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扎实”及“五新战略”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按照区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市王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及《**市王益区**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文件要求,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开展根据区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按照职责将全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把握时间节点,拿出具体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工作措施,夯实改革任务(一)坚持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在市委、市政府“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目标指引下,我区积极发掘地域文化,强力开发全域旅游,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象老**˙情怀新王益实施方案》,全力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14”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即一个城市会客厅(以“印象老**˙情怀新王益”为主题,以建设怀旧红旗街、工人文化宫、矿工俱乐部、南北火车站等开放式景点为依托,打造城市会客厅);一个耀瓷文化旅游体验区(以耀州窑黄堡镇为重点,打造耀瓷文化旅游体验区);四个3a级旅游景区(以姜女故里•秦人村落、山水王家河、慢生活蜗牛谷、红色军台岭等项目为抓手,打造四个3a级旅游景区)。**年,全年启动四个3a级景区建设,目前,“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主景区完成了80栋主体建设,雏形已具,将于明年5月1日建成开放,与西影集团合作的《大话西游之成长的烦恼》在景区拍摄,并成功杀青;义兴村蜗牛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完工,示范工程6号院落已完成内部硬装;红色军台岭景区建成了文化广场、观景台、浮雕等,修筑道路2公里,古驿道涝池、管网已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工程已完工;山水王家河文化长廊项目完成了800米的河道混凝土浇筑、管网铺设及绿化工程。
(二)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市黄堡影剧院隶属于我局管理,1995年因火烧毁,原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体制改革后,变更为企业单位,由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代管。
拟在黄堡卫校原址开发黄堡书院项目,召开了项目论证规划会,对该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及文化挖掘,制定了黄堡书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对原教学楼进行翻修,整理院落,在**市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与**孟姜塬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建设黄堡书院项目。
(三)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根据**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我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就人员和编制、承担地方政府的旅游和体育等行政执法职责、“扫黄打非”、互联网信息执法、工作经费等方面与市上对接,待省文化厅出台实施细则。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耀瓷文化、孟姜女文化、红色军台岭文化、民俗文化、仰韶龙文化等为支撑,引导扶持了一批具有王益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王益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特色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现有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保护、弘扬耀瓷传统文化,打赢“活跃产业、振兴耀瓷”这副牌,全力推进耀州窑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市观唐陶瓷有限公司等规上文化企业发展。
(五)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见》,按照《**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符合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激励机制,积极帮助辖区企业申报争取上级各类政策资金。为耕源文化公司争取并拨发旅游口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蜗牛谷游客服务中心,成功为耀州窑陶瓷有限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各申请到30万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王益区文化产业协会组建工作正在筹备。
(六)推进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
加快推进耀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在保护耀州窑遗址的前提下,盘活国有闲置资产,依托耀州瓷品牌,探索互联网+耀瓷发展模式,打造反映我区特色文化资源,展示传统工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实现耀瓷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完成大师创意园主副广场、大师工作室、体验中心、商务中心、日用艺术瓷生产及营销平台基地、工艺礼品厂、观唐工坊项目工程及新建陶瓷链式烘干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耀瓷艺术酒店、研发中心、耀瓷文化交流中心、展示中心、道路二期改造、室外管网工程;游客服务中心正在按照省文物局要求,对项目申报文件和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截止目前完成投资17191万元。
(七)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群众需求出发,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建设真正为民惠民。目前,已完成年度创建指标任务。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设施网络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建设任务及完成时限,积极推进剩余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年已建成的2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同时,确定了8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待市级验收。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创新“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单元,构建“一个中心+多个站点”点面相补、条块衔接、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体育设施集约高效运行,让广大群众就近、随时、快捷、方便地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文化部中期督查组专家的高度认可。目前,正在光明社区和川口社区示点实施,为下一步在全区推广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3、提升馆站免费开放服务,强化文化阵地作用。为进一步做好馆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文化馆创新文化团队孵化机制,建立了群众文艺团队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办法及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的指导意见;图书馆增加了图书藏书量,优化了阅览室环境;为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配送了图书、电脑、阅览桌椅等器材设备;各镇办文化站对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项目进行了公示,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同时,两馆积极开展各类阵地文化活动,举办了“舞蹈基础知识培训”“百姓健康舞培训”“国画小课堂”“智慧书屋”。
花灯制作等活动20余场次,开展各类培训40余场次,为广大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阵地活动平台。
4、巩固提升品牌文化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继续巩固“社区文化大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周末大家乐”三大品牌活动,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组织“欢度春节群众文化展演活动”“送文化、送欢乐”等为主题的大型品牌活动30余场次,组织其他小型活动300余场次,开展数字电影放映729场,图书流动服务34场次。wdg中国国际街舞大赛在我区成功举办,邀请到6位国际裁判和嘉宾,吸引国内众多街舞爱好者前来王益参赛观战,成为我区新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实了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80场。
6、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工作知晓率。主要围绕我区经济社会文化新理念、新思路、新创举,《王益新闻》对脱贫攻坚、“两学一做”、追赶超越、项目建设、全区两会等重点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全区提速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年《王益新闻》共播出96期。进一步通过报纸、网络、文化活动等载体,加大文化工作社会宣传力度,拍摄了“王益让群众共享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的宣传片,并在**电视台播放。
7、强化创建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季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联席会,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下一步工作。按照要求,对承担主要创建任务的7个镇、街道和区级重点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区范围进行通报。依据创建基本项目指标,印发了《关于加快创建指标对标作业、对账销号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区创建工作26个成员单位的指标任务。按照创建档案工作要求,建立了项目指标、过程管理、个性指标三大类档案。
