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今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
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
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组织保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朗读]
市城乡建设局将立足自身职能,牵好头、把好关,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市城乡建设局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因地制宜、加速推进“四区八园”及镇村道路、管线、绿化美化等方面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及村庄风貌。
持续优化农村人居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市城乡建设局将全力推进xxx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舒心;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燃气下乡工程,年内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xxxx户,发展农村燃气用户xxxx户;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规范升级,新建xx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打造标准化智能化资源化管护体系;抓好省、xx市美丽村居试点建设,打造鲁派民居的xx样板。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市城乡建设局将以环境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立农村环境动态监管机制,实行全区域无死角监管,创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农村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镇级终端处置站x个,创建示范村庄xx个,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率。
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市城乡建设局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因地制宜、加速推进“四区八园”及镇村道路、管线、绿化美化等方面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及村庄风貌。
持续优化农村人居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市城乡建设局将全力推进xxx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舒心;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燃气下乡工程,年内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xxxx户,发展农村燃气用户xxxx户;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规范升级,新建xx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打造标准化智能化资源化管护体系;抓好省、xx市美丽村居试点建设,打造鲁派民居的xx样板。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市城乡建设局将以环境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立农村环境动态监管机制,实行全区域无死角监管,创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农村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镇级终端处置站x个,创建示范村庄xx个,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率。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通报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激励和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紫阳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xx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紫阳人民的美好愿望。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努力、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发展机遇、最大民生工程,勠力同心、苦拼实干,举全县之力攻坚深度贫困堡垒,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如期兑现了“军令状”,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摘帽好成绩。始终坚持脱贫标准,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发布公告紫阳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必将载入紫阳发展史册。
二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6.4万搬迁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圆了“安居梦”,住上了干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成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山区群众从此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390处,农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评价标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28个、改造户表9.6万户,农村常住人口电力入户率、“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贫困群众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清洁水、踏上了致富路。
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子女9.6万人次,发放资助金9206.8万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176个行政村都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1.03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兜底保障全面加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为特困群众吃下“定心丸”。累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5万人次,广大贫困劳动力有了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133个贫困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313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04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7家,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紫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51元增长到今年的10861元。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等活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选13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176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扎实推动“支部+x+贫困户”强基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走进群众家中、走入群众心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一大批具体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厚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份脱贫攻坚“紫阳答卷”是全县干部群众用智慧、汗水和牺牲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不会忘记,xx、xx、xx、xx四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他们的精神风范永远矗立在茶乡大地!我们不会忘记,中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中国建行、省科技厅、市政府办等各级帮扶单位、西安市未央区、航空基地和常州市新北区对紫阳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让我们真挚地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不会忘记,全县广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特别是蒿坪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脱贫办常务副主任哈红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们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最富感染力!全县上下要自觉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学习和弘扬他们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和弘扬他们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学习和弘扬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学习和弘扬他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大爱精神,从他们身上感悟思想、精神、行动的力量,将其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继续奋斗、再立新功。
同志们!回顾这几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苦历程,全县上下付出了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成功与喜悦,更留下了经验与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镇村三级党政同责,推行脱贫攻坚片区督战、县级领导包抓“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驻村总队长制,形成了“领导小组管总、指挥部统筹、片区督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脱贫责任。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不负使命、担当实干,在脱贫攻坚战场挥洒汗水、奉献热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从紫阳实际出发完善脱贫攻坚思路举措。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紫阳实际,研究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县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探索出一批精准管用的务实举措,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书写了紫阳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
三是突出精准要求,用发展的办法破题攻坚。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把抓整体稳定脱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制约脱贫攻坚成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形成了一批独具紫阳特色、经受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我们优先发展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茶产业,强化建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提升茶叶企业加工能力,推动茶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茶叶已成为紫阳兴县富民第一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比如,我们对贫困群众实行“三包两免一补”全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实现群众增收。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四是凝聚攻坚合力,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016年以来,全县共筹集财政扶贫资金93亿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2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2.3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强与常州市新北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对接中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等扶贫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干群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坚持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劳双手改变贫穷面貌、创造幸福生活。
五是坚持赏罚分明,形成了动真碰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出台关爱激励脱贫一线干部具体措施,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论功行赏”、提拔重用,树立了“以脱贫攻坚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把严的规矩、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大力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中整治,全县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狠抓落实更加有力有效!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下硬茬、彻底真实整改脱贫攻坚问题,持续完善“贫困户获得清单”和县镇村脱贫攻坚“一口清”材料,推动各项工作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紫阳脱贫攻坚探索的结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同志们!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紫阳实践。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重点部署,一会儿,xx同志还将作出具体安排,这里我围绕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保持好工作的连续性。要准确把握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的深刻用意,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任务还很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清醒,务必要戒骄戒躁,务必要强化纪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和松劲懈怠情绪,扎实做好各项衔接贯通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坚决防止脱贫人口出现规模性返贫。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驻村帮扶工作,中央已经明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目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办法,新政策出台前在岗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保持稳定,确保事情有人干、工作不断线,坚决不能“一撤了之”。
