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全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通过座谈、实地走访、与基层干部对话、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虽然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正风肃纪反腐取得一定成效,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随着全区棚改旧改(拆违拆临)、项目建设、精准扶贫、惠农补贴等一批惠民优惠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基层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
一、当前全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反腐倡廉不到位。区纪委监委虽然始终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但是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仍然不足,效果不明显。一是教育内容不足。大部分村召开党支部会议主要是学习上级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文件精神,单纯读书看报,学文件,内容相对匮乏。二是形式不够灵活。警示教育主要是通过街镇集中组织专题培训的方式进行,利用广播、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教育不足。三是联系实际不足。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利用身边典型案例,但是利用警示案例联系实际不足,没有对典型案例进行深挖,停留在听的层面上,对案例认识不足,警示不足。例如,归德街道印发的廉政小册子有因虚报冒领小麦补贴受到严重处理的案例,但是在去年某村党支部书记依然虚报冒领小麦补贴2万多元,廉政警示教育震慑力不足。
(二)监督制度建设不全面。一是各项监督规范制度不健全。各个监管部门都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的制度规范不完善,有一些制度制定得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前瞻性、程序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甚至出现了“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现象。基层站所制定相应制度规范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导致有些制度自成体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无法落实的情况,或者流于形式。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情况,从工作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的,从监督角度来看缺少了一个权力制约的有力措施。去年村两委换届后,各村都设立了村级纪检委员,与村会计、村监督委员会一同行使监督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督岗位基本上都是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有的怕得罪人、怕惹事,对一些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不敢监督,不敢揭露。三是基层群众和党员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和党员监督的力度不够大,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甚至出现群众和党员监督,被视为“上访户”的问题。例如,张夏街道某村一名老党员,对村内一些制度执行、项目建设等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因为监督的渠道不畅通,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上访行为,并且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没有站在党员监督的角度虚心接受学习。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虽然全区已实行“村账镇管”“村章镇管”,但是一些新问题逐渐暴漏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各村在入账时虽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具发票,但是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没有有效的监管。有的村收入入账不及时,有的到年底才做账,甚至不入账,坐收坐支。例如,归德街道某村村民反映三资公开不及时的问题,经查处该村账目管理混乱,存在不入账,坐收坐支等问题,给村集体造成一定损失,该村党支部书记也因此受到处理。二是入账管理不完善。目前各街镇站所规定必须用发票形式入账,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因雇佣人工、租赁设备金额相对较少,依然采用白条入账的形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失控。三是村办企业监督不到位。当前随着棚改旧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城中村、城郊村相继建立村办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这类公司都是在村委的基础上,利用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发展起来的,街镇对该村办公司经济收益无法监督,成为一个较大的空白地。
(四)政策宣传不到位。各级党组织在“三公开”和政策宣传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包括建立公开栏、公开内容由街镇经管站拍摄照片、入户发放明白纸等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三公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掌握着公开主动权,存在选择性公开的问题,群众从公开内容中无法掌握了解村内实际情况,街镇则很难对此监督。公开内容存在简单列举财务科目的问题,群众看不懂,公开变得有形无实。甚至存在个别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假公开”,公开榜仅是为了拍照片上报而存在,失去了公开应有作用。在政策宣传落实方面:上级一些优惠政策宣传落实,基本上是依据村干部掌握的情况直接落实到人,没有经过广泛宣传,大部分群众仅是听说过,对政策内容不了解。例如:双泉镇某村扶贫政策中有一项家中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补贴,在实际中该政策没有宣传到位,贫困户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最终是区里包户干部多方咨询才落实到位,这说明有些好政策在基层“沉底”了。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党性不强,纪法意识淡薄。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平时对党的政策理论、党纪国法学习兴趣不浓,对上级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政治敏锐性,存在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思想,大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架势,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不坚决不到位。甚至有个别人当村干部动机不纯,依靠宗族势力和跑票买票竞争上位,政治素养较差。这是当前基层出现违纪违法行为较多的根本原因。
二是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压力传导不够。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片面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警示教育,就是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认为是当前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形势下的“虚招”,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不够高,执行监督责任的力度不够大,工作被动应付。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少成效,用求稳的思想,轻视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及时预防基层潜在的问题,最终导致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破坏了当地政治生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有些管理制度制定还不完善。在廉政、土地、林业、计生、财务等方面都有许多明确的规定,但是缺少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定和必要的约束措施,财务制度规定村级入账必须有发票,但是实际执行中,对一些几百元的用工费开具发票要承担近20%税率,这一部分税费就增加村集体负担,又没有具体规范制度,各村就自己掌握标准,易造成财务混乱。在制度建设上,有搞花架子的情况,乐于制度上墙、印刷制度汇编等,执行不严格,不仅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的“软落实”,更是消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是有些基层监督执行力还不够强。在群众监督方面,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监督大部分被视为“上访户”,通过各种措施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引导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做得不到位。在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老好人”“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都是熟人不用太认真,当前工作又是众人商议,出了问题找大家,不会落到个人头上,这种心态让民主监督失去了原有作用。在街镇监督方面,各职能部门仅是把面上的工作做足,没有深究背后存在的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指导不足,监督执行力较弱,对基层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了滋生的空间。
