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故:精神病人并不能同等于无行为能力,只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是无行为能力人,即便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作为限制行为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最高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故:精神病患者所立遗嘱时具有行为能力的遗嘱有效。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故:精神病人并不能同等于无行为能力,只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是无行为能力人,即便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作为限制行为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最高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故:精神病患者所立遗嘱时具有行为能力的遗嘱有效。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