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中国的伟大生活巨变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大成就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
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三、中国五大圆梦工程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100所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中国分别有59座、34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49座、37座,中国分别占据39座、29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今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
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上海港40。
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四、历史启示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五、点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新中国史简介[朗读]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 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 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每代中国人去总结去思考。60年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曲折的;它不是理想的牧歌式的进行,而是步履维艰,升沉迭起。回顾我们共和国这六十年的历程,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教训应该汲取。而无论是经验抑或教训,都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摆脱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宰割,开创了全新的人民民主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走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部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艰巨性是空前的和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更由于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在内,不但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且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并未完全搞清楚,而他们在一段时期内所能学习和借鉴的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并不是真正成功的。这就使得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能不是充满着艰难曲折,需要付出艰辛代价的历程。“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是:虽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遗留和传递下来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的产物”——《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莫里斯·梅斯纳?
以史为鉴,可以兴邦。大量的文人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曲折而光荣的历史进行总结可谓是硕果累累。其中有作为历史教科书的,也有专门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总结的专著等等。有专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题的,也有把这段历史作为中国当代史来写的,也有把它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来写的。但是总的来看,都对这段历史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记述。下面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做简要的概述。《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主编张岂之,本卷主编杨先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套书共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立场为主线,在理论上,力求全面反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上,力求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以及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反映各个时期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进展;既包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讳言所遭受的重大挫折。本书的编著,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共和国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主要文献及资料为依据,努力吸取史学界和理论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并力求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现代史》(第二编下),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本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度,回顾建国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曲折历程和巨大成就;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设专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靳德行,副主编秦英 君,李占才,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照中国的通史编撰方法,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49—1988年中国近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而是一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专著。全书线索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亦较准确稳妥,是高等院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的适用教材,也是党政干部、中学教师学习的参考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主编张模超,郑志廷,费迅,李斌,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书较全面、系统、客观、稳妥地叙述了从1949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了、巩固和发展的 46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内容翔实,观点公允,同时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科学的评述,以供读者研究。该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文字朴实,知识性和可读性强。本书主要供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历史学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及文理科有关专业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成人考试的教材或参考书,并对理论工作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和了解、研究中国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自学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修订版增写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前夕的历史,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使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49——1982)郭彬蔚著,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4月。本书的撰写,以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准绳,参考了史学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并力图澄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成的混乱,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是一本简易轻便的关于共和国史的书。莫里斯·梅斯纳(maurice meisner)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书,因其在资料和理论上的某些独到之处而受到人们注意。在西方国家中,许多人誉之为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之一。我国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从书中了解西方学者掌握那些资料、运用什么观点来撰写我国现代历史,从而开阔视野,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我国这几十年的过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丰富,涉及面广,并且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写中国现代史,用比较历史研究法剖析、叙述我国几十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用梅斯纳自己的话说,本书是“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过去和现在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标准去评价当代中国历史”的。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逝世后的时代,都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公正地衡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分期,分为四卷,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类重大事件、典章制度、大事记和文献资料,介绍了新中国成长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国防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大型工具书,也为研究新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有条理的历史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年)》,作者沈志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是一套资料翔实、忠于史实、摒除党派观点的中国当代史。每卷约六十万字、八百页;完整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1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貌。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都达到了史学著作的世界水平。作者不但一律以中俄档案、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基本原料,而且也大量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每位作者都以批判的态度检查史料,对于史料中互相冲突记载,详加考订,以建立最可信的史实。余英时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奖得主。他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后,不仅发现其叙事详尽,更发现其已突破中国官方机构对资料的垄断和保卫,有丰富的文献档案为基础,史实的可信度极高。每册独立,各有作者,但前后仍有脉络可循,容易阅读。这一套大书的出版是这几十年来近代史学界的一大盛事。陈永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十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特点是: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当代史家合力撰写;各卷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专家,多次研讨,分工撰写,历时七年。全景式历史纪录,通史与专题结合:既有反映高层决策和斗争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社会风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动画面;各卷独立成篇,又首尾相贯。倚重档案、考订详尽、辨析充分、观点开放;以中央及地方档案史料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重大史实作出详尽考订和分析。是目前最具规模、足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的大型中国当代史研究着述,是中外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用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作很多,但大体上都是把共和国史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记叙,虽有局部格局的调整,总体来看没有太大差别。