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张某某,92岁,天津市滨海新区人,育有五个子女,一女已经去世,现有四个子女: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刘某丁。几年前,张某某因子女赡养问题曾起诉到法院,经法院判决后,张某某的四位子女采取了每两个月轮流赡养的方式。但是现在,三女儿刘某丙患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继续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大女儿刘某甲住在东北,之前每年回来履行赡养义务,现在,因患糖尿病、心脏病,右胳膊长期掉环,也不能履行之前轮流赡养老人的安排。为此,四位当事人为今后采取什么方式赡养老人而发生争议,找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寻求帮助?
【调解过程】。
收到调解申请后,调委会选派专业调解老年人纠纷的调解员主持调解。因本案是家庭纠纷,且当事人众多,调解工作做的好更有利于整个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调解员仔细分析案情,对四位当事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分别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刘某丙只是暂时不能赡养老人,刘某丙的丈夫孙某表示愿意出资赡养老人,待刘某丙病好后可继续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大女儿刘某甲经济状况不太好,且没有自己的住房,刘某甲提议可将老人接回东北赡养或者送到养老院赡养,但是关于出资问题,表示每月最多只能出200元。儿子刘某乙提出,还是按照以前轮流赡养照顾老人,该他赡养时就将老人接回家中,不同意出资,也不同意给老人另行租房居住。儿子刘某丁,坚持租房赡养老人,不同意将老人接回自己家。老人的四个子女虽然都称愿意尽赡养义务但是却持有四种观点还各不退让,面对着老人赡养的需要和四位当事人存在的实际困难,调解员本着公平、公正、照顾老人生活的原则,对各方提出的赡养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适合于四个人共同赡养的方法。
赡养纠纷的调解与其他类型案件的调解相比一般比较繁琐,因为老人的四个子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调解仅仅是口舌劝阻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矛盾纠纷的调处导入法治轨道,将孝道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给当事人,依法依理依情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员首先向老人的四个子女讲解我国赡养义务的法律条文:《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不赡养老人不仅是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接着,调解员又与四个子女从传统孝道上进行沟通,使他们认识到赡养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更能为下一辈做出一种榜样,在家庭中传递孝道和亲情的力量,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
这场家庭纠纷的焦点是寻找一种能够让当事人达成共识的方式赡养老人,调解员调查了解到老人女儿刘某甲和刘某丙照顾老人场所困难的客观性,及条件相对较好、有住房的儿子刘某丁等客观条件,把能提供住房与能提供人力以及老人工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主动做刘某丁的工作,从刘某丁处打开缺口,提供照顾老人的居所,并协调刘某甲代替刘某丙患病期间来照顾老人,设计方案协调房租及人力补偿来平衡各方不同诉求,依据四个子女的经济、住房、距离老人远近等综合因素,最终为达成赡养协议打下基础。
在调解中调解员充分运用了法与德相结合的教育和疏导方法,一次调解不成又再次做工作,用真诚和耐心打动了当事人,使当事人认识到了不赡养老人是可耻的,是社会道德所不能允许的,调解员不断与各方沟通协调,设计各种赡养方案。历经一个月之久的反复调解,老人与子女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一起家庭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调解结果】。
为了明确每个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再发生争执,在调解员的主持下,达成了赡养老人协议:
一、赡养方式确认为当事人轮流赡养两个月,原则上轮到谁赡养就将老人接回自己家,并且,享有该两个月老人工资所有权。
二、轮到刘某丙赡养的两个月,因刘某丙处于患病期,不能将老人接回自己家赡养,此期间安排老人居住在刘某丁处,刘某丙向刘某丁支付两个月房租(按每月500元房租计算),并由姐姐刘某甲代替刘某丙照顾这两个月,老人这俩月工资亦归刘某甲所有。
三、老人现有存款放在刘某乙名下保管,此款为老人办理后事专款专用,不得随意处分。
【案例点评】。
主持此次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擅长化解老年人纠纷,不仅调解工作经验丰富,其年龄也和当事人相仿,调解劝导更有亲和力,更能与当事人产生共鸣。此案中调解员一方面普法育人,用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以法服人,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充分运用了法与德相结合的教育和疏导,兼用换位思考的办法,使子女认识到赡养老人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更是道德和美德的传承,是用身体力行为下一代言传身教,延续孝道这种中华传统美德。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架桥梁,是调解员用温暖的言语,化解亲人间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民调解工作,也是一堂法治课,是调解员用通俗的话语,阐释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人民调解工作,还是一扇文明橱窗,是调解员用亲切的语言,将“真、善、美、孝、德”等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文明,传递给群众,促进辖区的稳定和谐。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法律问答
- 答案列表
天津市滨海新区张某某与刘某甲等四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