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过去8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两岸差异的存在和差异导致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2016年5月20日,在选举中取得明显优势的民进党将进入“执政期”,但民进党始终不肯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逐步不断滑向政治僵持与政策对抗的状态。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保持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思考辨析新形势。
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成果。
1.1两岸“三通”
大陆1979年倡议、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2008年两岸周末包机如期实施,两岸两会共同签订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四项协议,实现了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2009年两岸实现定期航班,通航、通邮进一步扩大,使两岸同胞的往来更加便捷。当年6月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陆资入岛”正式启动,两岸“三通”由“局部、间接、单向”发展为“全面、直接、双向”,正常交流使两岸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便利了两岸民众往来,提高了两岸产业合作效率,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两岸人员往来基本实现了正常的双向交流,旅游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主渠道。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两岸同胞企盼已久的陆客团队游正式启动。2010年大陆全面开放所有省、区、直辖市赴台团队旅游,2011年正式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了互利双赢。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入境旅游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三大入境旅游市场,两岸已形成互为重要客源市场的稳定格局。两岸同胞也借此实现了多渠道、大范围、多层次交流。
1.2两岸经济制度化突破
两岸两会自2008年恢复协商以来,至今已经举行11次会谈,针对两岸交流中的制度性问题,签署了23项协议。这些协议涵盖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的福祉,得到了两岸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这些协议搭建起两岸和平稳定与经济互利的桥梁,使两岸关系进入66年来最为和平稳定、百姓获得政策红利最多的一个阶段。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有效运行,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会面,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面并交换意见。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协商所考虑的层面愈来愈广,已逐渐碰触到深水区。
1.3两岸交往的政治突破
在两岸均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了66年来的首次会面,两岸政治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更为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夯实基础。习近平在这次会面中明确表达了大陆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立场:“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1.4两岸交流的民众福祉
8年间,开放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方便了两岸民众往来,提高了台湾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商机。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及开放陆生赴台就读带动了两岸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扩大,促进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岛内教育等多领域投资,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共同进步。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逐步提高,台湾金融机构大陆营业网点继续增加,为两岸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多便利。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厦金海缆与福(州)淡(水)海缆、以及福建向金门地区供水工程正式开通或开工方便了台湾地区金门与淡水民众的生产生活1。2大陆与台湾社会发展概况对比。
2.1新兴产业重心差异
市场导向、市场规模不同,大陆云端大数据、智能硬件、o2o成为创业者的集聚地。在台湾人还在热衷于加盟餐饮店,搞花卉、创意精品、居家百货。对比大陆和台湾的新兴行业布局,大陆瞄准了“互。
联网+”,台湾大力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最终互联网+之下,大陆诞生了许多为投资所追捧的明星企业,硬件方面也连带产生了革新。在台湾“文创”之下,诞生了:手工肥皂店、手工手提袋店、可以读书的宠物图书馆,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大陆年轻人竞争压力大,竞争意识强烈。比起台湾年轻人,人文素养却有所欠缺,在国际竞争中可能遭到质疑。台湾年轻人竞争压力小,素质教育普及,包容精神更强却缺乏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台湾在国际竞争中有落后趋势。
