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杂志。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央机关刊物之一。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在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新青年》11年的历程中,虽然存在着缺点,但它始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用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影响和培养了五四时期整整一代的革命者,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苦农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举行的一次武装革命。因其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故名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即无产阶级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推翻剥削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从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从1919年初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处理战后的世界问题。中国政府代表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提出了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正当要求。4月下旬,巴黎和会在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悍然决定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这个消息在中国人民中、首先是在知识界和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慨。5月4日,北京13所大学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集合,示威游行,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示威群众32人。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6月3日、4日,北京学生讲演团分赴全市各主要街道演讲,北洋军阀政府再次派出军警、马队进行镇压,逮捕大批爱国学生,更加激起全国各界的义愤。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加入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参加罢工的产业工人有六、七万人。上海商人举行罢市。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相继罢工。汉口、长沙、芜湖、南京、济南等地都有工人罢工。旅法华工也参加了拒签和约的斗争。对于以工人为主体的群众斗争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者和军阀政府感到恐慌。北洋军阀政府在6月间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的职务。6月28日,在全国各界群众和旅法华工、留学生及华侨的强大斗争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经过五四爱国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党史重大事件[朗读]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两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完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从1924年1月20日到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50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逻突然向南京路游行的大众开枪,引起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愤怒,全国各地有17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7.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
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进行武装起义。
9.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10.秋收起义八七会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作为中央特派人员赶往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11.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井冈山,创建党领导下的第一批农村革命依据地。
12.中共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1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届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14.红军反围剿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召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5.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
16.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7.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
18.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上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拘留蒋介石。
20.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
2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胜利。
22.《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明确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23.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到12月5日,八路军出动了一百多个团,打击了日军。
24.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抵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国民党袭击。
25.大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生产运动。
26.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春天,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27.通过《关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决议》。
28.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29.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议》。
30.土地制度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地法大纲》。
31.三战三战是辽沈战、淮海战、平津战。
32.7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7届二中全会。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议在北平召开。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两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完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从1924年1月20日到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50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逻突然向南京路游行的大众开枪,引起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愤怒,全国各地有17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7.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
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进行武装起义。
9.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10.秋收起义八七会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作为中央特派人员赶往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11.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井冈山,创建党领导下的第一批农村革命依据地。
12.中共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1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届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14.红军反围剿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召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5.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
16.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7.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
18.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上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拘留蒋介石。
20.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
2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胜利。
22.《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明确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23.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到12月5日,八路军出动了一百多个团,打击了日军。
24.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抵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国民党袭击。
25.大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生产运动。
26.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春天,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27.通过《关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决议》。
28.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29.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议》。
30.土地制度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地法大纲》。
31.三战三战是辽沈战、淮海战、平津战。
32.7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7届二中全会。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议在北平召开。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32年。
4月20日由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攻占福建漳州,俘敌一千六百余人,缴枪二千余支、飞机两架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并筹得大批经费。
1934年。
4月20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1945年。
4月20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着重批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错误;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系统地总结出合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的一整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地指出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它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为中共七大的召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1956年。
4月20日至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把全国范围的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以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
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此前,毛泽东多次提出,必须消灭血吸虫病。
1966年。
4月20日河南林县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为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奋战,1965年4月5日实现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红旗渠曾被誉为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
2013年。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习近平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并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胜利。
2016年。
4月20日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强调要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支撑。
2018年。
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4月20日由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攻占福建漳州,俘敌一千六百余人,缴枪二千余支、飞机两架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并筹得大批经费。
1934年。
4月20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1945年。
4月20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着重批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错误;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系统地总结出合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的一整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地指出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它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为中共七大的召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1956年。
4月20日至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把全国范围的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以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
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此前,毛泽东多次提出,必须消灭血吸虫病。
1966年。
4月20日河南林县红旗渠竣工通水典礼举行。为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奋战,1965年4月5日实现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红旗渠曾被誉为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
2013年。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习近平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并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胜利。
2016年。
4月20日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强调要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支撑。
2018年。
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1、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3、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2、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3、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1、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1911年10月。
直接目标:三民主义。
历史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提出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几大。
(1) 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十六大: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十七大: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5.内战。
爆发:重庆谈判破裂,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结束: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当军队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
6.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十月底武汉广州沦陷 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
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1938年11月到1945年6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
口号是苦撑待变。
战略反攻阶段:标志是1945年6月到九月 口号是对敌人的最后一战。
7.国共合作。
条件: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8.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核心。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1911年10月。
直接目标:三民主义。
历史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提出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几大。
(1) 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十六大: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十七大: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5.内战。
爆发:重庆谈判破裂,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结束: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当军队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
6.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十月底武汉广州沦陷 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
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1938年11月到1945年6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
口号是苦撑待变。
战略反攻阶段:标志是1945年6月到九月 口号是对敌人的最后一战。
7.国共合作。
条件: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8.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核心。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