二是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国家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组织开展后评估,工作要求比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不仅不会降低,甚至会更高。一定要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相关行业部门扎实履行责任,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守住守好脱贫攻坚成果。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要做好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继续对农村特困人员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定额资助,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要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采取生态搬迁、危房改造、租赁补贴等方式,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要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是抓好拓展提升的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要推动产业扶贫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特别是要坚持不懈把富硒茶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在稳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在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做优做强富硒茶产业。在主体带动上,要加大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受益,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在促进就业上,要持续完善用工信息平台,加大劳务服务供给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规范和用好乡村公益专岗,确保乡村就业门路更多更广。在消费帮扶上,要继续推进消费帮扶,抓好专柜专区专馆建设,创新性组织消费帮扶活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品卖难问题。
四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不断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搬迁安置区发展配套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做好企业扩容提质增加就业工作,力争有意愿的搬迁户都有一个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要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权益,支持搬迁户依托乡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特色新产业。要持续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大力推广居住簿制度,积极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稳妥有序从迁出地向迁入地调整划转人员编制。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提升便民服务、宣传教育、民风塑造、保障维权、帮扶救助、矛盾调处等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安置社区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促进社会融入。
五是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夯实县级统筹、部门协同、镇村落实责任,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审定、早帮扶。既要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也要监测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加强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卫建、医保等行业部门信息平台,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出现问题的户,要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清零。
六是维护管理好扶贫项目资产。脱贫攻坚战以来,各级投入的大量扶贫资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对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确保长期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要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既保障群众知情权,也防止腐败、保护干部。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要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经营,对遇到经营困难的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防止出现不规范处置扶贫资产的问题。发改、农业农村、经贸、财政、扶贫公司等部门,加快对全县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形成的资产及其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建立完整的台账,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完善机制,防范风险,确保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规范、安全、有效。
七是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突出抓好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村庄、道路、荒坡等绿化建设,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人。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村存量垃圾治理,提高乡村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能力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要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旱厕改造,在人口规模较大的聚居点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解决好当前农村入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等问题。
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都身处工作一线,要深钻细研,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政策措施,务必把政策弄懂吃透。关于机构设置问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经于2月25号下午正式挂牌运行,省上正在加快实施有关机构调整工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总的原则是,将原来的扶贫办整建制的调整为乡村振兴机构,级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均保持不变。由县委编办负责,抓紧对上衔接,及时明确乡村振兴机构和工作职能,平稳有序做好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关于政策衔接问题,整个过渡期内,政策衔接是重中之重,要统筹考虑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要及时研究中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新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哪些政策需要继续执行、哪些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哪些方面还需要出台新的支持政策,研究怎样实现中省安排部署与我县具体实践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要组织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发改、农业农村、扶贫局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密切跟进国家政策,抓紧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支持。
同志们,我们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全县上下要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紫阳答卷!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人民的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通报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激励和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紫阳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xx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紫阳人民的美好愿望。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努力、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发展机遇、最大民生工程,勠力同心、苦拼实干,举全县之力攻坚深度贫困堡垒,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如期兑现了“军令状”,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摘帽好成绩。始终坚持脱贫标准,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发布公告紫阳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必将载入紫阳发展史册。
二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6.4万搬迁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圆了“安居梦”,住上了干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成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山区群众从此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390处,农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评价标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28个、改造户表9.6万户,农村常住人口电力入户率、“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贫困群众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清洁水、踏上了致富路。
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子女9.6万人次,发放资助金9206.8万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176个行政村都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1.03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兜底保障全面加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为特困群众吃下“定心丸”。累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5万人次,广大贫困劳动力有了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133个贫困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313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04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7家,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紫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51元增长到今年的10861元。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等活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选13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176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扎实推动“支部+x+贫困户”强基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走进群众家中、走入群众心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一大批具体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厚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份脱贫攻坚“紫阳答卷”是全县干部群众用智慧、汗水和牺牲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不会忘记,xx、xx、xx、xx四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他们的精神风范永远矗立在茶乡大地!我们不会忘记,中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中国建行、省科技厅、市政府办等各级帮扶单位、西安市未央区、航空基地和常州市新北区对紫阳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让我们真挚地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不会忘记,全县广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特别是蒿坪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脱贫办常务副主任哈红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们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最富感染力!全县上下要自觉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学习和弘扬他们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和弘扬他们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学习和弘扬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学习和弘扬他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大爱精神,从他们身上感悟思想、精神、行动的力量,将其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继续奋斗、再立新功。
