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以中枢性原因最为常见,常用治疗方法为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和起始剂量,注意对出入量的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配合控制饮水量,可以避免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市面上治疗尿崩症最有效的药物是去氨加压素。其常见的副作用有:疲劳、头痛、恶心和胃痛;治疗过程中若限制水分摄入,则有可能导致水潴留,并有伴发症状,如血压升高、血钠降低、体重增加等。去氨加压素的升压效果非常明显,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合理饮水、记录饮水量和小便量,并监测血压。
先天性尿崩症的患者多为儿童,儿童一般体重较轻,血压也较低,用药时需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控制到儿童可以1~2小时去厕所一次即可,不可以过分要求小便次数在每天3~4次,药物剂量大有引起水中毒的风险。儿童可出现神情紧张、眼睛发胀、周身不适时需警惕血压是否升高。密切监视和严密随访是尿崩症患儿家长必须要做到的,如实向医生反映近期病情变化,定期查电解质,针对药物副作用轻重进行加药减药,即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不过,通常情况下,去氨加压素的副作用会随着身体对药的适应性增加以及药量的减少而逐渐消失。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如何避免药物治疗尿崩症的副作用[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