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得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到了小寒这一天,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但还不到最冷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就叫做“小寒”。但实际上呢,不论是民间的俗语,还是现代的气候数据统计都证明,多数情况下小寒才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比如民谚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过十八天正是小寒前后。而从1951年以来的温度统计显示,有42%的年份小寒比大寒更冷,有34%的年份两者不分上下,大寒更冷的年份只有24%。这可能就给很多人带来疑惑:既然小寒更冷,那么为甚叫做“小”寒呢?这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个是古人没有现在这种量化温度的办法,所以界定寒冷程度的时候更多的是靠体感。小寒的时候,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度可能尚可。但到了大寒,人们都已经“冻透了”,所以感觉起来更冷一些。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气温南北差异的缘故。毕竟咱们现在说温度一般都是讲全国平均温度,但其实没有几个人是生活在全国平均温度里的吧?南方和北方,最冷时节基本上要差个一旬左右,有些地方大寒就是最冷的时节,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最后一个原因,咱觉得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小寒、大寒,说的可能本来就不是温度,而是地表上冻的程度。就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小雪、大雪不一定下雪,而是指下雪的可能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地表上冻,那自然要有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考虑古人的认知方式,既然没有一个量化的温度标准,体感温度这事儿个体差异又比较大,那么选择都能看到的,比较直观的地冻程度来界定一下节气,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一个是古人没有现在这种量化温度的办法,所以界定寒冷程度的时候更多的是靠体感。小寒的时候,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度可能尚可。但到了大寒,人们都已经“冻透了”,所以感觉起来更冷一些。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气温南北差异的缘故。毕竟咱们现在说温度一般都是讲全国平均温度,但其实没有几个人是生活在全国平均温度里的吧?南方和北方,最冷时节基本上要差个一旬左右,有些地方大寒就是最冷的时节,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最后一个原因,咱觉得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小寒、大寒,说的可能本来就不是温度,而是地表上冻的程度。就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小雪、大雪不一定下雪,而是指下雪的可能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地表上冻,那自然要有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考虑古人的认知方式,既然没有一个量化的温度标准,体感温度这事儿个体差异又比较大,那么选择都能看到的,比较直观的地冻程度来界定一下节气,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