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 家居问答
- 答案列表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朗读]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
9.结转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0贷:本年利润5000010、结转主营业务本钱借:本年利润30000贷:主营业务本钱3000011、结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借:本年利润1500贷:营业税金及附加150012、结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借:本年利润8300贷:管理费用5700销售费用800财务费用180013、计算本月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25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5014、结转本月所得税借:本年利润2550贷:所得税费用2550请问所得税费用2550是怎样算出来的。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税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具体的计算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下分别介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金额 - 弥补亏损。
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其中,税率一般为25%,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如非居民企业取得特定所得,可能适用20%或更低的税率。
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总额 + 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所得税费用 = (会计利润 ± 永久性差异)× 税率。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以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其中,永久性差异是指不符合税法规定而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如罚款、滞纳金等。
此外,企业所得税还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 = 应交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 月度收入 - 免征额 - 专项扣除(如三险一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免征额为5000元/月。专项扣除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个人负担的部分;专项附加扣除则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再对应相应的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即可计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或根据税率表逐项计算)。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确保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最新的,因为税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对于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纳税调整项目的处理,以确保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性。
对于个人所得税,应准确填报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以及递延所得税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一、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金额 - 弥补亏损。
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其中,税率一般为25%,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如非居民企业取得特定所得,可能适用20%或更低的税率。
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总额 + 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所得税费用 = (会计利润 ± 永久性差异)× 税率。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以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其中,永久性差异是指不符合税法规定而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如罚款、滞纳金等。
此外,企业所得税还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 = 应交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个人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 月度收入 - 免征额 - 专项扣除(如三险一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免征额为5000元/月。专项扣除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个人负担的部分;专项附加扣除则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再对应相应的税率表(超额累进税率),即可计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或根据税率表逐项计算)。
注意事项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确保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最新的,因为税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对于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纳税调整项目的处理,以确保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性。
对于个人所得税,应准确填报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以及递延所得税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إ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إ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إ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