三、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各类档案建设按照我局承担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及时收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认真做好档案建设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指标反映全面,数字真实有据,资料分类清楚,档案建设规范。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开展根据区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按照职责将全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把握时间节点,拿出具体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工作措施,夯实改革任务(一)坚持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在市委、市政府“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目标指引下,我区积极发掘地域文化,强力开发全域旅游,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象老**˙情怀新王益实施方案》,全力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14”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即一个城市会客厅(以“印象老**˙情怀新王益”为主题,以建设怀旧红旗街、工人文化宫、矿工俱乐部、南北火车站等开放式景点为依托,打造城市会客厅);一个耀瓷文化旅游体验区(以耀州窑黄堡镇为重点,打造耀瓷文化旅游体验区);四个3a级旅游景区(以姜女故里•秦人村落、山水王家河、慢生活蜗牛谷、红色军台岭等项目为抓手,打造四个3a级旅游景区)。**年,全年启动四个3a级景区建设,目前,“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主景区完成了80栋主体建设,雏形已具,将于明年5月1日建成开放,与西影集团合作的《大话西游之成长的烦恼》在景区拍摄,并成功杀青;义兴村蜗牛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完工,示范工程6号院落已完成内部硬装;红色军台岭景区建成了文化广场、观景台、浮雕等,修筑道路2公里,古驿道涝池、管网已建设完成,绿化亮化工程已完工;山水王家河文化长廊项目完成了800米的河道混凝土浇筑、管网铺设及绿化工程。
(二)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市黄堡影剧院隶属于我局管理,1995年因火烧毁,原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体制改革后,变更为企业单位,由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代管。
拟在黄堡卫校原址开发黄堡书院项目,召开了项目论证规划会,对该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及文化挖掘,制定了黄堡书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对原教学楼进行翻修,整理院落,在**市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与**孟姜塬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建设黄堡书院项目。
(三)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根据**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我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就人员和编制、承担地方政府的旅游和体育等行政执法职责、“扫黄打非”、互联网信息执法、工作经费等方面与市上对接,待省文化厅出台实施细则。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耀瓷文化、孟姜女文化、红色军台岭文化、民俗文化、仰韶龙文化等为支撑,引导扶持了一批具有王益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王益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特色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现有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保护、弘扬耀瓷传统文化,打赢“活跃产业、振兴耀瓷”这副牌,全力推进耀州窑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市观唐陶瓷有限公司等规上文化企业发展。
(五)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见》,按照《**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符合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激励机制,积极帮助辖区企业申报争取上级各类政策资金。为耕源文化公司争取并拨发旅游口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蜗牛谷游客服务中心,成功为耀州窑陶瓷有限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各申请到30万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王益区文化产业协会组建工作正在筹备。
(六)推进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
加快推进耀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在保护耀州窑遗址的前提下,盘活国有闲置资产,依托耀州瓷品牌,探索互联网+耀瓷发展模式,打造反映我区特色文化资源,展示传统工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实现耀瓷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完成大师创意园主副广场、大师工作室、体验中心、商务中心、日用艺术瓷生产及营销平台基地、工艺礼品厂、观唐工坊项目工程及新建陶瓷链式烘干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耀瓷艺术酒店、研发中心、耀瓷文化交流中心、展示中心、道路二期改造、室外管网工程;游客服务中心正在按照省文物局要求,对项目申报文件和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截止目前完成投资17191万元。
(七)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群众需求出发,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建设真正为民惠民。目前,已完成年度创建指标任务。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设施网络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建设任务及完成时限,积极推进剩余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年已建成的2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同时,确定了8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待市级验收。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创新“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单元,构建“一个中心+多个站点”点面相补、条块衔接、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体育设施集约高效运行,让广大群众就近、随时、快捷、方便地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文化部中期督查组专家的高度认可。目前,正在光明社区和川口社区示点实施,为下一步在全区推广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3、提升馆站免费开放服务,强化文化阵地作用。为进一步做好馆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文化馆创新文化团队孵化机制,建立了群众文艺团队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办法及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的指导意见;图书馆增加了图书藏书量,优化了阅览室环境;为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配送了图书、电脑、阅览桌椅等器材设备;各镇办文化站对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项目进行了公示,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同时,两馆积极开展各类阵地文化活动,举办了“舞蹈基础知识培训”“百姓健康舞培训”“国画小课堂”“智慧书屋”。
花灯制作等活动20余场次,开展各类培训40余场次,为广大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阵地活动平台。
4、巩固提升品牌文化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继续巩固“社区文化大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周末大家乐”三大品牌活动,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组织“欢度春节群众文化展演活动”“送文化、送欢乐”等为主题的大型品牌活动30余场次,组织其他小型活动300余场次,开展数字电影放映729场,图书流动服务34场次。wdg中国国际街舞大赛在我区成功举办,邀请到6位国际裁判和嘉宾,吸引国内众多街舞爱好者前来王益参赛观战,成为我区新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实了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80场。
6、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工作知晓率。主要围绕我区经济社会文化新理念、新思路、新创举,《王益新闻》对脱贫攻坚、“两学一做”、追赶超越、项目建设、全区两会等重点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全区提速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年《王益新闻》共播出96期。进一步通过报纸、网络、文化活动等载体,加大文化工作社会宣传力度,拍摄了“王益让群众共享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的宣传片,并在**电视台播放。
7、强化创建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季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联席会,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下一步工作。按照要求,对承担主要创建任务的7个镇、街道和区级重点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区范围进行通报。依据创建基本项目指标,印发了《关于加快创建指标对标作业、对账销号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区创建工作26个成员单位的指标任务。按照创建档案工作要求,建立了项目指标、过程管理、个性指标三大类档案。
三、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各类档案建设按照我局承担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及时收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认真做好档案建设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指标反映全面,数字真实有据,资料分类清楚,档案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