(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第一阶段,这七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前三年主要是统一祖国大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四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七年,中国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根本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是成功的。(二)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虽然在1957年6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努力地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由于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尚未觉悟到从根本上改变“左”倾思想,在庐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的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虽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纠正的很不彻底,但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从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个阶段由于坚持“八字方针”,由于接受1959年卢三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段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延伸到党内的高层,步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总之,这一阶段是在犯错与纠错中前进,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没有贯彻下去,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也很不彻底,左倾思想不断在滋长,功过参半,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三)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为第三阶段。对于“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其定义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本来是一项合理的单必须做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可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名义,狂热的红卫兵们,却以为“杀向社会”,用打人、抄家、焚书、改街名店号,砸寺庙,破坏文化古迹等粗暴野蛮的手段,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如此等等。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列宁的一段名言:“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开始用大写字母开头写‘革命’二字,把‘革命’奉为几乎是神圣的东西,丧失理智,不能最冷静最清楚地考虑、权衡和检查一下,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革命行动、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么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失去清醒地头脑,一心设想什么‘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而且一定会遭到毁灭(不是指他们事业的表面的失败,而是指内部的破产)。”《列宁选集》第4卷,第6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49页)。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历史的深刻反思,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四)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92年初,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理事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十三年的重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创立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历史时期式共和国开始腾飞的历史。(五)从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十八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党的基本纲领。1998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提出本届新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施政任务。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抗洪救灾确保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我国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了小康社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道德知道思想,把党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中共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标志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完成交接。胡锦涛考察西柏坡,强调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下发增加农民收入的2004年一号文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党的领导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前进?
有人说,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第23页)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的思想,是一种理论思维。强烈而深厚的历史意识,是民族复兴的希望。鄙薄历史,不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浅薄的、没有出息的民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视自己的历史,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是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国人不可推卸的义务。然而,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序中所说的那样“前赴后继的中国精英为解决从晚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内问题和回答工业化西方一个世纪之久的挑战所作的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这时已经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全部控制权,由此而取得了渴望已久的国家统一。而且,它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工程方面的最大规模的实验。然而,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些论断是过渡性的——这主要不是因为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公开(因为有一些资料非常可能永远不会公开),也不是因为我们所叙述的事件距离现在太近,因为历史学家的评价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的,不管其时间距离的因素多么有利。主要的原因是这场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只有当这场实验临近完结之时(100年后?),对于这最初几十年的一个完整的观察才有可能。”我们对共和国的历史的叙述也不是完美的和已经结束了的,共和国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历史叙述需要继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摆脱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宰割,开创了全新的人民民主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走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部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艰巨性是空前的和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更由于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在内,不但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且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并未完全搞清楚,而他们在一段时期内所能学习和借鉴的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并不是真正成功的。这就使得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能不是充满着艰难曲折,需要付出艰辛代价的历程。“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是:虽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遗留和传递下来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的产物”——《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莫里斯·梅斯纳?
以史为鉴,可以兴邦。大量的文人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曲折而光荣的历史进行总结可谓是硕果累累。其中有作为历史教科书的,也有专门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总结的专著等等。有专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题的,也有把这段历史作为中国当代史来写的,也有把它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来写的。但是总的来看,都对这段历史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记述。下面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做简要的概述。《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主编张岂之,本卷主编杨先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套书共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立场为主线,在理论上,力求全面反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上,力求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以及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反映各个时期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进展;既包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讳言所遭受的重大挫折。本书的编著,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共和国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主要文献及资料为依据,努力吸取史学界和理论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并力求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现代史》(第二编下),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本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度,回顾建国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曲折历程和巨大成就;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设专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靳德行,副主编秦英 君,李占才,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照中国的通史编撰方法,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49—1988年中国近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而是一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专著。全书线索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亦较准确稳妥,是高等院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的适用教材,也是党政干部、中学教师学习的参考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主编张模超,郑志廷,费迅,李斌,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书较全面、系统、客观、稳妥地叙述了从1949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了、巩固和发展的 46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内容翔实,观点公允,同时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科学的评述,以供读者研究。该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文字朴实,知识性和可读性强。