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余还自西广,道番禺,乃得见之。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注以黄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尝定而不倾。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割截冠緌,使敌无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胜负一分,死生即异。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食矣。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滨死也。斗鸡之法,约为三间。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 番人之斗鸡又乃甚焉,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柄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盖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歹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注〕[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用芥肩金距之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还自西广,道番禺道: 取道。
b.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数: 方法。
c.以其每斗屡滨死也滨: 接近。
d.斗鸡之法,约为三间间: 疏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鸡之产番禺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注以黄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头欲竖而小/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盖金距取胜于其始/教以慎于接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利用读者急于破解古书难题的心理,开篇就具体介绍了“芥肩金距”之技,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表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
b.作者叙番禺人酷好斗鸡,表现有四:其一,鸡“特鸷劲善斗”,以见鸡训练有素。其二,饲养有法。其三,热衷观斗。其四,斗打有术。
c.番禺人斗鸡时会在鸡距上装上金属的薄刃,鸡奋击之时,有时能断敌之头。
d.《斗鸡》一文深刻地指出了鸡之斗实是人之斗,包含了作者对斗鸡这一现象的深沉的思考,其中有对鸡的怜悯,对斗鸡的厌恶,也有对小人的怨愤,对历史的反思。
(4)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②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
(5)用“/”给下面文句断句。
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答案:
(1)d
(2)b
(3)a
(4)①步子缓慢,观察目标,不轻举妄动.看上去就像个木头做的鸡.这样的斗鸡,每次打斗都一定取胜.。
②转着圈找机会用嘴啄对方的腋下,因为有芥末籽能迷住对方斗鸡的眼,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取胜.。
(5)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解答】(1)d句子译为:约定中间有三次休息.间:间隔,间隙.。
(2)a.定语后置标志/取独;b.介词,用;c.连词,并列/连词,因果;d.介词,在/介词,引进行为动作对象,无意义.。
(3)a “开篇就具体介绍…之技”错,开篇并没有介绍解释“芥肩金距”之技,无中生有.。
(4)①徐步,步子缓慢;耽视,观察.译为:步子缓慢,观察目标,不轻举妄动.看上去就像个木头做的鸡.这样的斗鸡,每次打斗都一定取胜.。
②以,因为;眯,迷住;用以,用…来.译为:转着圈找机会用嘴啄对方的腋下,因为有芥末籽能迷住对方斗鸡的眼,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取胜.。
(5)句子译为:季平子、郈昭伯两个人斗鸡,季平子把芥子捣为细粉,播散于鸡翼上,郈昭伯都把雄鸡全副武装.季平子生气,在郈昭伯的宫里里的鸡中,加了芥子粉,暂且礼让他.所以郈昭伯也怨恨季平子.根据意思“季平子、郈昭伯两个人斗鸡”,断出“季平子、郈昭伯两个人斗鸡”.句子主语“季氏”“郈氏”“平子”前停顿.“且”“故”连词,承接上一句,在其前停顿.句子断为: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村官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朗读]
资产结构分析。
资产结构分析。
项目。
2014/12/31。
2015/12/31。
2016/12/31。
2017/12/31。
2018/12/31。
2019/12/31。
2020/12/31。
金融资产。
118%。
174%。
162%。
146%。
126%。
168%。
142%。
长期股权投资。
0%。
0%。
0%。
0%。
2%。
7%。
8%。
经营资产。
-19%。
-75%。
-62%。
-46%。
-28%。
-75%。
-50%。
格力电器的经营资产占比是负的,这是由于公司的营运资本为巨大的负数导致的,各项资产的占比总体来看维持的相对比较稳定。
资产结构分析。
项目。
2014/12/31。
2015/12/31。
2016/12/31。
2017/12/31。
2018/12/31。
2019/12/31。
2020/12/31。
金融资产。
118%。
174%。
162%。
146%。
126%。
168%。
142%。
长期股权投资。
0%。
0%。
0%。
0%。
2%。
7%。
8%。
经营资产。
-19%。
-75%。
-62%。
-46%。
-28%。
-75%。
-50%。
格力电器的经营资产占比是负的,这是由于公司的营运资本为巨大的负数导致的,各项资产的占比总体来看维持的相对比较稳定。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要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是历史新变革。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就是相对于过去,“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而推动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集中体现在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
二是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三个意味着”可以理解为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是历史新使命。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因此,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宏伟目标,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四是时代新思想。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源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具有问题意识,逻辑严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言之,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时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
五是谋划新征程。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新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地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今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从2035年到2050年,应动员和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
一是历史新变革。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就是相对于过去,“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而推动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集中体现在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
二是历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三个意味着”可以理解为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是历史新使命。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因此,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宏伟目标,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四是时代新思想。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源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具有问题意识,逻辑严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要言之,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时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
五是谋划新征程。要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新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地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从今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从2035年到2050年,应动员和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
姓名:分数:
【填空】: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2、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辛亥革命。
3、 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革命领导权不同。
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中国国民党一大 成功召开。
5、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事件是 南昌起义。
6、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7、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遵义 会议上。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 战略防御 、 相持 、 反攻 三个阶段。
9、 1941 年,毛泽东应彭真之请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
10、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1、《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人民民主专政。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3、“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 1966 年 5 月到 1976 年 10 月。
14 、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6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
17、 中共 十七届五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8、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 支部,坚持 个别吸收 的原则。