2.2政治差异
2.2.1台湾社会
台湾最低工资标准是两万台币,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快,没有人会比这低。但在台湾经济困境下,无论蓝绿都难以在财政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以说服人民支持自己,于是有操弄政治议题摄取民意的事件发生。整个台湾社会追求政治正确的热情高于大陆,所以操弄一个政治议题更普遍,绿营在过去一方面批评马英九油价电价双涨,要求调低电价油价。随后又批评马英九要启用核电站,指核电站随时可能爆炸,要求非核家园,发动地方党部组织示威甚至喊出了用爱发电的口号。除了这种假议题之外,就是统独之争、对外关系了。两党都热衷于利用手下媒体机器造势,媒体完全不求证,直接伪造新闻。著名的“强国人鼎泰丰餐桌上撒尿,尿到小笼包蒸笼里,还要求服务员免费换菜”的假新闻曾经被炒的岛内尽人皆知。两党党媒热衷于此是因为议题往往是捆绑进行的。国民党等于亲中,所以要尽可能污名化中国,就可以打击亲中的国民党。反之在绿营支持者眼里,国民党也在尽可能污名化日本,打击民进党。
2.2.2大陆社会
在大陆社会公平问题依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工人利益与农民利益,缺乏有力的保护。工人在工业生产中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福利与薪酬无法维持他们过着稍为象样的生活。农民利益,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侵害,耕地被国家与商业团体人、工厂主征用时,农民获得的赔偿远低于应得标准。
政府官员的权力的取得与使用缺乏民意基础。基层与中层官员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任命为主的。权力使用缺乏民意机构必要的监督。政府开支不够透明。在大陆尤其是公民的文化与政治发展权利没得到有力的保护。缺乏公民参与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公平竞争上岗的途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正在酝酿中,何时得到执行,令人拭目以待。干部任命中的公示制度对权力的取得有着一种约束力,待聘用干部的公开答辩,令干部使用透明度有所加强。
人权方面,出版权正开始逐步放开,出版行为向商业行为回归,为人们的文化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网络上自由言论程度较高。但政治发展权利方面,限制尚多,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人发展。政党法与结社法规尚未单独制定出来。
两岸差异的启示与影响
《独裁者手册》的观点——政治家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尽可能维持以及延长他的统治,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只需要照顾好那些“在选举中,对他上台有决定性影响的人”。在中国大陆,全体成年公民是名义上的选举者,人大代表是有影响力的选举者。在台湾,这个群体却很大,是台湾1800万选民。民主虽然是普世价值,但也要操作得当才能为良政助攻,否则一旦沦为民粹,哪怕是一个标榜民主的地区或者国家,也无法逃脱劣政的魔爪。台湾政党之间不健康的恶性竞争关系,相互拆台,没有大局观使很多台湾人表示过对台湾政治的失望,这种失望不是说政党更替就有希望了,而是两边都失望,彻底的失望,“谁上来都一样,蓝绿都是一丘之貉”。对执政党的缺乏信任就容易导致执政党无论干什么都会被恶意揣测动机,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都特别擅长煽风点火,本来可能是善意的政策,经过社交媒体发酵,都变得面目可憎。民众开始对人不对事,政治正确掩盖了事实正确,为了反对而反对,意识形态压过了事实真相。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普罗大众的民主素养还有待提高,对民粹可能带来的问题缺乏防范意识,立场不够稳定,容易被媒体和情绪化演讲煽动而改变立场,对“集体的麻木”,“庸众的胜利”缺乏必要的警惕?
台湾马英九将“九二共识”这个视为自己政治生涯的功绩之一,而绿营对此基本上是不予理睬。李登辉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蔡英文始终不肯说出这四个字。“九二共识”大陆宣传的重点是在“一个中国”,而台湾理解的是“一中各表”。“一个中国”是所有大陆人的原则,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对中国大陆的社会和政治影响触及太深,所以“一个中国”也是政府绝对不能退让的态度。而台湾的年轻一代,已经几乎全都缺失中国认同感,蔡英文的执政也必将着力于提升台湾的“华人性”,降低其“中华性”。黄安,周子瑜事件,脸书表情包骂战等一系列事件,彻底揭开了两岸民众间的掩藏已久的矛盾,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随着民进党上台,两岸民间往来与交流、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但因台湾政治大环境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其热度可能会下降,规模可能会缩小。
当代大学生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形势与政策,思辨地思考问题,不盲目地受舆论的引导。为了维护和平统一我们首先能做的是保持现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自我完善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因为大陆的综合实力是两岸关系的最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
[1]朱磊.回望一起走过的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8年来成果显著[j].两岸关系,2016,05:31-34。