本书主要供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历史学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及文理科有关专业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成人考试的教材或参考书,并对理论工作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和了解、研究中国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自学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修订版增写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前夕的历史,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使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49——1982)郭彬蔚著,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4月。本书的撰写,以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准绳,参考了史学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并力图澄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成的混乱,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是一本简易轻便的关于共和国史的书。莫里斯·梅斯纳(maurice meisner)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书,因其在资料和理论上的某些独到之处而受到人们注意。在西方国家中,许多人誉之为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之一。我国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从书中了解西方学者掌握那些资料、运用什么观点来撰写我国现代历史,从而开阔视野,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我国这几十年的过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丰富,涉及面广,并且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写中国现代史,用比较历史研究法剖析、叙述我国几十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用梅斯纳自己的话说,本书是“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过去和现在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标准去评价当代中国历史”的。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逝世后的时代,都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公正地衡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分期,分为四卷,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类重大事件、典章制度、大事记和文献资料,介绍了新中国成长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国防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大型工具书,也为研究新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有条理的历史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年)》,作者沈志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是一套资料翔实、忠于史实、摒除党派观点的中国当代史。每卷约六十万字、八百页;完整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1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貌。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都达到了史学著作的世界水平。作者不但一律以中俄档案、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基本原料,而且也大量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每位作者都以批判的态度检查史料,对于史料中互相冲突记载,详加考订,以建立最可信的史实。余英时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奖得主。他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后,不仅发现其叙事详尽,更发现其已突破中国官方机构对资料的垄断和保卫,有丰富的文献档案为基础,史实的可信度极高。每册独立,各有作者,但前后仍有脉络可循,容易阅读。这一套大书的出版是这几十年来近代史学界的一大盛事。陈永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十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特点是: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当代史家合力撰写;各卷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专家,多次研讨,分工撰写,历时七年。全景式历史纪录,通史与专题结合:既有反映高层决策和斗争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社会风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动画面;各卷独立成篇,又首尾相贯。倚重档案、考订详尽、辨析充分、观点开放;以中央及地方档案史料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重大史实作出详尽考订和分析。是目前最具规模、足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的大型中国当代史研究着述,是中外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用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作很多,但大体上都是把共和国史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记叙,虽有局部格局的调整,总体来看没有太大差别。(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第一阶段,这七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前三年主要是统一祖国大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四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七年,中国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根本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是成功的。(二)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虽然在1957年6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努力地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由于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尚未觉悟到从根本上改变“左”倾思想,在庐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的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虽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纠正的很不彻底,但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从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个阶段由于坚持“八字方针”,由于接受1959年卢三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段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延伸到党内的高层,步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总之,这一阶段是在犯错与纠错中前进,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没有贯彻下去,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也很不彻底,左倾思想不断在滋长,功过参半,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三)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为第三阶段。对于“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其定义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本来是一项合理的单必须做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可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名义,狂热的红卫兵们,却以为“杀向社会”,用打人、抄家、焚书、改街名店号,砸寺庙,破坏文化古迹等粗暴野蛮的手段,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如此等等。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列宁的一段名言:“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开始用大写字母开头写‘革命’二字,把‘革命’奉为几乎是神圣的东西,丧失理智,不能最冷静最清楚地考虑、权衡和检查一下,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革命行动、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么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失去清醒地头脑,一心设想什么‘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而且一定会遭到毁灭(不是指他们事业的表面的失败,而是指内部的破产)。”《列宁选集》第4卷,第6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49页)。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历史的深刻反思,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四)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92年初,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理事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十三年的重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创立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历史时期式共和国开始腾飞的历史。(五)从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十八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党的基本纲领。1998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提出本届新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施政任务。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抗洪救灾确保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我国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了小康社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道德知道思想,把党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中共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标志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完成交接。胡锦涛考察西柏坡,强调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下发增加农民收入的2004年一号文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党的领导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前进?
有人说,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第23页)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的思想,是一种理论思维。强烈而深厚的历史意识,是民族复兴的希望。鄙薄历史,不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浅薄的、没有出息的民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视自己的历史,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是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国人不可推卸的义务。然而,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序中所说的那样“前赴后继的中国精英为解决从晚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内问题和回答工业化西方一个世纪之久的挑战所作的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这时已经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全部控制权,由此而取得了渴望已久的国家统一。而且,它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工程方面的最大规模的实验。然而,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些论断是过渡性的——这主要不是因为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公开(因为有一些资料非常可能永远不会公开),也不是因为我们所叙述的事件距离现在太近,因为历史学家的评价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的,不管其时间距离的因素多么有利。主要的原因是这场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只有当这场实验临近完结之时(100年后?),对于这最初几十年的一个完整的观察才有可能。”我们对共和国的历史的叙述也不是完美的和已经结束了的,共和国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历史叙述需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