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道家的学说,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做,其实指的是不做改变外物自然形态的事.正所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无为而为,乃是正道.若有所为,强迫外物改变,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当然这种理论只能在理想社会世界.现时的世界,早已经被“为”的千疮百孔.从环保方面举例: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依照道法自然的准则,去归还地球绿色;想还地球绿色,便只能有所为.再不能像远古时代那样,无为而无不为了.《病梅馆记》、《种树郭橐驼传》,虽然都是儒者的作品,但也都隐隐约约地有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
- 情感问答
- 答案列表
无为而为是什么意思:无为而为比喻什么呢[朗读]
无为,是不执着的、自以为是的去做什么,而是因物之性,顺应自然.而对天地而言,这是最大的成就.因为如果万物都顺其自然,各适天性,那么天地就会保持在最和谐的状态,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作为吗?
道常无为而不无为出处:道德经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战国时期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
道家的思想,无为就是为的一种形式“无为”是针对“有为”而言的,而且主要是指向君主的“无为”.君主要以“无为”的方式来成就“有为”的事业.其次,“无为”不是“不为”,要真正做到“无为”,首先是任人民自然发展,而不要做有悖于自然、有悖于人民的事情.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效法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不干涉百姓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作自息,自由的发展个性.若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常常翻弄,则可以长生久视了.所以,“无为”虽然是针对“有为”而言,但并非“不为”,而是希望通过“无为”的方式来达到“有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