19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一般为 一 年。
20、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满必须由 本人 向 党组织 提出转正申请。
21、发展党员,必须由 两 名 正式 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
22、党的纪律处分有 警告 、 严重警告 、 撤销党内职务 、 留党察看 、 开除党籍。
【 多选 】:
23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的是( abd )。
a 、毛泽东 b 、何叔衡 c 、李大钊 d 、邓恩铭。
24、下列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的是( abd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平江起义 d 、广州起义。
25、下列各项中,与周恩来有关的有( bd )。
a 、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 、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d 、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6、“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的“对峙”概念是( abc )。
a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进行战争。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基本终止。
c 、土地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特征。
d 、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使国共关系破裂。
27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有( bc )。
a 、罗荣桓 b 、杨靖宇 c 、周保中 d 、马占山。
28、从 1942 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下列属于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的是( abd )。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机会主义以整顿作风。
d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bcd )。
a 、独立自主 b 、发展进步势力。
c 、争取中间势力 d 、孤立顽固势力。
30 、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有( bc )。
a 、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 、通过《共同纲领》。
c 、确定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d 、选举产生政务院总理、副总理。
31、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内经济条件有( ad )。
a 、国家财政经济明显好转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d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和科技成就有( abc )。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c 、大庆油田建成 d 、葛洲坝水里工程建成。
33 、 1979 年,邓小平提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abcd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4、“文化大革命”为我们留下的教训是( bd )。
a 、要警惕修正主义的思想倾向。
b 、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c 、应该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
d 、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和制度。
35 、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2 年中共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 abcd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 、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 、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36 、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表明( ad )。
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c 、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 、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37、中共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 bcd )协调拉动转变。
a 、生产 b 、消费。
c 、投资 d 、出口。
38、下列属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的有( abcd )。
a 、民主法治 b 、公平正义。
c 、安定有序 d 、充满活力。
【 判断 】:
39、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党正式成立之前(×) 之后。
4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纲领(√)。
41、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42 、在抗美援朝前,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946 年 8 月 6 日 下午 5 时,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时提出的观点。
43、“三面红旗”指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三面红旗是指: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富农的政策是:彻底消灭富农。(×)。
采取逐步消灭的政策。
45、在四项基本原则中,核心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6、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47、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 单选 】:
4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d )的矛盾。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c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 d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49、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 b )。
a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力量太强大。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 、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会议道路。
d 、必须进行革命武装斗争。
50、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c )年。
a 、 1911 b 、 1914。
c 、 1915 d 、 1917。
5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b )。
a 、封建主义的寿终正寝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 d 、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
52、 1920 年 8 月,最先在( b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武汉。
53、在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 c )。
a 、孙中山 b 、蔡和森。
c 、李大钊 d 、毛泽东。
5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以联俄、联共和( a )的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的新三民主义。
a 、扶助农工 b 、反对军阀。
c 、反对封建主义 d 、联合农民阶级。
55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采取的形式是( b )。
a 、党外合作 b 、党内合作。
c 、建立新的组织形式 d 、没有组织形式。
5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 c )。
a 、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b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c 、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d 、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
57、下列事件中,与周恩来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 、南昌起义、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中美正式建交。
b 、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
c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重庆谈判、中美正式建交。
d 、广州起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58 、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在江西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 c )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a 、团 b 、营。
c 、连 d 、排。
59、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c )。
a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b 、以城市工人为主义的革命战争。
c 、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d 、农村包围城市。
60、( a )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壮烈的一战,此战后,中央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a 、湘江战役 b 、乌江之战。
c 、飞夺泸定桥 d 、四渡赤水。
6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b )。
a 、国共之间的矛盾 b 、国民党同中国民主同盟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62、标志红军二万去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c )。
a 、红军穿越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b 、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c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63、长征胜利地跨越了( c )个省,中央红军的总行程达 2.5 万里以上。
a 、 10 b 、 11。
c 、 12 d 、 13。