同志们!回顾这几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苦历程,全县上下付出了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成功与喜悦,更留下了经验与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镇村三级党政同责,推行脱贫攻坚片区督战、县级领导包抓“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驻村总队长制,形成了“领导小组管总、指挥部统筹、片区督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脱贫责任。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不负使命、担当实干,在脱贫攻坚战场挥洒汗水、奉献热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从紫阳实际出发完善脱贫攻坚思路举措。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紫阳实际,研究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县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探索出一批精准管用的务实举措,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书写了紫阳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
三是突出精准要求,用发展的办法破题攻坚。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把抓整体稳定脱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制约脱贫攻坚成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形成了一批独具紫阳特色、经受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我们优先发展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茶产业,强化建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提升茶叶企业加工能力,推动茶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茶叶已成为紫阳兴县富民第一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比如,我们对贫困群众实行“三包两免一补”全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实现群众增收。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四是凝聚攻坚合力,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016年以来,全县共筹集财政扶贫资金93亿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2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2.3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强与常州市新北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对接中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等扶贫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干群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坚持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劳双手改变贫穷面貌、创造幸福生活。
五是坚持赏罚分明,形成了动真碰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出台关爱激励脱贫一线干部具体措施,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论功行赏”、提拔重用,树立了“以脱贫攻坚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把严的规矩、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大力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中整治,全县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狠抓落实更加有力有效!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下硬茬、彻底真实整改脱贫攻坚问题,持续完善“贫困户获得清单”和县镇村脱贫攻坚“一口清”材料,推动各项工作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紫阳脱贫攻坚探索的结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同志们!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紫阳实践。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重点部署,一会儿,xx同志还将作出具体安排,这里我围绕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保持好工作的连续性。要准确把握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的深刻用意,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任务还很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清醒,务必要戒骄戒躁,务必要强化纪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和松劲懈怠情绪,扎实做好各项衔接贯通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坚决防止脱贫人口出现规模性返贫。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驻村帮扶工作,中央已经明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目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办法,新政策出台前在岗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保持稳定,确保事情有人干、工作不断线,坚决不能“一撤了之”。
二是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国家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组织开展后评估,工作要求比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不仅不会降低,甚至会更高。一定要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相关行业部门扎实履行责任,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守住守好脱贫攻坚成果。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要做好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继续对农村特困人员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定额资助,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要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采取生态搬迁、危房改造、租赁补贴等方式,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要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是抓好拓展提升的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要推动产业扶贫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特别是要坚持不懈把富硒茶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在稳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在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做优做强富硒茶产业。在主体带动上,要加大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受益,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在促进就业上,要持续完善用工信息平台,加大劳务服务供给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规范和用好乡村公益专岗,确保乡村就业门路更多更广。在消费帮扶上,要继续推进消费帮扶,抓好专柜专区专馆建设,创新性组织消费帮扶活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品卖难问题。
四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不断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搬迁安置区发展配套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做好企业扩容提质增加就业工作,力争有意愿的搬迁户都有一个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要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权益,支持搬迁户依托乡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特色新产业。要持续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大力推广居住簿制度,积极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稳妥有序从迁出地向迁入地调整划转人员编制。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提升便民服务、宣传教育、民风塑造、保障维权、帮扶救助、矛盾调处等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安置社区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促进社会融入。
五是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夯实县级统筹、部门协同、镇村落实责任,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审定、早帮扶。既要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也要监测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加强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卫建、医保等行业部门信息平台,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出现问题的户,要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清零。
六是维护管理好扶贫项目资产。脱贫攻坚战以来,各级投入的大量扶贫资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对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确保长期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要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既保障群众知情权,也防止腐败、保护干部。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要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经营,对遇到经营困难的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防止出现不规范处置扶贫资产的问题。发改、农业农村、经贸、财政、扶贫公司等部门,加快对全县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形成的资产及其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建立完整的台账,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完善机制,防范风险,确保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规范、安全、有效。
七是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突出抓好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村庄、道路、荒坡等绿化建设,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人。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村存量垃圾治理,提高乡村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能力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要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旱厕改造,在人口规模较大的聚居点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解决好当前农村入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等问题。
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都身处工作一线,要深钻细研,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政策措施,务必把政策弄懂吃透。关于机构设置问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经于2月25号下午正式挂牌运行,省上正在加快实施有关机构调整工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总的原则是,将原来的扶贫办整建制的调整为乡村振兴机构,级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均保持不变。由县委编办负责,抓紧对上衔接,及时明确乡村振兴机构和工作职能,平稳有序做好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关于政策衔接问题,整个过渡期内,政策衔接是重中之重,要统筹考虑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要及时研究中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新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哪些政策需要继续执行、哪些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哪些方面还需要出台新的支持政策,研究怎样实现中省安排部署与我县具体实践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要组织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发改、农业农村、扶贫局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密切跟进国家政策,抓紧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支持。
