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发展历史:
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3000多年,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3000多年,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