[2]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将持久伤害台湾前途[eb/ol]./2001-11-08/26/136894.html,2001-11-08/2013-12-20。
[3]台湾媒体指责陈水扁“正在制造台湾人民的悲哀”[eb/ol]./2002-08-04/26/208770.html,2002-08-04/2013-12-20。
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成果。
1.1两岸“三通”
大陆1979年倡议、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2008年两岸周末包机如期实施,两岸两会共同签订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四项协议,实现了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2009年两岸实现定期航班,通航、通邮进一步扩大,使两岸同胞的往来更加便捷。当年6月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陆资入岛”正式启动,两岸“三通”由“局部、间接、单向”发展为“全面、直接、双向”,正常交流使两岸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便利了两岸民众往来,提高了两岸产业合作效率,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两岸人员往来基本实现了正常的双向交流,旅游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主渠道。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两岸同胞企盼已久的陆客团队游正式启动。2010年大陆全面开放所有省、区、直辖市赴台团队旅游,2011年正式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了互利双赢。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入境旅游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三大入境旅游市场,两岸已形成互为重要客源市场的稳定格局。两岸同胞也借此实现了多渠道、大范围、多层次交流。
1.2两岸经济制度化突破
两岸两会自2008年恢复协商以来,至今已经举行11次会谈,针对两岸交流中的制度性问题,签署了23项协议。这些协议涵盖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的福祉,得到了两岸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这些协议搭建起两岸和平稳定与经济互利的桥梁,使两岸关系进入66年来最为和平稳定、百姓获得政策红利最多的一个阶段。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有效运行,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会面,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面并交换意见。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协商所考虑的层面愈来愈广,已逐渐碰触到深水区。
1.3两岸交往的政治突破
在两岸均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实现了66年来的首次会面,两岸政治交往取得历史性突破,更为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夯实基础。习近平在这次会面中明确表达了大陆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立场:“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1.4两岸交流的民众福祉
8年间,开放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方便了两岸民众往来,提高了台湾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商机。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及开放陆生赴台就读带动了两岸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扩大,促进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岛内教育等多领域投资,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共同进步。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逐步提高,台湾金融机构大陆营业网点继续增加,为两岸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多便利。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厦金海缆与福(州)淡(水)海缆、以及福建向金门地区供水工程正式开通或开工方便了台湾地区金门与淡水民众的生产生活1。2大陆与台湾社会发展概况对比。
2.1新兴产业重心差异
市场导向、市场规模不同,大陆云端大数据、智能硬件、o2o成为创业者的集聚地。在台湾人还在热衷于加盟餐饮店,搞花卉、创意精品、居家百货。对比大陆和台湾的新兴行业布局,大陆瞄准了“互。
联网+”,台湾大力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最终互联网+之下,大陆诞生了许多为投资所追捧的明星企业,硬件方面也连带产生了革新。在台湾“文创”之下,诞生了:手工肥皂店、手工手提袋店、可以读书的宠物图书馆,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大陆年轻人竞争压力大,竞争意识强烈。比起台湾年轻人,人文素养却有所欠缺,在国际竞争中可能遭到质疑。台湾年轻人竞争压力小,素质教育普及,包容精神更强却缺乏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台湾在国际竞争中有落后趋势。
2.2政治差异
2.2.1台湾社会