同志们,我们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全县上下要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紫阳答卷!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人民的美好生活。
安康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核心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区,全市10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有4个深度贫困县,“十二五”以来累计减贫超过55万人,截止2018年底,全市还有贫困村845个、贫困人口26.96万人,贫困发生率10.5%,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发生率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安康市聚焦“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树立新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
科学谋划绘制规划“战略图”。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战役,安康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意见》,精心编制了《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抓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安康落地生根。
聚焦农村做实发展“好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追赶超越·项目攻坚年”各项活动,实施“千亿投资”工程,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组织实施220个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前期工作项目;策划推介ppp项目86个,总投资1000亿元。2018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比去年增长76%,128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193万元。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循环产业发展、园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高达90%以上,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统筹兼顾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优先任务,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相互促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水平,确保到今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越线”,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1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带动7.7万户贫困户受益,18.4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镇坪整县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改善发展“硬支撑”。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去年以来,全市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65处,解决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项目28处,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公里。完成电网基本建设项目104个。加快“农村四好路”建设,实现了建制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全覆盖,95%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县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20mbps,8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二、搭建新载体,在推进五个振兴上下功夫。
以振兴产业为重点,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产打基础、二产做支撑、三产为龙头”发展策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规划创建一批生态休闲园区(农庄)、田园综合体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着力实施产业覆盖融合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891个,其中省级36个、市级338个。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推动农业,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了全市发展生猪、茶业、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做强市场主体、建立发展基金、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科技研发、建立营销体系等措施,全产业链打造安康富硒产业集群。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40.2万亩,面积、产量、加工能力均占全省第一、全国十分之一。魔芋产业发展“安康模式”向全国推广。全市发展茶园面积89.5万亩,生猪年出栏30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和科技水平全省第一。
以人才振兴为支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面对先进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和农广校,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办好面向地方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产业发展的涉农专业。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全市各类企业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万人,891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100多人,带动贫困群众3.3万人;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吸纳就业7.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00人。依托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培育“新社区工厂”328家,吸纳贫困户就业近4500余人。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培树乡村振兴新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重点,安康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髓和道德规范,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7个配套方案,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对新民风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和夯实。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累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帮教转化2528例,734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全市城乡红白喜事办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二。总结推广汉阴沈氏、白河黄氏岚皋杜氏”等12部家训家规。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评选“最美家庭”8000余户,上榜“中国好人”38人、“陕西好人”80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全国文明家庭1个、全国文明单位18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
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提升乡村振兴新品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实施汉滨区、汉阴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好《安康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标准》,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133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任务。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94万亩,森林覆盖率65%,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建成中、省、市生态镇村881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彰显乡村振兴新作为。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率先在全省完成村“两委”换届,整顿提升15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创建24个省级、426个市级示范村。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推广石泉、白河“一产业一协会、一协会一支部”经验,通过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产业党小组等方式,实现村级党组织引领、企业党组织带动、产业党小组示范、骨干党员带头、贫困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迎接新挑战,聚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底子薄,产业发展受限,要同时解决305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和2019年11.32万户的脱贫问题,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压力巨大,脱贫攻坚仍然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重点。二是受土地资源、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存在差距,收入增速趋缓。千百年来农村“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三是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仍处在转型起步的关键时期,畜牧、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布局不优,产业集约化、产品技术化程度偏低,农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业效益总体偏低。四是农民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政策扶持依赖度高,内动发展动力不足,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任务艰巨。
按照中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结合全市乡村振兴基础和脱贫攻坚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为总纲,推进《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进一步把规划涉及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到实处。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庭院环境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主要水源地、农村集中居住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加快推进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项目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狠抓项目策划包装。围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认真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动态管理项目库,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聚焦农村重大产业项目,创新陕南循环发展和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使用方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创新驱动协同推进试点和一县一业发展壮大。支持涉农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涉农领域转化。
三是强化农业产业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实抓强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绞股蓝、厚朴、杜仲、木瓜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唱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继续争取把富硒产业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整合,支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把食品安全落实到一企一业、一品一单,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万名能工巧匠”工程,培育和认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实施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技服务特聘计划。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以乡村手工业、建筑业和民间文艺为重点,开展“金州工匠”评选,梯次培养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
五是坚持不懈开展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和修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协商会等作用,推行以村级自治平台为支撑的汉阴“三线两化一平台”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推广旬阳“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六是做好扶贫政策有序衔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促进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一方面,抓紧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该保留的保留、调整的调整、该接续的接续,确保不因政策变动影响脱贫成效;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现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持久战。
