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黄斑部中央凹部位易发生裂孔,其发病率一般为0.6%~0.7%。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视网膜玻璃体病科。
临床症状。
中心视力明显减退,平均视力为0.1,视野有中心暗点。
危害。
影响视力,严重者仅保留光感的残余视力。视网膜脱离引起眼内压降低,周边组织僵硬甚至机化,导致眼球萎缩,严重者可影响眼部和面部美观。
检查。
60d\90d透镜、裂隙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查、荧光血管造影等。
诊断。
根据视力明显减退等表现及裂隙灯结合60d\90d透镜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1.无视力减退和视网膜脱离时不需要治疗,可随诊观察。2.视力出现减退或伴视网膜脱离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愈性。
治疗后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
饮食建议。
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
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年龄31~87岁,平均66岁,95%为50岁以上。女性占67%~91%。单眼发病较多,双眼发病者约占12%。
病因。
与外伤、近视、炎症、日光等因素有关。
传播途径。
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中心视力下降,注视直线时有断开的感觉。2.黄斑中心或中心凹旁可见新月形、椭圆形或圆形发红的视网膜裂孔。3.视野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其他症状。
视物变形、视物模糊。
诊断依据。
1.患者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模糊。2.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视网膜裂孔处呈窗样缺损。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断裂或缺损。
治疗。
治疗方针。
无视力减退和视网膜脱离时不需治疗,可随诊观察。若出现视力减退,或伴视网膜脱离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中心视力。
手术治疗。
对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者,治疗采用眼内气体填塞或玻璃体切除术加气-液交换达到封闭裂孔,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预后情况。
多数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
日常护理。
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用眼过度。2.定期复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诊。3.对于存在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黄斑裂孔,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以及密切随诊检查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4.特发性黄斑裂孔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饮食调理。
术后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
其他注意。
定期复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诊。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黄斑部中央凹部位易发生裂孔,其发病率一般为0.6%~0.7%。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视网膜玻璃体病科。
临床症状。
中心视力明显减退,平均视力为0.1,视野有中心暗点。
危害。
影响视力,严重者仅保留光感的残余视力。视网膜脱离引起眼内压降低,周边组织僵硬甚至机化,导致眼球萎缩,严重者可影响眼部和面部美观。
检查。
60d\90d透镜、裂隙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查、荧光血管造影等。
诊断。
根据视力明显减退等表现及裂隙灯结合60d\90d透镜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1.无视力减退和视网膜脱离时不需要治疗,可随诊观察。2.视力出现减退或伴视网膜脱离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愈性。
治疗后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
饮食建议。
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
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年龄31~87岁,平均66岁,95%为50岁以上。女性占67%~91%。单眼发病较多,双眼发病者约占12%。
病因。
与外伤、近视、炎症、日光等因素有关。
传播途径。
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中心视力下降,注视直线时有断开的感觉。2.黄斑中心或中心凹旁可见新月形、椭圆形或圆形发红的视网膜裂孔。3.视野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其他症状。
视物变形、视物模糊。
诊断依据。
1.患者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模糊。2.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视网膜裂孔处呈窗样缺损。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断裂或缺损。
治疗。
治疗方针。
无视力减退和视网膜脱离时不需治疗,可随诊观察。若出现视力减退,或伴视网膜脱离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中心视力。
手术治疗。
对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者,治疗采用眼内气体填塞或玻璃体切除术加气-液交换达到封闭裂孔,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预后情况。
多数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
日常护理。
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用眼过度。2.定期复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诊。3.对于存在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黄斑裂孔,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以及密切随诊检查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4.特发性黄斑裂孔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饮食调理。
术后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
其他注意。
定期复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