台湾最低工资标准是两万台币,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快,没有人会比这低。但在台湾经济困境下,无论蓝绿都难以在财政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以说服人民支持自己,于是有操弄政治议题摄取民意的事件发生。整个台湾社会追求政治正确的热情高于大陆,所以操弄一个政治议题更普遍,绿营在过去一方面批评马英九油价电价双涨,要求调低电价油价。随后又批评马英九要启用核电站,指核电站随时可能爆炸,要求非核家园,发动地方党部组织示威甚至喊出了用爱发电的口号。除了这种假议题之外,就是统独之争、对外关系了。两党都热衷于利用手下媒体机器造势,媒体完全不求证,直接伪造新闻。著名的“强国人鼎泰丰餐桌上撒尿,尿到小笼包蒸笼里,还要求服务员免费换菜”的假新闻曾经被炒的岛内尽人皆知。两党党媒热衷于此是因为议题往往是捆绑进行的。国民党等于亲中,所以要尽可能污名化中国,就可以打击亲中的国民党。反之在绿营支持者眼里,国民党也在尽可能污名化日本,打击民进党。
2.2.2大陆社会
在大陆社会公平问题依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工人利益与农民利益,缺乏有力的保护。工人在工业生产中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福利与薪酬无法维持他们过着稍为象样的生活。农民利益,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侵害,耕地被国家与商业团体人、工厂主征用时,农民获得的赔偿远低于应得标准。
政府官员的权力的取得与使用缺乏民意基础。基层与中层官员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任命为主的。权力使用缺乏民意机构必要的监督。政府开支不够透明。在大陆尤其是公民的文化与政治发展权利没得到有力的保护。缺乏公民参与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公平竞争上岗的途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正在酝酿中,何时得到执行,令人拭目以待。干部任命中的公示制度对权力的取得有着一种约束力,待聘用干部的公开答辩,令干部使用透明度有所加强。
人权方面,出版权正开始逐步放开,出版行为向商业行为回归,为人们的文化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网络上自由言论程度较高。但政治发展权利方面,限制尚多,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人发展。政党法与结社法规尚未单独制定出来。
两岸差异的启示与影响
《独裁者手册》的观点——政治家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尽可能维持以及延长他的统治,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只需要照顾好那些“在选举中,对他上台有决定性影响的人”。在中国大陆,全体成年公民是名义上的选举者,人大代表是有影响力的选举者。在台湾,这个群体却很大,是台湾1800万选民。民主虽然是普世价值,但也要操作得当才能为良政助攻,否则一旦沦为民粹,哪怕是一个标榜民主的地区或者国家,也无法逃脱劣政的魔爪。台湾政党之间不健康的恶性竞争关系,相互拆台,没有大局观使很多台湾人表示过对台湾政治的失望,这种失望不是说政党更替就有希望了,而是两边都失望,彻底的失望,“谁上来都一样,蓝绿都是一丘之貉”。对执政党的缺乏信任就容易导致执政党无论干什么都会被恶意揣测动机,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都特别擅长煽风点火,本来可能是善意的政策,经过社交媒体发酵,都变得面目可憎。民众开始对人不对事,政治正确掩盖了事实正确,为了反对而反对,意识形态压过了事实真相。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普罗大众的民主素养还有待提高,对民粹可能带来的问题缺乏防范意识,立场不够稳定,容易被媒体和情绪化演讲煽动而改变立场,对“集体的麻木”,“庸众的胜利”缺乏必要的警惕?
台湾马英九将“九二共识”这个视为自己政治生涯的功绩之一,而绿营对此基本上是不予理睬。李登辉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蔡英文始终不肯说出这四个字。“九二共识”大陆宣传的重点是在“一个中国”,而台湾理解的是“一中各表”。“一个中国”是所有大陆人的原则,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对中国大陆的社会和政治影响触及太深,所以“一个中国”也是政府绝对不能退让的态度。而台湾的年轻一代,已经几乎全都缺失中国认同感,蔡英文的执政也必将着力于提升台湾的“华人性”,降低其“中华性”。黄安,周子瑜事件,脸书表情包骂战等一系列事件,彻底揭开了两岸民众间的掩藏已久的矛盾,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随着民进党上台,两岸民间往来与交流、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但因台湾政治大环境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其热度可能会下降,规模可能会缩小。
当代大学生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形势与政策,思辨地思考问题,不盲目地受舆论的引导。为了维护和平统一我们首先能做的是保持现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自我完善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因为大陆的综合实力是两岸关系的最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
[1]朱磊.回望一起走过的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8年来成果显著[j].两岸关系,2016,05:31-34。
[2]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将持久伤害台湾前途[eb/ol]./2001-11-08/26/136894.html,2001-11-08/2013-12-20。
[3]台湾媒体指责陈水扁“正在制造台湾人民的悲哀”[eb/ol]./2002-08-04/26/208770.html,2002-08-04/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