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条件效果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举例[朗读]
效果研究:(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强调传播(宣传)的绝对效果,受众就像应声而倒的靶子.(2)20世纪40-50年代,有限效果论,(3)20世纪60年代之后,适度效果论和强效果论。
主要观点:(1)把重点放在外在的行为之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机、需要的满足等内在心理方面.(2)强调环境条件和刺激,但并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等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3)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4)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因此,也把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或行为学习理论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到您。
摘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后者是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基数效。
教师资格证书条件:1;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幼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或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2: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以申报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3: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院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可以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