64、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件。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件。
65、 1939 年底到 1940 初,毛泽东先后发表( d )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整顿党的作风》。
c 、《论联合政府》 d 、《 <共产党人 >发刊词》。
66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b )。
a 、刘少奇 b 、王稼祥。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67、在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c )。
a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b 、进行游击战。
c 、大生产运动 d 、整风运动。
68 、把( d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a 、列宁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69、日本政府被迫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1945 年的( b )。
a 、 8 月 8 日 b 、 8 月 15 日。
c 、 9 月 2 日 d 、 9 月 9 日。
70 、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名称是( b )。
a 、民主的统一战线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大革命的统一战线 d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71、东北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对下列城市的解放,其先后顺序应是( c )。
a 、长春、沈阳、锦州 b 、锦州、沈阳、长春。
c 、锦州、长春、沈阳 d 、沈阳、锦州、长春。
72、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 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c )。
a 、攻坚战 b 、游击战。
c 、运动战 d 、阵地战。
7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 )。
a 、指出了当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c 、提出了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d 、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74、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 b )。
a 、 1949 年 10 月 b 、 1951 年 10 月。
c 、 1951 年 11 月 d 、 1953 年 1 月。
7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 d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a 、党的建设 b 、党的领导。
c 、群众路线 d 、统一战线。
7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c )。
a 、国歌 b 、临时国歌。
c 、代国歌 d 、会歌。
77、 1950 年,我国开展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b )。
a 、抗美援朝运动 b 、整风运动。
c 、镇压反革命运动 d 、土地革命运动。
78、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成就最突出的行业是( c )。
a 、交通运输业 b 、商业。
c 、农业 d 、工矿业。
79、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是( a )。
①原有外交关系有效 ②遵循平等互利原则。
③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④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8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 c )。
a 、董必武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林伯渠。
8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b )。
a 、 1949 年 -1954 年 b 、 1953 年 -1957 年。
c 、 1952 年 -1956 年 d 、 1954 年 -1958 年。
82 、 1958 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 )。
a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b 、专家治厂。
c 、业务第一 d 、效益第一。
83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始于 20 世纪( b )。
a 、 60 年代末 b 、 70 年代初。
c 、 80 年代初 d 、 80 年代末。
84、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倡导组织了数次统一战线,下列有关其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组建的原因是敌强我弱 b 、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c 、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d 、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
85、 1976 年,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b )。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一月革命” d 、《二月提纲》。
86、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 a )。
a 、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
c 、拨乱反正。
d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 )。
a 、农村 b 、城市。
c 、沿海地区 d 、内地。
88、 1979 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
c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9、党中央作出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的重大决策( 1985 年把特区改为经济特区)是在( c )年。
a 、 1978 年 b 、 1979 年。
c 、 1980 年 d 、 1981 年。
90 、标志着我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b )。
a 、《关于我党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 、《关于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9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属于( b )省。
a 、福建、江苏 b 、广东、福建。
c 、浙江、广东 d 、浙江、江苏。
92、( b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a 、 1988 年 12 月 b 、 1989 年 6 月。
c 、 1989 年 12 月 d 、 1990 年 6 月。
93、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 d )。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四大。
94、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主题是:高举( b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改革开放。
95、( c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即 wto 第 143 个成员。
a 、 2000 年 12 月 1 日 b 、 20xx 年 11 月 11 日。
c 、 20xx 年 12 月 11 日 d 、 20xx 年 12 月 30 日。
96、新中国建立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基本含义是( c )。
a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农业投入问题、农产品加工问题。
b 、农产品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问题。
c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
d 、农村医疗、农村住房、农村教育。
97、“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多次阐述过的一个重要思想,其首次提出是在( b )。
a 、 1999 年 12 月 b 、 2000 年 2 月。
c 、 2000 年 12 月 d 、 20xx 年 2 月。
9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
a 、密切联系群众。
b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 、掌握国家政权。
99、按照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 b )番。
a 、一 b 、两。
c 、三 d 、四。
100、 20xx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 c )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a 、 40 年 b 、 50 年。
c 、 60 年 d 、 70 年。
101 、 20xx 年 7 月 1 日,( b )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铁路全长 1956 公里,最高点海拔 5072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
a 、川藏铁路 b 、青藏铁路。
c 、兰新铁路 d 、成渝铁路。
102 、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第一次将( a )写入党章。
a 、科学发展观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转变,gdp 总值跃居世界( a )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0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b )。
a 、社会和谐 b 、改革开放。
c 、市场经济 d 、小康社会。
105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
a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快更好发展 b 、改变目前我们的发展模式。
c 、深化改革开放 d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6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 b )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深化改革 d 、科学发展。
107、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c )的攻坚时期。
a 、积极发展速度和机构调整 b 、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政治体制改革。
【填空】: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2、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辛亥革命。
3、 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革命领导权不同。
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中国国民党一大 成功召开。
5、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事件是 南昌起义。