一、树立新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
科学谋划绘制规划“战略图”。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战役,安康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意见》,精心编制了《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抓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安康落地生根。
聚焦农村做实发展“好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追赶超越·项目攻坚年”各项活动,实施“千亿投资”工程,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组织实施220个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前期工作项目;策划推介ppp项目86个,总投资1000亿元。2018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比去年增长76%,128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193万元。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循环产业发展、园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高达90%以上,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统筹兼顾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优先任务,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相互促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水平,确保到今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越线”,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1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带动7.7万户贫困户受益,18.4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镇坪整县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改善发展“硬支撑”。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去年以来,全市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65处,解决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项目28处,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公里。完成电网基本建设项目104个。加快“农村四好路”建设,实现了建制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全覆盖,95%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县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20mbps,8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二、搭建新载体,在推进五个振兴上下功夫。
以振兴产业为重点,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一产打基础、二产做支撑、三产为龙头”发展策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规划创建一批生态休闲园区(农庄)、田园综合体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着力实施产业覆盖融合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891个,其中省级36个、市级338个。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推动农业,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了全市发展生猪、茶业、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做强市场主体、建立发展基金、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科技研发、建立营销体系等措施,全产业链打造安康富硒产业集群。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40.2万亩,面积、产量、加工能力均占全省第一、全国十分之一。魔芋产业发展“安康模式”向全国推广。全市发展茶园面积89.5万亩,生猪年出栏30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和科技水平全省第一。
以人才振兴为支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面对先进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和农广校,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办好面向地方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产业发展的涉农专业。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全市各类企业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万人,891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100多人,带动贫困群众3.3万人;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吸纳就业7.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00人。依托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培育“新社区工厂”328家,吸纳贫困户就业近4500余人。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培树乡村振兴新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重点,安康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髓和道德规范,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7个配套方案,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对新民风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和夯实。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累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帮教转化2528例,734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全市城乡红白喜事办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二。总结推广汉阴沈氏、白河黄氏岚皋杜氏”等12部家训家规。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评选“最美家庭”8000余户,上榜“中国好人”38人、“陕西好人”80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全国文明家庭1个、全国文明单位18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
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提升乡村振兴新品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实施汉滨区、汉阴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好《安康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标准》,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133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任务。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94万亩,森林覆盖率65%,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建成中、省、市生态镇村881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彰显乡村振兴新作为。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率先在全省完成村“两委”换届,整顿提升15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创建24个省级、426个市级示范村。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推广石泉、白河“一产业一协会、一协会一支部”经验,通过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产业党小组等方式,实现村级党组织引领、企业党组织带动、产业党小组示范、骨干党员带头、贫困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迎接新挑战,聚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底子薄,产业发展受限,要同时解决305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和2019年11.32万户的脱贫问题,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压力巨大,脱贫攻坚仍然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重点。二是受土地资源、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存在差距,收入增速趋缓。千百年来农村“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的生活习惯,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三是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仍处在转型起步的关键时期,畜牧、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布局不优,产业集约化、产品技术化程度偏低,农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业效益总体偏低。四是农民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政策扶持依赖度高,内动发展动力不足,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任务艰巨。
按照中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结合全市乡村振兴基础和脱贫攻坚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为总纲,推进《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进一步把规划涉及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到实处。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庭院环境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主要水源地、农村集中居住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加快推进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项目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狠抓项目策划包装。围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认真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动态管理项目库,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聚焦农村重大产业项目,创新陕南循环发展和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使用方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创新驱动协同推进试点和一县一业发展壮大。支持涉农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涉农领域转化。
三是强化农业产业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实抓强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绞股蓝、厚朴、杜仲、木瓜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唱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继续争取把富硒产业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整合,支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把食品安全落实到一企一业、一品一单,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万名能工巧匠”工程,培育和认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实施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技服务特聘计划。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以乡村手工业、建筑业和民间文艺为重点,开展“金州工匠”评选,梯次培养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
五是坚持不懈开展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和修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协商会等作用,推行以村级自治平台为支撑的汉阴“三线两化一平台”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推广旬阳“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六是做好扶贫政策有序衔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促进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一方面,抓紧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该保留的保留、调整的调整、该接续的接续,确保不因政策变动影响脱贫成效;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现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凝聚发展合力,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持久战。
同志们:
