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年终校长会,回顾今年工作,部署今年主要任务,在新故相接之际,顺时而进,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一、今年。
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精诚团结,书写出×教育奋勇争先、精彩灿烂的华章。
(一)过去一年,我们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加强教育系统的政治建设。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新成立×幼儿园党支部和新社会第三出联合党支部,顺利完成×中学等×个直属学校(单位)党组织换届和×个成校支部的重新组建。组织×位学校党务负责人参加全国、×市中小学校书记培训班学习,组织教育系统×个支部的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务工作培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疫情期间,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彰显,共捐款×元,组织教育系统×多位党员、×多名志愿者支援镇(街)参加全区性战疫。开展清廉学校建设。组织开展我区第一批“清廉学校”示范点创建活动,认定第一批×个“清廉学校”示范点,×个清廉学校优秀案例。×小学被认定为“×市清廉学校培育示范点”“×市清廉文化示范点”,于潜二中被认定为×市清廉学校校园文化品牌优秀案例。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做深做实“走亲连心三服务”,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基层、群众中的困惑和难点,全年共解决企业生产问题×件,解决群众困难×项,帮助基层解决×项问题。在区“服务企业大比拼”活动中获二等奖。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工作。区行政服务中心教育窗口设立党员服务岗,在政务服务“头雁风采”职工技能大比拼活动中,获得“视频宣传+演讲展示”团体一等奖,政务服务“最佳演讲之星”一等奖。
(二)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凝聚合力,全面打赢“抗疫”和“复学”两场战役。精准开展疫情防控。自主开发“校园疫情风险等级评估系统”,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按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搭建“师生健康码”监测体系,全面排摸师生健康状况。重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疫情防控,专项制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加强日常检查和督促,确保目标明确、措施到位、结果理想。稳步推进线上教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号召,依托钉钉平台,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远程线上教学。“一天打包,两天送达”,通过教师志愿者和邮政专递,将×套教材全部送到居住在本区的中小学师生手中。全区义务教育段班级数×个(不含特殊教育学校),班级开课率×%,参与率超过×%。出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有序推进返校复学。全系统层面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次,组建×个中小学复学检查专项指导小组和×个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课督查核验组,进行开学检查与驻点指导。集中采购市民卡读卡器×台,提高学生“复学”的晨检效率。
(三)过去一年,我们聚焦队伍建设,教育人才涌现创历史新高。人才新政收获实效。今年教师招聘,部分岗位竞争比达到×:×,新上岗的×名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人、重点(师范)大学×人,共招引c类以上人才×人,其他优秀教育人才×人,人才素质明显优化。分层构建“三大序列、四级梯队”培养体系,与北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开展合作项目,分别承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作。专业素养有效提升。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检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业务型竞赛。组织短期精准师训项目×余项,开展×次线上主题教研活动。新增正高级教师×人,培育d类以上人才×人,获省市级以上综合荣誉教师×人,获奖人数达历史新高。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工作创新开展,在今年×市工作考核中名列第四,再创佳绩。人才成长载体创新。时代楷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教练×等名师工作室落户×,携手名校名师,打造教育高地。新增名师工作室×个,总计达到×个,实现名师工作室平台全区所有镇街全辐射。
(四)过去一年,我们优化教育服务,教育基本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学校项目建设提速。×等×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安装空调教室×个,实现全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普通教室空调全覆盖。新建新设的×成功创建标准化学校,使我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教师待遇大幅提高。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单列设置教育发展质量奖,下发班主任专项考核奖×万元,“三名”优秀教育人才奖励×万元。实现我区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护校安园机制升级扩面。成立由区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副区长牵头的学校安全教育、学校食品安全、学校交通安全、学校周边治安、学校周边文化、学校心理健康、家校沟通联动×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形成“×+×”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共整改完成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处。全区护校安园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智能访客系统建设、安全专题教育覆盖率达到×%。教育公平得以保障。顺利推进今年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实施“公民同招”政策,严格落实公办学校按学区招生,稳妥推进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招生,并积极稳妥推进×学区调整。完善困难学生资金补助机制,今年享受各类资助×人次,金额为×万元。努力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就学,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随迁子女共×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互助共同体全覆盖,成立新教育共同体×个,跨区域成长共同体×个,跨层级教育集团×个。“互联网+义务教育”扩面提质,×新增×所支援学校,×所受援学校,乡村学校受援率达×%。×被评为首批×省现代化学校。成功创建省一级幼儿园×所,省二级幼儿园×所,学前教育优质率从×%提升到×%,普惠率从×%提升到×%。今年高考一段上线×人,人数增加×人,本科上线率保持在×%以上,高考成绩连年提升。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均达到×%,参加×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能力大赛获×金、×银、×铜,创近年来最好成绩。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建设老年学堂×所,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普通教室空调安装全覆盖,护校安园项目人大评议第二名。
(五)过去一年,我们注重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得以彰显。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制定“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等×条红色历史文化研学路线,建成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个,市级×个。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项目合作,成立“×少年思政学院”,设立×个试点学校,推进思政教育中小幼一体化建设。成功创建×市文明校园×所,“美丽学校”或“美丽学校”重点项目学校×所。职业教育中心跻身第三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小学西校区、×镇中心幼儿园创成×省绿色学校,于潜中学获“×省突出贡献红十字基层组织”荣誉称号。身心并重,健康第一。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我区已连续今年优良率排名全省前×位,今年×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总平均分排名第×。×中心幼儿园、×小学东校区分别创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传统特色学校。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完成中小学家长学校全覆盖,创成今年度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所。推进生命健康教育,创建省级心理示范点学校×所,省级心理标准站学校×所。提质强校,积极推进。出台《×区初中提质强校实施方案》,确定×所试点学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组织专项调研,提质强校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实施,全区初中学校质量提升行动已经吹响号角。艺术教育,美润心间。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齐开足基础课程,选择性开设拓展课程,开展校园艺术展演。组织参加×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参加×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职教中心、实验初中、×小学成功创建×市艺术特色学校。科技教育,创新赋能。积极引导学校确立多元发展办学目标,打造精品科技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探索线上微视频的混合教育场景应用,丰富科技社团活动。×一中荣获×省首批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入围×市科技特色学校;×世界机器人大赛×一中学生获一等奖×人,二等奖×人。
(六)过去一年,我们始终积极进取,“学在×”教育品牌日益打响。善作善成,多项经验获领导批示与媒体关注。外宣报道国家级媒体录用×篇,省级录用×篇,市级录用×篇。《×》的经验做法入选 “竞跑者”,×省跑改办进行专题报道。《×》入选×省教育厅《教育参阅》教育与改革政策专辑。《×》获得×肯定批示。《区教育局创新引育模式助推全区人才高地建设》获×肯定批示。
二、×教育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教育总体呈欣欣向荣,向上生长的良好态势,硬件设施大幅提质,人才结构逐渐优化,合作办学助力增强,思政教育开拓创新,宣传效应日益增强,教育氛围不断浓厚。但在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难题。
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办学层次上看,学前教育相对薄弱,民办幼儿园占比偏高,优质资源覆盖率还是偏低;初中教育社会呼声较强,成为薄弱环节。从校际差异看,小规模学校和超大规模学校并存,城市挤、农村弱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区域看,我区西部和东部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与教师编制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新高考背景下,普高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日益明显;三是师资水平的地域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校长的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的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学校反映自主权不够;而另一方面,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实效并不突出。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能力也有待加强。例如营造校长、教师专注教学教研的教育生态还不够,各种非教育因素干扰教育的现象一定程度还存在;又如深入基层调研、把握教育规律、突出理念引领等方面重视不够,机关部分职能科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促进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保障教学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还需加强。
要知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教育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不仅要向外看到问题,更要学会时刻向内求索。机遇与挑战并存,差距便是潜力。
客观上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画地为牢。现实中的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先进区域比我们更努力。大家都在发展,都在进步,相互之间,比的是发展增量和增速,学的是典型经验和亮点,赶的是项目质量和速度,超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如此“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之下,要做到步履不停,纲举目张。这个纲便是各位校长,大家作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和项目落地的执行者,首先就要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作风干劲上紧起来,客观的困难,我们所能改变得很少,然而做事的主观能动性却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列举几种思想状况和大家交流讨论一下。一是墨守成规,思维固化。遇到问题不去主动学习研究,黄历在手,行无新法,未能跳出×看×,交流学习的力度不够。二是心浮气躁,盲目作为。没有规划,没有工作重点,沉不下心来思考问题想对策。不研究教育政策,不思索教育规律,随便想了一下就盲目地去做。三是放大困难,画地为牢。面对困难,求稳求安,一味放大,从而手足无措,没有锐意改革的勇气,小胜则满,进取不足。
三、今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奋勇争先,才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根据“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计划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一是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以此为契机,推动党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广大党员、教职工、学生接受教育。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组织活动,持续开展每月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三是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深化清廉文化进校园活动,争创清廉文化“一校一品”。
(二)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夯实教育服务保障。一是优化硬件设施保障。力争完成我局主导的滨湖幼儿园、锦南新城幼儿园等六个幼儿园项目、中传媒附属中旭小学新建、城南小学迁建等四个小学项目,按计划节点如期推进职教中心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启动相应学校建设。二是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巩固提高“护校安园”建设成果,护校安园工作机制继续向幼儿园延伸,确保全区所有师生健康、校园稳定。严抓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对隐患排查中所暴露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有序推进“智安校园”建设,强化学校技防设施。完善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三是严抓校园疫情防控。夯实校园管控措施,严格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好物资保障,配齐备足防疫物资。始终保持高度警醒,立足常态,慎终如始,警钟长鸣,毫不松懈地科学精准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数字赋能教育服务。优化入学、入园、小升初三个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人事工作“一件事”平台管理。五是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在学区调整、学生餐费动态调整等教育决策方面形成“公众参与、民意调研、风险评估”三位一体的决策程序,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学后托管,注重社会效益,形成学校特色项目。继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五星级单位”评选、办学许可证年检、双随机检查等常规工作,并将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年度考核结果公示公开,动态更新教育培训机构黑名单和白名单。着力落实×城市大脑“安心培训”、资金监管、预付式消费三项重点工作,健全收退费机制,进一步夯实“严入门、严监督、严管理、严惩处”的“四严”机制,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外培训教育氛围。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全面育人质量。一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少年思政学院”为载体,开展第一届德育精品工程评比,评选出十大德育精品工程和若干优秀项目,推进德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展第十届“阳光少年”评选活动。举办×区中小学生第七届汉字、诗词听写大赛。正常开展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坚持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艺术素养监测,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方法。继续培育“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展示活动”的校园艺术教育特色。拓宽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平台,认定一批区级劳动技能培养试点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示范学校、示范基地,实现 “一基地一课程”。强化科技教育,加强对steam教育的研究,推进人工智能进校园项目。二是家校协同,凝聚合力。继续开展×市、省示范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及“美好家教”进家庭活动。开展十大优秀“美好家教”调研课题评选活动。探索并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三是身心并重,健康成长。落实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学校aed布置点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累计完成学生普及培训×人次。举办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过程性监控、跟踪以及规范报告工作。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定期组织全区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开展×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争取健康促进学校全覆盖。面向全区学生做好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及时予以心理援助。继续开展教师心理c证培训工作。要求新建学校按照省级标准建设、运行心理辅导站,鼓励省示范点学校创建省心理一级站。
