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暑期档一向是各类商业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的暑期档,院线迎来了一部让人震撼激荡的电影——集结一众当红硬汉明星,让他们流血流汗硝烟中嘶吼激战;全新视角的英雄史诗商业巨制,拥有胜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般真实残酷的不可思议的火爆场景;是一部战争巨制,在整部影片中,音乐赋予了电影更为激荡的艺术气质,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柔情,用豪迈而富有生命的音律谱写了湘江战役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样史诗级的音乐,出自外表优雅美丽、温柔似水的居文沛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用音乐震摄心魂……6月29日,英雄史诗级巨制电影《血战湘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主演保剑锋、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乐总监居文沛出席了“高品质硬口碑”的“强悍”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心得。
赞美、荣誉、大奖……让居文沛同时也深深思考着一个深刻的艺术命题:如何用音乐、用表演,去传递自己对于战争与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短暂,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无限的。杰出的战争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战争场景的残烈,更呈现深刻的人性,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种极致的爆发,艺术家要以不同的哲学思考来呈现。”无论是早已被奉为经典的《辛德勒名单》,还是情怀与视觉双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xx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都注入了艺术家对生命与人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来会将内心的哲思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在不同形态的作品中。
有人说,颜值可以以一敌十,集作曲、演戏等多领域才能于一身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也有人说,这样优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颗不输男儿志的心!或许这就是居文沛多变迷一般的艺术魅力所在。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血战湘江观后感[朗读]
2月18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带着最近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来到陆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红一师”举行放映活动,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陆军第六十五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叶青、八一电影制片厂生产部主任李天印及河北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史建伟、张家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莉等领导一起出席了放映活动。
《血战湘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功勋,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前,习主席视察陆军第六十五军集团军时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称赞。82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年后,官兵们又协助八一厂参加了反映湘江战役的影片《血战湘江》。该部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
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着眼泪。放映一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主席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主席视察该部时曾组织战士召开座谈会的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主席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发扬红34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
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时间,专门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著名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
河北省委对影片《血战湘江》高度重视,省委常委、部长田向利亲自派有关领导参加影片在“红一师”的放映活动。同时,田向利专门向省委书记赵克志作了汇报。赵克志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迅速联系八一厂调看影片《血战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将对影片《血战湘江》在全省发行工作做出部署。
负责影片《血战湘江》宣传发行的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为这次放映活动作了大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银幕厂连夜赶制了一块10米长的大银幕,厂长苏演亲自带车从安徽专程送到放映现场。
《血战湘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功勋,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前,习主席视察陆军第六十五军集团军时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称赞。82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年后,官兵们又协助八一厂参加了反映湘江战役的影片《血战湘江》。该部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
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着眼泪。放映一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主席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主席视察该部时曾组织战士召开座谈会的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主席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发扬红34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
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时间,专门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著名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
河北省委对影片《血战湘江》高度重视,省委常委、部长田向利亲自派有关领导参加影片在“红一师”的放映活动。同时,田向利专门向省委书记赵克志作了汇报。赵克志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迅速联系八一厂调看影片《血战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将对影片《血战湘江》在全省发行工作做出部署。
负责影片《血战湘江》宣传发行的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为这次放映活动作了大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银幕厂连夜赶制了一块10米长的大银幕,厂长苏演亲自带车从安徽专程送到放映现场。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电影《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们铿锵有力的、以生命写下的誓言。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被业内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国气派的战争大片。11月27日,该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相比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实现了较大突破。湘江一战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过去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较少触及,《血战湘江》使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战争场景真实惨烈,敌我双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更突出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据介绍,影片共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饰演毛主席的王霙说,虽然他已经在很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对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这次仍然与过去不一样。“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个特别叱咤风云又经常无能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个忍辱负重、服从中央的毛主席,还是一个生活化、有血性、鲜活的毛主席。”他说,陈力导演在现场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着拐杖走路的戏曾经拍了11条,骑马也不用替身,演员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确、最贴切的感觉。
