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的中心是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幸福都是空谈。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作为我矿运输战线的员工,我的日常工作是把我矿员工进井的第一个安全关闭。
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我记得一句安全的话:你对违规说人情,事故对你一定不留情。因此,对所有入工人穿的工作服都要严格认真检查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口袋是否携带打火机和烟雾,各种资格证书是否携带齐全。对于穿化纤衣服和非法携带烟雾和打火机的员工,绝对不允许他们下井!并且不厌其烦地把利益关系告诉他们。
永远记住安全是对生命最有力的敬畏。为了我矿的安全生产,我坚持做安全守门员的职责。做好每天的安全门神!同时,为了广大工友的安全和家庭幸福,在我工作的十多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工作疏忽而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也获得了井口黑包公的美誉。
但煤矿生产伴随着安全警钟的长鸣。有些事故是不可预测的,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安全起见,工作时必须遵守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定能拥抱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明天。纵观多年的事故案例,血淋淋的事件背后充满了安全意识差,操作人员不注意,不小心,运气好。据说三年前我矿发生了一起机电维修事故:机电维修时,由于维修人员没有执行严格的停电闭锁和挂牌制度,在地下工升井时直接送电,一名维修人员的一只手卷入天轮,造成手掌多处骨折和皮肤撕裂损伤,给员工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影响他一生的痛苦和灾难,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工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除了让我们痛心和同情之外,更应该引以为戒!安全警钟长鸣,牢记安全。收紧安全弦,克服粗心大意的侥幸心理,加强安全学习,提高安全检查和安全讲解水平,让员工在安全检查中信服。永远把安全刻在心里。
在我矿安全生产的好消息中,有劳动模范和普通工人的辛勤工作,也有我们安全员的忠诚和奉献。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同伴的生命。珍惜生命更安全,珍惜生命更灿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总是牢记安全。从最基础、最简单的日常安全检查开始,做好工人生命的保护神。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关于安全生产月征文[朗读]
时间又进入了六月份了,一般来说四五六月份由于天气比较燥热人心也比较烦躁,所以四五六月份也是历来铁路发生事故比较频繁的月份,国家也把每年的六月份定位国家安全生产月,今年国家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公司生产,让安全意识更加深入员工心中,给旅客出行带来更加舒适、便捷、快速的服务。地铁三号线运营公司也大力弘扬安全意识,加大力度弘扬安全文化和普查安全隐患。例如在公司范围内挂安全警示语、张贴安全防范科普教育、领导不定期到一线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讲座;另外公司也给员工增加了很多精彩的业余活动如:建立摄影、书法等协会;举办篮球赛等让员工们通过这些来缓解压力和烦躁。这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安全意识在这潜移默化更深入了员工心中,保证了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第一线的乘务室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正线安全畅通;例如:1、些比较常见的故障切车门、重启vatc行常态化现场化模拟演练,保证每个司机都能准确快捷都处理这些故障;2、加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学习和考试,并不间断不定时的进行抽问和桌面演练,保证司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快速圆满的处理;3、加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度,通过视频抽查分析、领导上线检查、正线模拟夹物等。
安全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取决于我们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采用制度强压规范行为,采用规程左右行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安全的种子,收获幸福的生活!不是吗?只要把握好安全行为,就能让生活幸福快乐;如果把握不好,就能让生活黯淡、悲伤、不幸。
安全是一个概念。概念决定行动,概念指导行动。没有安全观念的人没有安全意识,会受到事故的攻击。比如有的把安全检查当成过不去,挑毛病,找茬,不把遵守规章制度当成工作的一部分,不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事故必然会发生,追求的好处也会成为泡沫。安全观念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只有时刻思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牢记安全理念,才能营造稳定和谐的氛围,才能实现安全的生活。
安全是一种态度。态度影响安全,态度促进安全。有些人对安全态度不正确,运气好,忽视安全制度,认为没那么严重,事故也不会发生。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是消极的,阳奉阴违,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要知道,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以中断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让生之中。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勤奋、细致、务实,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办事,检查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漏一个疑点,不漏一个死角,不漏一个细节,就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是一种责任。我们对自己、家庭、企业和他人负责。这种责任源于父母不厌其烦的唠叨,妻儿深情的期待,领导的反复叮嘱,同事友情的提醒,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有了这个责任,我们才能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保护别人不受伤害,才能真正理解责任比泰山更重要的深刻内涵。