(四)以引育并重为路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系统开展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负面清单的学习活动,完善师德提升常态化机制及师德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开展“美丽教师”评选活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弘扬师德正能量。二是大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对标×××,通过高校合作培训项目、依托名师工作室做好“三名”队伍梯队化、体系化建设。完善新教师线上“十个一”课程与线下实践跟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培训为试点,探索教研组长精准培训体系。推进“思本课堂”建设。实施“×科研讲堂”项目工程,做好片区科研孵化活动、教科室主任研习活动。建立×区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利用“易多分”数据评价平台改进教学。三是加强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等名师工作室作用,依托名师名校长的教育理念持续促进我区专家型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队伍的成长与壮大。加大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力度,拓展紧密型合作办学,助推教育融杭。加强与××县的教育对口帮扶协作关系,精准服务受援地区需求,深入开展教育帮扶。
(五)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各学段持续发展。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奖补政策,构建学前教育课程质量监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园本化课程方案实施。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评估农村小班化教育提升质效,扎实推进初中提质强校工作,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依托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等,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推进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利用新名校集团化推进契机,积极推进与×优质高中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学,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优势,强化学科基地建设和学校特色品牌创建,推进普高教育高质量、多元特色发展。职高教育以省市中职质量提升项目为引领,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迈出新步伐,要高度重视师生职业能力大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增强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十四五已经开局,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让×教育在我们的努力、奉献和拼搏中变得更加美好!最后,我代表教育局党委班子衷心祝愿全系统师生员工以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意见[朗读]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学史明理”。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在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学史增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三、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学史力行”。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学史明理”。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二、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在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学史增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三、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学史力行”。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上海市教育大会今天(3月22日)举行。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出席。市委副书记尹弘作总结讲话。
李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李强在总结近年来上海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后指出,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息技术的加速突破,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下大气力促公平、提质量,发展智慧教育、智能学习,努力办出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契合、与信息革命大趋势相适应、与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相适应的一流教育。
李强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出台的《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面向今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明确了上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主要目标是:到今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建成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核心要求是:让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特色一流、职业教育贯通融合、终身教育泛在可选,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李强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把思政课越办越好。德育要朝着大中小幼一体化努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提升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让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里。智育要更加注重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体育要保质保量开展起来,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当作终身生活方式。美育要着眼于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艺术爱好,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在艺术熏陶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劳动教育要积极融入日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和家务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上海青少年学生要厚植红色基因、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努力成为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强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要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引导教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要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李强指出,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努力当好全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围绕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要扭住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扎实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中考综合改革。持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秩序,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回归育人本源。要聚焦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要瞄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办出特色,推出标志性原创成果。推进高校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大学园,放大知识溢出效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要围绕扩大教育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国际教育资源的本土融合创新,推动上海教育经验更好走向世界。
李强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领导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能力要进一步强起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健全教育领导体制,抓好重大任务落地。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进一步强起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社会育人合力要进一步强起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齐心协力、相向而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陈宝生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教育部将在政策指导、综合改革、经费支持、经验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拿出举措,支持上海教育改革发展。
陈宝生希望上海在五个方面继续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为建成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四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问题,大胆探索、继续创新,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应勇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指出,要按照中央精神和会议部署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紧扣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紧扣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奋力开创新时代上海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出席。市委副书记尹弘作总结讲话。
李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李强在总结近年来上海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后指出,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息技术的加速突破,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下大气力促公平、提质量,发展智慧教育、智能学习,努力办出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契合、与信息革命大趋势相适应、与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相适应的一流教育。
李强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出台的《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面向今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明确了上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主要目标是:到今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建成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核心要求是:让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特色一流、职业教育贯通融合、终身教育泛在可选,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李强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把思政课越办越好。德育要朝着大中小幼一体化努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提升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让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里。智育要更加注重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体育要保质保量开展起来,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当作终身生活方式。美育要着眼于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艺术爱好,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在艺术熏陶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劳动教育要积极融入日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和家务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上海青少年学生要厚植红色基因、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努力成为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强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要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引导教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要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李强指出,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努力当好全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围绕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要扭住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扎实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中考综合改革。持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秩序,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回归育人本源。要聚焦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要瞄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办出特色,推出标志性原创成果。推进高校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大学园,放大知识溢出效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要围绕扩大教育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国际教育资源的本土融合创新,推动上海教育经验更好走向世界。
李强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领导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能力要进一步强起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健全教育领导体制,抓好重大任务落地。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进一步强起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社会育人合力要进一步强起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齐心协力、相向而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陈宝生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教育部将在政策指导、综合改革、经费支持、经验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拿出举措,支持上海教育改革发展。
陈宝生希望上海在五个方面继续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为建成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四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问题,大胆探索、继续创新,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应勇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指出,要按照中央精神和会议部署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紧扣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紧扣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奋力开创新时代上海教育工作新局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办〔2009〕20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受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为发挥该指标体系的引导、监控和评价作用,现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转发给你们,供各区县在推进本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参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育现代化指标转发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4月2日印发。
(共印26份)。
附件:
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一、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市级指标体系。
(二)区县级指标体系。
1.基本指标部分。
2.特色指标部分。
2.特色指标部分。