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视察,深入桂林、柳州、南宁市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在南宁市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全区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今天我们召开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奋斗历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区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刚才,我们授予了陈开枝同志“广西扶贫工作特别贡献者”称号,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陈开枝同志和所有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农村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志愿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区脱贫攻坚事业的中央单位、广东省、驻桂部队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政治智慧、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合力攻坚,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光辉业绩和彪炳千秋的伟大奇迹,极大地激发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7年3月,对广西精准识别经验做法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4月,在视察广西时,提出“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明确要求;2019年6月,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广西视察,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对加快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批示,是对我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把脉精准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广西发展的特殊关怀,对壮乡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总书记对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向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广西答卷,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八桂华章。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年均减贫94万多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529元,比2015年建档立卡时翻了两番。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97%以上,芒果、柑橘、火龙果、油茶、桑蚕等扶贫特色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产业扶贫格局。8年间,广大贫困群众的命运发生根本改变,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区建成村屯道路7.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贫困户全部通生活电;贫困村全部通光纤网络,全部覆盖4g网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达132.8万人次以上;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贫困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全面完成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6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解决153.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脱贫地区处处展新貌、换新颜、呈现新气象。
——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奋发向上精气神全面提振。广大贫困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426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增收脱贫,70%以上的脱贫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收入,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依靠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精神蔚然成风。身残志坚、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韦忠勇,在自己脱贫后,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先后带动周边村屯149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壮乡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意志得到锤炼,走向共同富裕的底气更足、干劲更足。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贫困县以及所辖乡镇党政正职保持整体稳定,确保攻坚期内主将不换、军心不散;累计1.04万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6.09万名工作队员扎根基层、奋战一线,1.75万名科技特派员上门服务、接力帮扶,52.3万名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为群众出点子、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真心认可。一心只为村民干实事的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驻村第一书记齐书亚,通过狠抓支部建设,实现了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到“自治区集体经济示范社”的华丽转身。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更加凸显,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坚定。
——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边疆地区更加巩固安宁。全区376.5万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边境地区53.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毛南族提前实现整族脱贫,瑶、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各族人民携手迈进全面小康,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基础不断巩固提升,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发展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八桂大地深深扎根,各族人民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我区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省区之一,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排全国第五,全区111个县(市、区)中,106个有扶贫任务,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贫困县有37个、50%以上的贫困村有888个。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壮乡儿女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用不懈拼搏绘就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壮美画卷。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在我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满腔赤诚为扶贫、舍身取义终不悔的蓝标河,奉公为民鞠躬尽瘁、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景教,转战脱贫不改军人本色、奋不顾身交出无悔答卷的张华等176位同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壮乡人民永远缅怀他们!全区数十万扶贫干部、无数援桂帮扶干部和广大普通群众,为脱贫攻坚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奉献,生动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合力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我们要从这些可爱可敬的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拼搏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再立新功、再谱华章。
广西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减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经过艰苦努力,困扰壮乡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取得这场伟大胜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构筑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全区上下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自觉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实施的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设立扶贫专责小组,实行“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周暗访”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活起来、壮起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精准靶向施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非常之策和超常之举,下足绣花功夫,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组织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完成“史上最严”精准识别。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急难愁盼”,对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严把退出质量关,制定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贫困县“九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严格开展贫困户脱贫“双认定”和贫困村、贫困县退出认定,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在国家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我区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精准施策,就一定能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聚焦重点难点、集中攻坚突破,坚决啃下难啃的“硬骨头”。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制定出台支持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的超常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倾斜投入,增派驻村帮扶干部,统筹实施“八大工程”,解决影响脱贫摘帽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为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出台17条硬措施,实施挂牌督战。过去的深度极度贫困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小康村,南丹白裤瑶、贺州平桂土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一步跨千年”的沧桑巨变。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抓重点攻难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就一定能推动短板弱项取得新突破、打开新局面。
——我们始终坚持全民动员、统筹各方资源,汇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军地的脱贫攻坚参与机制,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共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优先安排资金保障脱贫攻坚,8年来,中央、自治区、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822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1亿元。实行“一帮一联”,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贫困家庭学生。2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我区28个国定贫困县,9112家区内单位和驻桂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广东省结对帮扶我区33个国定贫困县,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22亿元,1.32万家广东企业到我区参与帮扶,粤桂“双培双带双促”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消费扶贫等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1.18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9279个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军委机关部门、驻桂三军部队和广西军区为八桂脱贫攻坚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善用内功、巧借外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就一定能凝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我们始终坚持志智双扶、强化感恩教育,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通过自身劳动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实行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帮扶方式,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组织贫困户、脱贫户、帮扶联系人“三方”见面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中国共产党成为脱贫群众的共同心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更好地造福人民。