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员工都要时刻问自己,安全行为是否规范?安全性强吗?安全态度坚决吗?安全责任心强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个个消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一个概念。概念决定行动,概念指导行动。没有安全观念的人没有安全意识,会受到事故的攻击。比如有的把安全检查当成过不去,挑毛病,找茬,不把遵守规章制度当成工作的一部分,不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事故必然会发生,追求的好处也会成为泡沫。安全观念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只有时刻思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牢记安全理念,才能营造稳定和谐的氛围,才能实现安全的生活。
安全是一种态度。态度影响安全,态度促进安全。有些人对安全态度不正确,运气好,忽视安全制度,认为没那么严重,事故也不会发生。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是消极的,阳奉阴违,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要知道,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以中断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让生之中。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勤奋、细致、务实,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办事,检查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漏一个疑点,不漏一个死角,不漏一个细节,就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是一种责任。我们对自己、家庭、企业和他人负责。这种责任源于父母不厌其烦的唠叨,妻儿深情的期待,领导的反复叮嘱,同事友情的提醒,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有了这个责任,我们才能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保护别人不受伤害,才能真正理解责任比泰山更重要的深刻内涵。
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员工都要时刻问自己,安全行为是否规范?安全性强吗?安全态度坚决吗?安全责任心强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个个消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安全的重要性。
我家就住在离铁路不远的地方。小时候,我常听妈妈说:“千万不可以去铁路上玩。”在潜意识里,我早已熟悉了这番话,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曾明白其中的道理。随着时间的脚步,我已渐渐长大,慢慢清楚了这句话的含义。与此同时,火车的速度也在连年提高,这句话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听妈妈说20年前,在我们这里曾发生了一起惨不忍睹的火车事故。当时有两个中在铁路上玩,他们坐在铁轨上聊得起劲,火车却在那时开了过来,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看到火车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只听见一声惨叫,现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听了这个事故,我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和伤感。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的呢?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对铁路的安全知识了解不深,缺乏这方面的学习,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不知道火车“来之快,去之也快”,才会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给亲人们带来了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痛,还有可能因此而影响火车的运行安全,危及成百上千的乘客的生命?
现在为了铁路沿线人们的安全,已经在铁路旁围上了栏杆,做起了一个个隧道,让人们能够安全的穿越铁路。可是我们应该仍旧绷紧安全这根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维护铁路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一种义务。这是一种保持铁路持续稳步发展的使命,一种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爱护铁路,让远方的游子平安回家,让每一个孩子重新投向父母的怀抱。
让我们共唱“铁路安全”这首歌,用行动唤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国家作贡献,也为自己,为他人的多添一份保障。
听妈妈说20年前,在我们这里曾发生了一起惨不忍睹的火车事故。当时有两个中在铁路上玩,他们坐在铁轨上聊得起劲,火车却在那时开了过来,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看到火车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只听见一声惨叫,现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听了这个事故,我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和伤感。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的呢?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对铁路的安全知识了解不深,缺乏这方面的学习,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不知道火车“来之快,去之也快”,才会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给亲人们带来了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痛,还有可能因此而影响火车的运行安全,危及成百上千的乘客的生命?
