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我们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扎实推进四个方面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一、学习贯彻重要精神,坚定法治理想信念
把深刻领会党的xx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落实到审判执行的每一件案件中,切实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二、抓紧抓实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抓好审判执行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全面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和长远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强化多元解纷实效,加快“两个一站式”建设
加快建设智慧,方便群众诉讼。建立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
“一站式”诉讼服务。畅通群众纠纷解决渠道,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推进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调解联动,非诉讼和诉讼对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化解纠纷功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大格局,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院,确保公平正义
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管理,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认真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实打实、硬碰硬”,真抓真改,做到改彻底、改到位。以xxxx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大整顿为契机,对内开展司法整顿活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以廉洁司法确保公正司法。
各位代表,xxxx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县法院将主动担当、狠抓落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为构建xx发展新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xxx周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关于党课: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朗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经济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把握好这一原则,把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点。构建新发展格局,首要的是把扩大内需搞好。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循环,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目标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了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总体看,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渠道还不畅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市场竞争无序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域价格尚未理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流动仍受到多方面限制。“十四五”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部署。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探索。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围绕这一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入“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中,可见党和国家一如既往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要补齐农业经济发展全局中薄弱环节的短板,不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把化解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工作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解决可能产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推动城市群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看到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新型城镇化还面临着城镇化效率不高、城镇化包容性不强、城镇化可持续性不足等方面问题。《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增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为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建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把握好这一原则,把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点。构建新发展格局,首要的是把扩大内需搞好。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循环,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目标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了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总体看,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渠道还不畅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市场竞争无序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域价格尚未理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流动仍受到多方面限制。“十四五”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部署。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探索。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围绕这一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入“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中,可见党和国家一如既往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要补齐农业经济发展全局中薄弱环节的短板,不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把化解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工作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解决可能产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推动城市群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看到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新型城镇化还面临着城镇化效率不高、城镇化包容性不强、城镇化可持续性不足等方面问题。《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增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为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建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今天在座的都是党员同志,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该如何提升历史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激发“正能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此,我送给大家六个字:爱国、奋斗、奉献。具体来说:
一、要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生长、释放能量。它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砥砺前行的精神依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xx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看到一个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墨笔字时,讲起了自己从小听“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屈原的诗句,高度评价了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他曾在2016年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奔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也曾两个月内两次前往卢沟桥,在抗战纪念馆内的英烈环廊仔细查找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
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使命,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个人与国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如果个人理想脱离了国家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如果国家发展离开了个人努力,就会流于空谈、失去根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最美奋斗者”林巧稚,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全身心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为“最美奋斗者”,才能让个人梦随中国梦一起璀璨、一起光彩。
(二)要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同一切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歪曲祖国发展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要把爱国主义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要把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立足民族”是强调爱国主义在自身的民族性,而“面向世界”则是把爱国主义这一情感提升到更宽广的层次。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世界秩序调整、国家实力消长、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拓展着爱国主义的视野和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就是要积极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要把不懈奋斗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基
近期我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7年的新年贺词,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提倡不懈奋斗精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提到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民。”2015年指出:“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2016年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梳理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2017年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8年的金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9年提到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今年贺词指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可以说,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一饭一蔬,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农民;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便捷舒适的出行,离不开司乘人员的坚守岗位;守护岁月静好,离不开用生命和热血筑牢安全“防线”的消防员和军人们……生活因奋斗而更精彩,正是因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首先,我们从五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内涵。一是接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接力奋斗既指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二是共同奋斗。共同奋斗,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一起努力奋斗。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三是顽强奋斗。顽强奋斗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指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五是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xx中共一大会址和xx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有每一名党员终身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党员为之奋斗。对于我们在座的党员同志来说,不懈奋斗就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远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要脚踏实地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质方面的。坚持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入手,补齐短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团结一致而奋斗。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各方面的团结,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从本职岗位入手,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打破小部门、小圈子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头、攻难关,以团结激发更大奋斗动力,实现更大进步。
