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其实践要求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执政之问”,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一是“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发展起来后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时代之问”,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安排,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为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是“人民之问”,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清晰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指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今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我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四是“执政之问”,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执政考验是所有执政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经受住权力腐蚀、利益诱惑,就会脱离群众、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已经执政了69年,而且还将长期执政。如何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腐、正风肃纪的最大成果,是树立了中央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党的面貌,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近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领导好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那么5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进一步证明,我们党完全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建立廉洁政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国际上“中国崩溃论”喧嚣一时,国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情绪弥漫;今天,“四个自信”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强调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党内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四川正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作为全省当前紧迫的、管总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树牢“四个意识”,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网络作业答案[朗读]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其实践要求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执政之问”,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一是“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发展起来后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对经济、政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时代之问”,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安排,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为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是“人民之问”,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清晰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指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今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我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四是“执政之问”,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执政考验是所有执政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经受住权力腐蚀、利益诱惑,就会脱离群众、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已经执政了69年,而且还将长期执政。如何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腐、正风肃纪的最大成果,是树立了中央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党的面貌,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近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领导好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那么5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进一步证明,我们党完全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建立廉洁政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国际上“中国崩溃论”喧嚣一时,国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情绪弥漫;今天,“四个自信”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强调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党内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四川正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作为全省当前紧迫的、管总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树牢“四个意识”,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部署和习近平总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一是“中国之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发展起来后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回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对经济、政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是“时代之问”,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安排,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为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三是“人民之问”,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刻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清晰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鲜明指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今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我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四是“执政之问”,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执政考验是所有执政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经受住权力腐蚀、利益诱惑,就会脱离群众、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已经执政了69年,而且还将长期执政。如何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治腐、正风肃纪的最大成果,是树立了中央权威,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党的面貌,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近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领导好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那么5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进一步证明,我们党完全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建立廉洁政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国际上“中国崩溃论”喧嚣一时,国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情绪弥漫;今天,“四个自信”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强调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党内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四川正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作为全省当前紧迫的、管总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树牢“四个意识”,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部署和习近平总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习近平同志主持大会。
上午9时,闭幕会开始。
大会应到代表和特邀代表2354人,实到2336人。实到代表超过应到代表的半数,符合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
会议首先通过了2名总监票人和36名监票人名单。
在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监督下,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204名委员、17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3名。
11时12分,习近平宣布,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随后,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了重要讲话。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圆满结束。
习近平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今天,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次大会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习近平同志主持大会。
上午9时,闭幕会开始。
大会应到代表和特邀代表2354人,实到2336人。实到代表超过应到代表的半数,符合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
会议首先通过了2名总监票人和36名监票人名单。
在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监督下,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204名委员、17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3名。
11时12分,习近平宣布,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随后,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了重要讲话。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圆满结束。
习近平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今天,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次大会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1.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7)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国际地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这些重大变化,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新时代,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在此基础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要时刻不忘初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人民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发生“左”的错误,背离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我国国情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概括,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一论断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平衡是相对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否则就会制约发展全局。
(1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14)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今天,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7)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国际地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这些重大变化,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新时代,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在此基础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要时刻不忘初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人民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发生“左”的错误,背离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我国国情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概括,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一论断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平衡是相对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否则就会制约发展全局。
(1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14)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今天,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