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作为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这段历史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就是历史责任感。
今天在座的都是党员同志,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该如何提升历史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激发“正能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此,我送给大家六个字:爱国、奋斗、奉献。具体来说:
一、要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生长、释放能量。它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砥砺前行的精神依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看到一个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墨笔字时,讲起了自己从小听“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屈原的诗句,高度评价了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他曾在2016年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奔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也曾两个月内两次前往卢沟桥,在抗战纪念馆内的英烈环廊仔细查找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
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使命,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个人与国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如果个人理想脱离了国家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如果国家发展离开了个人努力,就会流于空谈、失去根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最美奋斗者”林巧稚,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全身心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为“最美奋斗者”,才能让个人梦随中国梦一起璀璨、一起光彩。
(二)要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同一切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歪曲祖国发展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要把爱国主义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要把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立足民族”是强调爱国主义在自身的民族性,而“面向世界”则是把爱国主义这一情感提升到更宽广的层次。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世界秩序调整、国家实力消长、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拓展着爱国主义的视野和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就是要积极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要把不懈奋斗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基
近期我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7年的新年贺词,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提倡不懈奋斗精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提到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民。”2015年指出:“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2016年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梳理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2017年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8年的金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9年提到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今年贺词指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可以说,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一饭一蔬,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农民;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便捷舒适的出行,离不开司乘人员的坚守岗位;守护岁月静好,离不开用生命和热血筑牢安全“防线”的消防员和军人们……生活因奋斗而更精彩,正是因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首先,我们从五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内涵。一是接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接力奋斗既指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二是共同奋斗。共同奋斗,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一起努力奋斗。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三是顽强奋斗。顽强奋斗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指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五是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有每一名党员终身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党员为之奋斗。对于我们在座的党员同志来说,不懈奋斗就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远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要脚踏实地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质方面的。坚持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入手,补齐短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团结一致而奋斗。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各方面的团结,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从本职岗位入手,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打破小部门、小圈子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头、攻难关,以团结激发更大奋斗动力,实现更大进步。
(四)要敢于斗争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敢于斗争要从内外两个层面入手,对内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同顽瘴痼疾做斗争;对外要敢于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同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外部势力做斗争,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在斗争中彰显奋斗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推动更大发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奋斗。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魄力,但这是不懈奋斗的必经过程。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顽瘴痼疾制约着发展进步,还有很多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影响和制约着奋斗的成效。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要把牺牲奉献摆在关键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奉献的经典传说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面对人类灾难,挺身而出、补天救世的传说;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用数年时间在华夏大地驯服洪水的经历;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决心子子孙孙挖山开路、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经典名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奉献的赞美。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杨善洲、沈浩、郭明义、邹碧华、南仁东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也无一不体现着奉献。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有6位亲人牺牲。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土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土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
可以说,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具体做到: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奉献。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偏离方向,奉献就没有动力,也不能持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每个中国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共产党员更应该作为积极参与者,要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份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于终身奉献。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和进步,都不会忘乎所以、感到飘飘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退缩萎摩、感到惶惶然;无论面对哪些腐蚀和诱惑,都不会丢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们的世界并不总是太平,我们的社会并不全都美好,越是这样,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国情怀,越需要执着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间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已的信念。他在离开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时心里想的是,今后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领袖树立理想的风范,我们要时时感知、深刻体会,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
(二)用绝对忠诚的本色诠释奉献。忠诚是奉献的应有之义,讲奉献必须讲忠诚。这种忠诚,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从古至今,忠诚都是好品德,我们今天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忠诚加上“绝对”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纯洁,没有丝毫杂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面对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视,一一列数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这淘沙,淘的就是忠诚不忠诚。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落实、来检验?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怀彰显奉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讲奉献,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简朴最能涵养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俭以养德、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抗战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感叹。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一个人光环多不等于价值大,默默无闻不等于价值小。正如毛主席当年评价张思德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他是不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滴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这份淡泊,我们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四)用科学完善的机制激励奉献。一个人的奉献,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与社会环境特别是身边环境有关。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来倡导奉献、支持奉献、保障奉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奉献,在义与利、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等关系的对待和处理上以身作则,形成有困难有危险“跟我上”、有名誉有利益“我先让”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讲奉献的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奉献精神天天见、奉献人物聚身边”的良好局面。要更好发挥干部考核选拔“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奉献与收获成正比。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关于2021年 七一 专题党课稿[朗读]
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xxxxx近日在xx调研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不断为党员干部补钙状骨、培根铸魂、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要始终坚定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延安时期,尽管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却朝气蓬勃、激情燃烧、充满生机,成为成千上万有志之士景仰、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根本原因在于那里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到延安去!”一时成为那个时代青年发自肺腑的呼唤和强烈的愿望。延安精神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它有政治方向,有政治灵魂,有政治理想。今天,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德修身的首选,做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不忘初心,奋斗终身,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整风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把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纳的依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才使我们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和契机,使几乎不可想象的胜利变成现实。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过去我们搞革命,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搞改革,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要始终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延安时期,我党加强作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在延安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干群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xxxxx强调:“一切成就和荣耀都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基石,也是党的力量所在、根基所在、命脉所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没有人民,我们便一事无成。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出心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和整治“四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切实做到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并通过改革与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延安时期,面对日本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在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通过大生产运动筑牢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xxxxx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本。”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物质基础、发展能力与延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的意志不能移,移了就会忘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丢了就会变质。”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建设,在生活上讲政治,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勤俭节约,不浪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政治品德来坚守,作为党性修养来修炼,作为良好生活方式来坚持,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精神坚守和传承,发扬并光大。
