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又称梅雨季节,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 自然问答
- 答案列表
黄梅天气是什么时候:黄梅是什么季节[朗读]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
每年6-7月份我国江淮地区梅子黄熟时期,常常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连续不见太阳,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梅雨天气;又因这段时期潮湿多雨,衣物及器具容易发生霉变。
黄梅时节也就是梅雨季节,每年6-7月就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天气,由于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梅子正值黄熟期,所以又叫黄梅时节.黄梅时节持续下雨,所以空气特别潮湿,但是气温又很高,衣物容易发霉,所以这个时期应该注意防潮.黄梅时节,食物特别容易变质.为了避免“病从口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菜要烧熟烧透,尽量每餐做的食物一餐吃尽,实在吃不了的也要及时冷藏,以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变质.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调的时候,也一定要烧熟烧透.另外,少吃凉菜,尤其要少吃荤性的凉菜,因为这些荤性凉菜就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每年梅雨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有时梅雨期间连阴雨过程中断几天,会出现两段或以上阴雨天气,有两段梅雨的,俗称“二度梅”.平均而言,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10日梅雨结束,梅雨期24天.但具体到每一年,入梅、出梅的时间稍有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不完全一样研究发现,入梅时间的早晚与梅雨持续时间、梅雨量有着一定对应关系,即入梅偏早的年份,梅雨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反之,入梅偏晚的年份,梅雨持续时间短,梅雨量小.因此过早入梅或过迟入梅的年份往往是降水异常的年份,非涝即旱。