6、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7、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遵义 会议上。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 战略防御 、 相持 、 反攻 三个阶段。
9、 1941 年,毛泽东应彭真之请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
10、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 淮海 、 平津 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1、《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人民民主专政。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3、“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 1966 年 5 月到 1976 年 10 月。
14 、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6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
17、 中共 十七届五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8、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 支部,坚持 个别吸收 的原则。
19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一般为 一 年。
20、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满必须由 本人 向 党组织 提出转正申请。
21、发展党员,必须由 两 名 正式 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
22、党的纪律处分有 警告 、 严重警告 、 撤销党内职务 、 留党察看 、 开除党籍。
【 多选 】:
23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的是( abd )。
a 、毛泽东 b 、何叔衡 c 、李大钊 d 、邓恩铭。
24、下列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的是( abd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平江起义 d 、广州起义。
25、下列各项中,与周恩来有关的有( bd )。
a 、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 、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d 、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6、“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的“对峙”概念是( abc )。
a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进行战争。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基本终止。
c 、土地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特征。
d 、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使国共关系破裂。
27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有( bc )。
a 、罗荣桓 b 、杨靖宇 c 、周保中 d 、马占山。
28、从 1942 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下列属于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的是( abd )。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机会主义以整顿作风。
d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bcd )。
a 、独立自主 b 、发展进步势力。
c 、争取中间势力 d 、孤立顽固势力。
30 、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有( bc )。
a 、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 、通过《共同纲领》。
c 、确定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d 、选举产生政务院总理、副总理。
31、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内经济条件有( ad )。
a 、国家财政经济明显好转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d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和科技成就有( abc )。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c 、大庆油田建成 d 、葛洲坝水里工程建成。
33 、 1979 年,邓小平提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abcd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4、“文化大革命”为我们留下的教训是( bd )。
a 、要警惕修正主义的思想倾向。
b 、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c 、应该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
d 、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和制度。
35 、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2 年中共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 abcd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 、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 、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36 、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表明( ad )。
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c 、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 、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37、中共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 bcd )协调拉动转变。
a 、生产 b 、消费。
c 、投资 d 、出口。
38、下列属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的有( abcd )。
a 、民主法治 b 、公平正义。
c 、安定有序 d 、充满活力。
【 判断 】:
39、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党正式成立之前(×) 之后。
4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纲领(√)。
41、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42 、在抗美援朝前,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946 年 8 月 6 日 下午 5 时,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时提出的观点。
43、“三面红旗”指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三面红旗是指: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富农的政策是:彻底消灭富农。(×)。
采取逐步消灭的政策。
45、在四项基本原则中,核心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6、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47、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 单选 】:
4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d )的矛盾。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c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 d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49、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 b )。
a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力量太强大。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 、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会议道路。
d 、必须进行革命武装斗争。
50、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c )年。
a 、 1911 b 、 1914。
c 、 1915 d 、 1917。
5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b )。
a 、封建主义的寿终正寝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 d 、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
52、 1920 年 8 月,最先在( b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武汉。
53、在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 c )。
a 、孙中山 b 、蔡和森。
c 、李大钊 d 、毛泽东。
5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以联俄、联共和( a )的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的新三民主义。
a 、扶助农工 b 、反对军阀。
c 、反对封建主义 d 、联合农民阶级。
55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采取的形式是( b )。
a 、党外合作 b 、党内合作。
c 、建立新的组织形式 d 、没有组织形式。
5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 c )。
a 、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b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c 、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d 、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
57、下列事件中,与周恩来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 、南昌起义、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中美正式建交。
b 、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
c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成功、重庆谈判、中美正式建交。
d 、广州起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
58 、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在江西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 c )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a 、团 b 、营。
c 、连 d 、排。
