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红柳沟镇沙场村位于红柳沟镇东北13公里处,全村总土地面积6.8万余亩,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地面积6600余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235户921人,其中贫困户47户170人,有党员33名。沙场村地处沙窝腹地,常年遭受风沙侵袭,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多年来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广种薄收,经济发展滞后,2013年被定为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魏于章同志带领下,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书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二、主要事迹
(一)抢抓精准扶贫发展机遇,加快本村经济发展。
1、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以香瓜种植为主的塑料拱棚种植并取得空前成功,通过科学种植,每棚实现了一年两收,单棚年均纯利润达一万元以上。截止2019年底,该村拱棚种植数量达1112座,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几年前的不足两千元飙升至一万多元。有了产业的强力支撑,贫困户除2户外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三变”改革。目前沙场村已被全县确定为“三变”改革的试点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支部通过实地勘察,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又在本村平整出500亩土地用于种植葡萄,目前已种植成功300余亩,后期经济效益已逐步凸显,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二)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1、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每年召开党员培训会不少于4次,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 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各位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2、加强学习培训。村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针对性的学习十余次,着重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中蕴含的发展机遇。通过学习,全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四个意识”明显增强;3、加快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多年来该村的村级阵地由原来的学校改造而来,若遇阴雨天气,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早已成了危房,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极差,老百姓有什么事情只能在露天环境下办理。后经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于2017年底新建起五间楼板房,办公室、幸福院、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阵地有了,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了;4、建立建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村党支部组织和带领全村群众修公路、兴水利、解决安全饮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高。
1、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013年,流转土地300亩,引进陕西秦宝牧业公司,五万头养猪场,20年租金30万元,且每年养猪场的粪肥无偿提供给全村农户使用,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2、全村还利用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在村内拓宽沙粒石道路7.3公里;拓宽硬化乡村水泥道路5.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3、安全饮水方面,在本村的最高点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主管道5800米,入户管线6300米,解决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4、随着全村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针对盛夏时节,农业生产用电短缺,群众”轮电”这一现状,经多方努力,升级改造高压线路3.6千米,低压线路2千米,更换125安变压器3台,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升级改造高压线路9千米,低压线路11千米,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为全村90多户群众农业生产用电提供保障;5、针对全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的现状,该村积极筹资酬劳,村民出一部分,上级部门资助一部分,在村内建起幸福院一处,花小钱办了大事,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四)以强化民主管理为手段,推进依法治村。该村将依法治村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实行“四议两公开”,坚持把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对争取到到的资金和流向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使村里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民主管理的范之内。同时,加大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力度,坚持开会中谈、走访时宣传,把依法治村渗透到家家户户,有效的维护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文化建设稳步推进。随着村级阵地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村的文化广场也在紧锣密鼓间建设当中,目前文化广场已硬化,后期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农家书屋、爱心超市也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每年还组织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邻里关系祥和稳定。
今后发展中,沙场村党支部将紧扣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红柳沟镇沙场村位于红柳沟镇东北13公里处,全村总土地面积6.8万余亩,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地面积6600余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235户921人,其中贫困户47户170人,有党员33名。沙场村地处沙窝腹地,常年遭受风沙侵袭,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多年来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广种薄收,经济发展滞后,2013年被定为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魏于章同志带领下,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书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二、主要事迹
(一)抢抓精准扶贫发展机遇,加快本村经济发展。
1、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以香瓜种植为主的塑料拱棚种植并取得空前成功,通过科学种植,每棚实现了一年两收,单棚年均纯利润达一万元以上。截止2019年底,该村拱棚种植数量达1112座,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几年前的不足两千元飙升至一万多元。有了产业的强力支撑,贫困户除2户外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三变”改革。目前沙场村已被全县确定为“三变”改革的试点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支部通过实地勘察,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又在本村平整出500亩土地用于种植葡萄,目前已种植成功300余亩,后期经济效益已逐步凸显,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二)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1、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每年召开党员培训会不少于4次,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 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各位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2、加强学习培训。村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针对性的学习十余次,着重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中蕴含的发展机遇。通过学习,全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四个意识”明显增强;3、加快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多年来该村的村级阵地由原来的学校改造而来,若遇阴雨天气,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早已成了危房,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极差,老百姓有什么事情只能在露天环境下办理。后经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于2017年底新建起五间楼板房,办公室、幸福院、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阵地有了,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了;4、建立建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村党支部组织和带领全村群众修公路、兴水利、解决安全饮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高。
1、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013年,流转土地300亩,引进陕西秦宝牧业公司,五万头养猪场,20年租金30万元,且每年养猪场的粪肥无偿提供给全村农户使用,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2、全村还利用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在村内拓宽沙粒石道路7.3公里;拓宽硬化乡村水泥道路5.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3、安全饮水方面,在本村的最高点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主管道5800米,入户管线6300米,解决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4、随着全村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针对盛夏时节,农业生产用电短缺,群众”轮电”这一现状,经多方努力,升级改造高压线路3.6千米,低压线路2千米,更换125安变压器3台,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升级改造高压线路9千米,低压线路11千米,新增100安变压器5台,为全村90多户群众农业生产用电提供保障;5、针对全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的现状,该村积极筹资酬劳,村民出一部分,上级部门资助一部分,在村内建起幸福院一处,花小钱办了大事,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四)以强化民主管理为手段,推进依法治村。该村将依法治村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实行“四议两公开”,坚持把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对争取到到的资金和流向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使村里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民主管理的范之内。同时,加大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力度,坚持开会中谈、走访时宣传,把依法治村渗透到家家户户,有效的维护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文化建设稳步推进。随着村级阵地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村的文化广场也在紧锣密鼓间建设当中,目前文化广场已硬化,后期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农家书屋、爱心超市也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每年还组织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邻里关系祥和稳定。
今后发展中,沙场村党支部将紧扣十九大关于决胜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