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便民服务的主力军、展示政府形象的主窗口。数据局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一网一门一次”为抓手,全面实施“马上办、立即办、网上办、掌上办”,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整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一)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皖事通办”平台不断完善。组织县直单位、乡镇、村近300人动态调整27183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100%,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事项的五端办理。进一步优化事项办理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颍上分厅上线的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到2.09个,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1.04个工作日。皖事通注册666651人,位居全市第一,上线特色应用55个,总访问量519.6万人次,其中高频服务数21个。“一门服务”不继优化。协调供电公司、供气公司、经开区、税务局等入驻大厅,现大厅进驻窗口36家,服务窗口121个,可办理事项1618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全县办件量1162620件,网上办件1157978件,网上办件率99.6%。今年新建7x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配备、、不动产、市场监管等单位自助服务设备21台,宣传推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倡导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不断扩展。整合多部门业务流程,设置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持续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力,实现“一事跑一窗”向“一窗办多事”的转变。配合县经开区改革,在大厅开设“经开区窗口”,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基础工作。积极配合做好长三角“一网通办”省、市牵头精品事项在我县的对接工作,期完成工作任务,开展电子印章、电子云签、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库建设和应用,已制电子证照11类、电子印章1998枚,梳理61个“办好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二) 创优营商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
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合县营商办制定《颍上县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要点》,细化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行动方案》,落实完善新型政务服务“皖事通办”平台、大数据中心等8项措施。问题整改进一步强化。按照《颍上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结合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督查、第三方测评发现的,认真梳理积极整改,推进事项全部进驻,投资20万元上线预约叫号系统,改善了大厅的办事秩序。审批改革有序推进。按照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要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协调水、电、气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门办理。项目服务全程优化。制定产业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产业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实施办法(试行)》,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提前介入、代办帮办等举措,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快了全县22个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大力推动“互联网+监管”。按照“应领尽领”原则,对照《省级监管事项清单》,县直各单位完成国家监管事项认领工作,认领率100%;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完成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工作,编制率100%,各单位监管行为录入6554条,数据覆盖28.38%监管事项。
(三)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谋划“数字颍上”。
“数字颍上”规划有序推进。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认真编制十四五“数字颍上”规划。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数字颍上”实施意见》,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修订完善《颍上县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持续、科学开展信息化项目审核工作,评审通过7个信息化项目。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成功招标颍上县大数据平台项目,目前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积极谋划政务服务大厅扩建,努力争取“城市大脑”项目试点。
(四)发挥数据作用,扎实推进防疫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安康码”推广应用。安康码申领152.1万余人,人均扫码核验次数6.03,为全县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二是紧贴防疫需求,先后自主开发出10个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其中“复工企业预约申报系统”,共为74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咨询和上门服务;“疫情防控在线填报系统”为巡查员们提供实时在线填报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巡查效率;三是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安康码”。为企业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在全市率先通过“皖事通”发放消费券400多万元,促进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
一年来,我局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现有大厅面积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事项进驻大厅,“一门”无法实现;二是数据壁垒严重,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还不够;三是全县信息化项目低水平、碎片式建设,尚未实现统筹管理。结合实际,谋划出今年努力方向。
一是纵深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支撑,扩大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事项和范围,聚焦企业开办和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等高频关联事项,推进全流程优化整合和信息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积极与浙江省玉环市密切合作,探索跨省通办,在此基础上谋划,我县外出人员较多的长三角城市实现跨省通办。
二是积极创新“皖事通办”平台应用。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政务服务目录清单,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及时更新、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持续丰富“皖事通”特色应用,大力推动“安康码”民生工程落地落实。不断推广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使用,建立覆盖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电视端的服务平台,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
三是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推动县政务服务大厅扩建,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推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智能化建设,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向2.0的跃升;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改革,实现权力在监督下运行;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四是不断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站在全局高度,高水平编制“数字颍上”,统筹谋划信息化项目,统筹使用信息化资金。上线县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推动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到招标、建设、验收、使用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涉及全局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由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实施,以减少新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产生,实现全县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一体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确保数据安全。
五是大力夯实数字颍上基础。充分发挥“数字颍上”大数据平台作用,将全县新建信息化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完善梳理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打造全县统一、可信、可靠、安全、鲜活的“数据池”,实现全县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为推进“数字颍上”建设、打造“皖事通办”平台和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提供大数据支撑。