二、上海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根据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国际通用性,分别确定了10项市级核心指标和10项区县级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及其数值将是检测上海及区县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核心指标(见市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
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3.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4.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5.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6.义务教育完成率。
7.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
8.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
9.学生学业水平。
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二)区县核心指标(见区县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
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
3.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4.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5.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6.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7.义务教育完成率。
8.学生学业水平。
9.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10.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关于指标权重和评测方法的说明
本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总权重100分),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可根据各区县的情况确定,但权重赋值时要突出核心指标的权重。指标标准实现程度的评测,采用刚性指标和等级判据评估方法。刚性指标采用统计数据加以评测;软性指标采用等级化描述加以评测(如: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四、上海教育现代化市级指标体系的说明
指标(一)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与现有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也从宏观层面反映全市教育事业规划的科学、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与结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与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与结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与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分布应能满足一定居住区域内适龄青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求;结构合理一是指高校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能满足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指高普职成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该指标主要包括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合理程度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定,每五千人住宅小区建设9个班级幼儿园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30班规模小学一所;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
2.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本市高等学校学科层次和布局结构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契合程度。在未来几年中,上海要通过积极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引导高校围绕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深化学校内涵建设;通过进一步对全市高校重点学科规划、建设的宏观调控,构建并完善国家、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大学发展,形成全市高校学科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局面。
3.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普职成以及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比例的合理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包括合理规划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比例、规模,完善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两大教育体系的结构建设,建立两大教育体系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形成服务于全市各个年龄阶段市民教育和学习活动的平台。
合理配置普职学生比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上海目前把这一比例定为6:4,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本市民办教育在促进其内涵发展的前提下,与公办教育的发展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10年,学前教育应注重规模发展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对存量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使得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3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引导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办出精品、办出特色,民办小学和初中在校生比例在10%左右;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举办有特色、可选择的民办高中,民办高中在校生比例在15%左右;鼓励民办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做大做强,使民办高等校在校生比例达到20%;创建规范有序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承担的在职人员培训率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指标(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保障情况,以衡量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与支持力度,具体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1、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等。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2005年上海市全口径(含中央政府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66.95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14.17亿元),按照上海市财政局的统计口径,上海gdp如果扣除上缴中央财政后,财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含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参见《中国教育年鉴2002》第109页。
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5%。如果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上海全口径财政性。
1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为3.08%。到2010年上海全口径财政性教育投入。
占gdp的比例宜定为4%。
5.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区级教育财政经费相对紧缺的区(县)和人口导入区教育事业发展。
指标(三)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各级政府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标包括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两项内容。
6.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的达标与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有“1990”与“2004”两套建设标准,后者要求明显高于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学全部执行“2004”标准有困难,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学可按不同标准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建设要100%达到“1990标准”,新建学校达到“2004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
7.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的情况。为了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工资等级标准序列,逐步使教师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区县范围内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能合理流动,并形成机制。
指标(四)教育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既表现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指标具体包括:中小学校校园网连通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等。
8.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1市教委财务处:“上海市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2000-2004)”,载《上海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006年)。
该指标反映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过校园网存储、采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便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学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要达到97%。
9.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应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应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标(五)教育国际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国际交流的活跃程度与开放水平。具体包括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等内容。
10.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高等学校中境外留学生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关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该项指标平均值为10.3%,中上等收入国家为4.2%。截止2005年,上海有24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境外留学生2.62万人,占全市高校(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数的5.45%,境外留学生比例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北京同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境外留学生共2.63万人,占当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不含成人高校)的3.75%。但与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相比,上海仍有较大距离,2004年在伦敦各高校就学的外国留学生高达14.2%。随着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地方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设立,预计到2010年接收境外留学生高校将达到30所以上,境外学生比例有可能达到8%左右。
11.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程度。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是上海教育对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教师视。
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对高校教师来说,到国外进修学习,能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并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未来几年,将通过逐步扩大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提升上海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水平。
指标(六)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是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基本形成,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等内容。
12.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该指标反映市民接受终身教育机会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乡镇)都已将社区学校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学习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含盖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的终身教育体系。
13.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
该指标反映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校资源向社会适度开放,使学校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即要求学校在非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其体育场馆、图书馆、教室、礼堂、计算机房等,供社区青少年、儿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类学校机构要制定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措施,使教育资源的开放经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要供学校免费或优惠使用,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于实行市场化运作,忽视了社会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争80%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免费向学校开放。
14.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视和努力程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年]16号)第19条规定,“各类企业要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据有关抽样(近900家各类企业的样本量)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有59.7%的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其中提取比例高于工资总额1.5%的企业占20.6%。1上海曾经把这一比例定为3%,但大部分企业难以做到,本指标从实际出发,到2010年,将本市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定为2%。
指标(七)教育发展水平。
该指标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断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有效程度,也据此判断各级各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教育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指标包括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残障儿童入学率、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等内容。
15.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和3-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每年不少于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上海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0-3岁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达到90%。到2010年,上海0-3岁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率要达到95%,3-6岁幼儿入园率将达到98%以上。
16.义务教育完成率。
该指标反映上海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鉴于义务教育中以入学率来检验已经没有特别意义,故在此采用义务教育完成率指标。但是目前没有相关1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的”,https://www.cko.com.cn/web/articles/lo/61/20060808/61,2598,0.html
数据,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升学率,2000年上海市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义务教育完成率应稳定在99%以上。
17.高中阶段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发达国家中学净入学率平均值在74.6%,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美国88%,英国107%,日本102%,德国96%,俄罗斯100%,发达国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净入学率应稳定在99%左右。
