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本次培训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悟,也感谢党委组织部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本次井冈山培训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应倍感珍惜。
我们在课堂及现场教学中,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讲述有关井冈山的精神,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寻访遗址,穿越时空,在小井医院,龙江书院,茅坪八角楼,挑粮小道,亲身感受那段艰苦奋斗、身先士卒、不惧牺牲、坚定信念的革命品质。与红军后代座谈,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也见证了伟大革命精神的坚定传承。
经过一周的培训,不论是思想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受到了极大震撼和洗礼。六天时间虽短,但对于我们而言,重温了革命历史,接受了党性锤炼,传承了红色基因,让我们深刻的感受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结合这一周的学习和体会,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一、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井冈山时期,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我们党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井冈山斗争源于并实践于革命理想信念,他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处在危难之时,播下的革命火种,他坚定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和步伐。步入新时代,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我们应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深入一线,把所学所思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悟到真谛,悟出担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学习党史,学以致用,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实现知行合一。
二、在实事求是中开拓创新之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走向最后的胜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中国革命史上许多第一: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所医院——小井红军医院,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所军校等等。这是党实事求是,深入调查,并在此指引下表现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之后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打下基础。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井冈山精神激励全党人民认清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作为主网人,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和电网的变与不变,我们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围绕“坚定责任使命,建设三个主网,打造六大体系”的发展思路,实事求是,勇立潮头,开拓创新谋发展?
三、在艰难困苦中勇于攻坚克难
井冈山斗争是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行的。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白色政权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之下,谱写出一曲艰苦奋斗的壮丽之歌。由于敌人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内军民物质奇缺,食盐断绝,粮食不够,他们就用红米饭,南瓜代替,有时还要靠野菜充饥。没有被子就盖稻草。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官兵同甘共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在军民中产生了巨大的正效应。所以,在井冈山物质生活极度清苦的时期,全体军民不但没有怨言,反而作战更加勇敢,思想更加统一,信念更加坚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身处新时代的我们,要弘扬井冈山精神,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廉洁奉公。没有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也不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主网人,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再创辉煌的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已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可以告慰无数革命先烈的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我们在秉承推进,他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理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坚定地把井冈山精神带回去,把它继续传承下去,让它跨越时空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引,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应有力量。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七一讲话 九个必须 学习心得体会[朗读]
今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历史性机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充分加深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的理解;使我感受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古往今来,只有各名族团结奋进才能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形象贴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谚语云: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创新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断开阔、创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去创造文明、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宗教人士居多,百姓们大多数为信教徒。我们应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文化上引导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时隔六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传递着党中央的战略决心,表达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也再次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这次会议令我振奋,加强了我扎根基层,保卫边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古往今来,只有各名族团结奋进才能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形象贴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谚语云: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创新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断开阔、创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去创造文明、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宗教人士居多,百姓们大多数为信教徒。我们应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文化上引导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时隔六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传递着党中央的战略决心,表达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也再次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这次会议令我振奋,加强了我扎根基层,保卫边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鲜活的资政育人的教科书。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史教育工作是在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学史以明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大学生学习党史,须把握好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务求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善于从党史中认识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知我们从哪里来、根扎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切实找准历史坐标、把握历史方位、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着重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入手,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现象背后的道理,了解我们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旗帜鲜明批驳和抵制错误思想,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
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增多。“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广大青年学生尤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以史资政育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记录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光辉历程。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学好党史,才能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其次,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践行。
一、从教育教学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教育,坚持把党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坚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红色文化中心,建立了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红歌比赛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在校园里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党、爱国情感。重视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党史教育,通过精心组织社会实践、革命圣地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党史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基层、深入社会考察调研,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树信念。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上线下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大学生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二、从教师队伍建设层面: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认识,理清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史教学的结合点,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高校党史教学的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剔除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坚持系统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紧扣时代性,积极探索党史教育新形式;把握规律性,提高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结合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要联系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要通过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学史以明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大学生学习党史,须把握好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务求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善于从党史中认识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知我们从哪里来、根扎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切实找准历史坐标、把握历史方位、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着重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入手,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现象背后的道理,了解我们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旗帜鲜明批驳和抵制错误思想,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
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增多。“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广大青年学生尤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以史资政育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记录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光辉历程。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学好党史,才能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其次,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践行。
一、从教育教学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教育,坚持把党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坚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红色文化中心,建立了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红歌比赛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在校园里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党、爱国情感。重视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党史教育,通过精心组织社会实践、革命圣地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党史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基层、深入社会考察调研,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树信念。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上线下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大学生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二、从教师队伍建设层面: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认识,理清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史教学的结合点,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高校党史教学的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剔除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坚持系统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紧扣时代性,积极探索党史教育新形式;把握规律性,提高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结合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要联系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要通过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紧天回顾伟大进程,总结成功经验,讴歌历史功绩,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人仅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谈几点相浅认识。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一直到党的十三大,这条道路已形成初步轮廓。即:它的基本历程——温饱、小康、现代化。
它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它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它的前进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
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
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使我们的人民温饱达到了初步小康,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一直到党的十三大,这条道路已形成初步轮廓。即:它的基本历程——温饱、小康、现代化。
它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它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它的前进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
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
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使我们的人民温饱达到了初步小康,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