 职场问答
- 答案列表
为什么领导不能把单位管得太死[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