三、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策建议
(一)抓实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整体素质。“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始终保持廉洁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所以强化思想教育至关重要。一要抓学习。不断推进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学习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树牢“四个意识”。二要抓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突出廉洁自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主题,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三要抓教育。突出党纪、法治、道德教育,既要用好警示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发挥好震慑作用;又要深挖当地正面典型,抓好正面引导,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知敬畏、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完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基层党员干部、具体岗位和承办人的责任制内容,防止出现“大家负责、个人不负责”情况。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和考核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再细化再具体,直接与干部的评优、任用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责任追究,对没有落实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第一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抓好现有制度的梳理、修订和落实工作,规范民主议事内容和决策程序,切实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综合作用。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严格履职。要严格执行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突出公开重点,在增进公开成效上下功夫。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公开必须及时、全面、真实,坚决防止和纠正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继续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经济责任审计、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居党员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积极探索推行包括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和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评议在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评议监督制度。新任职的农村干部或在职干部,被发现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都要实施廉政谈话。完善监督网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监督,努力提高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作用,积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将群众上访和群众监督分割,坚决不能混为一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
(四)认真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当前要重点围绕落实“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扶贫救灾救济款物、粮种补贴和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征用农村土地补偿款、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等政策的落实开展专项清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全面落实支农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积极运用“一卡通”等简便、直接的形式,确保各种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
(五)加大对村干部腐败惩治力度,形成长效震慑。一要提高案件查办效率。采取上下联动、交叉查办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办案效率,形成有线索必查,有问题必究的快速处置工作机制。二要提高案件查办质量,拓展案件深度广度。既要严肃查处存在的问题,又要及时回应群众的关注,更要根据不同案件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横向拓展,主动出击,查找隐患,聚力通过系列案件的查办解决某一领域的腐败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三要整合反腐败力量,形成反腐合力。建立以纪检机关为主导,公检法、农、林等多部门联动的预防和惩治机制,形成强大反腐合力。
一、当前全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反腐倡廉不到位。区纪委监委虽然始终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但是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仍然不足,效果不明显。一是教育内容不足。大部分村召开党支部会议主要是学习上级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文件精神,单纯读书看报,学文件,内容相对匮乏。二是形式不够灵活。警示教育主要是通过街镇集中组织专题培训的方式进行,利用广播、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教育不足。三是联系实际不足。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利用身边典型案例,但是利用警示案例联系实际不足,没有对典型案例进行深挖,停留在听的层面上,对案例认识不足,警示不足。例如,归德街道印发的廉政小册子有因虚报冒领小麦补贴受到严重处理的案例,但是在去年某村党支部书记依然虚报冒领小麦补贴2万多元,廉政警示教育震慑力不足。
(二)监督制度建设不全面。一是各项监督规范制度不健全。各个监管部门都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的制度规范不完善,有一些制度制定得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前瞻性、程序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甚至出现了“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现象。基层站所制定相应制度规范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导致有些制度自成体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无法落实的情况,或者流于形式。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情况,从工作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的,从监督角度来看缺少了一个权力制约的有力措施。去年村两委换届后,各村都设立了村级纪检委员,与村会计、村监督委员会一同行使监督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督岗位基本上都是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有的怕得罪人、怕惹事,对一些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不敢监督,不敢揭露。三是基层群众和党员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和党员监督的力度不够大,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甚至出现群众和党员监督,被视为“上访户”的问题。例如,张夏街道某村一名老党员,对村内一些制度执行、项目建设等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因为监督的渠道不畅通,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上访行为,并且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没有站在党员监督的角度虚心接受学习。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虽然全区已实行“村账镇管”“村章镇管”,但是一些新问题逐渐暴漏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各村在入账时虽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具发票,但是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没有有效的监管。有的村收入入账不及时,有的到年底才做账,甚至不入账,坐收坐支。例如,归德街道某村村民反映三资公开不及时的问题,经查处该村账目管理混乱,存在不入账,坐收坐支等问题,给村集体造成一定损失,该村党支部书记也因此受到处理。二是入账管理不完善。目前各街镇站所规定必须用发票形式入账,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因雇佣人工、租赁设备金额相对较少,依然采用白条入账的形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失控。三是村办企业监督不到位。当前随着棚改旧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城中村、城郊村相继建立村办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这类公司都是在村委的基础上,利用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发展起来的,街镇对该村办公司经济收益无法监督,成为一个较大的空白地。