(四)要敢于斗争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敢于斗争要从内外两个层面入手,对内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同顽瘴痼疾做斗争;对外要敢于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同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外部势力做斗争,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在斗争中彰显奋斗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推动更大发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奋斗。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魄力,但这是不懈奋斗的必经过程。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顽瘴痼疾制约着发展进步,还有很多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影响和制约着奋斗的成效。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要把牺牲奉献摆在关键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奉献的经典传说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面对人类灾难,挺身而出、补天救世的传说;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用数年时间在华夏大地驯服洪水的经历;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决心子子孙孙挖山开路、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经典名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奉献的赞美。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杨善洲、沈浩、郭明义、邹碧华、南仁东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也无一不体现着奉献。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有6位亲人牺牲。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土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土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
可以说,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具体做到: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奉献。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偏离方向,奉献就没有动力,也不能持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每个中国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共产党员更应该作为积极参与者,要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份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于终身奉献。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和进步,都不会忘乎所以、感到飘飘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退缩萎摩、感到惶惶然;无论面对哪些腐蚀和诱惑,都不会丢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们的世界并不总是太平,我们的社会并不全都美好,越是这样,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国情怀,越需要执着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间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已的信念。他在离开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时心里想的是,今后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领袖树立理想的风范,我们要时时感知、深刻体会,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
(二)用绝对忠诚的本色诠释奉献。忠诚是奉献的应有之义,讲奉献必须讲忠诚。这种忠诚,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从古至今,忠诚都是好品德,我们今天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忠诚加上“绝对”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纯洁,没有丝毫杂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xx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面对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视,一一列数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这淘沙,淘的就是忠诚不忠诚。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落实、来检验?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怀彰显奉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讲奉献,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简朴最能涵养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俭以养德、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抗战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感叹。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一个人光环多不等于价值大,默默无闻不等于价值小。正如毛主席当年评价张思德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他是不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滴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这份淡泊,我们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四)用科学完善的机制激励奉献。一个人的奉献,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与社会环境特别是身边环境有关。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来倡导奉献、支持奉献、保障奉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奉献,在义与利、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等关系的对待和处理上以身作则,形成有困难有危险“跟我上”、有名誉有利益“我先让”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讲奉献的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奉献精神天天见、奉献人物聚身边”的良好局面。要更好发挥干部考核选拔“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奉献与收获成正比。
一、要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生长、释放能量。它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砥砺前行的精神依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xx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看到一个学生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墨笔字时,讲起了自己从小听“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屈原的诗句,高度评价了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他曾在2016年一下飞机,就驱车一个半小时奔赴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也曾两个月内两次前往卢沟桥,在抗战纪念馆内的英烈环廊仔细查找张自忠、左权、杨靖宇等抗日名将的名字。
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内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虽然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使命,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个人与国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如果个人理想脱离了国家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如果国家发展离开了个人努力,就会流于空谈、失去根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最美奋斗者”林巧稚,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全身心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事实证明,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成为“最美奋斗者”,才能让个人梦随中国梦一起璀璨、一起光彩。
(二)要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同一切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歪曲祖国发展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要把爱国主义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四)要把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立足民族”是强调爱国主义在自身的民族性,而“面向世界”则是把爱国主义这一情感提升到更宽广的层次。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世界秩序调整、国家实力消长、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拓展着爱国主义的视野和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又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就是要积极地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要把不懈奋斗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基
近期我梳理了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到今年连续7年的新年贺词,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提倡不懈奋斗精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14年提到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民。”2015年指出:“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2016年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梳理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2017年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8年的金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9年提到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今年贺词指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可以说,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一饭一蔬,离不开辛勤耕耘的农民;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便捷舒适的出行,离不开司乘人员的坚守岗位;守护岁月静好,离不开用生命和热血筑牢安全“防线”的消防员和军人们……生活因奋斗而更精彩,正是因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首先,我们从五个维度来解析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内涵。一是接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接力奋斗既指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二是共同奋斗。共同奋斗,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一起努力奋斗。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三是顽强奋斗。顽强奋斗就要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四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指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五是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xx中共一大会址和xx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有每一名党员终身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党员为之奋斗。对于我们在座的党员同志来说,不懈奋斗就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远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要脚踏实地而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当前,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质方面的。坚持不懈奋斗,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入手,补齐短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服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三)团结一致而奋斗。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各方面的团结,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从本职岗位入手,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打破小部门、小圈子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头、攻难关,以团结激发更大奋斗动力,实现更大进步。
(四)要敢于斗争而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敢于斗争要从内外两个层面入手,对内要敢于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同顽瘴痼疾做斗争;对外要敢于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同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外部势力做斗争,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在斗争中彰显奋斗精神,取得斗争胜利,推动更大发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奋斗。刮骨疗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气和魄力,但这是不懈奋斗的必经过程。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顽瘴痼疾制约着发展进步,还有很多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影响和制约着奋斗的成效。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以只争朝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要把牺牲奉献摆在关键位置,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之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勇于付出,留下了许多关于奉献的经典传说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面对人类灾难,挺身而出、补天救世的传说;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用数年时间在华夏大地驯服洪水的经历;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决心子子孙孙挖山开路、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经典名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人们对奉献的赞美。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杨善洲、沈浩、郭明义、邹碧华、南仁东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也无一不体现着奉献。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有448万名党员,而此前为革命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党员就达370多万名。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有6位亲人牺牲。南京雨花台,当年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烈土有近10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1519人。全国共有29万多座无名烈土墓,安葬了78万多名无名烈士。
