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古开天辟地、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传说,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一语而浓缩成的“朝乾夕惕”这条成语,就是强调勤勉谨慎的。
“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周易·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
这是对中华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它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记载,后形成了“殊途同归”这个成语。
现在我们使用这条成语,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语源却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类型的思想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从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有机的融合,实际表现的是宽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强烈的兼容意识。
“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
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
二条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内涵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是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视诚信为做人、立业和处世之本。
《周易·乾》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修辞立诚”这条成语,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周易》成语中突出表现“诚信”内容的还有两条:一条是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提取出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另一条是由《周易·乾》中的“闲邪存其诚”一语浓缩而成的“闲邪存诚”,意思是防范邪恶,存其真诚。
“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谦虚”是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
《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记载,后形成了“谦谦君子”和“卑以自牧”这两条成语。
“谦谦君子”当初是指非常谦虚、非常有修养的人。后来语义发生了变化,才用来指那些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卑以自牧”则是要求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出自《周易·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一语中的“大而能谦”这条成语,后用来指既有一定的知识、名望、地位或财产等,又能够谦虚待人的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古开天辟地、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传说,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一语而浓缩成的“朝乾夕惕”这条成语,就是强调勤勉谨慎的。
“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周易·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
这是对中华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它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记载,后形成了“殊途同归”这个成语。
现在我们使用这条成语,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语源却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类型的思想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从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有机的融合,实际表现的是宽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强烈的兼容意识。
“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
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
二条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内涵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是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视诚信为做人、立业和处世之本。
《周易·乾》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修辞立诚”这条成语,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周易》成语中突出表现“诚信”内容的还有两条:一条是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提取出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另一条是由《周易·乾》中的“闲邪存其诚”一语浓缩而成的“闲邪存诚”,意思是防范邪恶,存其真诚。
“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谦虚”是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
《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记载,后形成了“谦谦君子”和“卑以自牧”这两条成语。
“谦谦君子”当初是指非常谦虚、非常有修养的人。后来语义发生了变化,才用来指那些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卑以自牧”则是要求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出自《周易·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一语中的“大而能谦”这条成语,后用来指既有一定的知识、名望、地位或财产等,又能够谦虚待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