18.残障儿童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适龄残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2007年4月,上海宣布: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是让804名重度残障适龄儿童开始接受个别化教育1。到2010年,上海残障儿童的入学率将超过99%。
19.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该指标反映上海保障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努力程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2008年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在沪就读的外来流动儿童有40.1万人,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
20.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
该指标反映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高等教育规模。2006年,北京市每十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包括普通本专科、成人专科和研究生)在校学生数为6897人,上海市该指标数为4206人2。到201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约9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1900万,届时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将达到4737人。据此,到2010年,上海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应不低于4700人。
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
2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6日。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06)》。
该指标主要反映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年以上。“十五”期末,上海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3.5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4.5年。
22.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反映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初次就业率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毕业当年的9月1日)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纳入国家就业方案的就业形式有: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经公务员考试,回当地公安部门安排就业的公安类毕业生;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工商部门提供的证明;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双学位或专科生考取本科生,有录取通知书;毕业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有出国证明。
2007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14.3万人,截至2007年12月20日,高校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25%,就业率与2006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截至2007年9月1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78%,到201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力争保持在85%左右。
23.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
该指标反映上海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及学术水平,也体现了上海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它主要通过高校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杂志上的引用数来反映。通常根据国际3大权威检索系统,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献索引(ei)和国际科技会议论文索引(istp)为统计数。近年来3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在迅速增加。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在sci收录论文数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两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学2169篇居第3位,复旦大学1300篇居第7位。而ei收录论文数最多的前二十位高等学校中上海占三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2951篇居第2位,同济大学910篇居第10位,复旦大学796篇居第18位。istp收录论文数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两所,上海交通大学1074篇居第3位,复旦大学399篇居第15位。但是,更可以说明论文质量的是该论文发表后被国内外同行引用的次数。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学术水平。
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2005年,上海高校国际论文被引用的论文篇(次)为7273篇(被引用次数为20177次),居全国第2位。1。
指标(八)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程度。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指标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的质量,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关注数量有所不同。本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
24.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能力方面的养成状况,以及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学生主要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如诚实守信、礼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规守纪等;大学生则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25.学生学业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后,所获得的数学与科学素养水平以及阅读与人文素养水平。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通过中考和会考反映,也可以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上海实施pisa后2,可与国际上实施同类项目的国家进行学生学业水平的比较。
26.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状况。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根据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以及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在学生与心理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证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学内都建立起心理辅导室,使每个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全国设计的总体达标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1引自:《2005年上海科技论文统计情况》,来源:上海科技网。网址:
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studentassessment,pisa)”,该项目对不同国家的15岁在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每三年实施一次。
比率)为98%,但根据2005年全国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全国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6.56%。2005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干指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本市2000年的调研数据比较,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上海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达标率应能达到国家设计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标(九)社会满意度。
该指标反映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总体效果的接受程度。具体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等。
2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机关、事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评价。
28.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家长对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五、上海教育现代化区县级指标体系的说明
基本指标部分。
指标(一)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与现有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也从宏观层面反映区县教育事业规划的科学、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与结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与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与结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与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分布应能满足一定居住区域内适龄青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求;结构合理对区县来说主要是指职普成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该指标主要包括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内各级各类教育满足区域内居民子女接受优质、多样教育需要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规定,每五千人的住宅小区应建设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应建设30个班规模的小学一所,建24个班规模的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不同的学段对学校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学校的布局主要应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而从高中阶段来说,则应考虑能否基本保证区县内的适龄青少年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
2.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比例的合理程度。其中普职比是国家和地方重点关注的内容。按照国家的规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为5:5,上海目前把这一比例定为6:4,并将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民办教育是上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有助于形成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提升上海教育的整体质量。到2010年,学前教育应注重规模发展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存量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引导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办出精品、办出特色;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举办有特色、可选。
择的民办高中;创建规范有序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承担的在职人员培训率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指标(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保障,以衡量区县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和支持程度,具体包括教育投入达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3.教育投入达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投入要保持“三个增长”:教育投入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因此,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是否达到法定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内,上海政府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落在实处。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
该指标以教育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区县政府对教育的实际支持力度。2003、2004、2005年上海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当年上海财政支出的16.79%、16.21%、16.08%。到2010年,各区县应努力把该指标的比值稳定在16%左右。
指标(三)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标包括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区县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两项内容。
5.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的达标与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有“1990”与“2004”两套建设标准,后者要求明显高于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学全部执行“2004”标准有困难,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学可按不同标准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小学校舍建设。
100%要达到“1990标准”,新建学校达到“2004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
6.区县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完善的情况。为了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工资等级标准序列,逐步使教师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区县范围内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能合理流动,并形成机制。
指标(四)教育管理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民主程度。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的政府行政与管理,中观的社会参与和中介服务,微观的学校管理和经营。当前的重点在于建立服务型政府与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该指标具体包括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7.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重大公共教育政策过程中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程度。区县在重大公共教育政策出台时,应严格遵循决策程序公开、民意征集、提案评议、专家论证、决策效果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
8.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状况。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办学自主权落实、与社会互动良好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首先就是要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与校长负责制相配套的校长问责制,真正落实学校法人地位;学校应建立校务委员会,就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进行评议;学校还应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指标(五)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状况。学校能否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创办学校特色,都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密切相关。该指标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师比、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时间等内容。
9.中小学生师比。
该指标反映教师与所教学生在数量上的合理配置情况。它既可以反映学生获得的师资资源数,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负担情况。结合2002年《教育部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文)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降低标准班额”的精神,为满足优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上海比较合理的生师比宜控制在高中13-15:1,初中11-14:1,小学15-18:1,幼儿园10-15:1。
10.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事相应层次教学工作的学历合格程度。学历达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师合格学历水平的最低要求。按照国家对学前与中小学教师学历的最基本要求,上海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经达到100%,当前及今后要关注的是提升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教师的比例。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小学和初中新增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水平,幼儿园新增教师全部达到专科水平。到2010年,幼儿园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