要始终坚定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延安时期,尽管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却朝气蓬勃、激情燃烧、充满生机,成为成千上万有志之士景仰、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根本原因在于那里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到延安去!”一时成为那个时代青年发自肺腑的呼唤和强烈的愿望。延安精神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它有政治方向,有政治灵魂,有政治理想。今天,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德修身的首选,做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不忘初心,奋斗终身,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整风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把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纳的依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才使我们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和契机,使几乎不可想象的胜利变成现实。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过去我们搞革命,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搞改革,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要始终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延安时期,我党加强作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在延安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干群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xxxxx强调:“一切成就和荣耀都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基石,也是党的力量所在、根基所在、命脉所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没有人民,我们便一事无成。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出心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和整治“四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切实做到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并通过改革与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延安时期,面对日本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在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通过大生产运动筑牢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xxxxx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本。”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物质基础、发展能力与延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的意志不能移,移了就会忘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丢了就会变质。”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建设,在生活上讲政治,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勤俭节约,不浪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政治品德来坚守,作为党性修养来修炼,作为良好生活方式来坚持,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精神坚守和传承,发扬并光大。
通过“四史”的学习有助于厘清历史脉络,有助于认清历史事实,有助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水平,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是指: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四史”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
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党员干部要有奋斗精神,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党员要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是指: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四史”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
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党员干部要有奋斗精神,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党员要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广大党员要提升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到洗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面提高能力本领,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到洗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面提高能力本领,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学习党史,内容丰富,脉络众多。前一段本人通过学习党的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内容及其历史贡献,深刻体会我们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的艰辛探索历程;纵观近百年历史,变化的是时局,不变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如磐初心和使命担当。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党的二大,通过“大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为中国革命的正确进行指明了方向。
党的三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探索。为加速推进民主革命,进行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推动革命群众运动发展;经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思索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统一全党思想,实现工作的转变,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党的七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提出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党的政治路线;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通过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党的八大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九大、十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出现偏差,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依然没变。
党的十一大,把“四化”建设写入党的总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来,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十二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作用,作出符合新的形势的规定。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确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大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六大系统总结13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瑰丽的前景。
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课题,作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从一大到十九大,历时近百年,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为不忘初心,共产党人不断赓续“红色基因”的力量,引领中国人民汇聚精神谱系和伟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因为不忘初心,我们党能够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让信仰之光始终指引正确的航向。
不忘初心,方能不负时代。从一大到十九大,近百年春华秋实,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超越和革新自强,必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砥砺前行。每一名党员不忘誓言,找准自身坐标,笃行信仰力量,对照修正自己,勇担使命。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正是不忘初心,紧紧依靠人民,党才能披荆斩棘,从弱小走向强大。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于人民,在人民中汲取力量,革新自强,探索真理,从严治党,才能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
从一大到十九大,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如磐初心。每次党代会根据新的形势对党章作出修改,并以新的党章为遵循,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局在变,但初心从未改变。
从一大到十九大,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当仁不让,使命担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望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勇担重担,不负人民重托。
不忘本来,鉴往知来。初心使命与党员干部一生相随,坚守初心和使命是每个党员永恒课题、终身主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奋进在新的时代,更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难得的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当处在新的时代,共产党员必须发扬革命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在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不断叩问初心、滋养初心、锤炼初心、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党的二大,通过“大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为中国革命的正确进行指明了方向。
党的三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探索。为加速推进民主革命,进行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推动革命群众运动发展;经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思索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统一全党思想,实现工作的转变,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党的七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提出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党的政治路线;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通过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党的八大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九大、十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出现偏差,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依然没变。
党的十一大,把“四化”建设写入党的总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来,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十二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作用,作出符合新的形势的规定。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确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大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六大系统总结13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瑰丽的前景。
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课题,作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从一大到十九大,历时近百年,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为不忘初心,共产党人不断赓续“红色基因”的力量,引领中国人民汇聚精神谱系和伟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因为不忘初心,我们党能够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让信仰之光始终指引正确的航向。
不忘初心,方能不负时代。从一大到十九大,近百年春华秋实,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超越和革新自强,必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砥砺前行。每一名党员不忘誓言,找准自身坐标,笃行信仰力量,对照修正自己,勇担使命。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正是不忘初心,紧紧依靠人民,党才能披荆斩棘,从弱小走向强大。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于人民,在人民中汲取力量,革新自强,探索真理,从严治党,才能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
从一大到十九大,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如磐初心。每次党代会根据新的形势对党章作出修改,并以新的党章为遵循,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局在变,但初心从未改变。
从一大到十九大,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当仁不让,使命担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望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勇担重担,不负人民重托。
不忘本来,鉴往知来。初心使命与党员干部一生相随,坚守初心和使命是每个党员永恒课题、终身主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奋进在新的时代,更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难得的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当处在新的时代,共产党员必须发扬革命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在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不断叩问初心、滋养初心、锤炼初心、永葆初心、永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