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其次为膜性增殖性肾炎。iga肾病中不少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该病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人可出现肉眼血尿。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曾有人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hbv相关性肾炎的肾病综合征,在减少尿蛋白上虽有时可获短期效果,但多数无效,这可能与hbv相关性肾炎多为膜性肾病或膜增殖性肾炎有关。而激素治疗却可促进hbv的复制而加重病情,故此药需慎用。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试用抗病毒治疗,如α干扰素、阿糖腺苷及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等,用药后有时可观察到hbv复制转阴,某些病例肾病亦随之好转。这些药物尚需进一步研究。应注意此类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无环鸟苷大剂量使用时还有肾毒性。因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即与乙肝病毒在肾脏的直接感染及乙肝病毒抗原启动的免疫复合物有关,故可使用干扰素与强的松同时治疗。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怎样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