——我们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严格督查考核,确保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坚持把“严、实、真”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环节,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实行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周协调制度,开展常态化提醒约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最严格的市县扶贫成效“四合一”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贪污腐败、侵占、吃拿卡要等行为,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基层扶贫干部减负松绑。出台和完善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一线勇当“闯将”“猛将”“干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底气和信心。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实践中取得的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同志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求我们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区一些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部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还很艰巨,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出台我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办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分层分类帮扶救助。要落实好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进一步巩固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要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模式,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把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强化粤桂劳务协作,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扶贫车间规范发展,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延续生态护林员等就业稳岗政策。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安置区社会综合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我们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工作体系从脱贫攻坚顺利转向乡村振兴。要把工作做实做细,有序推进工作体系调整转换。要稳步推进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继续实行。要有效推动帮扶机制衔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机制,对我区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原深度贫困县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集中支持,并对这些重点帮扶县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坚持和完善粤桂协作机制,落实“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重点深化产业、劳务、消费、人才和社会助力等方面协作;完善定点帮扶机制,继续争取中央帮扶单位更大支持,区内各单位要按调整后的定点帮扶关系做好帮扶工作;完善驻村工作机制,继续向“十三五”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做好干部轮换和培训;完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要按照中央决定,统筹做好机构队伍衔接,围绕乡村振兴新要求,加快将各级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原有机构级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保持不变。要抓紧理顺党委农办(乡村振兴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1+1+1>3”的合力和效果,确保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责有人负,工作劲头不松懈,乡村振兴创佳绩。
——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要认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组织保障、专责小组、督查暗访、工作专班、考核评估等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抓紧建机制、立规矩、明责任。严格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县委书记要履行好衔接工作“一线总指挥”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强化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上下联通、统一高效的决策议事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区各级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各行业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加强对衔接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要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市县乡党委、政府责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有力纠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我们要全面塑造乡村“形、实、魂”,促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年初,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从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我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持续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要聚焦“风貌塑形”,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乡村新风貌,让乡村美起来。要聚焦“产业做实”,立足林果蔬畜糖茶桑蚕等特色资源,突出绿色、富硒、长寿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总结推广螺蛳粉产业发展经验,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桂字号”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让农民富起来。要聚焦“文化铸魂”,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和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着力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在八桂大地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同志们。
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视察,深入桂林、柳州、南宁市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在南宁市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全区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今天我们召开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奋斗历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区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刚才,我们授予了陈开枝同志“广西扶贫工作特别贡献者”称号,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陈开枝同志和所有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农村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志愿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区脱贫攻坚事业的中央单位、广东省、驻桂部队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政治智慧、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合力攻坚,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光辉业绩和彪炳千秋的伟大奇迹,极大地激发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7年3月,对广西精准识别经验做法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4月,在视察广西时,提出“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明确要求;2019年6月,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广西视察,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对加快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批示,是对我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把脉精准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广西发展的特殊关怀,对壮乡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总书记对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向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广西答卷,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八桂华章。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年均减贫94万多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529元,比2015年建档立卡时翻了两番。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97%以上,芒果、柑橘、火龙果、油茶、桑蚕等扶贫特色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产业扶贫格局。8年间,广大贫困群众的命运发生根本改变,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区建成村屯道路7.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贫困户全部通生活电;贫困村全部通光纤网络,全部覆盖4g网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达132.8万人次以上;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贫困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全面完成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6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解决153.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脱贫地区处处展新貌、换新颜、呈现新气象。
——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奋发向上精气神全面提振。广大贫困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426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增收脱贫,70%以上的脱贫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收入,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依靠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精神蔚然成风。身残志坚、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韦忠勇,在自己脱贫后,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先后带动周边村屯149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壮乡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意志得到锤炼,走向共同富裕的底气更足、干劲更足。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贫困县以及所辖乡镇党政正职保持整体稳定,确保攻坚期内主将不换、军心不散;累计1.04万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6.09万名工作队员扎根基层、奋战一线,1.75万名科技特派员上门服务、接力帮扶,52.3万名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为群众出点子、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真心认可。一心只为村民干实事的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驻村第一书记齐书亚,通过狠抓支部建设,实现了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到“自治区集体经济示范社”的华丽转身。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更加凸显,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坚定。