(一)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皖事通办”平台不断完善。组织县直单位、乡镇、村近300人动态调整27183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100%,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事项的五端办理。进一步优化事项办理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颍上分厅上线的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到2.09个,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1.04个工作日。皖事通注册666651人,位居全市第一,上线特色应用55个,总访问量519.6万人次,其中高频服务数21个。“一门服务”不继优化。协调供电公司、供气公司、经开区、税务局等入驻大厅,现大厅进驻窗口36家,服务窗口121个,可办理事项1618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全县办件量1162620件,网上办件1157978件,网上办件率99.6%。今年新建7x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配备、、不动产、市场监管等单位自助服务设备21台,宣传推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倡导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不断扩展。整合多部门业务流程,设置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持续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力,实现“一事跑一窗”向“一窗办多事”的转变。配合县经开区改革,在大厅开设“经开区窗口”,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基础工作。积极配合做好长三角“一网通办”省、市牵头精品事项在我县的对接工作,期完成工作任务,开展电子印章、电子云签、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库建设和应用,已制电子证照11类、电子印章1998枚,梳理61个“办好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二) 创优营商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
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合县营商办制定《颍上县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要点》,细化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提升行动方案》,落实完善新型政务服务“皖事通办”平台、大数据中心等8项措施。问题整改进一步强化。按照《颍上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结合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督查、第三方测评发现的,认真梳理积极整改,推进事项全部进驻,投资20万元上线预约叫号系统,改善了大厅的办事秩序。审批改革有序推进。按照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要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协调水、电、气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门办理。项目服务全程优化。制定产业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产业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实施办法(试行)》,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提前介入、代办帮办等举措,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快了全县22个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大力推动“互联网+监管”。按照“应领尽领”原则,对照《省级监管事项清单》,县直各单位完成国家监管事项认领工作,认领率100%;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完成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工作,编制率100%,各单位监管行为录入6554条,数据覆盖28.38%监管事项。
(三)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谋划“数字颍上”。
“数字颍上”规划有序推进。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认真编制十四五“数字颍上”规划。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数字颍上”实施意见》,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修订完善《颍上县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持续、科学开展信息化项目审核工作,评审通过7个信息化项目。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成功招标颍上县大数据平台项目,目前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积极谋划政务服务大厅扩建,努力争取“城市大脑”项目试点。
(四)发挥数据作用,扎实推进防疫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安康码”推广应用。安康码申领152.1万余人,人均扫码核验次数6.03,为全县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二是紧贴防疫需求,先后自主开发出10个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其中“复工企业预约申报系统”,共为74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咨询和上门服务;“疫情防控在线填报系统”为巡查员们提供实时在线填报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巡查效率;三是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安康码”。为企业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在全市率先通过“皖事通”发放消费券400多万元,促进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
一年来,我局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现有大厅面积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事项进驻大厅,“一门”无法实现;二是数据壁垒严重,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还不够;三是全县信息化项目低水平、碎片式建设,尚未实现统筹管理。结合实际,谋划出今年努力方向。
一是纵深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支撑,扩大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事项和范围,聚焦企业开办和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等高频关联事项,推进全流程优化整合和信息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积极与浙江省玉环市密切合作,探索跨省通办,在此基础上谋划,我县外出人员较多的长三角城市实现跨省通办。
二是积极创新“皖事通办”平台应用。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政务服务目录清单,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及时更新、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持续丰富“皖事通”特色应用,大力推动“安康码”民生工程落地落实。不断推广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使用,建立覆盖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电视端的服务平台,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
三是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推动县政务服务大厅扩建,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推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智能化建设,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向2.0的跃升;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改革,实现权力在监督下运行;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四是不断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站在全局高度,高水平编制“数字颍上”,统筹谋划信息化项目,统筹使用信息化资金。上线县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推动信息化项目从立项到招标、建设、验收、使用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涉及全局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由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实施,以减少新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产生,实现全县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一体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确保数据安全。
五是大力夯实数字颍上基础。充分发挥“数字颍上”大数据平台作用,将全县新建信息化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完善梳理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打造全县统一、可信、可靠、安全、鲜活的“数据池”,实现全县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为推进“数字颍上”建设、打造“皖事通办”平台和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提供大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