可以说,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做无私奉献的“排头兵”,具体做到: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奉献。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偏离方向,奉献就没有动力,也不能持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每个中国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共产党员更应该作为积极参与者,要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份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自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于终身奉献。有了这份信念,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和进步,都不会忘乎所以、感到飘飘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退缩萎摩、感到惶惶然;无论面对哪些腐蚀和诱惑,都不会丢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们的世界并不总是太平,我们的社会并不全都美好,越是这样,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国情怀,越需要执着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间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已的信念。他在离开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时心里想的是,今后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领袖树立理想的风范,我们要时时感知、深刻体会,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
(二)用绝对忠诚的本色诠释奉献。忠诚是奉献的应有之义,讲奉献必须讲忠诚。这种忠诚,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从古至今,忠诚都是好品德,我们今天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忠诚加上“绝对”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纯洁,没有丝毫杂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xx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面对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视,一一列数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这淘沙,淘的就是忠诚不忠诚。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落实、来检验?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怀彰显奉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讲奉献,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简朴最能涵养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俭以养德、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抗战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的感叹。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一个人光环多不等于价值大,默默无闻不等于价值小。正如毛主席当年评价张思德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看他是不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滴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这份淡泊,我们才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四)用科学完善的机制激励奉献。一个人的奉献,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与社会环境特别是身边环境有关。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来倡导奉献、支持奉献、保障奉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奉献,在义与利、公与私、苦与乐、得与失进与退等关系的对待和处理上以身作则,形成有困难有危险“跟我上”、有名誉有利益“我先让”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讲奉献的先进团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奉献精神天天见、奉献人物聚身边”的良好局面。要更好发挥干部考核选拔“指挥棒”作用,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奉献与收获成正比。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清晰擘画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系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新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工作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有幸处在奋进的新时代,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人生坐标、奋进目标,我们的人生才能精彩出彩,才能在5年、15年回头看时无怨无悔?
要胸怀大局,定准自己的位子。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胸怀大局全局,方位才能定得准,人生才能行稳致远。全会立足两个大局,深入分析国际国内深刻复杂环境,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全面系统谋划,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特别是许多目标任务,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可期可盼、有奔头有干劲。作为年轻干部,身处奋进的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在时代的横纵坐标中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与时代共奋进,争做“十四五”时期的实干者、奋进者,跑好历史接力棒。
要坚定执着,走稳自己的路子。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形成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充分诠释了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当前,大疫情碰上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确保永远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上。
要奋进拼搏,办好自己的事情。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的制胜法宝。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发展”“创新”“人民”“改革”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方向切口,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效。要立足岗位,发扬工匠精神,履职尽责,精益求精,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用奋斗成就人生,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螺丝钉”。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会精神博大精深,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学习永远在路上,用学习力提升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担当作为。
要胸怀大局,定准自己的位子。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胸怀大局全局,方位才能定得准,人生才能行稳致远。全会立足两个大局,深入分析国际国内深刻复杂环境,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全面系统谋划,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特别是许多目标任务,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可期可盼、有奔头有干劲。作为年轻干部,身处奋进的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在时代的横纵坐标中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与时代共奋进,争做“十四五”时期的实干者、奋进者,跑好历史接力棒。
要坚定执着,走稳自己的路子。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形成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充分诠释了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当前,大疫情碰上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确保永远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上。
要奋进拼搏,办好自己的事情。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的制胜法宝。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发展”“创新”“人民”“改革”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方向切口,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效。要立足岗位,发扬工匠精神,履职尽责,精益求精,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用奋斗成就人生,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螺丝钉”。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会精神博大精深,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学习永远在路上,用学习力提升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担当作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经济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把握好这一原则,把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点。构建新发展格局,首要的是把扩大内需搞好。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循环,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目标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了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总体看,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渠道还不畅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市场竞争无序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域价格尚未理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流动仍受到多方面限制。“十四五”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部署。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探索。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结果。党的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围绕这一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入“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中,可见党和国家一如既往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要补齐农业经济发展全局中薄弱环节的短板,不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把化解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工作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解决可能产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推动城市群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看到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新型城镇化还面临着城镇化效率不高、城镇化包容性不强、城镇化可持续性不足等方面问题。《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增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为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建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把握好这一原则,把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点。构建新发展格局,首要的是把扩大内需搞好。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循环,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目标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了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总体看,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渠道还不畅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市场竞争无序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域价格尚未理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素流动仍受到多方面限制。“十四五”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部署。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探索。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结果。党的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围绕这一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入“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中,可见党和国家一如既往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要补齐农业经济发展全局中薄弱环节的短板,不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把化解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工作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解决可能产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推动城市群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看到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新型城镇化还面临着城镇化效率不高、城镇化包容性不强、城镇化可持续性不足等方面问题。《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增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为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建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