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
以违约行为造成后果的程度,可分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两种。
1.根本违约。
所谓根本违约,又称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根本违约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形:(1)卖方不交付货物、延迟交货或交货不符或所有权有瑕疵构成根本违反合同;(2)卖方声明他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交货义务;(3)在买方给予的宽限期届满后仍不履行合同。根据《公约》的规定,构成根本违约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首先,必须存在违反合同的事实,这是构成根本违约的前提条件。其次,违反合同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是实质性的,即实际上剥夺了受害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最后,违反合同的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没有理由不预见到会产生这种严重后果。其中“预见到”要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认定“预见到”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主观标准是指事后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就能知道,如果违约就会产生这种严重后果。客观标准是指不管违约方如何否定订约时这种严重后果的可预见性,只要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能预见违约会产生这种严重后果。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卖方延迟7天交货一般不会给买方造成严重损失,以至构成根本违约。但在下列拟制的案例中,延迟7天交货却是一种根本违约。美国a公司从外国b公司进口一批冻火鸡,以供应圣诞节市场。因此货物必须在圣诞节以前运到美国。为此合同规定卖方应在9月底以前装船。但是,卖方未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装船,一直推迟到10月7日才装船。结果这批冻火鸡到达美国时圣诞节已过了一个星期,市场上火鸡出现滞销。a公司损失惨重。在这个案例中,因为时间对买方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b公司应该知道延迟7天交货的严重后果,既然该严重后果是可预见的。公司的延迟交货行为已构成根本违约。
2.非根本违约。
与根本违约相对应的是非根本违约,又称为非根本违反合同,它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但尚未给对方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情形。凡是违约行为后果没有构成根本违约的都属于非根本违反合同的行为。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法律问答
- 答案列表
违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类型1[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