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是涪陵长江中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旧时常有白鹤栖集于此,相传北魏尔朱真人在此跨鹤仙去而得名。题刻始刻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文字165段,石鱼18尾,观音、仕女图共2尊,白鹤1只。白鹤梁题刻记录了从唐代至今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长江历史枯水资料,是世界上开始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现存信息最为丰富的古代枯水水文石刻,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其刻鱼为尺、设标记水的观测方法,在世界各大河流域中是独一无二的。人们通过观察鱼眼与水位线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气候变化情况,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由此总结出“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规律。白鹤梁题刻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对于长江流域的内河航运、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三峡大坝、葛洲坝的修建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
历史上,每逢水枯石鱼现,整个涪州城万人空巷,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人们登临白鹤梁,感恩天地、祈愿丰年,或怀古颂今、记事抒情,成为当地特有的民俗。白鹤梁题刻多为名人题记,篆、隶、楷、行、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其中尤以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朱昂、吴革、晁公武、王士祯等700余名达官显贵的题名,其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于一体,素有“水下碑林”之美誉。
白鹤梁题刻集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堪称中华文化的宝库。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两次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再次列入更新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峡工程兴建时,为了保护白鹤梁题刻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十年漫长的论证,最终采用了中国工程院葛修润院士的“无压容器”保护方案,在原址上修建“水下博物馆”。“无压容器”的设计方案,向世人昭示了三峡大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文明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凝结着当代人的创新 创造,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白鹤梁题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范例。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白鹤娘的艺术价值[朗读]
白鹤梁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年代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近代14段、年代不详者7段。在题刻中有石鱼雕刻18尾、白鹤雕刻1幅、观音及人物线刻3幅。这些题刻,依形就势,体态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
人文集萃,体现了题刻的历史价值。白鹤梁题刻中现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上至朝中重臣,下至地方官吏,又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在此的题留,记录了由唐代至现代1000多年的重要史迹。其中具较高史学价值的有黄庭坚题记、王士桢石鱼记、朱昂题诗记等。
石鱼水文,体现了题刻的科学价值。白鹤梁题刻在唐代就创立了以“石鱼”为枯水水位标志的观察方法,该方法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经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在世界水文观察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称,其最早的枯水题刻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因而被誉为我国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古代水文站。
镌刻生辉,体现了题刻的艺术价值: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隶、豪、楷、行、草皆备,还有巴思巴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其中首推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所书“元符庚辰涪翁来”,该款题刻再现了黄庭坚晚年卓绝的书法艺术境界。虽寥寥七字,漫不经意处,却见书风,其架构险峻奇崛,笔法苍劲老辣,体势挺拔,纵横舒展,其他值得称道的作品楷书有《陈似题名》,刚中见柔,有颜貌柳骨之风。篆书有《姚觐元题名》,铁线流畅,刚柔兼济,有邓石如遗风。隶书有《李公玉题名》。白鹤梁题刻是书画艺术与镌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了轻重、增损、曲直、避让等多种表现方法,破峰之处亦清晰可见。同时,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它们或诗或文,记事,抒情,怀古,内容极为丰富。所以题刻群又有“水中碑林”之称。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至巫山段,以涪陵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枯水题刻及题刻群共有七处,以重庆朝天门灵石题刻最早,据记载始于汉代。始于五代的有江北鱼嘴题刻,始于宋代的有云阳龙脊石题刻、丰都龙床石题刻、巴南迎春石题刻,始于明代的有江津莲花石题刻,始于民国的有奉节“水落至此’碑。据调查,该文物类型国内仅长江中上游地区川江段最集中,最具代表性,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区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无论在历史、科学、艺术各方面均有极高的价值。
而文物专家认为以白鹤梁题刻为首的川江枯水段题刻的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是研究长江中上游地区水文、水利、农业、气象、航运等方面的重要科学史料。二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由宋至近代各书体演变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三是川江地区人文地理、民俗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四是三峡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文集萃,体现了题刻的历史价值。白鹤梁题刻中现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上至朝中重臣,下至地方官吏,又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在此的题留,记录了由唐代至现代1000多年的重要史迹。其中具较高史学价值的有黄庭坚题记、王士桢石鱼记、朱昂题诗记等。
石鱼水文,体现了题刻的科学价值。白鹤梁题刻在唐代就创立了以“石鱼”为枯水水位标志的观察方法,该方法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经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在世界水文观察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称,其最早的枯水题刻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因而被誉为我国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古代水文站。
镌刻生辉,体现了题刻的艺术价值: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隶、豪、楷、行、草皆备,还有巴思巴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其中首推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所书“元符庚辰涪翁来”,该款题刻再现了黄庭坚晚年卓绝的书法艺术境界。虽寥寥七字,漫不经意处,却见书风,其架构险峻奇崛,笔法苍劲老辣,体势挺拔,纵横舒展,其他值得称道的作品楷书有《陈似题名》,刚中见柔,有颜貌柳骨之风。篆书有《姚觐元题名》,铁线流畅,刚柔兼济,有邓石如遗风。隶书有《李公玉题名》。白鹤梁题刻是书画艺术与镌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了轻重、增损、曲直、避让等多种表现方法,破峰之处亦清晰可见。同时,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它们或诗或文,记事,抒情,怀古,内容极为丰富。所以题刻群又有“水中碑林”之称。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至巫山段,以涪陵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枯水题刻及题刻群共有七处,以重庆朝天门灵石题刻最早,据记载始于汉代。始于五代的有江北鱼嘴题刻,始于宋代的有云阳龙脊石题刻、丰都龙床石题刻、巴南迎春石题刻,始于明代的有江津莲花石题刻,始于民国的有奉节“水落至此’碑。据调查,该文物类型国内仅长江中上游地区川江段最集中,最具代表性,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区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无论在历史、科学、艺术各方面均有极高的价值。
而文物专家认为以白鹤梁题刻为首的川江枯水段题刻的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是研究长江中上游地区水文、水利、农业、气象、航运等方面的重要科学史料。二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由宋至近代各书体演变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三是川江地区人文地理、民俗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四是三峡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