11.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状况。美国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9.7%(2003年),日本为11.1%(2004年),而上海只有。
3.5%(2005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上海需要花大力气提高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力争到2010年,上海高中专任教师总数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达到6%以上。
12.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职业教育的师资质量状况。“双师”型教师,指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又拥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到2010年,上海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要争取达到30%左右。
13.中小学教师年培训进修时间。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专任教师每年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目前上海市要求中小学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五年内参加240课时培训,高级职称教师五年内完成540课时的培训。将此要求按两部分的教师人数折算成教师的年人均培训进修时间,到2010年,上海中小学教师的每年平均培训进修时间应达到60课时。
指标(六)教育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既表现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指标具体包括中小学生机比、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信息技术在中的使用水平等。
14.中小学生机比。
该指标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根据2003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结果,2002年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数与联网计算机数之比是4.8。2003年英国小学的生机比达到8,中学的生机比小于6。2003年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与计算机之比分别为8、6.1和5.9。2002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一期规划结束后,所有学校学生与计算机之比达到2:1。至2004年,上海市拥有计算机室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为98.4%和99.7%,中学计算机生机比达5.49:1,小学为7.65:1,超过了市政府确定的小学15:1、初中10:1、高中8:1的标准。根据目前信息化推进的趋势,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机比将达到5:1。
15.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该指标反映教师和学生在校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过校园网存储、采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便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学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要达到97%。
16.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管理、。
教育教学中应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应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标(七)学习型城区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等。
17.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市民接受终身教育机会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乡镇)都已将社区学校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学习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区县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含盖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的终身教育体系。
18.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
该指标反映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校资源向社会适度开放,使学校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即要求学校在非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其体育场馆、图书馆、教室、礼堂、计算机房等,供社区青少年、儿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类学校机构要制定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措施,使教育资源的开放经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要供学校免费或优惠使用,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于实行市场化运作,忽视了社会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争80%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免费向学校开放。
19.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该指标主要反映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服务的能力。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仅5亿册,人均拥有藏书量为0.39册。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
上海的人均拥有藏书量最多,为4.48册;另外,200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为0.508元,最高的是上海,为7.905元。1据此,在2010年上海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应达到人均4.8册。
指标(八)教育发展水平。
该指标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断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有效程度,也据此判断各级各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指标包括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残障儿童入学率等内容。
20.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和3-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每年不少于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上海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0-3岁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达到90%。到2010年,上海0-3岁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率要达到95%,3-6岁幼儿入园率将达到98%以上。
21.义务教育完成率。
该指标反映上海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鉴于义务教育中以入学率来检验已经没有特别意义,故在此采用义务教育完成率指标。但是目前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升学率,2000年上海市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区县义务教育完成率应保持在99%以上。
22.高中阶段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发达国家中学净入学率平均值在74.6%,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美国88%,英国107%,日本102%,德国96%,俄罗斯100%,发达国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净入学率应稳定1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s://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5/19/content_6121333.htm
在99%左右。
23.残障儿童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适龄残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2007年4月,上海宣布: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是让804名重度残障适龄儿童开始接受个别化教育。到2010年,上海残障儿童的入学率将超过99%。
指标(九)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程度。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指标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的质量,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关注数量有所不同。本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
24.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能力方面的养成状况,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道德素养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学生主要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如诚实守信、礼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规守纪等。
25.学生学业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后,所获得的数学与科学素养水平以及阅读与人文素养水平。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通过中考和会考反映,也可以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上海实施pisa后,可与国际上实施同类项目的国家进行学生学业水平的比较。
26.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状况。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根据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以及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在学生与心理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证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学内都建立起心理辅导室,使每个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全国设计的总体达标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
比率)为98%,但根据2005年全国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全国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6.56%。据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干指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本市2000年的调研数据比较,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上海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达标率应能达到国家设计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标(十)社会满意度。
该指标反映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总体效果的接受程度。该指标具体包括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等。
27.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各界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程度。
28.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家长对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特色指标部分。
1.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
该指标反映上海保障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努力程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2008年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在沪就读的外来流动儿童有40.1万人,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
2.中小学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目前,上海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设施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完整体系。2005年,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和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接受外籍学生1.5万名,港澳台学生约1万名,占上海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的1.5%左右。
3.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教育水平。截至2007年1月,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学校上海有18所,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比北京的20所略少。到2010年,上海在国际学校设立和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要做到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4.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区县教育科研水平。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的水平可以用各区县教师每年市、区两级教育科研项目立项数以及市区科研成果获奖数来加以衡量。
沪教委办〔2009〕20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受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为发挥该指标体系的引导、监控和评价作用,现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转发给你们,供各区县在推进本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参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育现代化指标转发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4月2日印发。
(共印26份)。
附件:
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一、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市级指标体系。
(二)区县级指标体系。
1.基本指标部分。
2.特色指标部分。
2.特色指标部分。
二、上海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根据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国际通用性,分别确定了10项市级核心指标和10项区县级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及其数值将是检测上海及区县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核心指标(见市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
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3.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4.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5.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6.义务教育完成率。
7.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
8.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
9.学生学业水平。
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二)区县核心指标(见区县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
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
3.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4.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5.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6.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7.义务教育完成率。
8.学生学业水平。
9.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10.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关于指标权重和评测方法的说明
本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总权重100分),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可根据各区县的情况确定,但权重赋值时要突出核心指标的权重。指标标准实现程度的评测,采用刚性指标和等级判据评估方法。刚性指标采用统计数据加以评测;软性指标采用等级化描述加以评测(如: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四、上海教育现代化市级指标体系的说明
指标(一)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与现有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也从宏观层面反映全市教育事业规划的科学、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与结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与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与结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与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分布应能满足一定居住区域内适龄青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求;结构合理一是指高校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能满足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指高普职成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该指标主要包括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合理程度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定,每五千人住宅小区建设9个班级幼儿园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30班规模小学一所;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
