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训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使得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市场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xx-20xx年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了酒泉某中职学校和甘肃一些中职老师,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教师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研究内容。
(一)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问的方法,对目前中职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做一统计分析。
(二)老师入企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
(二)访问。
1.对访谈已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教师对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2.对访谈未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他们对入企实践有什么期望;3.对部分企业进行访问了解企业对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
(三)问卷。编写《中职学校教师入企实践调查问卷》,对酒泉某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三、中职教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1.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形式简单。入企老师结束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学习汇报即可,而对技能没有考核;2.学校对于普通老师和“双师型”老师没有区别。学校只鼓励老师取技能证书,但没有报销机制,需老师自费考取。
(二)培训需求供需不一致。
1.培训项目与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不匹配。企业没有了解学校情况,导致培训内容短时间学不会,或以参观为主;2.培训内容在学校应用推广慢,甚至无法推广。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许多技术虽然好,可学校没有设备,老师回校后只能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
(三)入企老师没有选择。老师只能按照企业提供模式去学习。当看到对自己和学校有用内容时,企业却不能安排,结果是有用的学不了,学到的不适用。
(四)企业不重视。个别企业未认真组织。企业给老师安排的师傅在介绍后便各干各的,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占20%,有5%的老师是没有指导人员负责的。
(五)学校不重视。通过老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个别学校由于专业教学任务重,外派老师时会外派一些文化课老师参加培训,这些老师没有专业基础,在培训时既不能把握到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将技能技术带回去。
(六)教师态度不端正。个别老师行动自由散漫。一些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长时间请假或随意外出,不遵守实践纪律。
四、改善中职老师入企实践效果的对策。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作的意见》,起步较晚,但对当地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发展和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笔者根据现状和自身入企实践的体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政策的保障。
1.对入企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或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相对的,对于表现不良或违反相关要求及规定的集体或个人,也应作出处理;2.《规定》提出“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最低企业实践时间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平台。
1.可以建立入企实践网上交流平台,将有培训资格的企业和入企老师以实名制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学习需求;2.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选择一些学校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使企业有空间和时间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使学校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三)加强主管部门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入企实践的组织指导和对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入企实践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企业对教师入企实践的认识。
1.加强企业的责任感。《规定》明确提出企业有参与教师入企实践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切实的实践内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做到企业安排不敷衍,职工在教授不藏私;企业应了解学校硬件能力,设计既符合企业教授和老师学习推广的内容;3.企业做出严格而合理的考核。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个人付出的认可,也可以提高外界对该企业的认可和评价。
总之,通过各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同时提高各方对入企实践的认识,才能确保此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目的,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
一、研究内容。
(一)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问的方法,对目前中职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做一统计分析。
(二)老师入企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
(二)访问。
1.对访谈已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教师对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2.对访谈未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他们对入企实践有什么期望;3.对部分企业进行访问了解企业对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
(三)问卷。编写《中职学校教师入企实践调查问卷》,对酒泉某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三、中职教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1.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形式简单。入企老师结束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学习汇报即可,而对技能没有考核;2.学校对于普通老师和“双师型”老师没有区别。学校只鼓励老师取技能证书,但没有报销机制,需老师自费考取。
(二)培训需求供需不一致。
1.培训项目与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不匹配。企业没有了解学校情况,导致培训内容短时间学不会,或以参观为主;2.培训内容在学校应用推广慢,甚至无法推广。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许多技术虽然好,可学校没有设备,老师回校后只能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
(三)入企老师没有选择。老师只能按照企业提供模式去学习。当看到对自己和学校有用内容时,企业却不能安排,结果是有用的学不了,学到的不适用。
(四)企业不重视。个别企业未认真组织。企业给老师安排的师傅在介绍后便各干各的,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占20%,有5%的老师是没有指导人员负责的。
(五)学校不重视。通过老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个别学校由于专业教学任务重,外派老师时会外派一些文化课老师参加培训,这些老师没有专业基础,在培训时既不能把握到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将技能技术带回去。
(六)教师态度不端正。个别老师行动自由散漫。一些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长时间请假或随意外出,不遵守实践纪律。
四、改善中职老师入企实践效果的对策。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作的意见》,起步较晚,但对当地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发展和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笔者根据现状和自身入企实践的体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政策的保障。
1.对入企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或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相对的,对于表现不良或违反相关要求及规定的集体或个人,也应作出处理;2.《规定》提出“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最低企业实践时间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平台。
1.可以建立入企实践网上交流平台,将有培训资格的企业和入企老师以实名制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学习需求;2.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选择一些学校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使企业有空间和时间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使学校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三)加强主管部门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入企实践的组织指导和对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入企实践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企业对教师入企实践的认识。
1.加强企业的责任感。《规定》明确提出企业有参与教师入企实践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切实的实践内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做到企业安排不敷衍,职工在教授不藏私;企业应了解学校硬件能力,设计既符合企业教授和老师学习推广的内容;3.企业做出严格而合理的考核。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个人付出的认可,也可以提高外界对该企业的认可和评价。
总之,通过各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同时提高各方对入企实践的认识,才能确保此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目的,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