59、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c )。
a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b 、以城市工人为主义的革命战争。
c 、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d 、农村包围城市。
60、( a )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壮烈的一战,此战后,中央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a 、湘江战役 b 、乌江之战。
c 、飞夺泸定桥 d 、四渡赤水。
6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b )。
a 、国共之间的矛盾 b 、国民党同中国民主同盟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62、标志红军二万去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c )。
a 、红军穿越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b 、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c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63、长征胜利地跨越了( c )个省,中央红军的总行程达 2.5 万里以上。
a 、 10 b 、 11。
c 、 12 d 、 13。
64、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件。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件。
65、 1939 年底到 1940 初,毛泽东先后发表( d )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整顿党的作风》。
c 、《论联合政府》 d 、《 <共产党人 >发刊词》。
66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b )。
a 、刘少奇 b 、王稼祥。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67、在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c )。
a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b 、进行游击战。
c 、大生产运动 d 、整风运动。
68 、把( d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a 、列宁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69、日本政府被迫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1945 年的( b )。
a 、 8 月 8 日 b 、 8 月 15 日。
c 、 9 月 2 日 d 、 9 月 9 日。
70 、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名称是( b )。
a 、民主的统一战线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大革命的统一战线 d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71、东北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对下列城市的解放,其先后顺序应是( c )。
a 、长春、沈阳、锦州 b 、锦州、沈阳、长春。
c 、锦州、长春、沈阳 d 、沈阳、锦州、长春。
72、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 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c )。
a 、攻坚战 b 、游击战。
c 、运动战 d 、阵地战。
7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 )。
a 、指出了当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c 、提出了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d 、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74、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 b )。
a 、 1949 年 10 月 b 、 1951 年 10 月。
c 、 1951 年 11 月 d 、 1953 年 1 月。
7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 d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a 、党的建设 b 、党的领导。
c 、群众路线 d 、统一战线。
7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c )。
a 、国歌 b 、临时国歌。
c 、代国歌 d 、会歌。
77、 1950 年,我国开展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b )。
a 、抗美援朝运动 b 、整风运动。
c 、镇压反革命运动 d 、土地革命运动。
78、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成就最突出的行业是( c )。
a 、交通运输业 b 、商业。
c 、农业 d 、工矿业。
79、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是( a )。
①原有外交关系有效 ②遵循平等互利原则。
③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④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8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 c )。
a 、董必武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林伯渠。
8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b )。
a 、 1949 年 -1954 年 b 、 1953 年 -1957 年。
c 、 1952 年 -1956 年 d 、 1954 年 -1958 年。
82 、 1958 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 )。
a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b 、专家治厂。
c 、业务第一 d 、效益第一。
83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始于 20 世纪( b )。
a 、 60 年代末 b 、 70 年代初。
c 、 80 年代初 d 、 80 年代末。
84、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倡导组织了数次统一战线,下列有关其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组建的原因是敌强我弱 b 、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c 、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d 、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
85、 1976 年,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b )。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一月革命” d 、《二月提纲》。
86、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 a )。
a 、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
c 、拨乱反正。
d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 )。
a 、农村 b 、城市。
c 、沿海地区 d 、内地。
88、 1979 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
c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9、党中央作出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的重大决策( 1985 年把特区改为经济特区)是在( c )年。
a 、 1978 年 b 、 1979 年。
c 、 1980 年 d 、 1981 年。
90 、标志着我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b )。
a 、《关于我党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 、《关于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9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属于( b )省。
a 、福建、江苏 b 、广东、福建。
c 、浙江、广东 d 、浙江、江苏。
92、( b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a 、 1988 年 12 月 b 、 1989 年 6 月。
c 、 1989 年 12 月 d 、 1990 年 6 月。
93、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 d )。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四大。
94、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主题是:高举( b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改革开放。
95、( c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即 wto 第 143 个成员。
a 、 2000 年 12 月 1 日 b 、 20xx 年 11 月 11 日。
c 、 20xx 年 12 月 11 日 d 、 20xx 年 12 月 30 日。
96、新中国建立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基本含义是( c )。
a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农业投入问题、农产品加工问题。
b 、农产品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问题。
c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
d 、农村医疗、农村住房、农村教育。
97、“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多次阐述过的一个重要思想,其首次提出是在( b )。
a 、 1999 年 12 月 b 、 2000 年 2 月。
c 、 2000 年 12 月 d 、 20xx 年 2 月。
9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
a 、密切联系群众。
b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 、掌握国家政权。
99、按照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 b )番。
a 、一 b 、两。
c 、三 d 、四。
100、 20xx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 c )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a 、 40 年 b 、 50 年。
c 、 60 年 d 、 70 年。
101 、 20xx 年 7 月 1 日,( b )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铁路全长 1956 公里,最高点海拔 5072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
a 、川藏铁路 b 、青藏铁路。
c 、兰新铁路 d 、成渝铁路。
102 、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第一次将( a )写入党章。
a 、科学发展观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转变,gdp 总值跃居世界( a )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0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b )。