2.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本市高等学校学科层次和布局结构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契合程度。在未来几年中,上海要通过积极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引导高校围绕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深化学校内涵建设;通过进一步对全市高校重点学科规划、建设的宏观调控,构建并完善国家、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大学发展,形成全市高校学科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局面。
3.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普职成以及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比例的合理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包括合理规划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比例、规模,完善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两大教育体系的结构建设,建立两大教育体系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形成服务于全市各个年龄阶段市民教育和学习活动的平台。
合理配置普职学生比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上海目前把这一比例定为6:4,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本市民办教育在促进其内涵发展的前提下,与公办教育的发展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10年,学前教育应注重规模发展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对存量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使得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3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引导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办出精品、办出特色,民办小学和初中在校生比例在10%左右;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举办有特色、可选择的民办高中,民办高中在校生比例在15%左右;鼓励民办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做大做强,使民办高等校在校生比例达到20%;创建规范有序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承担的在职人员培训率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指标(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保障情况,以衡量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与支持力度,具体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1、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等。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2005年上海市全口径(含中央政府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66.95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14.17亿元),按照上海市财政局的统计口径,上海gdp如果扣除上缴中央财政后,财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含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参见《中国教育年鉴2002》第109页。
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5%。如果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上海全口径财政性。
1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为3.08%。到2010年上海全口径财政性教育投入。
占gdp的比例宜定为4%。
5.市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区级教育财政经费相对紧缺的区(县)和人口导入区教育事业发展。
指标(三)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各级政府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标包括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两项内容。
6.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的达标与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有“1990”与“2004”两套建设标准,后者要求明显高于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学全部执行“2004”标准有困难,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学可按不同标准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建设要100%达到“1990标准”,新建学校达到“2004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
7.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的情况。为了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工资等级标准序列,逐步使教师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区县范围内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能合理流动,并形成机制。
指标(四)教育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既表现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指标具体包括:中小学校校园网连通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等。
8.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1市教委财务处:“上海市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2000-2004)”,载《上海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006年)。
该指标反映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过校园网存储、采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便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学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要达到97%。
9.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应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应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标(五)教育国际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国际交流的活跃程度与开放水平。具体包括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等内容。
10.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高等学校中境外留学生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有关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该项指标平均值为10.3%,中上等收入国家为4.2%。截止2005年,上海有24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境外留学生2.62万人,占全市高校(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数的5.45%,境外留学生比例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北京同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境外留学生共2.63万人,占当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不含成人高校)的3.75%。但与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相比,上海仍有较大距离,2004年在伦敦各高校就学的外国留学生高达14.2%。随着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地方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设立,预计到2010年接收境外留学生高校将达到30所以上,境外学生比例有可能达到8%左右。
11.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程度。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是上海教育对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教师视。
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对高校教师来说,到国外进修学习,能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并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未来几年,将通过逐步扩大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提升上海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水平。
指标(六)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是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基本形成,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等内容。
12.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该指标反映市民接受终身教育机会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乡镇)都已将社区学校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学习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含盖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的终身教育体系。
13.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
该指标反映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校资源向社会适度开放,使学校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即要求学校在非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其体育场馆、图书馆、教室、礼堂、计算机房等,供社区青少年、儿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类学校机构要制定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措施,使教育资源的开放经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要供学校免费或优惠使用,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于实行市场化运作,忽视了社会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争80%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免费向学校开放。
14.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视和努力程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年]16号)第19条规定,“各类企业要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据有关抽样(近900家各类企业的样本量)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有59.7%的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其中提取比例高于工资总额1.5%的企业占20.6%。1上海曾经把这一比例定为3%,但大部分企业难以做到,本指标从实际出发,到2010年,将本市企业用于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定为2%。
指标(七)教育发展水平。
该指标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断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有效程度,也据此判断各级各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教育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指标包括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残障儿童入学率、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等内容。
15.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和3-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每年不少于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上海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0-3岁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达到90%。到2010年,上海0-3岁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率要达到95%,3-6岁幼儿入园率将达到98%以上。
16.义务教育完成率。
该指标反映上海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鉴于义务教育中以入学率来检验已经没有特别意义,故在此采用义务教育完成率指标。但是目前没有相关1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的”,https://www.cko.com.cn/web/articles/lo/61/20060808/61,2598,0.html
数据,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升学率,2000年上海市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义务教育完成率应稳定在99%以上。
17.高中阶段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发达国家中学净入学率平均值在74.6%,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美国88%,英国107%,日本102%,德国96%,俄罗斯100%,发达国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净入学率应稳定在99%左右。
18.残障儿童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适龄残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2007年4月,上海宣布: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是让804名重度残障适龄儿童开始接受个别化教育1。到2010年,上海残障儿童的入学率将超过99%。
19.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该指标反映上海保障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努力程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2008年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在沪就读的外来流动儿童有40.1万人,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
20.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
该指标反映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高等教育规模。2006年,北京市每十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包括普通本专科、成人专科和研究生)在校学生数为6897人,上海市该指标数为4206人2。到201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约9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1900万,届时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将达到4737人。据此,到2010年,上海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应不低于4700人。
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
2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6日。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06)》。
该指标主要反映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年以上。“十五”期末,上海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3.5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4.5年。
22.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反映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初次就业率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毕业当年的9月1日)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纳入国家就业方案的就业形式有: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经公务员考试,回当地公安部门安排就业的公安类毕业生;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工商部门提供的证明;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双学位或专科生考取本科生,有录取通知书;毕业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有出国证明。
