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的相关内容。
2.提前对同学们进行分组,每组5-7位学生,每小组设立1名组长,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前,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
3.第六周初布置任务,第七周方能开展讨论,每位学生需要提前准备不少于300字的讨论发言提纲。
4.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讨论要求紧紧围绕讨论题目,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5.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汇总各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出不少于500字小组讨论的要点及内容,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6.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结果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参考答案:
个人讨论提纲:
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我国当前正处于较大变革运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腐败犯罪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二)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
(三)腐败犯罪呈持续上升趋势,大案、要案猛增。
(四)腐败犯罪手段狡猾,目的多样,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反腐败的机制或对策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其一,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其二,公职人员的素质;其三,监督制约机制;其四,公正适宜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系统为主体的公共秩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四个要素,以“法”贯之,通过法律来引导、确立和保障。小组讨论提纲:成员4名成员一提出提纲:所谓权力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错位,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领导者和其他执法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错用、滥用权力,造成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只要存在公共权力,就有公共权力被滥用的可能。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把握权力腐败的新特点,根据权力腐败的新特点和走势来惩治腐败,会增加反腐败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对有效预防腐败、遏制腐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成员二提出提纲:我国已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现处于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时各方面都出现了好的形势,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现象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腐败问题。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形势,有三个方面:1.权力腐败处于多发期和高发期。主要原因是社会改革处在转形期,整个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未跟上社会市场的步伐,造成腐败分子的利用空间。2005年韩桂芝等腐败现象,就要对他们进行分析。2.亚腐败的表现非常突出。之所以叫亚腐败,是政府规定的制度当中所能够允许的、看得到的、公开的一种腐败现象。其表述是否科学,有待学术界探讨。
亚腐败主要是指次于前面的一种腐败,它也是相当严重的。如公款吃喝等现象。3.政府的不作为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成员三提出提纲:
一、权力腐败主体
(一)层次由低向高发展。
(二)“一把手”腐败突出。
(三)向特定关系人蔓延(四)群体、组织化严重二、权力腐败客体(一)贪腐的款项高额化(二)贿赂的标的多样化(三)标的物转移期权化(四)涉案的领域扩大化成员四提出提纲:
一、权力腐败行为
(一)腐败利益牢固化1.具有较强的预谋性。2.具有较强的纠合性。3.具有较强的反“反腐”能力。
(二)腐败手段高智化1.较多腐败分子曾经受过高等教育。2.腐败的手段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3.许多中介机构参与腐败日益猖獗。4.“乱作为”、“不作为”的腐败凸显。5.卖官鬻爵藏匿于“合法程序”之中。6.许多腐败分子逃往国外以逃避惩罚。7.许多腐败分子往往具有人格分裂性。
(三)腐败现象广泛化1.腐败案件的数量增长惊人。2.腐败犯罪大要案急剧上升。3.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情况严重。4.前“腐”后继的现象频频曝光。
二、权力腐败动机(一)向奢侈、纵欲恶性转化
(二)追求更大的权力、利益。
(三)向资本积累转化。
(四)向权贵阶层转化形考任务二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考核内容: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1.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的相关内容。
2.提前对同学们进行分组,每组5-7位学生,每小组设立1名组长,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前,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
3.第六周初布置任务,第七周方能开展讨论,每位学生需要提前准备不少于300字的讨论发言提纲。
4.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讨论要求紧紧围绕讨论题目,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5.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汇总各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出不少于500字小组讨论的要点及内容,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6.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结果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参考答案:
个人讨论提纲:
腐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我国当前正处于较大变革运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腐败犯罪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权钱交易,行使职务与谋取私利相结合、权力行为与经济行为相结合,权力的物化、商品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
(二)腐败犯罪从自然人发展到法人,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在许多地方已经公开化、广泛化。
(三)腐败犯罪呈持续上升趋势,大案、要案猛增。
(四)腐败犯罪手段狡猾,目的多样,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反腐败的机制或对策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其一,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其二,公职人员的素质;其三,监督制约机制;其四,公正适宜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系统为主体的公共秩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四个要素,以“法”贯之,通过法律来引导、确立和保障。小组讨论提纲:成员4名成员一提出提纲:所谓权力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错位,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领导者和其他执法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错用、滥用权力,造成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只要存在公共权力,就有公共权力被滥用的可能。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反腐败的过程中,把握权力腐败的新特点,根据权力腐败的新特点和走势来惩治腐败,会增加反腐败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对有效预防腐败、遏制腐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成员二提出提纲:我国已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现处于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时各方面都出现了好的形势,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现象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腐败问题。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形势,有三个方面:1.权力腐败处于多发期和高发期。主要原因是社会改革处在转形期,整个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未跟上社会市场的步伐,造成腐败分子的利用空间。2005年韩桂芝等腐败现象,就要对他们进行分析。2.亚腐败的表现非常突出。之所以叫亚腐败,是政府规定的制度当中所能够允许的、看得到的、公开的一种腐败现象。其表述是否科学,有待学术界探讨。
亚腐败主要是指次于前面的一种腐败,它也是相当严重的。如公款吃喝等现象。3.政府的不作为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腐败。成员三提出提纲:
一、权力腐败主体
(一)层次由低向高发展。
(二)“一把手”腐败突出。
(三)向特定关系人蔓延(四)群体、组织化严重二、权力腐败客体(一)贪腐的款项高额化(二)贿赂的标的多样化(三)标的物转移期权化(四)涉案的领域扩大化成员四提出提纲:
一、权力腐败行为
(一)腐败利益牢固化1.具有较强的预谋性。2.具有较强的纠合性。3.具有较强的反“反腐”能力。
(二)腐败手段高智化1.较多腐败分子曾经受过高等教育。2.腐败的手段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3.许多中介机构参与腐败日益猖獗。4.“乱作为”、“不作为”的腐败凸显。5.卖官鬻爵藏匿于“合法程序”之中。6.许多腐败分子逃往国外以逃避惩罚。7.许多腐败分子往往具有人格分裂性。
(三)腐败现象广泛化1.腐败案件的数量增长惊人。2.腐败犯罪大要案急剧上升。3.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情况严重。4.前“腐”后继的现象频频曝光。
二、权力腐败动机(一)向奢侈、纵欲恶性转化
(二)追求更大的权力、利益。
(三)向资本积累转化。
(四)向权贵阶层转化形考任务二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考核内容: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