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包头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包财〔2019〕174号)文件要求,旗县区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按此次调研要求,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面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共需求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等现实困境,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青山区立足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明确职责、统筹规划、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
一是设立机构充实力量,实施“全员”抓绩效机制。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预算股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指导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各业务股室负责审核、批复部门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等工作,绩效股负责对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实施再评价等,形成由预算股牵头,各股室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齐抓共管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管理架构,全面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设立了专门绩效管理机构,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具体组织指导全区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健全制度做好遵循,促进绩效管理规范化。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青山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包头市青山区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包头市青山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包头市青山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包头市青山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办法》、《包头市青山区预算绩管理问责办法》等办法和细则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青山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宣传绩效理念入心,强化业务培训提智。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深入、系统的学习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绩效运用水平。先后参加自治区财政厅绩效管理和监督局、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邀请的专家对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深度学习,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精准的推动作用。
四是推动提质扩围,稳步推进绩效管理。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和应用”的目标任务,以部门自评和财政评价相结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推动部门自评。采取上门指导、电话沟通辅导等方式,对部门绩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有效提高了各部门的绩效意识和自评质量。2019年度部门自评项目111个,涉及项目资金2.37亿元。在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相关业务股室对照部门决算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自评指标逐一进行审核评价,有效提高了部门的绩效意识和自评质量。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监控。各部门对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以及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较多、绩效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的项目选取其中一项进行重点预算绩效监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跟踪监控,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多维度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以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部门履职效能为目标。围绕民生改善、公共文化等领域开展重点评价。今年选择区文体局“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和区民政局困难群众救助2个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同业务科室相结合开展重点评价,并逐年扩大评价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积累经验总结推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为今年预算提供参考依据。探索部门整体支出评价。选择安监、卫健、发改委、科办4个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围绕部门整体支出的履职效能、管理效率、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开展评价,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下一步全面推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积累工作经验。
二、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加快推进我区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单位绩效意识比较淡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力量不足,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短缺,无法对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预算单位绩效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学习和专研。三是绩效管理链条有待完善。事前绩效评估相对缺乏,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尚有不足,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难度较大。各部门绩效预算指标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不足、技术支持不给力,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评价效果有待提升等等,都是制约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有序推进的瓶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强和改进。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不断扩大对象范围,延伸管理链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和聚力增效能力,力争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有青山区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与绩效“挂钩”,促进“花钱”与“办事”结合。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强化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作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对财政干部和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全区上下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政府、财政工作会议等精神,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引导预算单位主动了解、主动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力量、更多的部门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增强各部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部门单位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对标学习先进,组织业务人员学习考察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为提高地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找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和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缓解现有编制内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我区理财绩效水平。
三是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提质增效。强化目标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和申报项目时,把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作为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准确。预算经人大审查批准后,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下达。注重日常监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实施“财政+财务+业务”无缝衔接,确保预算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注重结果导向。落实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报告、公开及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动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部门“一把手”的政治高度,落实其当家理财的主体责任。
四是提高目标编制质量,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充分借鉴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完善我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模式,按业务类别收集整理绩效目标参考模板,帮助预算部门填报规范、完整、科学的政策项目绩效目标,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我区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上级财政部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健全制度保规范,真抓实干求实效,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如期完成上级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面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共需求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等现实困境,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青山区立足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明确职责、统筹规划、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
一是设立机构充实力量,实施“全员”抓绩效机制。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预算股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指导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各业务股室负责审核、批复部门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等工作,绩效股负责对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实施再评价等,形成由预算股牵头,各股室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齐抓共管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管理架构,全面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设立了专门绩效管理机构,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具体组织指导全区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健全制度做好遵循,促进绩效管理规范化。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青山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包头市青山区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包头市青山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包头市青山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包头市青山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办法》、《包头市青山区预算绩管理问责办法》等办法和细则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青山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宣传绩效理念入心,强化业务培训提智。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深入、系统的学习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绩效运用水平。先后参加自治区财政厅绩效管理和监督局、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邀请的专家对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深度学习,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精准的推动作用。
四是推动提质扩围,稳步推进绩效管理。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和应用”的目标任务,以部门自评和财政评价相结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推动部门自评。采取上门指导、电话沟通辅导等方式,对部门绩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有效提高了各部门的绩效意识和自评质量。2019年度部门自评项目111个,涉及项目资金2.37亿元。在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相关业务股室对照部门决算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自评指标逐一进行审核评价,有效提高了部门的绩效意识和自评质量。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监控。各部门对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以及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较多、绩效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的项目选取其中一项进行重点预算绩效监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跟踪监控,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多维度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以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部门履职效能为目标。围绕民生改善、公共文化等领域开展重点评价。今年选择区文体局“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和区民政局困难群众救助2个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同业务科室相结合开展重点评价,并逐年扩大评价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积累经验总结推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为今年预算提供参考依据。探索部门整体支出评价。选择安监、卫健、发改委、科办4个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围绕部门整体支出的履职效能、管理效率、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开展评价,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下一步全面推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积累工作经验。
二、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加快推进我区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单位绩效意识比较淡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力量不足,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短缺,无法对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预算单位绩效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学习和专研。三是绩效管理链条有待完善。事前绩效评估相对缺乏,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尚有不足,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难度较大。各部门绩效预算指标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不足、技术支持不给力,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评价效果有待提升等等,都是制约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有序推进的瓶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强和改进。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不断扩大对象范围,延伸管理链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和聚力增效能力,力争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有青山区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与绩效“挂钩”,促进“花钱”与“办事”结合。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强化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作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对财政干部和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全区上下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政府、财政工作会议等精神,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引导预算单位主动了解、主动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力量、更多的部门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增强各部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部门单位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对标学习先进,组织业务人员学习考察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为提高地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找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和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缓解现有编制内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我区理财绩效水平。
三是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提质增效。强化目标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和申报项目时,把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作为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使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准确。预算经人大审查批准后,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下达。注重日常监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实施“财政+财务+业务”无缝衔接,确保预算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注重结果导向。落实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报告、公开及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动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部门“一把手”的政治高度,落实其当家理财的主体责任。
四是提高目标编制质量,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充分借鉴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完善我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模式,按业务类别收集整理绩效目标参考模板,帮助预算部门填报规范、完整、科学的政策项目绩效目标,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我区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上级财政部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健全制度保规范,真抓实干求实效,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如期完成上级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