2007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14.3万人,截至2007年12月20日,高校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25%,就业率与2006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截至2007年9月1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78%,到201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力争保持在85%左右。
23.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
该指标反映上海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及学术水平,也体现了上海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它主要通过高校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杂志上的引用数来反映。通常根据国际3大权威检索系统,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献索引(ei)和国际科技会议论文索引(istp)为统计数。近年来3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在迅速增加。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在sci收录论文数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两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学2169篇居第3位,复旦大学1300篇居第7位。而ei收录论文数最多的前二十位高等学校中上海占三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2951篇居第2位,同济大学910篇居第10位,复旦大学796篇居第18位。istp收录论文数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两所,上海交通大学1074篇居第3位,复旦大学399篇居第15位。但是,更可以说明论文质量的是该论文发表后被国内外同行引用的次数。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学术水平。
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2005年,上海高校国际论文被引用的论文篇(次)为7273篇(被引用次数为20177次),居全国第2位。1。
指标(八)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程度。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指标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的质量,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关注数量有所不同。本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
24.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能力方面的养成状况,以及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学生主要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如诚实守信、礼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规守纪等;大学生则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25.学生学业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后,所获得的数学与科学素养水平以及阅读与人文素养水平。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通过中考和会考反映,也可以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上海实施pisa后2,可与国际上实施同类项目的国家进行学生学业水平的比较。
26.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状况。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根据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以及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在学生与心理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证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学内都建立起心理辅导室,使每个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全国设计的总体达标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1引自:《2005年上海科技论文统计情况》,来源:上海科技网。网址:
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studentassessment,pisa)”,该项目对不同国家的15岁在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每三年实施一次。
比率)为98%,但根据2005年全国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全国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6.56%。2005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干指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本市2000年的调研数据比较,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上海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达标率应能达到国家设计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标(九)社会满意度。
该指标反映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总体效果的接受程度。具体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等。
2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机关、事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评价。
28.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家长对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五、上海教育现代化区县级指标体系的说明
基本指标部分。
指标(一)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与现有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也从宏观层面反映区县教育事业规划的科学、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与结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与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与结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与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分布应能满足一定居住区域内适龄青少年就近入学的需求;结构合理对区县来说主要是指职普成以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该指标主要包括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内各级各类教育满足区域内居民子女接受优质、多样教育需要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规定,每五千人的住宅小区应建设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每2.5万人口住宅小区应建设30个班规模的小学一所,建24个班规模的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住宅小区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不同的学段对学校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学校的布局主要应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而从高中阶段来说,则应考虑能否基本保证区县内的适龄青少年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
2.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比例的合理程度。其中普职比是国家和地方重点关注的内容。按照国家的规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为5:5,上海目前把这一比例定为6:4,并将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民办教育是上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有助于形成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提升上海教育的整体质量。到2010年,学前教育应注重规模发展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存量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引导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办出精品、办出特色;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举办有特色、可选。
择的民办高中;创建规范有序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承担的在职人员培训率达到一个全新水平。
终身教育体系要建立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指标(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对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保障,以衡量区县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和支持程度,具体包括教育投入达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3.教育投入达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投入要保持“三个增长”:教育投入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因此,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是否达到法定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内,上海政府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落在实处。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
该指标以教育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区县政府对教育的实际支持力度。2003、2004、2005年上海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当年上海财政支出的16.79%、16.21%、16.08%。到2010年,各区县应努力把该指标的比值稳定在16%左右。
指标(三)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标包括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区县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两项内容。
5.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的达标与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有“1990”与“2004”两套建设标准,后者要求明显高于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学全部执行“2004”标准有困难,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学可按不同标准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小学校舍建设。
100%要达到“1990标准”,新建学校达到“2004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0%。
6.区县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完善的情况。为了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工资等级标准序列,逐步使教师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区县范围内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和校长能合理流动,并形成机制。
指标(四)教育管理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政府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民主程度。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的政府行政与管理,中观的社会参与和中介服务,微观的学校管理和经营。当前的重点在于建立服务型政府与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该指标具体包括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7.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决策社会参与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重大公共教育政策过程中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程度。区县在重大公共教育政策出台时,应严格遵循决策程序公开、民意征集、提案评议、专家论证、决策效果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
8.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状况。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办学自主权落实、与社会互动良好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首先就是要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与校长负责制相配套的校长问责制,真正落实学校法人地位;学校应建立校务委员会,就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进行评议;学校还应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指标(五)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教育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状况。学校能否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创办学校特色,都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密切相关。该指标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师比、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时间等内容。
9.中小学生师比。
该指标反映教师与所教学生在数量上的合理配置情况。它既可以反映学生获得的师资资源数,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负担情况。结合2002年《教育部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文)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降低标准班额”的精神,为满足优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上海比较合理的生师比宜控制在高中13-15:1,初中11-14:1,小学15-18:1,幼儿园10-15:1。
10.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事相应层次教学工作的学历合格程度。学历达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师合格学历水平的最低要求。按照国家对学前与中小学教师学历的最基本要求,上海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经达到100%,当前及今后要关注的是提升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教师的比例。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小学和初中新增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水平,幼儿园新增教师全部达到专科水平。到2010年,幼儿园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
11.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状况。美国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9.7%(2003年),日本为11.1%(2004年),而上海只有。
3.5%(2005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上海需要花大力气提高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力争到2010年,上海高中专任教师总数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达到6%以上。
12.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职业教育的师资质量状况。“双师”型教师,指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又拥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到2010年,上海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要争取达到30%左右。
13.中小学教师年培训进修时间。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专任教师每年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目前上海市要求中小学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五年内参加240课时培训,高级职称教师五年内完成540课时的培训。将此要求按两部分的教师人数折算成教师的年人均培训进修时间,到2010年,上海中小学教师的每年平均培训进修时间应达到60课时。
指标(六)教育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既表现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更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教育信息化指标具体包括中小学生机比、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信息技术在中的使用水平等。
14.中小学生机比。
该指标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根据2003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结果,2002年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数与联网计算机数之比是4.8。2003年英国小学的生机比达到8,中学的生机比小于6。2003年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与计算机之比分别为8、6.1和5.9。2002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一期规划结束后,所有学校学生与计算机之比达到2:1。至2004年,上海市拥有计算机室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为98.4%和99.7%,中学计算机生机比达5.49:1,小学为7.65:1,超过了市政府确定的小学15:1、初中10:1、高中8:1的标准。根据目前信息化推进的趋势,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机比将达到5:1。