(四)政策宣传不到位。各级党组织在“三公开”和政策宣传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包括建立公开栏、公开内容由街镇经管站拍摄照片、入户发放明白纸等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三公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掌握着公开主动权,存在选择性公开的问题,群众从公开内容中无法掌握了解村内实际情况,街镇则很难对此监督。公开内容存在简单列举财务科目的问题,群众看不懂,公开变得有形无实。甚至存在个别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假公开”,公开榜仅是为了拍照片上报而存在,失去了公开应有作用。在政策宣传落实方面:上级一些优惠政策宣传落实,基本上是依据村干部掌握的情况直接落实到人,没有经过广泛宣传,大部分群众仅是听说过,对政策内容不了解。例如:双泉镇某村扶贫政策中有一项家中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补贴,在实际中该政策没有宣传到位,贫困户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最终是区里包户干部多方咨询才落实到位,这说明有些好政策在基层“沉底”了。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党性不强,纪法意识淡薄。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平时对党的政策理论、党纪国法学习兴趣不浓,对上级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政治敏锐性,存在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思想,大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架势,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不坚决不到位。甚至有个别人当村干部动机不纯,依靠宗族势力和跑票买票竞争上位,政治素养较差。这是当前基层出现违纪违法行为较多的根本原因。
二是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压力传导不够。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片面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警示教育,就是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认为是当前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形势下的“虚招”,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不够高,执行监督责任的力度不够大,工作被动应付。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少成效,用求稳的思想,轻视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及时预防基层潜在的问题,最终导致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破坏了当地政治生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有些管理制度制定还不完善。在廉政、土地、林业、计生、财务等方面都有许多明确的规定,但是缺少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定和必要的约束措施,财务制度规定村级入账必须有发票,但是实际执行中,对一些几百元的用工费开具发票要承担近20%税率,这一部分税费就增加村集体负担,又没有具体规范制度,各村就自己掌握标准,易造成财务混乱。在制度建设上,有搞花架子的情况,乐于制度上墙、印刷制度汇编等,执行不严格,不仅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的“软落实”,更是消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是有些基层监督执行力还不够强。在群众监督方面,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监督大部分被视为“上访户”,通过各种措施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引导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做得不到位。在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老好人”“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都是熟人不用太认真,当前工作又是众人商议,出了问题找大家,不会落到个人头上,这种心态让民主监督失去了原有作用。在街镇监督方面,各职能部门仅是把面上的工作做足,没有深究背后存在的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指导不足,监督执行力较弱,对基层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了滋生的空间。
三、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策建议
(一)抓实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整体素质。“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始终保持廉洁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所以强化思想教育至关重要。一要抓学习。不断推进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学习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树牢“四个意识”。二要抓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突出廉洁自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主题,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三要抓教育。突出党纪、法治、道德教育,既要用好警示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发挥好震慑作用;又要深挖当地正面典型,抓好正面引导,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知敬畏、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完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基层党员干部、具体岗位和承办人的责任制内容,防止出现“大家负责、个人不负责”情况。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和考核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再细化再具体,直接与干部的评优、任用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责任追究,对没有落实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第一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抓好现有制度的梳理、修订和落实工作,规范民主议事内容和决策程序,切实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综合作用。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严格履职。要严格执行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突出公开重点,在增进公开成效上下功夫。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公开必须及时、全面、真实,坚决防止和纠正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继续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经济责任审计、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居党员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积极探索推行包括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和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评议在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评议监督制度。新任职的农村干部或在职干部,被发现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都要实施廉政谈话。完善监督网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监督,努力提高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纪检委员作用,积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将群众上访和群众监督分割,坚决不能混为一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
(四)认真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当前要重点围绕落实“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扶贫救灾救济款物、粮种补贴和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征用农村土地补偿款、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等政策的落实开展专项清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全面落实支农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积极运用“一卡通”等简便、直接的形式,确保各种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
(五)加大对村干部腐败惩治力度,形成长效震慑。一要提高案件查办效率。采取上下联动、交叉查办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办案效率,形成有线索必查,有问题必究的快速处置工作机制。二要提高案件查办质量,拓展案件深度广度。既要严肃查处存在的问题,又要及时回应群众的关注,更要根据不同案件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横向拓展,主动出击,查找隐患,聚力通过系列案件的查办解决某一领域的腐败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三要整合反腐败力量,形成反腐合力。建立以纪检机关为主导,公检法、农、林等多部门联动的预防和惩治机制,形成强大反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