现在为了铁路沿线人们的安全,已经在铁路旁围上了栏杆,做起了一个个隧道,让人们能够安全的穿越铁路。可是我们应该仍旧绷紧安全这根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维护铁路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一种义务。这是一种保持铁路持续稳步发展的使命,一种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爱护铁路,让远方的游子平安回家,让每一个孩子重新投向父母的怀抱。
让我们共唱“铁路安全”这首歌,用行动唤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国家作贡献,也为自己,为他人的多添一份保障。
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每个人对这句话的内涵都有自己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通过一个故事,谈谈我的看法。
中国有个故事,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必须独自承担起取水的责任;两个和尚抬水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无法逃脱取水的责任;但是,三个和尚的时候,大家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互相推诿责任,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其实,三个和尚也可以有水吃。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新编了"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有三座庙,离河都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一开始轮流挑水,三人都很累,于是他们商量,咱们协作接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一段路,再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缸很快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三个小和尚被老和尚叫去,说庙里立个新规定,从今天起你们三个和尚都得去挑水,谁挑得多,晚饭就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少,晚上菜就减半或吃白饭。这样三个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就把水缸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打通所有竹节,连在一起做一个输水管道。第一个和尚负责往水桶里舀水,第二个和尚负责把水桶里的水灌到输水管道里,第三个和尚负责在庙里把水装到缸里,一会儿水就把水缸灌满了。这个办法叫"技术创新"。
如何实现从"三个和尚没水喝"。
转变到"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的新局面,厉教授归结了三个方面: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我看来,这些管理创新的共通之处就是: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责任。
三个和尚取水的管理尚需以承担责任作为纽带,现代化的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人员众多,机构错综复杂,更需要以责任作为黏合剂,调动内部各个组织机构的力量,配置所需的各种资源,变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各个部分相互支撑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成为承担安全责任的载体。
要想实现安全责任共同体,就需要一套特定的机制来传递责任。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系统地决定各个岗位的责任边界,以岗位来确定安全责任的大小、范围;建立责任传递机制,实行责任分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书等载体,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无论什么人,也无论他的身份、学识、资历,只要他在某一个岗位,他就应该承担这个岗位分内的安全责任?
否则,安全责任如果仅仅是在名义上承担责任,安全标语、口号还在墙上,安全管理制度、规程还在桌面上,这不能说企业已经承担起安全责任了。在主体责任面前,仅仅拥有责任意识是不够的,愿意承担和能够承担,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构建责任体系,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就不会落实到位,这种情况下谈落实主体责任,无疑是在开空头支票、建空中楼阁。
落实主体责任,根本在敢于担当。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本质上就是要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班组、岗位切实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齐抓共管,通过积极探索技术、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企业内部必须具备钢筋铁骨才能承担起这泰山般的责任,只有建立以安全责任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每个岗位都承担起具体明确的安全责任,不让安全责任出现缺失,安全管理的基础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实现。
中国有个故事,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必须独自承担起取水的责任;两个和尚抬水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无法逃脱取水的责任;但是,三个和尚的时候,大家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互相推诿责任,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其实,三个和尚也可以有水吃。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新编了"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有三座庙,离河都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一开始轮流挑水,三人都很累,于是他们商量,咱们协作接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一段路,再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缸很快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三个小和尚被老和尚叫去,说庙里立个新规定,从今天起你们三个和尚都得去挑水,谁挑得多,晚饭就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少,晚上菜就减半或吃白饭。这样三个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就把水缸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打通所有竹节,连在一起做一个输水管道。第一个和尚负责往水桶里舀水,第二个和尚负责把水桶里的水灌到输水管道里,第三个和尚负责在庙里把水装到缸里,一会儿水就把水缸灌满了。这个办法叫"技术创新"。
如何实现从"三个和尚没水喝"。
转变到"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的新局面,厉教授归结了三个方面: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我看来,这些管理创新的共通之处就是: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责任。
三个和尚取水的管理尚需以承担责任作为纽带,现代化的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人员众多,机构错综复杂,更需要以责任作为黏合剂,调动内部各个组织机构的力量,配置所需的各种资源,变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各个部分相互支撑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成为承担安全责任的载体。
要想实现安全责任共同体,就需要一套特定的机制来传递责任。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系统地决定各个岗位的责任边界,以岗位来确定安全责任的大小、范围;建立责任传递机制,实行责任分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书等载体,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无论什么人,也无论他的身份、学识、资历,只要他在某一个岗位,他就应该承担这个岗位分内的安全责任?
否则,安全责任如果仅仅是在名义上承担责任,安全标语、口号还在墙上,安全管理制度、规程还在桌面上,这不能说企业已经承担起安全责任了。在主体责任面前,仅仅拥有责任意识是不够的,愿意承担和能够承担,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构建责任体系,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就不会落实到位,这种情况下谈落实主体责任,无疑是在开空头支票、建空中楼阁。
落实主体责任,根本在敢于担当。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本质上就是要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班组、岗位切实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齐抓共管,通过积极探索技术、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企业内部必须具备钢筋铁骨才能承担起这泰山般的责任,只有建立以安全责任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每个岗位都承担起具体明确的安全责任,不让安全责任出现缺失,安全管理的基础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