15.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
该指标反映教师和学生在校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过校园网存储、采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便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到本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学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要达到97%。
16.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管理、。
教育教学中应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术是否有效应用的标准是:第一,学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指标(七)学习型城区建设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等。
17.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该指标主要反映市民接受终身教育机会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乡镇)都已将社区学校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学习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区县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含盖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的终身教育体系。
18.学校和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水平。
该指标反映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校资源向社会适度开放,使学校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即要求学校在非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其体育场馆、图书馆、教室、礼堂、计算机房等,供社区青少年、儿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类学校机构要制定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措施,使教育资源的开放经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要供学校免费或优惠使用,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由于实行市场化运作,忽视了社会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争80%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免费向学校开放。
19.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该指标主要反映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服务的能力。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仅5亿册,人均拥有藏书量为0.39册。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
上海的人均拥有藏书量最多,为4.48册;另外,200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为0.508元,最高的是上海,为7.905元。1据此,在2010年上海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应达到人均4.8册。
指标(八)教育发展水平。
该指标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断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有效程度,也据此判断各级各类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指标包括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入学率、残障儿童入学率等内容。
20.0-6岁婴幼儿教育普及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和3-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每年不少于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上海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0-3岁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达到90%。到2010年,上海0-3岁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率要达到95%,3-6岁幼儿入园率将达到98%以上。
21.义务教育完成率。
该指标反映上海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鉴于义务教育中以入学率来检验已经没有特别意义,故在此采用义务教育完成率指标。但是目前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升学率,2000年上海市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区县义务教育完成率应保持在99%以上。
22.高中阶段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发达国家中学净入学率平均值在74.6%,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美国88%,英国107%,日本102%,德国96%,俄罗斯100%,发达国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阶段教育净入学率应稳定1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s://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5/19/content_6121333.htm
在99%左右。
23.残障儿童入学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适龄残障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2007年4月,上海宣布: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是让804名重度残障适龄儿童开始接受个别化教育。到2010年,上海残障儿童的入学率将超过99%。
指标(九)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程度。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指标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的质量,与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主要关注数量有所不同。本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内容。
24.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能力方面的养成状况,以及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道德素养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学生主要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如诚实守信、礼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规守纪等。
25.学生学业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中小学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后,所获得的数学与科学素养水平以及阅读与人文素养水平。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通过中考和会考反映,也可以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上海实施pisa后,可与国际上实施同类项目的国家进行学生学业水平的比较。
26.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状况。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根据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以及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在学生与心理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证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学内都建立起心理辅导室,使每个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全国设计的总体达标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
比率)为98%,但根据2005年全国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全国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6.56%。据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干指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本市2000年的调研数据比较,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上海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达标率应能达到国家设计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标(十)社会满意度。
该指标反映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总体效果的接受程度。该指标具体包括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的满意度等。
27.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各界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程度。
28.家长对社会育人环境满意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家长对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满意程度。
特色指标部分。
1.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
该指标反映上海保障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努力程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2008年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在沪就读的外来流动儿童有40.1万人,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和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义务教育免费就读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
2.中小学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反映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目前,上海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设施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完整体系。2005年,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和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接受外籍学生1.5万名,港澳台学生约1万名,占上海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的1.5%左右。
3.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该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教育水平。截至2007年1月,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学校上海有18所,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比北京的20所略少。到2010年,上海在国际学校设立和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要做到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4.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区县教育科研水平。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的水平可以用各区县教师每年市、区两级教育科研项目立项数以及市区科研成果获奖数来加以衡量。
同志们: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升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不动摇。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动摇。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内涵。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忠心不动摇。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学习党史,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不动摇。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学习党史,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不动摇。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西到波斯湾、匈牙利、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纬60度线以内,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统治了1~2个半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2000万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21800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6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动摇。
今天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党;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捧着一颗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那么,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是指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以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根本原因,即三个“一”:一个核心、一个理论、一条道路?
一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这个核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起来,集中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一个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能够引导着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一条道路,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共同发展,开拓前进。我们一直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巳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取得新的辉煌。
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必将加速推进。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升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不动摇。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动摇。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内涵。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忠心不动摇。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学习党史,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不动摇。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学习党史,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不动摇。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西到波斯湾、匈牙利、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纬60度线以内,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统治了1~2个半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2000万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21800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6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动摇。
今天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党;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捧着一颗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那么,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是指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以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根本原因,即三个“一”:一个核心、一个理论、一条道路?
一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这个核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起来,集中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一个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能够引导着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一条道路,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共同发展,开拓前进。我们一直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巳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取得新的辉煌。
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必将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