a 、社会和谐 b 、改革开放。
c 、市场经济 d 、小康社会。
105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
a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快更好发展 b 、改变目前我们的发展模式。
c 、深化改革开放 d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6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 b )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深化改革 d 、科学发展。
107、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c )的攻坚时期。
a 、积极发展速度和机构调整 b 、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政治体制改革。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支撑伟大“中国梦”。梦想作为人类的基本精神活动,必然有精神因素作为内在动力源泉。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中外历史,大凡在世界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崛起和发展的道路上,都会迸发出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源自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统,迸发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追梦复兴的历程,彰显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崛起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大气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源泉。
与华夏文明一样,中国精神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对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疆域空间的认同与守护意识,对民族独立、自由、尊严、发展的历史责任意识。及至近代,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备受西方列强蹂躏欺凌的时候,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鲜明,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一面旗帜。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经过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以抗日战争胜利为标志,中华民族完成了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性转折,继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历史,创建了全新的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重新挺起了脊梁,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新的时代精神呼之欲出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新的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这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标志,创新精神同样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尤其是封建社会末期,我们也曾闭关锁国、抱残守缺,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苦难。而当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精神大解放,并在中国精神中汇入改革创新这一最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质,就立即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正能量,成为引领中国腾飞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价值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在多样化思潮交锋中谋求最大共识?面对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完成艰巨繁重的社会转型与改革攻坚任务?这些,都更加凸显信念凝聚与精神支柱的极端重要性。同时,物质上强大起来的中国,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傲然挺立的中国精神,本是“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作为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情感,是集合民族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最深厚的思想政治基础。今天,我们面对全球化浪潮下来自外部的种种风险挑战,面对社会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面对各种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靠什么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实现“中国梦”?仍然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有效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并使之转化为报国奉献的实际行动,就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内和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懈怠,一些人甚至昏昏然陶醉于“盛世”,缺乏应有的忧患与进取精神,这是很危险的。离实现现代化越近,我们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解决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问题,舍改革创新,别无他途,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精神的力量源于信仰的忠诚。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旗帜,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灵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它的实践特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大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中国梦”乘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展翅飞翔。
与华夏文明一样,中国精神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对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疆域空间的认同与守护意识,对民族独立、自由、尊严、发展的历史责任意识。及至近代,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备受西方列强蹂躏欺凌的时候,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鲜明,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一面旗帜。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经过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以抗日战争胜利为标志,中华民族完成了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性转折,继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历史,创建了全新的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重新挺起了脊梁,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新的时代精神呼之欲出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新的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这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标志,创新精神同样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尤其是封建社会末期,我们也曾闭关锁国、抱残守缺,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苦难。而当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精神大解放,并在中国精神中汇入改革创新这一最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质,就立即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正能量,成为引领中国腾飞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价值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在多样化思潮交锋中谋求最大共识?面对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完成艰巨繁重的社会转型与改革攻坚任务?这些,都更加凸显信念凝聚与精神支柱的极端重要性。同时,物质上强大起来的中国,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傲然挺立的中国精神,本是“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作为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情感,是集合民族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最深厚的思想政治基础。今天,我们面对全球化浪潮下来自外部的种种风险挑战,面对社会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面对各种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靠什么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实现“中国梦”?仍然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有效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并使之转化为报国奉献的实际行动,就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内和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懈怠,一些人甚至昏昏然陶醉于“盛世”,缺乏应有的忧患与进取精神,这是很危险的。离实现现代化越近,我们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解决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问题,舍改革创新,别无他途,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精神的力量源于信仰的忠诚。弘扬中国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旗帜,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灵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它的实践特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大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中国梦”乘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