——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边疆地区更加巩固安宁。全区376.5万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边境地区53.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毛南族提前实现整族脱贫,瑶、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各族人民携手迈进全面小康,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基础不断巩固提升,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发展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八桂大地深深扎根,各族人民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我区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省区之一,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排全国第五,全区111个县(市、区)中,106个有扶贫任务,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贫困县有37个、50%以上的贫困村有888个。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壮乡儿女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用不懈拼搏绘就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壮美画卷。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在我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满腔赤诚为扶贫、舍身取义终不悔的蓝标河,奉公为民鞠躬尽瘁、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景教,转战脱贫不改军人本色、奋不顾身交出无悔答卷的张华等176位同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壮乡人民永远缅怀他们!全区数十万扶贫干部、无数援桂帮扶干部和广大普通群众,为脱贫攻坚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奉献,生动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合力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我们要从这些可爱可敬的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拼搏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再立新功、再谱华章。
广西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减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经过艰苦努力,困扰壮乡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取得这场伟大胜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构筑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全区上下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自觉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实施的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设立扶贫专责小组,实行“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周暗访”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活起来、壮起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精准靶向施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非常之策和超常之举,下足绣花功夫,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组织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完成“史上最严”精准识别。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急难愁盼”,对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严把退出质量关,制定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贫困县“九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严格开展贫困户脱贫“双认定”和贫困村、贫困县退出认定,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在国家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我区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精准施策,就一定能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聚焦重点难点、集中攻坚突破,坚决啃下难啃的“硬骨头”。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制定出台支持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的超常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倾斜投入,增派驻村帮扶干部,统筹实施“八大工程”,解决影响脱贫摘帽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为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出台17条硬措施,实施挂牌督战。过去的深度极度贫困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小康村,南丹白裤瑶、贺州平桂土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一步跨千年”的沧桑巨变。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抓重点攻难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就一定能推动短板弱项取得新突破、打开新局面。
——我们始终坚持全民动员、统筹各方资源,汇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军地的脱贫攻坚参与机制,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共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优先安排资金保障脱贫攻坚,8年来,中央、自治区、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822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1亿元。实行“一帮一联”,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贫困家庭学生。2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我区28个国定贫困县,9112家区内单位和驻桂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广东省结对帮扶我区33个国定贫困县,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22亿元,1.32万家广东企业到我区参与帮扶,粤桂“双培双带双促”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模式、消费扶贫等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1.18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9279个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军委机关部门、驻桂三军部队和广西军区为八桂脱贫攻坚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善用内功、巧借外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就一定能凝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我们始终坚持志智双扶、强化感恩教育,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通过自身劳动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实行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帮扶方式,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组织贫困户、脱贫户、帮扶联系人“三方”见面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中国共产党成为脱贫群众的共同心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更好地造福人民。
——我们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严格督查考核,确保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坚持把“严、实、真”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环节,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实行督查暗访、“红黑榜”通报、周协调制度,开展常态化提醒约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最严格的市县扶贫成效“四合一”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贪污腐败、侵占、吃拿卡要等行为,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基层扶贫干部减负松绑。出台和完善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一线勇当“闯将”“猛将”“干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底气和信心。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实践中取得的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同志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求我们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区一些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部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还很艰巨,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出台我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办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分层分类帮扶救助。要落实好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进一步巩固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要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模式,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把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强化粤桂劳务协作,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扶贫车间规范发展,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延续生态护林员等就业稳岗政策。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安置区社会综合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我们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工作体系从脱贫攻坚顺利转向乡村振兴。要把工作做实做细,有序推进工作体系调整转换。要稳步推进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继续实行。要有效推动帮扶机制衔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机制,对我区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原深度贫困县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集中支持,并对这些重点帮扶县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坚持和完善粤桂协作机制,落实“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重点深化产业、劳务、消费、人才和社会助力等方面协作;完善定点帮扶机制,继续争取中央帮扶单位更大支持,区内各单位要按调整后的定点帮扶关系做好帮扶工作;完善驻村工作机制,继续向“十三五”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做好干部轮换和培训;完善社会力量帮扶机制,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要按照中央决定,统筹做好机构队伍衔接,围绕乡村振兴新要求,加快将各级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部门,原有机构级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保持不变。要抓紧理顺党委农办(乡村振兴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1+1+1>3”的合力和效果,确保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责有人负,工作劲头不松懈,乡村振兴创佳绩。
——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要认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组织保障、专责小组、督查暗访、工作专班、考核评估等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抓紧建机制、立规矩、明责任。严格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县委书记要履行好衔接工作“一线总指挥”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强化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上下联通、统一高效的决策议事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区各级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各行业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加强对衔接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要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市县乡党委、政府责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有力纠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我们要全面塑造乡村“形、实、魂”,促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年初,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从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我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持续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要聚焦“风貌塑形”,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乡村新风貌,让乡村美起来。要聚焦“产业做实”,立足林果蔬畜糖茶桑蚕等特色资源,突出绿色、富硒、长寿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总结推广螺蛳粉产业发展经验,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桂字号”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让农民富起来。要聚焦“文化铸魂”,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和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着力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在八桂大地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同志们。
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