饰演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保剑锋说,这是他参与过的最惨烈的一部电影,自己从没有想过会出演这样一个一直在枪林弹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开那么多次的枪,而且一直在奔跑着,带领战士们往前冲。“这个角色的核心就是4个字:忠诚坚定。这是个神圣而伟大的角色。”。
陈力曾成功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一直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这次她接受新挑战,拍摄了战争片。她说,从开始拍摄起,就想把这部影片拍成接地气、有质感的片子,否则不会让今人感动。影片是在悲怆的氛围中创作的,演员们吃了很多苦,始终处于战争中的直观状态。影片的战争场面拍摄也没有使用流行的三维、绿布,演员们全部在现场真实拍摄。绿布前的拍摄要靠想象,没有真实场景的刺激,而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个细胞都是张开的,做梦都在翻滚。
“我们用生命拍了一部电影。拍完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运,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知道生命价值在哪儿,今天的幸福在哪儿。”她说。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相比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实现了较大突破。湘江一战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过去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较少触及,《血战湘江》使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战争场景真实惨烈,敌我双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更突出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据介绍,影片共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饰演毛主席的王霙说,虽然他已经在很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对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这次仍然与过去不一样。“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个特别叱咤风云又经常无能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个忍辱负重、服从中央的毛主席,还是一个生活化、有血性、鲜活的毛主席。”他说,陈力导演在现场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着拐杖走路的戏曾经拍了11条,骑马也不用替身,演员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确、最贴切的感觉。
饰演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保剑锋说,这是他参与过的最惨烈的一部电影,自己从没有想过会出演这样一个一直在枪林弹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开那么多次的枪,而且一直在奔跑着,带领战士们往前冲。“这个角色的核心就是4个字:忠诚坚定。这是个神圣而伟大的角色。”。
陈力曾成功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一直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这次她接受新挑战,拍摄了战争片。她说,从开始拍摄起,就想把这部影片拍成接地气、有质感的片子,否则不会让今人感动。影片是在悲怆的氛围中创作的,演员们吃了很多苦,始终处于战争中的直观状态。影片的战争场面拍摄也没有使用流行的三维、绿布,演员们全部在现场真实拍摄。绿布前的拍摄要靠想象,没有真实场景的刺激,而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个细胞都是张开的,做梦都在翻滚。
“我们用生命拍了一部电影。拍完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运,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知道生命价值在哪儿,今天的幸福在哪儿。”她说。
《血战湘江》是一曲红军将士理想之美、信仰之美、精神之美的悲壮颂歌。“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无论是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还是林大哥和他的三个儿子等普通战士,抑或是陈树湘率领的为保证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而牺牲的几千名红三十四师将士,哪一个不是为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
《血战湘江》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怀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战争中付出了牺牲生命的代价!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富强的中国社会。
《血战湘江》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怀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战争中付出了牺牲生命的代价!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富强的中国社会。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是哭着将其看完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裁缝,他的四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炸弹,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毫不犹豫。
炸弹炸向两人。那一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只听那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为父亲戴正军帽,两人在深情对视中离世。
朱德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在决定渡湘江时,派去十八师到达枫树脚,可痛心的是,十八师的战士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震撼,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还有作战中的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
其实,我深感痛心的是,结束时电影屏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国红军由86000人,锐减为30000人。
看着战场上的中国人短兵相接,自相残杀,那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曾以为“浴血奋战”“血流成河”都是些夸张性的词,只是用来描述战场上的残忍,可是,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经看到的历史,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对此,我仅仅以为是一个小错误,对于伤亡人数也仅是个数字,当看到战场上子弹满天飞,毛泽东面对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我能深切地体会到。
百姓们都深信“跟着毛主席不死”,而毛泽东却为让无数百姓的儿女有去无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们长在红旗下,正是每位战士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一切。这一次,我明白了“中国站起来了”的深切含义。
是的,中国站起来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裁缝,他的四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炸弹,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毫不犹豫。
炸弹炸向两人。那一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只听那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为父亲戴正军帽,两人在深情对视中离世。
朱德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在决定渡湘江时,派去十八师到达枫树脚,可痛心的是,十八师的战士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震撼,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还有作战中的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
其实,我深感痛心的是,结束时电影屏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国红军由86000人,锐减为30000人。
看着战场上的中国人短兵相接,自相残杀,那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曾以为“浴血奋战”“血流成河”都是些夸张性的词,只是用来描述战场上的残忍,可是,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经看到的历史,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对此,我仅仅以为是一个小错误,对于伤亡人数也仅是个数字,当看到战场上子弹满天飞,毛泽东面对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我能深切地体会到。
百姓们都深信“跟着毛主席不死”,而毛泽东却为让无数百姓的儿女有去无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们长在红旗下,正是每位战士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一切。这一次,我明白了“中国站起来了”的深切含义。
是的,中国站起来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